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思路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学思路的研究
——教学环节的分析
谢增谊
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

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

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演示实验,不同物质溶液的导电性,不同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电解质有强弱之分,具有化学键的类型不同。

”,并总结填表:
抓住这个中心主线和表格,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一堂课下来,学生接受知识普遍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另外,此方法在有机化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多有机题都需要严密的理论推断,寻找适当的解答的思路显得十分重要。

二、阅读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对于学生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知道学习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即教材的编写思路。

这就需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思路的教学。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自学,去进行讨论。

从中让学生潜意识地去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

如学习《化学平衡》一节课,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
①两个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平衡移动);
②三个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③一个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④一个基本图像:
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阅读,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其方法是:①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教材中是以反应为例,分析了在一定条件下,当V正=V逆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揭示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动”、“定”、“变”三个特征。

②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是通过几个实验帮助理解化学平衡原理的。

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又以此为基础再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和认识的,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三、解题时,帮助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习题浩如烟海。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善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让学生掌握题目所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
路。

我的具体做法是:
1.设置多重问题,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四、实验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思路。

用对实验的观察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用有目的思维去指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形成一个正确思路去研究化学实验。

譬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在实验前我首先提出:“往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和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反应现象有什么不同?”做一做这个实验,并寻求理论解释。

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去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

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讲清观察实验的思路,画出图像。

第一,实验现象有哪些不同?第二,涉及哪些化学知识和原理?随着实验的进程和问题的不断提出,学生边观察、边思索,促发了对实验研究的兴趣。

此时,教师还应讲清研究这些现象的关键知识是Al(OH)3的两性,而沉淀的生成及溶解决定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是氧化褪色还是中和褪色?
问题情境:
为什么试管中的酚酞最终变为无色?
提出假设:
1.NaOH与氯水中HCl、HClO发生中和反应,使C(OH—)减小,酚酞变无色。

2.氯水中HClO氧化酚酞使其结构破坏而褪色。

3.氯水中H+中和了NaOH中的OH—,使溶液显酸性,使酚酞变无色。

实验探究:
1.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HCl溶液,直至溶液褪色,后返滴几滴NaOH溶液,发现溶液又呈红色。

2.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变红,逐滴滴入氯水,到溶液褪色,后再滴几滴NaOH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

3.在(2)实验的试管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又变红色。

4.用久置的氯水来进行(2)的实验,发现溶液仍变红色。

共同结论:
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溶液中C(H+)、C(OH—)的变化等导致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

2.新制氯水有很强的氧化、漂白性。

3.新制氯水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由于HClO的氧化漂白作用。

4.久置氯水主要成分为HCl,无漂白性。

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便形成了“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到解释现象,得出结论”一条研究化学实验的思路。

从而达到了培养思维,发展能力的目的。

总之,教学思路是解题的一把钥匙,熟练、灵活的掌握它,能更好解决应试中的重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