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如 ,一位教师在上完《刻骨铭心的国耻 》这一课时 ,问 :课文读完 了 ,我发现大家脸上的表情和刚才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 ,你能告诉大 家 ,读了课文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吗 ?
生 1:我觉得日本鬼子太可恶了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 生 2:我恨日本鬼子 ! 师 :他读出了一个日本鬼子的丧心病狂 ,他读出了一个恨 。 (板书 : 丧心病狂 、恨 ) 师问另一生 :你为何眼含泪水呢 ? 生 3:我为南京大屠杀所有死难者而难过 ,他们太可怜了 ! 生 4:我也很难过 ,因为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国 耻! 师 :他读出了一个难过 、耻辱 、痛恨 。 (板书 :难过 、耻辱 、痛恨 ) 以上教学片断中 ,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 ,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 生 ,而是引导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 ,让学生在研究课文的基础上 ,自 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则在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后 ,做归纳和小 结 。而这结论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是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生成的 。 另外 ,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 究的学习方式 。以往的课堂中 ,师生互动占多数 ,而忽视了生生互动 。 其实 ,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被每位语文老师所重视 。因为 ,学生之间容 易沟通 ,伙伴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互相帮助 ,进而互相促进 。我在语文 课堂教学中 ,经常让学生自己找伙伴 ,一起合作 ,或是讨论问题 ,或是感 情朗读课文 ,或是 ……这样 ,你一言 ,我一语 ,你一点灵感 ,我一点火花 , 互相碰撞在一起 ,定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三 、评价 、争论 ———添加平等对话的润滑剂 在每一次语文教学中 ,评价总是必不可少的 。可不要小瞧这点滴 评语 ,往往正是教师短短的几句评价 ,却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有 的甚至影响其一生 。我在课堂上的评价 ,始终本着“鼓励为主 ,用心评 价 ”的原则 。比如 ,对于一个优生的评价 ,不能太过 ,不然 ,很容易使其 骄傲起来 ,而应该让他往前看 ,朝下一个目标更加努力 。可以这么说 : “你说得真好 ! 老师相信 ,如果你能继续努力 ,下次能说得更好 。你愿 意继续努力吗 ?”而对于后进生 ,有点滴进步 ,我就给予其鼓励 。比如 : “很棒 ! 比以前进步多了 ,如果你能更努力 ,就一定会赶上别人 ,还会超 过别人 ! ”假如在课堂上后进生举手后却答错了 ,那么 ,千万别嘲笑他
【关键词 】 平等对话 ;备课 ;上课 ;评价 ;争论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 。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天真 、活泼 、单纯 , 可塑性极强的人 ———学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是教学管理者 , 高高在上 ,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 ,是一 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小学语 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 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 ,互相接纳 。平 等是一种关系 ,即师生 、生生 、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关系 ;平等也是一种理 念 ,即要尊重学生 、尊重教材 。对话是教学的形式 ,也是教学的内容 ,它 包括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 生本对话 ,师本对话 ,生我对话等形式 。那 么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在平等对话中展开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进取的 意识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 下面 ,我就来谈谈我的点 滴体会 。
“这段话牵涉到一个特殊的认识问题 。这不是真正的“认识论 ” ( ep istemological)问题 ,因为它不关涉认识自身所具有的本质 ,比如柏拉 图的若干对话所引出的那种认识问题 。不过 ,这里的认识问题在许多 方面与早期希腊思想所引发的认识论问题是两相对应的 。孔子所提出 的问题关系到如何在具体的个案中识别善 ,而不是认识“善“这个概念 。 中国文学思想正是围绕着这个“知 ”( knowledge)的问题发展起来的 ,它 是一种关于“知人 ”或“知世 ”的“知 ”( knowing) 。[ 1]这个“知 ”的问题取 决于多种层面的隐藏 ,它引发了一种特殊的解释学 ———意在揭示人的 言行的种种复杂前提的解释学 。中国的文学思想就建基于这种解释 学 ,正如西方文学思想建基于“Poetic”(“诗学 ”) 就诗的制作来讨论 “诗 ”是什么 )中国传统诗学产生于中国人对这种解释学的关注 ,而西方 文学解释学则产生于它的“诗学 ”在这两种不同的传统中 ,都是最初的 关注点决定了后来的变化 。”[8 ]
这段话把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距离拉近 ,探讨东西方文学 发展不同方向的历史渊源 ,阐释西方的认识论 ( ep istemological) 与中国 孔子只是知世的知 ( knowing)的不同历史哲学意义 。无论是西方还是 中国学习比较文学的读者来讲 ,这本书都是“突破中西文论体系 ,在互 动中通过“双向闸发 ”而产生新思想 、新建构的门径 。”[9 ]
文史纵横
总之 ,我尝试一个词一个词 ,一段文本一段文本地做出决定 ,我的首要 目标是给英文读者一双探索中国思想的慧眼 ,而非优雅的英文 。关于 一部分术语的最佳英译 ,已不乏讨论 ;其实没有什么最佳的翻译 ,只有 好的解说 。任何翻译都对原文有所改变 ,而且 ,任何一种传统的核心概 念和术语的翻译都存在这个问题 ;这些术语对其文明来说非常重要 ,它 们负载着一个复杂的历史 。[ 6]并且在文章的附录部分对于中国文论中 经常出现的单字术语进行了分析 。共四十七个 : 正 、章 、机 、气 、质 、志 、 知音 、景 、境 、情 、趣 、发 、风 、心 、兴 、象 、性 、虚 、化 、感 、格 、骨 、类 、理 、丽 、 妙 、比 、变 、神 、实 、势 、事 、数 、色 、思 、道 、德 、体 、采 、才 、造 、化 、物 、雅 、意 、 义 、应 、游 。单字术语是构成复合词术语的基础 ,术语词义的变化会随 着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译者没有罗列字典的释义 ,而是根据单字 搭配结合产生的词的语义以及在引文中出现的用法进行解释 。对于读 者来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参照术语的解释进一步对解说和译文的做 出判断 ,而不是把译文视为唯一的正确的解释 。正如宇文教授所说 ,本 书的中心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 ,这是一个开放的结构 ,允许其它的著 作或者论述补充进来 。
而使每一位学生都想说 、能说 。 二 、语文课堂 ———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习方式 ,而这种学习方
式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上 ,教师起到的是引路人 的作用 ,而不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在传统的接 受性学习中 ,教师搞“一言堂 ”,把学生作为“待灌的鸭 ”,一切以教为中 心 ,学生围着教师转 。而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的变革 ,要求教师确立学 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在师生的互动中展开教与学 。 一千个人一千个样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所 不能忽视的 。也就是说课堂应在孩子的主动参与中 ,在孩子的相互合 作交流中 ,在孩子的探究发现中感悟动态的生成 。
平等对话 ———让每一朵花儿争相绽放
教育百度文库索
平等对话 ———让每一朵花儿争相绽放
王彬彬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 浙江乐清 325603)
【摘 要 】 传统的语文教学 ,教师是教学管理者 ,高高在上 ,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每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 ,是一种以应试为目的 的填鸭式教学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极大程度地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 地位 ,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在备课 、上课 、评价等环节处处重视平等对话 ,让每一位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有所感悟 ,有所生成 ,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
一 、备课过程 ———打好平等对话的基础 备课 ,是上课前必须做到的 ,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以往 ,教师只 重视钻研教材 ,即只重视与文本对话 ,精心设计一个个教师认为必须回 答的问题 ,而没有想到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忽视了他们的需 求 。到了课堂上 ,学生要是回答不上来 ,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 就只能自问自答了 。于是 ,学生就处在很被动的位置 ,认为学习是为了 老师 、家长而学 ,是家长 、老师强压给的包袱 ,教师只是在给他们灌输知 识 。久而久之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渐渐淡去 ,甚至到了反感的地 步 。而老师却还对学生一无所知 ,仍在课堂上“津津乐道 ”。 其实 ,备课时 ,不仅要与文本对话 ,吃透教材 , 还要重视与学生对 话 ,尊重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想法 ,他们的需求 ,都应该受 到教师充分的重视和理解 。除了教师尊重学生外 ,话题设计也至关重 要。 首先话题要接近学生原有经验认知水平 ,话题的表现形式要接近 学生心理需求 。比如 ,我在备《少年闰土 》一课中 ,教学描写闰土形象的 语句时 ,设计了如下话题 : 话题一 :读一读这几句话 ,想一想闰土有什么特点 。 话题二 :读一读这几句话 ,想一想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 从哪儿发现的 。 其中 ,第一个话题是静止的 、冷冰冰的 ,没有亲切感 ,学生很被动 ; 而第二个话题却是动态的 ,它满足学生心灵深处一种迫切的需求 :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因此调动了学生的强烈对话愿望 。 其次 ,话题的要求应体现不同的梯度 。如我在备《落叶 》一课时 ,备 到一个环节 :想象甲虫躲在“屋子 ”里会怎么样 ? 这个问题对于想象力 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来说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 说都说不 完 。反之 ,对于后进生来说 ,则是比较困难的 。于是 ,我就设计了不同 的要求 :有困难的学生 ,只要能说出一个词 ,如“很快乐 ”、“很暖和 ”等 , 我都会大力表扬他们 。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他们想说就让他们说 , 但必须讲一句完整的话 ,如 :“甲虫躲在屋子里做着美梦呢 ! ”个别还可 以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其讲得更具体些 。如 :“它梦见自己的屋子金光 闪闪 ,漂亮极了 ! 伙伴们看见了 ,都争着到他家里做客呢 ! ”如果时间不 允许的话 ,还可让他们下课或放学讲给老师 、家长或同学听 ,甚至写下 来。 理解学生好奇心 、求知欲 ,好胜好强的上进心 ,关注学生的差异 ,从
(下转第 133页 )
《新西部 》2008. 06期
— 141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宇文所安《中国文论选读 》的研究型翻译解析
3、比较文学的阐发研究 《中国文论 :英译与评论 》一书作为宇文教授在比较文学系进行教 学的教材 ,文章中利用双向阐发的方式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对话 ,从比较 文学的角度来讲 ,宇文教授可以说是比较文学领域的中国学派 。比较 文学的中国学派不同于法国的影响学派 、美国的平行研究 。中国学派 强调的是跨文化的阐发研究 。根据叶维廉的观点 :“收集在这一个系列 的专著反映着两个主要的方向 ;其一 ,这些专著企图在跨文化 、跨国度 的文学作品及理论之间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 、共同的美学据点的可能 性 。在这个努力中 ,我们不随便信赖权威尤其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权威 , 而希望从不同文化 、不同美学的系统里 ,分辨出不同的美学据点和假 定 ,从而找出其间的歧异和可能汇通的线路 ;亦即是说 ,决不轻率地以 甲文化的据点来定夺乙文化的据点及其所产生的观感形式 、表达程序 及评价标准 。”[7]我们以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解说为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