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新课改以来,举国上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课改的优秀教师”,也成了人们讨论思考的话题。其中如何培养并提高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更是备受社会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那么有资料记载的人文素养又指的什么呢?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文素养主要是指“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他文化修养与素质”(李林《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思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新基础教育的创立者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强调把学生当“人”,不当作“物”,把教育的过程当作生命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自身的个人的人文素养才能去引导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人文素养现状如何?怎么提高人文素养呢?

具我们所知现在老师的素养并不一样,良莠不齐,对知识,德育等各个方面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因此,全国各地基础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同一地区,不同地方的教学水平也很是不一,有的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入不敷出,和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实在是造成社会各界的担忧?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高,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有成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深入,教师的人文素养越能得利有效的发展。

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而新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急功近利、追求实效、“知识至上”的价值观驱导下,无暇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广大的教师群体人文素养普遍缺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知识薄弱。一些教师仅仅对本学科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把握,不能够在人文知识,社会价值、人生目的与意义、道德理想、审美趣味等方面给予知道,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整个社会的关注,不能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己任。缺乏人文知识使教师丧失了理想的意义,而缺乏理想的教育活动会给各个方面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2.传统文化知识不足。教师不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多方面系统知识的学习,比如一些名胜著作,不能够给学生准备足够多的知识粮食,在某种意义上,其作用是有限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教师培养中往往注重对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强调,而忽视对在职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3.缺乏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哲学是人文的核心,艺术是人文的外在表现。”(夏欣《教育中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只偏重对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教学,在艺术修养塑造方面仅局限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缺乏创造性,在教学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很难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中,人文素养不仅是健全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没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另外,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可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水平。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如何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培养合格未来社会公民的责任,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升华自己对待工作的热情,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需要一桶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教师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们教师能够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那么对于教师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呢?

1. 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

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师生之间因此能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2.抛弃自己的弱点,吸收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中,学习如何开拓创新,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如此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所教学科有更强的理解。

3.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要学会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这样,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才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进一步。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不能满足于平衡心理、愉悦生活的层次上,他更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去操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去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增进教育教学的成效。

此外,教师要自觉关注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主义,逐渐培养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

关注精神生活,尊重精神价值,这是人文精神最深刻的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任并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努力加以实现,以无愧于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直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