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数学差生变优生的实例看思维导图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一个数学差生变优生的实例看思维导图的运用

前一阶段,参加江西省远程培训第二阶段的学习,有幸接触到思维导图,立刻就被这门独特的“脑科学”所吸引。于是,一有时间,就打开思维导图名师工作室,仔细浏览其中每篇文章;在网上搜索有关思维导图的一些知识,还一一琢磨“思维导图”吧中的每个贴子。其中有一精华贴名为“一念花开,我的学习崛起之路”最为精彩,是一高中学生所写的亲身经历,详细介绍了自己运用思维导图后,怎样从一个数学差生转变为一个优生的过程。该贴有力地证明了思维导图神奇的作用。

为使自己对思维导图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感谢思维导图名师们及那位发贴的高中生的无私付出,本人不揣愚昧,试图通过剖析该案例,来分析思维导图适用的前提、范围、运用方式和效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的创始者是被称为“记忆之父”的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巴赞。

二、数学课堂里三类典型学生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三类学生比较突出:一是“天才”生,其表现是理解了课本内容立马就会做题;二是“优生”,其表现是理解了课本内容还需要跟着老师先做基本例题,课下再依着葫芦画瓢自己做作业和练习,中间还的记录整理错题本和笔记本;三是“差生”,其表现是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均不差,还比较用功,状似对课本内容理解了,但一独立做题,立马卡壳。

三、思维导图在转化数学差生中的适用前提、方法及效用

转化数学差生,教师需要做“三件事”:

(一)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对上述第三种“差生”,我认为最需要的不是课本、做题、努力,而是比这些还要根本,还要排在前面的意识问题-----即有没有“应用”意识,这是我认为的转化这一类数学差生的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要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自觉的重要意识或能力,首先,就要刻意、过渡去逼迫学生去“应用”,同时帮助、指导学生克服厌学、自卑等心理障碍;其次,要让学生重新研习课本和学案上的例题,带着“应用”的目的去看,去做,经常边做练习边看课本基本知识,在做题前先想想课本上的基础大致有哪些应用,然后去做题,或者是在做完题后立马去分析此题所对应的课本知识有哪些,一句话就是反演课本,这样做下来就有了一种题有所归,用有所依的感觉,不再感到课本是课本,习题是习题。如果学生基础不差的话,成绩应该能立马飙升到及格左右。

这个阶段我认为不需要用思维导图。当然前提是该差生有不差的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否则,思维导图是一定要用的。

(二)第二件要做的事情

当这类学生经过过度的刻意训练,“应用”的意识已养成习惯,数学成绩已步入比较好的行列,但离高分还有差距时,这时作为教师要做的事情是需要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1.把混乱的基础梳理,使知识在大脑中得到调理,这样做题的时候抽取的快。 2. 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用到“思维导图”这个法宝。

由于学生所学科目多、知识存在大脑里杂乱无章,做题的时候需要寻找和题目有关的知识点,而知识点的杂乱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提取的效率,所以做导图就显得很有必要。其目的就是对知识进行最简单的梳理或整理,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感到确确实实有效果,明显感觉做题的时候想的快。当然学生画导图的时候应看着课本目录凭脑子联想来画,而不要直接对着课本正文去画,否则不如不画。

提升解题能力,但从哪入手呢?一是形成解题时的明确目的性,二是训练化简的意识和能力。这都可以运用到思维导图。

笛卡尔曾说:做题就像从沙子中筛出金子,只有把你的目的摆在大脑的意识层,金子出现时,你才会去注意到它,否则,就算它流过了筛网,你也茫然不知,还在那状似努力的去工作。因此,提升解题能力,首先要训练学生解题时要有强烈清晰的目的性,只有具备强烈的目的(求什么?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我们才能在众多思维的火花中找到适合的一条路。解决之道也很简单,还是“刻意”的去训练,找一堆题,做题前,思考如何画好解题导图。先告诉自己要分析化简条件,化简待求结论,明确自己要什么,就算目的有多个可能也要列

出写在纸上,以备及时调换思路及化简的方向。导图画好了,就算一条路忘记了,看看导图,也能顺利的及时换路子。

如何用思维导图法帮助解题或帮助寻找解题线索呢?导图上可画两个分支,一个叫条件,一个叫所求,把每个条件所能想到的所有知识点清楚简要的写上,再把待求问题所需要的可能的知识点或是和待求问题有关系的知识点写上,然后双向分析,先从待求出发,变分析边看你导图上的条件分支,看看有没有两者重合的交叉点,如果有,基本思路就有了,而且这样还能练习一题多解,这样做,看似费工夫,但是一举几得,不但使得你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加从而使你向“天才”迈进,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又把题目涉及到的各种知识点按照某种线索复习了一遍,效果绝对嗷嗷的。

不过一般低挡、中档题基本无需导图。掌握的知识点多了才有所谓的整理或梳理。导图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功能:梳理+练习解题时的分析能力

(三)第三件要做的事情

当学生混乱的知识得到梳理,解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后,学生已步入优生的行列,要想让学生迈入“天才”生的行列,这时,教师所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

指导学生进一步打牢知识基础。课本上的知识到底怎么才算扎实了,我看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课本所有概念、定义、定理、结论或推论必须不看课本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只要叙述不准确或叙述不出来,那就再翻课本,重新理解,同时通过课本例题来帮助理解;二是前面所说的概念。。。推论必须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先举非数学科的,最好是生活中的例子,实在找不到再举数学例子。完成这两步,学生就需要配合大章节导图的梳理,如此,基础弄扎实后,各种知识点间的联系、逻辑关系等开始在脑海中浮现,学生将明显感觉书有点越读越薄,剩下的就是去做题,做题,反思,总结了。这时,导图内容已经内化,需要用的时候基本自动浮现,因为这时候的导图蕴含的是逻辑,远非当初那种简要的导图可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