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 和谐发展

平等对话 和谐发展
平等对话 和谐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5386796.html,

平等对话和谐发展

作者:赖国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7年第06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保证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平等,关键是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对话场”,即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会有高质量的对话。本教学设计,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积极搭建“对话”平台,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感悟人物形象。同享对话情趣、阅读乐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期待对话,走进文本

1、教师出示课题,引读(西门——豹),说说为什么这样读。你能举例说说你身边的“复姓”吗?

2、全班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请同学们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4、组织全班学生相互交流,整体感知文童内容,相机帮助学生理清文童脉络: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初步感受西门豹这个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利用阅读期待唤起学生的对话热情,学生带着疑问,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从而对西门豹这个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认识。]

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教学中的平等对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实践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以从分析情节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力求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2、学生分析 小说是学生乐学的一类文章,经过先前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的小说赏读知识作铺垫,故教学时以趣激疑,用学生本有的兴趣牵引,创设情境,是引领学生披文入情感悟作品主题的捷径。《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对外国小说尚存陌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会。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3、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l、朗读揣摩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 2、合作探究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如从情节分析入手,探讨作品主题。 3、个性续写法。在把握原作主题,抓住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流畅自然的人物心理猜写和故事结局续写,以深层揣摩课文立意和波澜起伏的情节铺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理解作者对文中主人公深切的同情,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5、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过程略)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科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照理,这种对母语的学习,应当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应是最理想的。但是,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违背学生接受心理,泯灭个性想象创造能力,范文陈旧、落伍,整个体例安排上亦不合理,学生、老师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原因很多,但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漠视课堂教学中艺术氛围的营造 是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该如何营造?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交流法 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或多或少都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的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二、动作启示法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三、语气导航法 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 有一位教师讲《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担心、关切和惦念的不能

教师首先应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首先应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现实思考。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这里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那却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冷落。如果教师稍加挖掘,或许在这些“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背后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创造火苗。所以有人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现实表现,不管是多么正确,或多么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又正是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强制粗暴地干预,必然造成学生心灵的封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无法生成。 1、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的编写依据,它提供了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青年教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评课时能较清楚的了解从哪方面进行准确、客观地评价以及熟知教师对某一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和实践程度。 2、熟悉教材。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教材指的仅仅是地理教科书;广义教材指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则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现实教材等。熟悉教材主要是指熟悉广义的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好“图、文、作”的优化组合。在评课中,能够针对教师就教材分析及处理这一方面内容进行评价。 3、写教学反思。无论是讲课后还是听课后要坚持写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反思实际上也是评课的一种方式。教学反思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评课,根据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要善于发现授课者的闪光点,用新的教学理论进行评课。 4、熟知评课内容。提高评课水平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熟知评课内容。评课的内容主要是: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过程、评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媒体运用、评教育机智、评教态表现、评学生参与度、评教学实效性。 综上所述,评课水平的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要重视评课的重要性,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和谐需要什么思维方式

和谐需要什么思维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效果如何, 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为即使出发点是正确的, 如果思维方式存在问题,行为的效果也可能南辕北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需要系统思维。因为只有当你把社会 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的时候,重视多种因素的动态协调,才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运行。 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中国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计划经济的僵化体制,经济和社会成为一个自我运行的系统; 另一方面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关联日益密切的巨大系统。这是 我们面对的两个紧密结合、互相影响的大系统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执政党要领导 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系统思维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解决这个时代提 出的各种问题。 所谓系统思维,就是认识到事物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 存的,每个系统都有其存在或运行方式,和谐是一个系统存在或发展的必要条件。系统思 维同唯物辩证法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后者一种较高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维形式。系统思 维具有这样的特征:承认事物及其组成要素的多样性;重视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同外部 环境的变化协调与发展均衡;对系统的具体运行不是简单地进行干预,而是遵从其内在机 制加以调控,为其运行发展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我们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一定要有系统思维。社会系 统思维除了上述特点之外,对于现代社会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还要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高 度重视公民的基本权利,因为不尊重基本权利社会就不可能有差异性、多样性,就无法生 生不息地自我运行;既维护必要的竞争,又为促进各方面的社会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良好的秩序服务;重视和促进社会发展必要的协调与均衡,但绝不是强求人们行动一 致和利益平均化;加强社会管理,但同时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服务重于管理。 系统思维在社会管理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上述只是列举其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但 是仅仅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社会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上同系统思维还有很大的 距离。这种距离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遇到问题,不是从系统所具有的差异性、多样性来 全面地认识,而是从概念出发,首先进行简单的定性;在对问题的判断上,忽视问题的复 杂性,往往只是简单地做出好坏的判断;在对问题的选择上,往往对人们强求一致,非此 即彼。这样的思维方式,反映在社会管理上,是仍然保留着等级的观念、敌对的观念,例 如称老百姓为“刁民”,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理解为“管制”等等。这样的思维必定对人们 缺少必要的尊重、理解、包容,因此会导致工作方法上的简单化,还可能粗暴化。这样的 思维方式同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即使出发点是促进和谐,其行为结果很可能是 影响和谐的大局,造成社会不和谐。当然不止是领导干部,一个公民如果保留着类似的思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08T16:55:41.1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作者:李家瑞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李家瑞(博白县新田镇亭子学校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学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改进、现代多媒体教学等方面,学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因为班级授课制的制约,导致教学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成果与质量,主要对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74-01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的组织形式是分组学习,本质是思维对话,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当中,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互沟通与协作,共同对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同时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应试教育是一个十分主要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学当中,往往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在数学教学当中,重点应当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还是利用教材和教学大纲,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中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得到发挥。再加上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因而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能够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与地位进行协调,加强师生之间的良好思维对话,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互动教学应用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在课堂中对互动情景的良好创设,从而使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沟通与交流。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展示小学生都十分熟悉的闹钟,然后教师可以问小学生,早上起床是不是被闹钟叫醒的。通过类似这种与小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教师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对钟表的事件显示,读数规则等像小学生传授,在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下,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更好的掌握钟表知识。在课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在休息日中的作息时间制作成表格,要求对每一个时间点进行明确的标注,例如每天7:00起床、11:30分吃午饭、20:30睡觉等。这样,小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思维对话,能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情景创设 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十分重要,应当努力契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学习平均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应举出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例如拿出6支铅笔,让学生将每2支分成1份,一共能够分成几份,或是将6支铅笔品均分成3分,每份有几支。对于这两种分法,小学生通常更愿意接受第一种,而在第二种分配当中,时常会有小学生按照第一种分法进行划分,因而得出了错误答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例如有3个人在打牌,需要将牌平均分为三份,让小学生尝试进行分配。在这种方式下,小学生很快就能够学会第二种分配方法。因此,在为了的学习当中,再遇到平均分配的问题,小学生就能够想起老师曾经给出的情景,从而能够正确的进行分配。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能够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小学生应当充分理解数学内容,才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表扬,因而能够促进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的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进行探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成员将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并且向老师进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明确小组内的合理分工,从而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和进行。 结论:在教育领域当中,小学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基于小学生独特的思维、性格、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采用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促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曹同国,赵慧,尹占民. 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5:54-56. [2] 江莉莉.说做结合,让打破“思维徘徊”成为可能――以小学数学“e学习”教学为例[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03:66-68. [3] 孙灿霞.“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2:23. [4] 陈惠芳.基于生态理念的对话式教学的意义、现状与对策――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9-61.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发表时间:2016-03-14T14:16:52.3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作者:吕冬梅[导读]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真正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境界。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困惑:在课堂上,这个知识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可是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这个题目都做了n 遍了,学生为什么还是出错?讲过的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再做时,为什么有时会有时不会?“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帮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本与要害:我们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我们的课堂上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强调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因此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点、转变角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构建“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真正达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的境界。在《原电池》一节新授课中,几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环节一:营造问题情境——启发引思 [导入]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在多媒体上展示各种型号的干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燃料电池,并指出它们在生产、生活、航天中的应用。 这种导入方式,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化学的实用性。 [演示实验]将音乐贺卡中的电池去掉,换上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结果贺卡仍然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声音。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便自己主动提出了想探究的问题:它为什么也能给贺卡供电?这个装置是如何产生电流的? 环节二:创设探究空间——探究深思 [实验探究]1.利用上述物品能组装出哪些装置?哪些装置中有电流产生?2.有电流产生的装置中,在实验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3.尝试解释上述现象及电流产生的原因。4.尝试解释不能产生电流的装置的原因。 本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通过探究从根本上理解了原电池的能量转化方式、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等,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碰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及实验设计能力,初步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环节三:构建知识框架——归纳理思 [归纳总结]1.有电流产生的装置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应具备怎样的装置条件?3.是否任何化学反应的化学能均能转化为电能?4.写出锌、铜两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及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并指出反应类型。 本环节不仅使学生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的结果得出初步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理思从而得出结论,并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总结归纳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环节四:打造能力平台——实践反思 1.将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锌溶液中并将其用导线连接,分析是否为原电池,并说明理由。2.将1中两溶液用盐桥连接后能否产生电流?3.与前面的电池相比,有何优点?4.英国的一个小镇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其中有两颗是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痛,夜间失眠,心情烦燥。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堪称一流的仪器,尽管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专家绞尽脑汁,但病情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但后来一位化学家却为她指出了病因并解除了痛苦。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所学到的知识为格林太太写一个病情诊断书并为其开出处方。 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始终以学生探究为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方法,给学生以思想,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体现了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及人与知识的和谐,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管齐下、三位一体,使教与学产生和谐共振,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易学、会学、乐学。 在以前的同节课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电池,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呢? [实验探究]由教师设计以下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2.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3.将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4.将锌片与铜片用电流计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5.将3中的铜片换成碳棒;6.将3中的铜片换为玻璃棒;7.将3中的稀硫酸换为酒精。最后由学生据上述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设计方案与上面相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没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只是做了几个看似热闹的实验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只是按照事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书中的知识尽快地尽可能多地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小组的学习合作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只是一个仲裁者。 要真正实现“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化学课堂,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去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和谐思维对话型”化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中实现“双赢”、“双发展”,使“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全新的亮点。

最新和谐思维方式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和谐思维方式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和谐思维方式是和谐文化的深层内核,建设和谐文化,关键是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理念和原则深入人心,并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为了更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和谐思维方式,对其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科学的界定和阐释,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认为,和谐思维方式是指从和谐的视角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这一定义虽然正确地指明了和谐思维的方法论维度,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在我看来,所谓和谐思维方式,是指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揭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模式。首先,和谐思维方式是从和谐的维度或视域观照对象,和谐成为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坐标系和切入点。无论在世界观还是在方法论上,观测事物的视角不同,探讨问题的出发点不一样,所看到的事物本质属性和变化规律是大不相同有时甚至是根本对立的。由于认识主体所特有的理性能动作用,人们在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时,总是要从既有的知识积淀和实践需要出发,选择认知向度和观测坐标,企图毫无遗漏全息式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但这是不可能的。和谐思维方式因其和谐的观察视角,决定了它把解析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和有利于事物的和谐发展作为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其次,和谐思维方式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把和谐贯穿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全过程。在认识事物时,无论你怎样破除成见以保持客观的态度,也无法破除掉已在头脑里形成的认知图式和价值

理念,正是它们决定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进行及其运行线路。假如以“矛盾”作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以克服旧事物、破坏旧世界为主要目的,突出的是矛盾的对立性、斗争性、冲突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否定性原则”。如果以“和谐”作为其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然以维护动态平衡、建设新世界为主要目的,突出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合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和合性原则”。这两种原则和价值观看似相互对立,在本质上却是相互照应和辩证统一的。再次,和谐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到事物内部,揭示矛盾或系统的同一性、协同性、平衡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的内在机理。当一种思维方法或思维方式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观察视角,确定了基本的认知原则和价值取向后,就必然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分析和解剖事物的内在矛盾,阐明事物的发展规律。由于理论致思不同,和谐思维方式所侧重剖析的是事物有机体内部诸对立差分要素的协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最后,和谐思维方式以追求和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无疑,任何思维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那种认为西方的“矛盾辩证法”是与和谐相对立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为了达到最终和谐,就需要通过对抗和斗争消除前进中的障碍,以便为和谐发展开辟道路。“矛盾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由于突出对立和斗争的作用,人们往往容易把它误解为“斗争哲学”,并把“斗争”直接当做其目的和归宿。其实,和谐永远是人们为之崇尚、为之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浅析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浅析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发表时间:2013-04-23T09:58:01.0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张瑞英[导读] 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张瑞英河北省肥乡县东漳堡中心校057550 一、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象和理解真令人折服。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 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一位专家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第二,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第三,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第四,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与学生就难以和谐相处。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第一场雪》采用虚拟“雪后小记者采访”生活情境的教学,以小记者采访为经,以广大学生扮演各类人物角色为纬,双线互动,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步骤: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三名小记者从教室外走进。一位记者:“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南方的一名小记者,听说你们这昨天刚下过一场雪,专程赶来采访,行吗?”②记者采访,品味意境。采访主题一:这场雪来得快吗?采访主题二:这场雪下得大吗?采访主题三:这场雪下得实吗?采访主题四:这场雪下得好吗?采访主题五:亲眼看到这么大、这么美、这么好的雪,你心中还联想到什么? 学生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回答这5个问题,完成了对课文情境的体验。

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做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老师和学生是一样普通的人,没有必要端着架子让学生觉得高高在上。首先班主任论文,师生成为平等对话者,对双方都是一种解放。不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之间就只有教与被教、管与被管的关系,学生不会对你讲心里话。其次我们充当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不仅仅只是为了把班主任工作做好。这是人格问题,是现代人都应该具备的价值观、人文精神。要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班主任首先必须让学生喜欢你、信任你、靠近你。如果一个班主任老是凶神恶煞的,学生不愿走近他,平等对话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的班主任看起来很和善却能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而有的虽然“凶神恶煞”却还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自己,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平等对话。班主任也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相互尊重才能平等对话。有一次学生来找我,说:“老师,最近我对你有意见,你真让我失望,我现在看见你好烦啊”。如果这时候我很严厉地反问一句:“什么,你对我有意见?”那么这次对话到这儿就结束了。我没有这么做而是微笑地看着她说:“是吗?别着急慢慢说”。聊起来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她的好朋友的MP4因为在教室充电被我收了没有还。她告诉我说她的好朋友最近家里出了点事所以心情不好,课余就听MP4来求得解脱。而我把MP4收了她就恼了,心情更槽了。我于是对她说:“你能这样关心同学很难得。但是规定就是规定,人人都必须遵守。心情不好有很多种方式可以调节,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你不是对我失望,而是对我做的这件事不满意就上升到了对我失望的高度,你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会这样。我想你们两个这些天一定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对吗?你现在自己着急了,不想让这种现状一直持续下去才来找我的,对吗?你是希望老师帮帮你们,对吗?”说完这些,她吃惊地看着我说:“老师,我以为你会骂我的”。那天,我和她聊了很久,一直聊到宿舍快要锁门了,她才又是哭又是笑地去宿舍了。事后我也找了那位MP4被收的同学,解决了她的情绪问题。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把握这样一个机会和学生面对面倾心交流。它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心的距离。我还会应学生的要求在班会课的师生交流时间里聊我的高中时代、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家庭、我的孩子等等。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和他们一起散步、一起唱歌、一起跳绳班主任论文,从随意的聊天中了解他们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慢慢地,学生有什么困难、心里话都愿意来找我。不开心了,来找我说:“老师,我不开心了,想和你聊聊。”这时侯,我会静静地听他把自己所有的烦恼都到出来。很多时候我甚至都不需要给出任何的建议。聊完之后,我常常会给女生一个拥抱,给男生一个相视的一笑。然后所有的泪水和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学生无论是犯了小错或大错,我做得最多的也是和他们心平气和地聊,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努力去改正。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我再也不是一个一天到晚扳着脸的令人害怕的“老太太”,而是他们的“知心姐姐”、“班妈”、“头”。就像李宇春的那首歌“和你一样”中唱的那样:“见证你的成长让我感到充满力量。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坚强,一样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拿破仑曾经说过:为你自己找到幸福的最有保障的方法就是奉献你的精力,努力使其他人获得快乐。幸福是捉摸不定、透明的事物。如果你决心去追求幸福,你将会发现它难以捉摸;如果你把幸福带给其他人,那么幸福自然就会来到。我把给我的学生带来快乐作为我的工作目标,我又怎么会不快乐呢? 教学生学着每天都让自己快乐 心中充满阳光,微笑自然绽满脸庞。任何时候,积极乐观的人都更容易走出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习体会

---------------------------------------------------------------范文最新推荐------------------------------------------------------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学习体会 为期两天的视频培训会培训结束了,这次培训使我们这些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近距离的聆听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专家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给我的教学工作解决了不少难题,也给我以后的工作指点了方向。 一、优质课以及专家的点评,给我们带来新的课堂模式 这次培训听了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几节参加市、省级信技术优质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口市实验小学田元凯老师的《给图着色》这一课。这一课我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这本书的课堂优秀案例上已经学习过,但是看课堂实况,和专家的针对性点评能确切感受课堂的授课效果。 这课以“帮助巨人花园找回春天”作为本课的授课情境主线,故事来源于语文课本,通过三个巨人的请求任务来完成课堂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浓厚,层次分明。学生在作品的创作中逐步掌握了本课知识点,极大满足了创作欲望。由于本学期我也教授三年级,所以通过别人的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比,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教学,以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领导和专家的讲座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带来了新思路樊老师针对和谐高效新课堂做的新的注释,带领我们使全市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 1 / 9

李冬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主要特点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她会每天花上好几个小时来批改学生的作品)。通过几个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初步管窥了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受益匪浅。边听讲座,我边对下一步自己的课堂教学做整理,下一步我准备按照以下四步来优化我的课堂教学。 看。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看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设备或图片等,增强形象记忆;通过看书自学,教师适时点拨,培养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通过看网络,教会他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玩。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开发智力。尤其是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不能让学生一直玩,没有目的性的玩,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让学生即会玩又会学,还应该在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 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计算机主要是实践,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学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体会总结 我校组织我们教师学习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解读,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和 谐高效 思维对话”的内涵,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 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 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对于思维对话,我首先理解的是 对话,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对话的价值存在应当是建立在思维的含量上,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以某个有思考价值的话题为基点,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思维的更 深层次;反过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 思维能力的成分”,那么就意味着对话的失败,所谓的高效课堂也无从谈起。由此说来, 思维对话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和谐课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与教 学难易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 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 学生的思维、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 自的规律,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坚持、发扬传统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不 断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纬度的交融与综合,既让学生“学会”,又让学生“会学”,还要让学生“乐学”。 和谐课堂必须让师生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尽情享受到精 神上的愉悦,这是衡量课堂是不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标尺。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 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必须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体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充分的主动性,而不是目前的皇帝不急太监急——教师、家长火 急火燎,而学生无动于衷;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必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 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同时又要拥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对教师的职业要 充满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善于 奉献,在奉献中成就学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是在谱写自己成功的乐章,奉献并快乐着,快乐并奉献着。 教学时间的安排要合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间的利用,也是一门学问。 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是有效运筹时间的前提,包含以下内容: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教学的本质是思维对话 [关键词]教学本质:教育改革;思维对话 教学本质的问题是任何教学理论都必 须首先面对的问题,在梳理近二百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观点的过程中,我们概括出三种教学本质观:一是道德认知本位的教学观,二是情感体验本位的教学观,三是发展思维本位教学观。作为基层教育研究者,我们对教学的言说当然必须力求保持实践 的品质,不能只是停留在对这些教学本质观的解构性辨析或者对其优点和局限的完美 呈现,而是应该更本质地去探寻这些教学本质观的内在传承和它们共同看重的本质性 的教学元素。我们应穿越理论的迷雾,回到教育现实,回到教学实践,直面教学改革的现实问题,透视教学改革的种种躁动与迷茫,以宽容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缜密分析,大胆求证,激情满怀地投身教育教学的变革,小心翼翼地构建起教学理论大厦,“让教育

找到回家的路”。 一、三种教学本质观的内在传承 在梳理上述三种教学本质观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道德认知本位的教学观较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忽视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本位的教学观相对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知识目标的达成遭遇尴尬;发展思维本位的教学观则存在单纯为思维而思维的倾向,道德和情感的目标被搁置旁落。我们之所以不愿意对上述三种教学本质观优缺点进行所谓 无懈可击的论证和分析,因为任何理论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理论既反映时代的进步,同时又被时代所限制。所以我们把三种教学本质观看作是教学理论发展史上不可或缺 的链条,是教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表面化的分析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三种教学本质观中,道德认知本位的教学观、情感体验本位的教学观和发展思维本位教学观却有一些共同的主张,都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指导着各自教学理论的实践。 二、当前教学改革的躁动与迷茫

用心沟通 平等对话

用心沟通平等对话 ——英语课堂突发案例剖析 【事件回放】 期中考试后的第一个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铃声响起时,作为英语老师的我,站在教室的讲台前,准备上课。上课铃音乐结束后,我和同学们打完招呼,便准备开始今天40分钟的英语学习。因为考虑到现在的孩子们英语学习中有投机主义思想存在,在上次英语课下课时布置作业,我只是强调了上次课堂上学习的两篇小短文要会背诵,但是没有告诉学生,今天的课一定会抽查。为了检查学生课下英语的复习情况,我抽查了近10位同学。在我看来,这10位同学在班级里算是对英语学科学习很感兴趣的。但是抽查的结果令我很意外,只有3位同学顺利的背诵了出来,有一位同学还是在老师每句话第一个单词都给出提示的情况下,才基本背诵出来。我的心里顿时也觉得很失望、很难过,但我还是强压着心里的不满,在第10个同学坐下后,说道:“我们有的学生很虚伪,在老师面前摆出很上进很要学习的样子,但是,只要老师一离开他们的视线,便把学习的事情远远地抛在了脑后。”说完,我便开始继续上课。突然,一位男生高举着手,站了起来。我一开始看见他站起来的时候,还以为是他要上洗手间,心里想:毕竟这是第一节课,和早自习、早操连在一起,没时间上厕所也情有可原,所以心里这样想着,便打算说:“好的,你去吧!”可我的话还没说出口,同学Z便开口道:“老师,你真的觉得我虚伪吗?我觉得我不虚伪的啊……”看着他那张委屈的脸、听着他颤抖的声音,我知道,我的话对他产生了很大的伤害。他继续说着:“其实,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我说瞎话(撒谎)……”哽咽的太厉害了,再加上其他同学都在劝他:“别哭了,别哭了!”此时的他,边嘟哝着边拿着纸擦眼泪,整个人已经不是站在那里,而是扒在课桌上。那时的我,其实心里的感受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内疚?感动?欣慰?……真的找不词来形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的眼睛是热热的,但全班人的课堂还是要继续,所谓我安慰到:“快坐下吧,真的很对不起,老师说的话让你这么难过,真的对不起!老师的意思是,不但要有学习的决心,更要有学习的行动。对不起了,可能是老师措辞不当,好好听课吧!”说着,我满脸微笑向他道了歉,希望他能静下来继续认真听课。 【策略措施】 1、放下师道尊严,真诚道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承担着当代教育使命的教师,我 们更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这也是用教师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教育着现在的孩子们。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失败的体验,也正是从失败的体验中,我们才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收获着成长。所以,错了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敢于不敢于承认错误、认真对待并改正错误。所以,作为教师的我,在学生Z反应出情绪的时候,便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已经触动甚至是伤害了孩子。于是,我很虔诚地跟学生Z连续说了不少于三个对不起,真心地对不起。因为我知道,此时老师的对不起,一定会让孩子的内心得以舒缓,敢于面对他的内心世界。 2、尊重学生人格,细心呵护。不论年龄,不论智商,不论家庭背景,不论健康与否……,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字,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这个大写的“人”必须被高度的重视,也只有这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才能培养将来合格甚至是优秀的社会人。在学生Z身上,我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他坦率而真诚,从他的泪水里,我感觉到他的是非观,知道“虚伪”不是一件值得倡导的事情。那时候,我的脑海里又想起拉那个身背13条人命的杀人狂成瑞龙,他青少年时期被“暴力”开除、不得不走入社会大染缸的事实,让我明白这个时期的孩子太需要人格的尊重、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当然,我知道,学生Z不至于那样,但我也不希望这课堂里的一个小小事件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被我轻易忽视,不希望他这样的心理在将来走向的社会生活中,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