发酵法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发酵法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发酵法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发酵法生产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作者:姚汝华, 潘力, 罗立新, 林炜铁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

刊名: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英文刊名:FINE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年,卷(期):2002,10(12)

被引用次数:2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马文宏.张燕.薛刚.闫磊.张均媚.刘伟娟.MA Wen-hong.ZHANG Yan.XUE Gang.YAN Lei.ZHANG Jun-mei. LIU Wei-juan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测定-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8)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奶粉中的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脂肪酸型色谱柱DB-2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优化了色谱条件.结果表明,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分离效果很好.DHA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g/L,回收率为99.8%,变异系数为0.88%;EP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4.9%,变异系数为1.01%;亚油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g/L,回收率为97.7%,变异系数为0.80%;亚麻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9.9%,变异系数为0.95%;A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8.9%,变异系数为0.93%.

2.期刊论文王克新.房玉国.张丽宏.王淼.王薇.WANG Ke-xin.FANG Yu-guo.ZHANG Li-hong.WANG Miao.WANG Wei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的测定-中国乳品工业2006,34(12)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制品中的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脂肪酸型色谱柱DB-2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化了色谱条件.结果表明,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分离效果很好.DHA的最低检出限为0.02 g/L,回收率为100.1%,变异系数(CV)为0.82%;EP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9.8%,变异系数为1.04%;亚油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82%;亚麻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96%;A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 g/L,回收率为99.9%,变异系数为0.96%.

3.学位论文王啸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株选育和发酵工艺优化研究2004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动植物来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微生物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微生物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生产周期短、易于大规模培养、不受产地和季节气候的限制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文正是以此为立题依据,从一支产脂性能良好的菌种--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AS 3.2793出发,经过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成功筛选出一株多不饱和脂肪酸高产菌--突变株MUI0310,该突变株变温摇瓶培养192小时,生物量达到21.80g/L,总脂含量达到61.47%,总脂得率达到13.40g/L.气相色谱分析其油脂组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23.2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得率提高到3.11g/L,两种重要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总含量为23.05%,其中γ-亚麻酸为9.41%,γ-亚麻酸的摇瓶得率为1.26g/L,均比出发菌株有明显的提高.连续传代多次,其产量性状无显著变化.发酵实验表明菌株MUI0310极有潜力改良成为工业化生产菌种.然后,我们又以突变株MUI0310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突变株在摇瓶发酵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突变株MUI0310的最佳发酵周期为8天,前5天的培养温度应该维持在28℃,然后降至25℃再培养3天.培养基的初始pH要调整到6.0左右.摇瓶种子培养液接入到产脂摇瓶时,最佳接种量为12%左右.另外,培养到30小时后再补加5%的葡萄糖.在该实验得出的最佳条件下,突变株

MUI0310的生物量提高到25g/L左右,提高幅度为13.11%;总脂含量提高到68.01%,提高幅度为10.64%;总脂得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得率分别提高到了

17.34g/L和3.96g/L,提高的幅度均为27%以上.又对得到的菌株进行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以及硫酸二乙酯和氯化锂复合诱变,涂布在诱变培养基上,对分离出的突变株进行摇瓶发酵初筛,从中我们得到一支产花生四烯酸的菌株.该菌株在摇瓶产脂培养基中发酵8天:生物量达16.57g/L,油脂含量达

49.10%,油脂得率达8.14g/L,油脂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为0.9%.

4.会议论文王克新.房玉国.张丽宏.王淼.王薇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的测定2007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制品中的DHA, 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脂肪酸型色谱柱DB-2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化了色谱条件。结果表明,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分离效果很好。DHA的最低检出限为0.02g/L,回收率为100.1%,变异系数(CV)为0.82%;EP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8%,变异系数为1.04%;亚油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82%;亚麻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96%;A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9%,变异系数为0.96%。

5.学位论文卜云萍被孢霉△<'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2003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及脂肪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6>-脂肪酸脱氨酶(delta 6 fatty acid desaturase,D6D)是形成γ-亚麻酸的限速酶.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富含亚油酸,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40﹪-60﹪,而不含γ-亚麻酸或γ-亚麻酸的含量极低.该研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MICL6、pGMICL6和pGMICL6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以这些工程菌对大豆进行转化试验.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得到了大约1﹪的转基因植株.经过Southern分子杂交分析,证明△<'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已导入并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Northern分子杂交分析显示该基因在mRNA水平上得到了表达.将转基因大豆T<,1>代和T<,2>代种子进行脂肪酸GC分析,结果在大豆种子中检测到△<'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产物GLA,证明该基因在大豆中得到了表达,所检测的种子中GLA含量最高可达27.067﹪.该基因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是迄今为止,△<'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油料作物大豆中成功获得表达的首次报道.

6.期刊论文曾泳艇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AA)、亚麻酸(LNA)和亚油酸(LA)的测定-网络财富2010(16)

建立了应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花生四烯酸(AA)、亚麻酸(LNA)和亚油酸(LA)含量的方法.对比了HP-5,HP-INNNOWAX和HP-88三种色谱柱对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效果,其中HP-INNNOWAX色谱柱具有分离好,测定时间短的特点.采用了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和盐酸-甲醇溶液两种甲酯化试剂,其中三氟化硼-甲醇溶液甲酯化具有较好回收率.方法的精密度在0.6~1.3%之间,回收率在86~93%之间,能满足分析测定的需要,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7.期刊论文黄宝玺.王大为.王金凤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9(8)

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六烯酸种类与结构、来源、提取分离方法、生理功能、安全性和应用现状及前景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8.期刊论文戴传超.袁志林.王安琪用有机废水培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丝状菌-食品工业科技2004(7)

比较八种丝状菌在黄泔水中培养的脂肪酸组成,发现轮梗霉含有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和二十碳五烯酸.选择轮梗霉作为出发菌株,探讨了不同培养

、添加20g/L葡萄糖、0g/L氮源、培养8d.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大含量与最大生物量条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为获得低成本的食用菌丝以及综合利用黄泔水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9.学位论文王广科△ <'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2003

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 GLA)是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对人体的激素调节及脂肪酸代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6>-脂肪酸脱氢酶(delta 6 fatty acid desarutase,D6D)是形成γ-亚麻酸的关键酶,催化亚油酸到γ-亚麻酸.该研究以植物表达载体pGMICL6和pGMICL6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对大豆进行转化实验.

10.期刊论文阮征.吴谋成.胡筱波.薛照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中国油脂2003,28(2)

对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物资源、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和应用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引证文献(2条)

1.吴清平.吴军林.张菊梅.吴慧清微生物源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9)

2.蒲海燕.贺稚非.刘春芬.王英微生物功能性油脂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粮食与油脂 2003(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c17321503.html,/Periodical_jxyzyhxp200212005.aspx

授权使用:北京工商大学(btbu),授权号:cd643a70-8743-4c95-8b3c-9eb700e9c3d1

下载时间:2011年3月31日

发酵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发酵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 技术概况:多不饱和脂肪酸(PUSA)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按照从甲基端开始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ω-3同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不足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障碍。 ω-3不饱和脂肪酸中对人体最重要的两种不饱和脂肪酸是DHA和EPA。EPA 是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清理血管中的垃圾(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俗称"血管清道夫"。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缩写,具有软化血管、健脑益智、改善视力的功效,俗称"脑黄金"。 主要功能: 1.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以保正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2.使胆固醇酯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3.降低血液粘稠度,该善血液微循环。 4.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第四代功能性食品,即有效成份和生理功能清楚的功能性食品之一。它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补充要素和预防心脏病、高血压、炎症及某些癌症等的药物。因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类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过去人类主要从植物、动物中获取。由于人口骤增和资源减少,科学家想从微生物中获取。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已取效。 产品性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及药品,国外有大量动植物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产品进入我国市场。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投资5200万元,年产值2.27亿多元,利税1.4亿元。 几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α-亚麻酸(AIpha-linolenic acid,ALA),ALA的主要功能在于它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合成前体。 2,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类重要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化学信使物,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动物实验显示,DHA是视网膜正常发育和发挥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大脑和神经组织中DHA含量远远高于机体其他组织,对神经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郭学平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又名玻璃酸,是一种酸性黏多糖,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间质中,如皮肤、脐带、关节滑液、软骨、眼玻璃体、鸡冠、鸡胚、卵细胞、血管壁等,其中以人脐带、公鸡冠、关节滑液和眼玻璃体含量较高。透明质酸价格昂贵,在日本有“白金”之称,目前的生产方法有发酵法和提取法两种。 1 透明质酸的发展 1934年美国Meyer等首先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该物质。20世纪70年代,Balazs等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HA,并配制成眼科手术用黏弹性辅助剂—NIF-HA,开创了HA医学应用的先河。 由于HA优良的保湿和润滑性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于高档护肤化妆品,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受原料限制,从人脐带和鸡冠提取的HA产量低、成本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寻找HA的新来源,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发酵法生产HA。 工业化发酵生产HA是日本资生堂最早开始研究的,他们借鉴前人对某些链球菌产生HA这一重要发现,利用现代发酵技术和设备,以提高HA产率为目的,对发酵生产HA进行了较全面地研究。80年代中期,日本已有发酵生产的HA上市,价格大大低于从动物原料提取的产品。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见表1。 表1 提取法和发酵法生产HA的比较

项目提取法发酵法 存在状态在原料中与蛋白质和其它多糖 形成复合体,分离精制复杂在发酵液中游离存在,分离精制容易 分子量与保湿性小于1.0×106,保湿性差大于1.5×106,保湿性强品质与产量取决于动物原料的品质与数量品质稳定,产量大 价格(化妆品用) 2.2万元/kg 1.6万元/kg 应用价格昂贵,化妆品中的添加量 受到制约 能增加化妆品中的添加量 发酵法生产HA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本、英国和美国也有少量报道。国内从1980年开始研究从鸡冠和人脐带提取纯化HA,在1990年前后 化妆品用HA和医药用HA先后研制成功并生产。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原 山东省商业科技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HA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1990 年该院郭学平等在国内首先开始HA的发酵生产研究,先后完成了小试和中 试实验。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成功改变了我国HA生产技术的落后局面, 使我国HA的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 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HA是由(1→3)-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1→4)-O-β-D-葡糖醛 酸双糖重复单位所组成的直链多聚糖,见图1。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1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 2淀粉生产的流程 原料→清理→浸泡→粗碎→胚的分离→磨碎→分离纤维→分离蛋白质→清洗→离心分离→干燥→淀粉3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所制的的糖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液化是利用液化酶使淀粉糊化,黏度降低,并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 4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5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 液化结束后反应快速升温灭酶,高温处理时,通过喷射器快速升温至120~145°,快速升温比逐步升温产生的“不溶性淀粉颗粒”少,所得的液化液既透明又易过滤。淀粉出糖率高,同时由于采取快速升温法,缩短了生产周期 6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7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1)糊化 若将淀粉乳加热到一定温度,淀粉颗粒开始膨胀,偏光十字消失。温度继续上升,淀粉颗粒继续膨胀,可达原体积几倍到几十倍。由于颗粒的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体积膨胀大,互相接触,变成糊状液体,虽然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再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2)老化 分子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成为新氢键的过程。 (3)影响老化的因素①淀粉的成分(直链易老化,支链淀粉难老化)②液化程度③酸碱度④温度⑤淀粉糊浓度 8 DE值与DX值的概念. DE值表示淀粉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也称葡萄糖值 DE=还原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 DX值指糖液中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 DX=葡萄糖浓度/(干物质浓度*糖液相对密度)*100% 9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1糖液透光率>90%(420nm)。2不含糊精、蛋白质(起泡物质)。3转化率>90%。DE值(Dextrose equivalent,葡萄糖当量值)4还原糖浓度:18%左右。5糖液不能变质。6pH4.6-4.8 10 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 酸水解法是利用无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的优点。该水解法要求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设备。 酸酶法是先将淀粉用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其水解为葡糖糖的工艺。采用酸酶法水解淀粉制糖,酸用量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 酶水解法主要是将淀粉乳先用α-淀粉酶液化,过滤除去杂质后,然后用酸水解成葡萄糖的工艺。该工艺适用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 11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由于水溶性酶的缺点,所以将它与固相载体相连,由固相状态催化反应,称酶的固定化. ①吸附法②偶联法③交联法④包埋法 12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响。 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速率的影响(主要影响糖降解速率)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1、谷氨酸 (1)等电离交工艺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即将谷氨酸发酵液降温并用硫酸调PH值至谷氨酸等电点(pH3.0- 3.2),温度降到10 以下沉淀,离心分离谷氨酸,再将上清液用硫酸调pH至1.5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氨水调上清液pH10进行洗脱,洗脱下来的高流分再用硫酸调pH1.0返回等电车间加入发酵液进行等电提取,离交车间的上柱后的上清液及洗柱水送去环保车间进行废水处理。 该工艺方法的缺点是:废水量大,治理成本高,酸碱用量大。 (2)连续等电工艺——将谷氨酸发酵液适当浓缩后控制40℃左右,连续加入有晶种的等电罐中,同时加入硫酸,控制等电罐中PH值维持在3.2左右,温度40℃进行结晶。 该工艺方法废的优点是:水量相对较少;缺点是:氨酸提取率及产品质量较差。 (3)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提取工艺——谷氨酸发酵液经灭菌后进入超滤膜进行超滤,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在第一调酸罐中被调整pH值为3.20~3.25,然后进入常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进行结晶,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母液,将一部分母液进入脱盐装置,脱盐后的谷氨酸母液一部分与超滤后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合并;另一部分在第二调酸罐中被调整pH值至4.5~7,蒸发、浓缩、再在第三调酸罐中调pH值至3.20~3.25后,进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使母液中的谷氨酸充分结晶出来,低温的等电点连续蒸发降温结晶装置排出的晶浆被分离、洗涤,得到谷氨酸晶体和二次母液。(4)水解等电点法 发酵液-----浓缩(78.9kPa,0.15MPa蒸汽)----盐酸水解(130 ℃,4h )----过滤-----滤液脱色-----浓缩-----中和,调pH至3.0-3.2(NaOH或发酵液) -----低温放置,析晶-------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5)低温等电点法 发酵液-----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节pH4.0-4.5-----加晶种,育晶2h-----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至pH3.0-3.2------冷却降温------搅拌16h------4 ℃静置4h------离心分离 --------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6)直接常温等电点法 发酵液-----加硫酸调节pH4.0-4.5-----育晶2-4h-----加硫酸调至pH3.5-3.8------育晶2h------加硫酸调至pH3.0-3.2------育晶2h------冷却降温------搅拌16-20h------沉淀2-4h-------谷氨酸晶体 此工艺的优点: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周期短、酸碱用量省。 2、L-亮氨酸 (1)浓缩段 原料:蒸汽 将一次母液通入浓缩罐内,通入蒸汽,温度120度,气压-0.09Mpa,浓缩时间6h,结晶。终点产物:结晶液(去一次中和段) (2)一次中和段 辅料:硫酸,纯水 结晶液进入一次中和罐,通入硫酸,纯水,温度80,中和时间4h,过滤 终点产物:1,滤液(回收利用)2,滤渣(去氨解段)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大分子的粘多糖,是一种由-D-N -乙酰氨基葡萄糖和β-D-葡萄糖醛酸为结构单元,β-1,4-糖苷键连接成的一种链状高分子粘多糖。其分子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又称糖醛酸,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被称为理想的天然保湿因子,为目前所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在化妆品工业、医学研究、临床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透明质酸的提炼的方法有三种:组织提取,微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组织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的成本高,产量低,受原料资源限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具有不受原料资源限制、成本低、产量高、有较高的相对分子量、分离纯化工艺简便、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成为透明质酸生产的发展方向,因此开发先进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技术十分必要。目前HA产业前景广阔,发酵法己成为HA生产的主流工艺,而发酵法生产HA的工艺仍需进一步完善。 微生物产H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7年,Kendall发现链球菌可以产生HA,后来发现主要是一些A群和C群链球菌,它们具有合成与代谢以HA为主要成分的荚膜的能力。随后很多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某些种属链球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同化吸收葡萄糖或其他碳源,以代谢物形式产生HA。随后经过不断地选育菌种和优化工艺,借助现代深层发酵技术与设备,HA的微生物发酵法被建立和应用起来。目前多选用链球菌、乳酸球菌类等(因此以下均以链球菌举例说明)。日本用发酵法生产了HA制剂.并对该产品做了大量的药效、毒理、药代动力学等非临床实验和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法生产的HA无局部及全身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主要包括两部分:发酵部分和下游提取工艺部分。发酵法生产HA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菌种、培养基和分离提纯工艺的选择。 一.发酵部分: 经过阅读与分析文献,我个人将发酵部分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菌种的筛选 2.菌种的诱变 3.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4.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 首先以链球菌制备HA的过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基本流程:链球菌复苏培养后,用诱变剂诱变,挑出不溶血、不含HA酶的高产率菌株。进行稳定传代后增菌培养,所得的菌种即可作为生产菌株。放入发酵培养液后,在通风搅拌的情况下发酵40小时,对粘稠的发酵醪进行提纯分离等处理后得到分子量高、粘度大的HA。

生物制药工艺学 氨基酸类药物-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讲义

第二章氨基酸类药物 第二节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掌握直接发酵生产氨基酸的操作要点;通过赖氨酸发酵生产的工艺过程,熟悉赖氨酸的发酵生产和产品的分离纯化工艺过程 教学基本内容: 2.2 直接发酵法 2.2.1 直接发酵法的原理 工业上,发酵实质上是利用微生物细胞中酶的作用,将培养基中有机物转化为细胞或其它有机物的过程。 初生氨基酸:微生物通过固氮作用、硝酸还原及自外界吸收氨使酮酸氨基化成相应的氨基酸,或微生物通过转氨酶作用,将一种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的新氨基酸也称为初生氨基酸。 次生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以初生氨基酸为前体转化成的其它氨基酸。 大多数氨基酸均可通过以初生氨基酸为原料的微生物转化作用而产生。 有些氨基酸可以以有机化合物和氨盐为前体,在相应酶作用下而产生。 发酵法中氨基酸的碳链主要来自糖代谢中间产物,如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赤藓糖-4-磷酸、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3-磷酸甘油酸及分枝酸等。 2.2.2 直接发酵法分类 按照生产菌株的特性,直接发酵法可分为5类: 1. 使用野生型菌株直接由糖和铵盐发酵生产氨基酸,如谷氨酸、丙氨酸和缬氨酸的发酵生产; 2. 使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直接由糖和铵盐发酵生产氨基酸,如赖氨酸(高

丝氨酸缺陷)、亮氨酸(苯丙氨酸缺陷)等; 3. 由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生产氨基酸,如赖氨酸(S-(2-氨基乙酸)-L-半胱氨酸(AEC)等; 4. 使用营养缺陷型兼抗性突变株生产氨基酸,如高丝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缺陷,α-氨基-β-羟基戊酸AHV抗性)等; 5. 以氨基酸的中间产物为原料,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氨基酸,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很难避开其反馈调节机制,而难以用直接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如现已成功地用邻氨基苯甲酸作为前体物生产L-色氨酸,用甘氨酸作为前体工业化生产L-丝氨酸。 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基本过程包括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处理,菌种诱变与选育,菌种培养、灭菌及接种发酵,产品提取及分离纯化等步骤。 (二)发酵法生产的氨基酸品种及工艺 构成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所有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与构型均无任何差异,但植物体内所有氨基酸皆由CO2、氨和水合成,动物体除8种必需氨基酸需从外界摄取外,其余非必需氨基酸均可通过体内氨基酸之间的转化或碳水化合物中间代谢物而合成,而微生物利用碳源、氮源及盐类几乎可合成所有氨基酸。 目前绝大部分氨基酸皆可通过发酵法生产,其缺点是产物浓度低,设备投资大,工艺管理要求严格,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本文仅以L-异亮氨酸及L-赖氨酸直接发酵法为例,说明发酵法的基本过程。 1、L-异亮氨酸(L-Isoleucine,L-Ile)的制备 (1)L-异亮氨酸的结构与性质:L-Ile存在子所有蛋白质中,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分子式为C6H13NO2,分子量为131.17,结构式为: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恶性肿瘤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渊电子版冤 圆园员员 年 员圆 月第 缘 卷第 远 期 悦 澡蚤 灶 粤 则 糟 澡 郧 藻 灶 杂怎则 早渊耘 造 藻 糟 贼 则 燥 灶蚤 糟耘 凿蚤 贼 蚤 燥 灶冤袁 阅 藻 糟 藻 皂 遭藻 则圆园员员袁 灾 燥 造 缘 晕 燥 援 远 窑讲座与综述窑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1.06.016 作者单位: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外科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多脂的深海冷水鱼,人类很难完整地合成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 通过食物摄取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增加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取量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的发生尧发展,减轻 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症状, 减少体重丢失甚至增加体重遥 但近年来也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异 议遥 人类约有 2/3 以上疾病的发生与膳食不当有关遥 越来越多的科研证据表明,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 病尧糖尿病尧肥胖症以及癌症等与膳食有着不解之缘遥 根据美国的一项统计,超过 80%的患者的死亡原因 与上述几种疾病密不可分遥 血脂的含量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血脂的高低又受到膳食中脂类物 质的成分及人们摄入脂类物质量的影响遥 如今西化的膳食习惯,导致人们脂肪总摄入量大大增加,此外,膳 食中 n-6 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s)过量,n-3 PUFAs 严重不足,n-6/n-3 比例的失衡也是多种疾病发生 的潜在危险因素遥 目前,有关 n-3 PUFAs 对心血管疾病尧癌症尧肥胖尧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作用的研究广泛 而深入,但环境对基因的作用如何,尤其是对于人体健康而言,膳食与基因存在怎样的相关性,彼此之间是 如何相互作用,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遥 现有的动物实验结果提示,膳食中脂肪的量和成份严重影响着动物 的健康,对于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遗传易感性的人群而言,膳食可能对基因发生的影响力,但目前尚无 明确定论遥 本文主要综述了 n-3 PUFAs 的膳食来源,在人体的代谢情况,及 n-3 PUFAs 在肿瘤防治尧临床 试验和治疗中的作用遥 一尧n-3尧n-6 PUFAs 的膳食来源 人体可以从头合成或从食物中摄取多种饱和及单不饱和脂肪酸遥 但哺乳动物缺乏合成 n-3尧n-6 PU鄄 FAs 的脱氢酶,因此这些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遥 陆生植物可以合成 n-6 系列 PUFAs 的第 1 个成员要要 要亚油酸(LA;18颐 2n-6)遥 几乎所有食用植物油如 玉米油尧 葵花油尧 红花油尧 橄榄油中 LA 的含量都很丰富遥 植物也能合成 n-3 系列 PUFAs 的第一个成 员要要 要琢 -亚麻酸(琢 -LNA,18颐 3 n-3),富含 琢 -LNA 的植物包括大豆尧核桃尧深绿色叶蔬菜如甘蓝尧菠菜尧椰 菜尧抱子甘蓝的种子等,一些油类如亚麻子油尧芥菜籽油尧菜籽油中,琢 -LNA 的含量也很丰富,同时也富含大 量 LA遥 膳食中的长链 n-3 PUFAs 主要以二十碳五烯酸(EPA,20颐 5 n-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颐 6 n-3) 的形式储存于冷水鱼体内遥 鱼类可以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中摄取 EPA 和 DHA,不同种类尧栖息在不同 水域的鱼类,体内总脂肪及 n-3 PUFAs 的含量变化很大即便同一种类的鱼,生活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体内 n-3 PUFAs 含量的差异也很大遥 总之,深海冷水鱼如鲭鱼尧金枪鱼尧鲑鱼等,含 DHA 和 EPA 的量最高遥 人工 饲养的鱼类,喂食不同的饲料,其体内脂肪酸的组成也有显著区别遥 二尧n-3尧n-6 PUFAs 在人体内的代谢 虽然哺乳动物不能从头合成 n-3尧n-6 PUFAs,但哺乳动物细胞可以通过碳链的延长尧去饱和作用和逆 转等方式使 PUFAs 之间发生转化 [1] 遥 摄食后,LA 通过一系列氧化去饱和及碳链延长的交替作用被代谢,生 成花生四烯酸(AA,20颐 4 n-6)遥PUFAs 转化的主要代谢途径见图 1遥驻 6 途径负责 LA 转化为 AA,琢 -LNA 转化 为 EPA,这个步骤主要在肝脏细胞的内质网中进行遥驻 8 途径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可以生成 AA 与 EPA,但是 灶-猿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恶性肿瘤 杨婷 余红兰 石汉平 530 窑 窑

透明质酸的制备

透明质酸的生产工艺 透明质酸(HA )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二大类,以动物组织为原料的提取法和细菌发酵法。透明质酸在动物组织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几乎所有 的动物组织中均含有透明质酸,只是含量 不同。已从下列组织中分离出了透明质酸:结缔组织、脐带、皮肤、人血清、鸡冠、关节滑液、脑、软骨、眼玻璃体、人尿、鸡胚、兔卵细胞、动脉和静脉等,但考虑到原料透明质酸含量的高低、数量的多少和易于取得的程度等成本因素,能够用于生产的原料主要为鸡冠、人脐带和动物眼球。细菌发酵法是利用某些种属的链球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向胞外分泌以透明质酸为主要成分的荚膜。细菌发酵法与动物组织提法相比,具有生产规模不受动物原料限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以游离状态存在,易于分离纯化,成本低,易于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无动物来源的致病病毒污染的危险等优点。透明质酸无种属差异,不同动物组织提取的及不同菌种发酵生产的透明质酸,在化学本质和分子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分子质量(Mr )有差别。 一、以雄鸡冠(roostercomb)为原料的生产工艺 (一)、工艺路线: (二)、工艺流程 1.提取冻鸡冠解冻后,用绞肉机绞碎,加适量水用胶体磨磨成糊状,按每1kg 鸡冠加水8L ,加氯化钠80g,搅拌加热至90℃,保温 10min ,冷却至50℃,用1mol/L 氢氧化钠液调pH8.5~9.0, 加入适量胰酶,45~50 ℃保温酶解5~7h ,酶解过程中维持 pH8.5~9.0 。 2.过滤将酶解提取液用滤布加硅藻土加压过滤,得澄清滤液3.乙醇沉淀和粗品干燥取滤液,调pH6.0~6.5, 将滤液加到3 倍体积的95%乙醇中,反复倾倒3 次,待纤维状沉淀充分上浮后,取出沉淀,用适量乙醇脱水3~5 次,放入有五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器内干燥,得透明质酸中间品。 4.氯仿处理将透明质酸中间品溶于0.1mol/L 氯化钠溶液中,溶解浓度为0.3%, 溶解过程中加少量氯仿防腐。溶解后,调pH4.5~5.0,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搅拌处理2 次,静置分出水相。5.酶解将水相用稀氢氧化钠溶液调 pH7.5, 加入适量链霉蛋白 酶,37℃酶解24h。 6.络合沉淀酶解结束后,向酶解液中加入同体积的1%氯化十 六烷基吡啶(CPC)溶液,静置,收集HA-CPC 络合沉淀。7.解离将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安全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链长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是研究和开发功能性脂肪酸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包括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其中,亚油酸及亚麻酸被公认为人体必需的脂肪酸(EA),在人体内可进一步衍化成具有不同功能作用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如AA、EPA、DHA等。 多不饱和脂防酸因其结构特点及在人体内代谢的相互转化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ω-3、ω-6两个系列。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上的称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在第6个碳原子上,则称为ω-6多不饱和脂肪酸[1]。 1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因为ω-6系列的亚油酸和ω- 3系列的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更重要的是因为由它们在体内代谢转化或者特定食物资源中摄入的几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生理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1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功能有明显影响。亚油酸的摄入量与血浆磷脂、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中的亚油酸含量有很强的相关关系,而且血小板的总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EPA,以及DHA与血浆甘油三酯、磷脂、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在芬兰进行的两项研究发现,ADP诱导的血小板聚积与脂肪组织和血浆甘油三酯中的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血小板的亚油酸含量无相关关系。γ- 亚麻酸在临床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有降血脂作用,对甘油三酯、胆固醇、β-脂蛋白的下降有效性在60%以上,而且,γ-亚油酸在体内转变成具有扩张血管作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10生物化工 学号:100110050050 学生姓名:王伟伟 指导教师:张晓宇 教师职称:副教授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环境与化学工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生物工程系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3 秋季学期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结题论文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研究 学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 年级专业:10 生物化工 学号:100110050050 学生姓名:王伟伟 指导教师:张晓宇 教师职称:副教授

为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质量,本设计选用经过突变后的高产兽疫链球菌株做为发酵用的菌种,并且在发酵前经过了严格的灭菌操作。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摇瓶培养基组成对透明质酸发酵的影响;培养条件对发酵结果的影响;通过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优化发酵条件。第一部分设计拟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合适的种子培养基;第二部分设计拟单因素分析法确定外界最适发酵条件;第三部分通过测定发酵过程的各种参数绘制参数变化曲线,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次设计,制定出兽疫链球菌生产透明质酸的合适工艺流程。 关键词:透明质酸;兽疫链球菌;正交设计;单因素分析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透明质酸 (1) 1.1 概述 (1) 1.2 结构 (1) 1.3 HA理化性质 (2) 1.4 HA的合成和代谢 (3) 1.4.1 HA的合成 (3) 1.4.2 HA的代谢 (4) 1.5 HA的生理功能 (5) 1.5.1 构成多种基质 (5) 1.5.2 保水、润滑、渗透压调节及分子排阻效应 (6) 1.5.3 对细胞的作用 (6) 1.5.4 与蛋白质的结合及其作用 (6) 1.6 HA的应用 (7) 1.6.1 HA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7) 1.6.2 HA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8) 1.6.3 HA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8) 2 HA的制备 (9) 2.1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 (9) 2.2 微生物发酵法 (10) 3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其市场发展前景 (11)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1.材料 (14) 1.1 试验用的仪器 (14) 1.2 试验药品 (14) 2. 方法 (15) 2.1 细菌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工艺路线 (15) 2.2 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工艺流程 (15) 2.2.1 摇瓶种子液的培养 (15) 2.2.2 种子罐种子液的培养 (16) 2.2.3 发酵 (16) 2.2.4 下游分离纯化 (16) 2.3 检测方法 (16) 2.3.1 HA 含量的检测方法(Bitter-Muir 咔唑法) (16) 2.3.2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DNS法 (17)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氨基酸发酵工艺学要点 味精厂的主要生产车间: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精制车间 淀粉生产的流程。 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定义。 淀粉液化过程使用淀粉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糖化过程使用糖化酶,水解位置1,4糖苷键和1,6糖苷键。 液化结束后,为何要进行灭酶处理,如何操作? 葡萄糖的复合反应。 淀粉的糊化、老化定义及影响老化的因素。 DE值与DX值的概念 淀粉水解糖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说说酸水解法、酸酶法和酶水解法三种不同水解工艺的优劣? 固定化酶的定义及制备方法有哪几种? 生物素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影响。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何控制细胞膜渗透性。 诱变育种概念。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哪四个菌属。 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日常菌种工作。 菌种扩大培养的概念和任务 谷氨酸发酵一级种子和二级种子的质量要求 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氨基酸生产菌菌种的来源有哪些。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是哪几种? 冷冻保藏的分类 菌种衰退和复壮的概念 代谢控制发酵的定义 谷氨酸发酵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生长因子的概念 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谷氨酸发酵过程调节pH值的方法 谷氨酸发酵不同阶段对PH的要求:前期pH7.3、中期pH7.2 、后期pH7.0 放罐pH6.8 谷氨酸发酵时,出现泡沫过多,一般是什么原因,该怎样处理? 谷氨酸发酵过程,菌体生长缓慢或不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发酵过程,耗糖快,pH偏低, 产酸低原因及解决方法 谷氨酸生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发酵谷氨酸最适发酵温度?,最适合生长pH为?。 发酵过程中CO 2迅速下降,说明污染噬菌体, CO 2 连续上升,说明污染杂菌 消泡方法有哪几种?一次高糖发酵工艺 噬菌体侵染的异常现象染菌的分析

发酵法生产色氨酸

发酵法生产色氨酸的研究 刘辉 047111230 摘要:色氨酸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色氨酸生产能力成为全球热点。本文综述了色氨酸应用及生产技术包括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菌种选育、发酵培养基原料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发酵法色氨酸 1、发酵法生产色氨酸过程中的菌种选育 生产菌种选育是发酵工业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受到普遍的重视。过去发酵法生产色氨酸采用的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吲哚或邻氨基苯甲酸的方法,此法因必须采用高价的吲哚或邻氨基苯甲酸做前体物质,使色氨酸的生产存在着成本高的缺点。而且由于这些前体物质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毒害作用,故不能大量使用[1]。目前,利用糖质原料直接发酵生产色氨酸的国内外报道不多[2-3],主要是因为色氨酸在微生物体内代途径较长且存在着多种严格的调节机制,致-色氨酸的生产菌种产酸较低,达不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色氨酸的生产菌种有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nicum)、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等,其中绝大多数为细菌[1]。 2、发酵法生产色氨酸过程中的发酵条件的选择 色氨酸发酵过程中菌种的质粒稳定性对发酵水平高低有严重影响,维持发酵高产酸就要保证发酵过程菌种质粒稳定。在培养过程可以通过调节适当罐压、培养温度、溶氧控制水平、底料中酵母抽提物添加量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发酵过程中不发生质粒丢失现象。 色氨酸发酵液中乙酸浓度高时对色氨酸生产菌的生长和产酸均有抑制作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溶氧控制水平、初始葡萄糖浓度、发酵葡萄糖浓度及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控制,减少发酵液中乙酸的生成。 色氨酸发酵过程中产大量的热,为了维持发酵温度的稳定,必须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在发酵罐外部加上冷却盘管,采用冰水降温,控制发酵温度33℃左右。 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由于无机盐的消耗及产酸引起PH 变化,所以发酵过程中适当流加氨水或液氨调节PH,控制最佳PH 值在 6.9 左右。 色氨酸发酵为耗氧发酵,并且产酸过程中用氧量比较大,溶氧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代谢的方向,进而影响产酸和转化率,溶氧低于20%容易发生菌体自溶、乙酸产量增加,所以在主发酵过程中必须控制溶氧大于20%,这要求我们采用先进的通风搅拌装置,设计合理的发酵罐径高比,增加通气量提高溶解氧。 色氨酸发酵过程中,采用高糖流加技术,使发酵糖浓度始终处于低浓度,从而有效减少残糖对发酵产生的抑制作用,避免发酵后期产生乙酸上升的现象,保证高产酸及转化率。此外,色氨酸发酵生产可采用先进的培养基连消技术,高精度空气膜滤技术,使发酵污染程度控制最低水平,确保发酵产酸水平;对发酵车间的环境定期进行消毒,提高环境清洁度,对排污要控制,对排污口要用漂白粉处理,对空气过滤系统要定期清理,减少染菌机率。[4]3、发酵法生产色氨酸过程代谢控制 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存在着特定的代谢调节机制,因此不可能从自然界中找到大量积累色氨酸的菌株,但是可以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等为出发菌株,设法得到从遗传角度解除了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正常代谢调节机制的突变菌株,用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色氨酸"这些方法包括:解除菌体自身反馈调节、切断支路代谢、增加前体物的合成等。[5] 4、发酵法生产色氨酸产物提取工艺

氨基酸工艺学

1、味精是L-谷氨酸单钠的商品名称,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其分子式为NaC5H8O4N·H2O 2、国内味精厂所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株主要有北京棒杆菌AS1.299、钝齿杆菌AS1.542 和天津短杆菌T 6-13三类。 3、谷氨酸发酵中,谷氨酸产生菌只有一条生物合成途径中,生成谷氨酸的前体物为α-酮戊二酸。而在赖氨酸发酵中,存在两条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即二氨基庚二酸途径和α-氨基己二酸途径 4、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否则会发生消旋化,生成DL- 谷氨酸钠。 5、在谷氨酸发酵中,溶解氧的大小对发酵过程有明显的影响。若通气不足,会生成乳酸或琥珀 酸,若通气过量,会生成ɑ-酮戊二酸 6、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目前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影响提取得率最大的是菌体和钙离子 7、谷氨酸的晶型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两种,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时,首先必须形成一定数量 的晶核,然后才能进行育晶。谷氨酸起晶有自然起晶和加晶种起晶两种方法。 8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有谷氨酸脱氢酶(GHD)、转氨酶(AT)和谷氨酸合成酶(GS)三种。 9、L–谷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是3.22,L–赖氨酸的等电点是6.96 10、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对生物素的要求是亚适量,而在赖氨酸发酵生产中要求生物素过量。 11、游离的赖氨酸具有很强的呈盐性,因此,一般工业制造产品是以赖氨酸盐酸盐形式存在,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下列菌株中,_C_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A.Hu7251 B.FM84-415 C.AS1.563 D.WTH-1 2、下列哪种氨基酸发酵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产酸最高?(D ) A.精氨酸B.赖氨酸C.苏氨酸D.亮氨酸 3、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C )。 A.30℃~32℃B.32℃~34℃C.34℃~37℃D.38℃~40℃ 4、在谷氨酸(AS1.299菌)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pH值维持在___C__范围为好。A.pH6.2~6.4 B.pH6.8~7.0 C.pH7.0~7.2 D.pH7.3~7.6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和应用综述

编号 食品分离技术(综述)题目: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食品学院营养与卫生学专业 班级食硕1005 学号s100109030 学生姓名张锦 二〇一一年一月

多不饱和脂肪酸功能与应用综述 摘要:概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来源、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包括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阐述了膳食合理比例的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生理功能 Abstract:The kind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cluding n-6 and n-3 fatty acids, nature resources, nutri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are summarized. The balance intake n-6 and n-3 PUFA is important for keep health but not absolute amounts of PUFA. Key word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nutrition; biological functions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是指有2个或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结构的脂肪酸,也称多烯脂肪酸。根据第一个不饱和键位置不同,可分为n-6、n-3两大类。n-6 PUFA包括亚油酸(linoleic acid C18: 2n-6, LA) 、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 C18:3 n-6 ,GLA)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C20:4 n-6, AA)等,n-3 PUFAs除α-亚麻酸(alfa-linolenic acid C18:3 n-3 ,LNA)外主要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C20:5 n-3, 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C22:6n-3,DHA)等长链PUFA。由于人类与其它哺乳类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这些脂肪酸,必需由食物提供,所以称为必需脂肪酸。脊椎动物不能在离甲基端7 个碳原子之内形成双键。所以,动物体内所有的代谢转化不能改变n-6 或n-3 双键的甲基末端的分子数。因此一旦被消化,n-3 和n-6 脂肪酸不能相互转化这些脂肪酸是不可变的并且有不同的生物化学作用。 PUFA 对人体生理作用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研究,其后沉寂了多年。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 PGE)、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 LTB0、血栓烷素(thromboxanesTXB)等一系列PUFA代谢产物的研究取得极大的进展,PUFA 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其作用和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PUFA 摄入量呈负相关的现象,PUFA 开始成为以功能性食品为首的许多领域的热点,PUFA 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研究发现AA 和DHA 等长链PUFA 在脑功能、婴幼儿智力及视功能发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PUFA 的研究和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目前PUFA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饲料等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发展极为迅速,已受到越来越多行业人士的关注。 1.PUFA的分类 PUFA按照n编号系统(也ω编号系统),即从甲基端开始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n-3组、n-6组、n-7组、n-9组。每一组成员都可转化为多不饱和或链更长的脂肪酸,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是n-3组、n-6组。α-亚麻酸和亚油酸分别是n-3组、n-6组PUFA 的前体,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碳链延长和脱饱和作用衍化生成其它的PUFA。 n-3 PUFA同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的必需品,摄人不足容易导致心脏和大脑等重要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c17321503.html, 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与应用概况 作者:李萌季永甜等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13期 摘要:透明质酸是由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高分子黏多糖,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透明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微生物发酵法和人工合成法。对微生物发酵法进行了概述,对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保健品和医学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透明质酸的生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法;育种 中图分类号:Q538;TQ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2980-04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1934年Meyer等从牛眼玻璃体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大分子多糖,故又名玻璃酸[1]。透明质酸是由2 000~25 000个通过β-1,3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交替地结合在一起的葡萄糖醛酸和N-乙酰葡萄糖胺的二糖组成的均匀重复的线性葡糖胺聚糖[2]。 透明质酸是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来的研究表明,透明质酸不仅广泛存在于细胞间的胞外基质中,还存在于细胞内,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生细胞的胞浆和细胞核中[2]。除了在玻璃体中外,透明质酸在关节滑液和表皮细胞间隙中的含量 也十分丰富,从数量上看,50%以上的透明质酸存在于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中,约35%存在于肌肉和骨骼中。目前认为透明质酸主要是存在于软结缔组织中的惰性空间填料中,在组建蛋白多糖复合物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1 透明质酸的性质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呈线性单链结构,并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线圈状结构,线圈的直径约为500 nm。透明质酸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在生理条 件下均可解离,形成阴离子,等空间距离阴离子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散的扩展状态,占据了大量空间,故可结合多于本身1 000倍的水[3]。 根据透明质酸的来源和提取方法的不同,其相对分子质量(Mr)为8×105~5×106[4]。透明质酸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依赖性,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在低浓度时仅生成碎片状网状结构,而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却能生成整体的网状结构[3]。 由于分子内存在氢键,透明质酸分子在水溶液中呈现单螺旋结构[5]。当透明质酸在溶液 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透明质酸分子间便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双螺旋结构,浓度更高时则会形成网状结构[3]。目前公认的透明质酸结构理论是三级结构理论,即透明质酸分子中每

不饱和脂肪酸的危害

不饱和脂肪酸的危害?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成分。不过脂肪也“好”“坏”之分,“好”脂肪可以促进人体对于糖类和蛋白质的吸收,可以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并且帮助吸收利用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等等,而“坏”的脂肪食用过多,却可以导致胆固醇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就是我们俗称的“好脂肪”。 “好”脂肪和“坏”脂肪有哪些区别?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化合物。而脂肪酸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人体可以自己合成,在很多动物性脂肪中含量较高,可以导致胆固醇的升高,因此不宜多摄入。 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由各种食物提供,人体无法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提供热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对于偏胖的准妈妈,或者患有脂肪肝的准妈妈建议可以多选择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食物。 如何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我国规定成人膳食中脂肪提供的热量应占每日摄取总热量的25%~30%。这其中包括肉类和烹调时所含的油类。在猪油、牛油、奶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因此应该严格控制摄入量。而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和橄榄油等)、鱼油和禽类中,可以作为每日脂肪摄取的主要来源。 哪些食物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3.将凉粉切成1厘米左右宽的条状,加入准备好的黄瓜丝、红辣椒丝、鸡丝和所有的调料,搅拌均匀即可。 备注:放入调料前,如果能将凉粉、黄瓜丝、红辣椒丝和鸡丝放入冰箱里冷藏一会儿,口感会更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撒上一些黑芝麻。 鲫鱼豆腐汤 原料:鲫鱼2条,豆腐1块,姜3片,葱1根 调料:料酒1大勺,盐适量,醋1大勺,香油少许,酱油适量 制作方法:1.鲫鱼洗净,沥干水分,用料酒和盐腌制20分钟,用油略煎后备用; 2.姜切成丝,葱切段,豆腐切块备用; 3.锅内放入5杯水,加入姜丝、煎过的鲫鱼和豆腐块一同用小火煮。大约20分钟左右,汤汁变白时,加入盐调味,关火盛出,撒上葱花即可。 4.将醋、香油和酱油搅拌均匀,可以用鱼肉和豆腐蘸着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