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古诗文诵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化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诵读千古美文传承中华文化》

(二)开发教师: 曹艳春王青

(三)授课对象: 本校四至六年级学生

(四)课时安排: 每月一课时

二、课程目标:

把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海洋,让他们品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词的意境,体验作者的情感,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他们在一生记忆里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三、课程简介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推荐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

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诵读古典诗词,可以增强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

所以,我们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程的教学,努力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量积累古诗词。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四、课程内容:

课程的纲和目

1.诗的欣赏与诵读

① 唐诗的欣赏与诵读

②其它朝代经典诗歌的欣赏与诵读

2.词的欣赏与诵读

①宋词的欣赏与诵读

② 其它朝代经典诗词的欣赏与诵读

五、课程实施

经典诗词欣赏与诵读校本课程属于一种文化修养性课程,更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篇目的选择

1、以《小学生必备古诗八十首》为主。

2、其次教师推荐优秀篇目和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优秀篇目。

3、可以按照诗歌内容分类地进行欣赏诵读,如:歌咏春天、思念家乡、边

塞从军、送别之情、山水田园。

4、可以按照诗词作者进行欣赏诵读。或者按照不同词风如:婉约派、豪放派进行。

(二)学习的方法:

1、朗读背诵。我们懂得,诗歌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诵和背诵,可以达

到理解诗句、体味意境、感悟写法的目的。朗诵时,应该把握诗句的节拍和韵律,做到口诵心维,读出诗歌的真实情感。

2、理解句意。学习诗歌时,对凝炼、形象的语言,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我们应

该反复地咀嚼和品味。理解诗句,一是要把颠倒了的词序语序加以还原,二是

要联系全诗的主旨,联系写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和经历,从整体上去把握。

3、体味意境。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体味意境要抓住意象(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抓住诗歌画面的气氛,理解和感受

“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景的结合有四种基本

方式,即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和咏物寄情,学习时应该注意分辨和体会。

4、品味情感。品味诗人抒发的情感,是在对诗歌的词句正确理解和意境体会的基础

上进行的。品味时,除了要调动自身的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借助相关的知识和

信息(如作家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创作风格、诗歌常识等)外,还要根据诗

歌所描绘的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

5、明辨手法。诗歌常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偶、排比、对比、借代等修辞

方法,以及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借景抒

情、映衬烘托、象征和铺陈等表现手法,学习时要加以分亠「亠

辨。

六、课程实施的建议

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硬性规定数量,更不要给学生增加学业上的负担。可号召学生制作随身携带的古诗文诵读本。另外,教师率先垂范,先行背诵,还可将古诗文上墙、上板报,便于全体学生随时背诵,总之,要以保护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为前提,对于能力低的孩子应该降低要求。

七、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基本流程与目标指向是:一个过程,三个阶段,评价贯穿始终,目标关注发展。评价的方式是提倡多元化的,即一个学生参加了课程,对此指导教师、同伴、以及家长与社会的相关人员都可以给予评价。评价的具体方式一般来讲按活动的程序可以分为“阶段评价”和“综结性评价”;按评价者的行为经常用到的有“语言评价”、“文字评价”。采用“语言或文字”激励的方式比较好一些。此外,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如果硬性的给学生划分等级、层次,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打消一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通过学生对诗歌诵读兴趣等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元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