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合集下载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

3817《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介绍与解读徐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糖尿病足病科,天津 300134)[摘要]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住院、截肢(趾)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达到保肢、促愈的目的。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非常及时,结合我国国情,多学科一线医师撰写,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

本文对该共识逐条解读,帮助全国致力于糖尿病足诊疗的医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该疾病,并能熟练的进行诊疗,达到降低截肢(趾)率、促进愈合、预防复发的目标。

[关键词]糖尿病足;多学科合作;防治;解读[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Int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Guidelines on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2020 edition)Xu Jun(NHC Key Laboratory of Hormones and Developmen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Metabolic Diseases; Department of Diabetic Foo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hu Hsien-I Memorial Hospital (Metabolic Diseases Hospital) & Tianjin Institute of Endocrinology; Tianjin 300134, P. R. China)[Abstrct] Diabetic foot is a common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cause of hospitalization and amputation.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mb preservation and wound healing. Guidelines on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 (2020 edition) is very timely. It is written by multidisciplinary doctors who come from clinical first line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t has strong practical guidanc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guidelines one by one to help the doctors who are committed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The author tries his best to help doctors to understand the disease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so as to reduce the amputation rate, promote healing and prevent recurrence.[Key words]diabetic foot;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prevention; interpretation《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简称《共识》)是在中华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的指导下,由江苏省医学会组织糖尿病足相关的多学科专家编写的。

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全文)

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全文)

手术治疗糖尿病专家共识(全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一种“流行病”,在世界范围蔓延开来。

据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研究组”的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 6%和8. 8%,总体患病率已达9. 7 %,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高达15.5%,据此可推算我国糖尿病患病总人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人数已达1. 48亿,糖尿病的治疗成为迫切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1 手术治疗糖尿病的背景糖尿病的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内科疗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等,然而并没有一种方法能较为满意地控制该病及其并发症,且终身服药及注射胰岛素使得患者的长期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国外通过分析肥胖症手术效果,发现肥胖症患者接受胃肠手术后,不仅体重显著下降,而且其并发的2型糖尿病(T2DM)病情得到意想不到的缓解,国内亦有类似报道。

经手术治疗改善和缓解糖尿病,起源于Pories等的发现。

Pories在实施胃旁路手术(gastricbypass , GBP)治疗病态肥胖症时,偶然发现其中合并T2 DM的患者在术后体重明显减轻的同时,血糖也迅速恢复了正常,甚至有些患者可不需要使用降糖药物维持。

随后,Ferchak等在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后发现,合并有肥胖症的T2 DM患者在接受治疗肥胖症的GBP后,其中不需要药物降糖并能长期保持血糖正常的例数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且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

Arterburn等还发现患者术后出现了收缩压降低、血脂异常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减轻等可喜变化。

2008年澳大利亚1项研究表明,手术治疗肥胖T2 DM 患者与生活方式干预比较,可明显提高T2DM的缓解率。

除此之外,通过对肥胖症外科手术治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发现,外科治疗能够在收益和费用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从而为肥胖糖尿病患者本人和社会减轻经济负担。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一、概述糖尿病足是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创面愈合困难,截肢率高等特点。

目前,据相关数据统计,约5%-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大约1%的糖尿病足患者被截肢,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糖尿病足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国民健康。

二、危险因素(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长期过于高血糖状态不仅可以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及足部关节等组织遭受损伤,还可以使皮肤变薄,抗张力、压力的能力减低,导致皮肤组织容易受到损伤。

(二)糖尿病病史及年龄糖尿病病程越长、年龄越大,则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概率就越大。

研究显示,年龄>65岁,病程超过15年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溃疡的机会明显增加。

(三)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的病变。

约45%-60%的糖尿病足溃疡是单纯神经病变,约45%的溃疡同时兼有缺血和神经病变两种因素,习惯上称为神经缺血性溃疡。

当周围神经病变时,由于患者对来自外部的刺激或损伤(如烫伤、冻伤、化学性损伤、锐性刺伤及钝性损伤等)不能感知或对外伤无法察觉,因而成为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首要原因。

(四)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不是直接引起足部溃疡的重要原因,但是它却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后,在其愈合过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合并动脉功能不全或下肢缺血可导致溃疡迁延不愈,并因此使截肢风险增加。

(五)其他许多文献也显示了当糖尿病患者视力受损或失明,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护理知识缺乏,独居,依从性差,这些均是糖尿病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三、糖尿病足的临床病情评估糖尿病足的临床病情评估是在整体研究框架下以一种简单的评估开始,以了解糖尿病足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可能的发展趋势和结局,是糖尿病足诊断和治疗过程所必须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

鉴别诊断
糖尿病足需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 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这些疾病虽与糖尿病足有一定相似之处, 但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存在
差异。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控制血糖、保护足部、避免外伤和 感染。具体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血糖、穿着合适的鞋袜、保持 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赤足行走等。
定制矫形鞋垫
根据患者足部情况,定制合适的矫形鞋垫,以减轻足部压力。
避免长时间行走
在创面未完全愈合前,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以免加重足部负担 。
控制血糖,降低复发风险
饮食控制
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量。
运动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以控制血糖水平。
优点与局限
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但对于较 大或较深的创面效果有限,愈合
时间较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原理及操作要点
原理
01
利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创面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等吸出,同
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
操作要点
02
彻底清创、合理放置引流装置、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定期更换
敷料等。
注意事项
03
需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及时调整负压参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前景。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水平对策
01
加强多学科合作
内分泌科、血管外科、感染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共同制定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3糖尿病足缺血病变腔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糖尿病足缺血病变腔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3糖尿病足缺血病变腔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的不断增加,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已成为基数庞大的群体,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呈现〃蔓延"趋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一概念是由OakIey于1956年首先提出J972年Cattera11将其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目前关于糖尿病足概念,认为是一组足部病变的综合征,而非单一症状。它应当具备几个要素:第一是糖尿病患者;第二是应当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感染不是必须的要素;第三是伴有一定下肢神经和(或)血管病变;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糖尿病足。按照发病的机制,糖尿病足在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1)缺血型糖尿病足:足部表现是由于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缺血所致;(2)神经型:足部表现是由于神经病变所引起;(3)混合型:足部表现由缺血和神经因素共同导致;其中以缺血性和混合型多见。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与缺血相关的糖尿病足占整体发病患者的80%左右。

谷涌泉等发现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病年龄较非糖尿病组提前7~8年,多累及股浅动脉及其以远的动脉,且更容易出现下肢远端组织溃疡或坏

疽。这些特点与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报道结果吻合。随后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膝下动脉病变中,中国人的糖尿病下肢缺血病变累及最多的是胫前动脉(64.5%),其次为胫后动脉(59.9%),最后是腓动脉(31.6%)。而国外的研究证实西方糖尿病人群膝下病变累及最多的是胫后动脉,其次是胫前动脉。国内外研究结果均提示腓动脉才是最后被累及的膝下动脉。根据临床实践,腓动脉不是足部的直接供血动脉,即使腓动脉通畅,糖尿病足患者足部仍然会有严重的症状,经常会有溃疡或者坏疽,但部分患者的膝下三支动脉也存在一定变异。而且糖尿病下肢缺血与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缺血相比还有一个特点是中层硬化,主要是钙化所致,钙化病变就加重了缺血;因此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非常复杂,治疗的难度大于单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论哪种情况,恢复下肢动脉血运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肢率的关键。目前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国内是优选的技术。如何能够更好、更规范化地治疗糖尿病足,使患者获益更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和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糖尿病足专委会组织专家在PUbMed、EMBASExtheCochrane1ibraryxMed1inesSpringer1ink、CNKI、维普网、万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强调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皮 肤科等多学科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协 同作用。
综合治疗策略
详细介绍药物治疗、血管再通、创面 处理、截肢等糖尿病足综合治疗手段 ,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阐述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在糖尿病足 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相关的教育 和管理建议。
02 糖尿病足防治现状及挑战
身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团队建 设与培训
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重要性
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
通过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可以整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 、感染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糖尿 病足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多学科协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领域的优势,提高诊疗效 率和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 度。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 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6
目 录
• 引言 • 糖尿病足防治现状及挑战 • 多学科合作在糖尿病足防治中应用 • 专家共识解读及临床实践建议 • 多学科合作模式下团队建设与培训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糖尿病足防治水平
多学科合作有助于综合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糖尿病足 的预防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截肢率和死亡率。
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根据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程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晋升机会等,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精华版(二)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精华版(二)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精华版(二)摘要《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

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3 糖尿病足的治疗3.1 构建多学科的保肢团队推荐14:构建多学科的保肢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师、足踝外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感染科医师等;必要时,及时向上级糖尿病足治疗中心请求会诊和/或转诊,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和病死率(推荐程度为强,证据等级为低)。

理论依据:本共识在证据等级低的情况下,强烈推荐建立不同等级的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和中心,并按照患者病情严重性及时向不同等级的多学科团队或糖尿病足治疗中心请求会诊和/或转诊,不能延误。

(1)当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胼胝、水疱、下肢蜂窝织炎、足或踝畸形、嵌甲、营养不良趾甲和趾甲真菌感染时,要将患者转诊给1、2级糖尿病足治疗中心多学科团队。

(2)当出现严重开放性创面、重症感染、缺血或坏疽症状、夏科关节病(红、热、中足或脚踝肿胀)、新发或加重的疼痛等中的1种或多种情况时,必须立即转诊至富有经验的3级单科室糖尿病足治疗中心。

3.2 糖尿病足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管理推荐15:良好血糖控制(避免低血糖发生),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FU)愈合、降低患者DFU感染和截肢风险(推荐程度为强,证据等级为中等)。

理论依据:DFU愈合过程常受到高血糖的影响[37],糖化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延长[38]。

血糖还与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有关[39];高血糖易导致糖尿病足创面发生感染,是强化血糖控制者的3.4倍[40]。

但最近一篇综述认为,强化血糖控制对DFU是有利还是有害尚不能得出结论[41]。

也有研究表明,低血糖同样是糖尿病足截肢的独立预测因素,与低血糖引起应激反应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创面愈合受损有关[42]。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PPT课件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PPT课件
重要意义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 May 2018, Vol. 10, No. 5
第20页/共23页
小结
1
以上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的清创及修复 方法,各医院应依 据患者情况及自身
条件合理选择
2
糖尿病足的发病 机制复杂,但缺 血、神经病变和 感染是导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 的 3 个主要因素
第2页/共23页
定义
01
02
03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对糖尿
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 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 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 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 染、溃疡形成和(或)
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大致分三种 类型:神经型、缺血
型、混合型
我国糖尿病足以混 合型为主,其次为 缺血型,而单纯神
经型少见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 May 2018, Vol. 10, No. 5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糖尿病杂志, May 2018, Vol. 10, No. 5
第4页/共23页
糖尿病足评估——溃疡分 级
Texas分级
分级
特点
分期
0级
足部溃疡史
A期
1级
表浅溃疡
B期
2级
溃疡累及肌腱
C期
3级
溃疡累及骨和关节
D期
特点 无感染和缺血
第7页/共23页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抗感染
第8页/共23页
糖尿病足创面处理——抗感染
1
Wagner 1、2级,轻度 感染、营养状态尚良好、 入院前尚未应用抗生素 的患者,其感染以金黄 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 菌等多见

糖尿病足(DFU)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DFU)创面修复

糖尿病足(DFU)创面修复DFU创面修复的基本条件是:创面经过清创,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深部脓肿得到充分引流,骨及创面感染得到有效处理,足部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全身营养状态逐步好转,创面进入修复期。

修复期处理原则是:为创面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基底肉芽组织快速增长使创面进入上皮化期,加速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期采用治疗方法较多,但应针对不同时期创面特点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一)敷料的选择目前,市场上可用于创面修复的敷料品种繁多,从传统敷料纱布、棉垫、凡士林纱布到现代敷料,依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透明敷料、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水凝胶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生物型创面基质敷料等。

1.水胶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是利用支持材料、含有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凝胶蛋白或多糖胶体粒子形成的敷料。

水胶体敷料接触伤口,能有效吸收伤口渗液,在创面建立一个相对潮湿的环境。

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任何一种水胶体伤口敷料比其他类型的敷料或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局部药膏更有效。

适应证:有少量或中度渗出液的慢性伤口。

2.水凝胶敷料水凝胶能通过组织自溶方式溶解黑痂及坏死组织,达到清创作用,并保持伤口湿润环境。

目前研究显示在治疗足溃疡方面,水凝胶敷料较基本的伤口接触敷料更有效,但没有证据表明水凝胶敷料优于海藻酸盐、泡沫、水胶体和水纤维敷料以及蛆虫疗法、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建议基于患者及创面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适应证:干性、腐烂或坏死性伤口,但感染或大量渗出的伤口除外[329]。

3.藻酸盐敷料藻酸盐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等优点,能够减轻疼痛,吸收渗出液,保持湿润环境,减少伤口部位细菌感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目前没有研究证据表明藻酸盐敷料比其他类型的敷料或含有植物提取物的局部药膏更有效。

适应证:感染、渗出量大的伤口。

4.泡沫型敷料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材料、控制泡沫塑料的厚度可以针对性用于吸收不同伤口渗出液,可以减少伤口面积,并防止浸渍恶化。

糖尿病足不同损伤类型的外治及清创要点(全文)

糖尿病足不同损伤类型的外治及清创要点(全文)

糖尿病足不同损伤类型的外治及清创要点(全文)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

一般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同时伴有下肢感染而导致得到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其导致的损伤形式多样。

一般认为,是周围神经病变、缺血、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形式的损伤在外治处理和清创等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1、糖尿病足皮肤损伤:糖尿病足皮肤病变亦复杂多样。

⑴皮肤水疱:临床较为常见,可导致皮肤破溃、糜烂、慢性浅溃疡,常经久不愈,深入皮下组织,引起组织坏死;⑵足(甲)癣感染并诱发甲沟炎:趾丫糜烂、潮红、渗出、皮肤肿胀,或因而红肿化脓,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脓性趾头炎,趾骨坏死,也是导致肌腱变性坏死的肇始原因之一;⑶皮肤肥厚或胼胝性溃疡:足掌缘、足跟部等处,皮肤粗燥、鳞屑、肥厚、皲裂、胼胝,并在其下形成水疱或溃疡。

此时患者多以并发神经功能障碍;⑷疣状溃疡:足掌等处出现跖疣性溃疡,显示多发杨梅刺样疣心、角化性赘疣,或形成胼胝,其下形成水疱或溃疡。

患足动脉搏动可有或无,肢体抬高苍白试验阴性。

患足疼痛较轻或无。

⑸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皮肤干燥无汗,肢端发凉、干枯,毳毛脱落,趺阳脉减弱或者消失,肢体抬高苍白试验阳性。

可出现间歇跛行、休息痛直至干性坏疽。

2、糖尿病足皮肤损伤的外用消毒及换药原则一般而言,病变未溃期,可采用中药箍围疗法:红肿明显可选金黄散箍围,无明显红肿者可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或红灵酒少许擦患肢、患足。

疮面破溃流脓,脓液恶臭者,清创并用中药洗液或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并用九一丹或者生肌玉红膏外敷。

已无脓液及腐肉者可用生肌白玉膏外敷。

皮肤水疱可抽出疱液或做小的洞式切开,放出疱液,局部消毒,防治感染。

皮肤湿糜或浅溃可以使用中药清洗或新型辅料或抗生素药液冲洗湿敷,干燥后配合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有皲裂或鳞屑者,消毒皮肤后可使用润肤药膏。

有跖疣或胼胝可定期修整,如果伴有溃疡应及时处理,免生后患。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专家共识主要成果回顾
糖尿病足防治策略更新
基于多学科合作,本次专家共识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糖 尿病足防治策略,包括早期筛查、风险评估、个性化治疗 等方面。
临床实践指南制定
针对糖尿病足的不同阶段和并发症,制定了详细的临床实 践指南,为医生提供规范化的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与实践
1 2
糖尿病足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糖尿病足的定义、成因、危害及 预防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日常生活习惯指导
教育患者如何改善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足部清 洁和干燥等,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3
自我检查与护理技能培训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查足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 理足部问题,同时教授正确的足部护理方法。
神经电生理检查
运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评估患者 神经受损情况。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制定
高危因素识别
针对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 佳、合并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 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筛查策略。
定期筛查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全面的足部检查,以及时发现并干 预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行业内外合作机会挖掘
行业内合作
加强内分泌科、血管外 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 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和 管理。
行业外合作
与生物技术公司、医疗 器械厂商等合作,研发 新型治疗手段和辅助器 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等 社会资源,开展患者教 育、远程医疗等服务, 提高糖尿病足的防治效 果和管理水平。
创面敷料选择
02

《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

《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解读

《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
(2021版)》解读
王鸿林;叶莹;周秋红
【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
【年(卷),期】2022(36)6
【摘要】负压伤口疗法是老年糖尿病足创面治疗的辅助治疗技术之一,现被临床广泛用于老年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

但是,我国对该技术在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其应用过程中出现创面出血、感染加重、组织缺血或坏死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2021年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委会组织相关专家撰写了《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共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临床研究进展,对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提出了最佳临床实践治疗方案。

因老年病人为慢性创面的主要群体,本文结合老年人群特点对该“共识”的重点部分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运用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足创面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640-644)
【作者】王鸿林;叶莹;周秋红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管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肿瘤病人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
2.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肿瘤病人慢性伤口治疗中的应用
3.负压伤口疗法在创伤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4.负压创面疗法联合滴注冲洗在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效果分析
5.伤口评估三角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治疗专家共识(最全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沉重的经济负担,其常见临床表现为慢性溃疡,导致最严重的结局是截肢(趾)甚至死亡。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达25%,其中有14%~24%的足溃疡患者需要截肢[1]。在许多国家糖尿病足是截肢的首位原因[2],全球每2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截肢。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3]。糖尿病足大致分三种类型:神经型、缺血型、混合型。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而单纯神经型少见[4]。对糖尿病足溃疡规范的评估和清创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 一、糖尿病足评估 (一)糖尿病足的溃疡分级 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足分级分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Wagner评级和Texas分级分期。 1.Wagner评级 是Meggitt等在1976年建立,经Wagner改良后在1981年正式应用于临床。Wagner分级越高,截肢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治愈率与好转率越低[5,6]。是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病情发展评价应用最广泛的评级系统(表1)。 表1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 2.Texas分级 是由美国Texas San Antonio大学lavery等[7]提出的(表2),此分级包括了对创面深度、感染和缺血程度的评估。

表2 糖尿病足的Texas分级 (二)糖尿病足感染分级 2016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对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严重程度做了分类,具体见表3。 表3 糖尿病足感染的IWGDF/IDSA分级 二、糖尿病足创面处理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过程属于病理性愈合,易形成慢性难愈性创面,创面难以出现正常生理性愈合的阶联反应。因此,要重视全身因素治疗,如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外,还必须重视对慢性创面本身的规范处理,只有全身与局部的综合协调治疗才能促使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 (一)抗感染 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治疗在细菌培养和药敏未出报告前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感染情况后经验性用药,在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后选择敏感抗生素。Wagner 1、2级,轻度感染、营养状态尚良好、入院前尚未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其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等多见,青霉素类可作为首选;对于糖尿病足Wagner3~5级及中、重度感染者,这类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低,其感染以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较常见,可以选择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三代头孢(如头孢他啶)及碳青霉烯(如亚胺培南)等[8]。对于严重感染但药敏报告未出的患者,可联合两种抗生素以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在药敏报告出来后再调整抗生素。 (二)清创 及时有效的清创对促进后期创面愈合十分必要,手术清创过程中对坏死组织的识别和清除、对健康组织的保留和保护是决定清创效果的关键因素。 1.清创时机 清创是糖尿病足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过早、过迟的清创均不利于启动、维持伤口的正常修复过程。 感染性创面清创:评估一旦明确后,推荐初始锐器清创处理,对于存在脓肿、气性坏疽或坏死性筋膜炎的足部感染应紧急予以相应的外科处置[9],这是防止感染扩散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形成的缺血性溃疡,锐性清创带来新的创面,清创过程中因为创伤、出血,进而启动凝血机制,从而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常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引发新的组织坏死,这也是清创术后出现更大范围组织坏死的根本原因。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柔性清创技术,或在充分改善下肢血供且缺血组织度过再灌注损伤期后再实施手术清创。对于湿性坏疽的清创,伴有脓肿形成的创面可切开引流以达到创面减压的目的,或对可见的坏死组织进行有限适度地清创,但不宜在未开通下肢血管或血管重建之前做扩大的组织清创或截趾。 2.清创方法 (1)机械方法:①外科或锐性清创:该方法是用手术刀片清理角化边缘和溃疡基底,直到出血为止,是最快、最有效的将坏死组织及碎片从创面床清除的方法。其优点是清创比较彻底,然而,这种方法对医师的外科技术和解剖学知识要求高,并且会使创面扩大,患者常感到疼痛难忍。②湿-干(wet-to-dry)法:先用湿纱布覆盖创面床,待纱布变干,失活的组织黏附在纱布上随黏附物质被带走。这种方法对组织的活性没有选择性,可能会带走新鲜肉芽组织,对没有足部神经病变的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③生物清创:将绿头蝇的无菌蛆直接放在感染的创面上,利用蛆虫消化坏死组织和病原体的特性进行清创。然而在我国目前没有上市的医用生物蛆虫,并且患者对蛆虫存在抵触情绪。 (2)非机械方法:①酶促清创:胶原酶软膏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酶学清创药物,可直接应用在伤口区域,降解胶原组织。其优点是换药方便、患者痛苦小。②多聚糖滴剂和葡聚糖高聚体多聚糖胶:亲水性强,能快速吸收坏死组织的渗出液,优点是能直接使用、技术要求低。③水凝胶:这种敷料为创面提供潮湿的环境,促进自体酶发挥酶溶清创作用,是机体自然清创过程的补充,优点是适用于伤口的任何阶段、对伤口无害、技术要求低,与其他清创方法相比,这种方法见效晚。 (3)超声清创方法:该方法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乳化和止血效应,在冲洗射流中通过空化微射流和强大的压力去除创面表面和深层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涤荡污染伤口的异物,有效清除细菌,促进创面愈合[10]。相比传统方式,该法可以比较彻底地清创,同时还保护正常组织、神经和血管,减小创口,同时,对复杂不规则、创口较深、感染较严重的创面有深入的清创效果[11]。 三、糖尿病足创面修复 (一)湿性敷料的应用 湿性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原理是其能够为伤口提供较为潮湿的环境,坏死组织可被渗出液水合而释放组织细胞自身的纤维蛋白溶酶以及其他蛋白溶解酶,水解坏死组织,有利于吸收而达到清创效果[12]。湿性敷料能够营造一个相对密闭、潮湿的环境,在创面局部的微环境形成低氧张力,这种低氧环境能明显促进创面成纤维细胞增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生长因子以及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另外,湿性愈合疗法可以保护创面,隔绝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湿性敷料主要包括水胶体、水凝胶、藻酸盐和泡沫敷料。 1.水胶体敷料 这类敷料通常包括一个支持材料(如半透薄膜、泡沫或聚酯纤维无纺布)和一层亲水/胶体粒子,可能含有生物相容性的凝胶蛋白质或多糖。当接触伤口渗出物时,这些材料将吸收伤口液体,因此可以创建一个潮湿的环境。此外,它们也是水和氧气的半透膜。然而,也有质疑水胶体敷料是否适于用在感染较重的伤口,由于缺氧和过度潮湿的环境可加强坏死组织的自我分解,可能增加伤口处感染的风险。凝胶通常应用于形成颗粒和上皮形成的伤口,因此也可用于坏疽伤口,利于促进伤口清创。 2.水凝胶敷料 这类敷料主要是用于维护高度潮湿的伤口环境。水凝胶可以共价或非共价交联,以控制不断膨胀的能力和维护其构象结构。水凝胶能够促进清创的组织自溶,更有效地干燥伤口,很少有渗出液。这类伤口敷料的一大优点是,它们通常可以较好地应用和去除,对伤口床干扰较少。但是水凝胶敷料如果用在分泌物过多的创面,会导致创面浸渍而无法愈合。 3.海藻酸盐敷料 海藻酸盐能够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吸收渗出液,促进伤口愈合,与Ca2+、Mg2+、Ba2+和Mn2+等二价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可逆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还能够结合生长因子,在细胞移植和伤口敷料中广泛运用。 4.泡沫型敷料 泡沫型伤口敷料主要用于中等或高引流伤口。通过选择不同的聚合材料、控制泡沫塑料的厚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吸收伤口渗出液,保护创面。 (二)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 传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法耗时长,效果差,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创面环境,加速创面愈合。采用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后,患足局部肿胀减轻,创面状况改善,肉芽生长加快,在此基础上联合自体植皮、异体植皮或其他修复方法,能加快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截肢率。封闭式负压伤口治疗使创面与外界隔绝,可以达到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效果,持续负压使创面渗出物立即被吸走,从而有效保持创面清洁并抑制细菌生长,最终达到促进创面肉芽生长、改善微循环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目标[13]。 (三)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自体皮瓣移植 1.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皮瓣移植 其基质是同种异体皮肤经过特殊处理去除皮肤组织内的细胞以及抗原成分而保留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材料,其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性、无免疫原性的特点,是大片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机体形态及功能的新选择[14],可用于覆盖伤口创面、修复体表组织缺损。为保证修复成功,要求创面有较好的血供,并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完善止血。 2.自体皮瓣移植 自体皮瓣移植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严重肢体外伤纵向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和骨等重要组织损伤暴露时,需覆盖裸露的血管、神经等组织,而游离皮片的移植无法修复,溃疡部位又无使用局部转移皮瓣或带蒂皮瓣的条件,且皮肤缺损面积大,受伤部位特殊,此时可考虑使用自体皮瓣修复创面。 (四)自体血小板凝胶治疗 自体血小板凝胶是将富含血小板的患者血浆加入含有凝血酶、氯化钙激活物和生长因子的凝胶样物质,局部应用能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再生。2001年Margolis等[15]开始研究应用自体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自体血小板凝胶技术是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热点。自体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较为公认的主要是其中富含的白细胞和生长因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