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岁时节日民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离石岁时节日民俗
篇一: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娄烦县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学院:文理学院
班级:汉语言文学1205姓名:钮星
学号:1290030304
教师:石国伟
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前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

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秋赏月吃月饼等等。

而且,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了一种吃的节日,其中一些深层次的文化的东西渐渐被人们淡忘
了。

对此,国务院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

我认为此举是及时的,而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内涵。

同时,它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法,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这篇文章,唤醒广大民众的民俗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民俗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已愈来愈成为我们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一、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吕梁地区乡镇新年习俗系统地
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节日民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二、娄烦县简介娄烦县地处太原市西北部,位于太原市区西北94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为太原市的郊区县,境域总面积为1276平方公里。

娄烦地处内陆山区,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全县辖8个乡(镇),即娄烦镇、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

4个居委会,143个行政村,113720人。

全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干旱、雨量较少、气温较低、风力一般、
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征。

娄烦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工业也迅速发展,同时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荣获“山西省生态环保第一县”的称号。

三、调查方式及过程为了完成此次田野调查,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去了杜交曲镇、静游镇、天池店乡、马家庄乡、庙湾乡、米峪镇乡、盖家庄乡等乡镇的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对这些村镇的岁时节日民俗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并进行了比较归纳。

这些村镇都是根据地理位置,从娄烦县城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中挑选出来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调查结果的偏差和局限性。

下面我就对这次调查的成果进做一个具体的报告。

三、调查问卷
关于传统节日及民俗保留情况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所处的年龄段()
A.小于16周岁
b.16-25岁
c.25-35岁
D.35岁以上
3.您认为自己对于家乡的传统民俗是否了解()
A.完全不清楚
b.知道一些
c.很了解
4.您对于自己家乡各种民俗活动的了解来自()
A.生活经历
b.各种媒体途径(书报、网络等)
c.长辈言传身教
D.其他
5.您家乡是否有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您能正确说出具体日期的传统节日有()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e.中元节
F.其他
7.您较为了解或曾经参与的传统民俗活动有()
A.春节(扫尘、守岁、拜年等)
b.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c.清明节(大扫除、植树、扫墓等)
D.中秋节(祭月赏月、吃月饼)
e.端午节(包粽子、找艾草等)
F.以上均没有
8.根据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下哪些节日是我国法定节假日()
A除夕b春节c元宵D清明e端午F立夏g七夕h中秋I重阳J冬至
9.您对传统民俗的看法()
A.许多民俗已与时代不符,应当摒弃
b.传统的就是珍贵的,是祖辈留下的巨大财富,应当大力发扬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结合
D.对自己生活没有太大影响,无所谓
10.关于传统节日及民俗的发展,您赞同的有()
A.政府及有关单位颁布相关的法律条例,如传统节日节假等
篇二: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是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

那里保存着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以及天文历法等各类民俗文化遗产。

它不仅在
人民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具有民俗学的研究价值。

怎样看待岁时节日民俗在旅游中的地位?民间风俗是一个
极富魅力的迷人世界,它广泛地存在于民间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劳作山林、织造畜牧。

岁时节日,信奉崇拜之中,民间风俗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异质文化内涵。

而旅游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谈起求知,改变生活节律,吸取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

地区民间风俗中蕴涵着许多有助于激发游客旅游好奇心和旅游兴趣的成分,对吸引游客起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民间风俗中许多行为活动成分本身就是特色的旅游吸引物。

民间风俗是祖先创造和积累下的文化财富,它对群众的行为方式、旅游观念、景区建设、旅游讲解内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规划开发民间风俗文化,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旅游文化价值,改变原有的部分迷信成分,引导民俗文化发展,使其为地域旅游经济发展服务。

岁时节日是民俗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岁时节日,主要指与天时、物侯的周期性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点时日。

目前关于岁时节日最重要的一本书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它记载荆楚岁时节日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
专著,北京师范大学的萧放对此书深有研究,其博士论文《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

你可
以参考岁时节日主要与岁时节日民俗联系在一起。

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内容宽泛,涵盖面较广的社会文化现象。

既而可以分为农时祭祀节日、宗教节日、民族传统节日等。

民俗活动内容分单一性和综合性两类。

单一性指节日活动目的的单纯;综合性节日指节日目的的多样化,包含了诸多民俗活动。

岁时节日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是我们历代祖先在长期社会活动过程中,适应生活的,生产的各种需要和欲求而创制出来,修增过来和传承下来的。

它凭借着现实的各种条件,发挥着众人的智慧、能力和想象为人们的生存、安宁、健康等要求服务。

由于随着人们能力、智力等的发达和经历时间的长久,这种传统文化越来越显得丰富多姿。

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一定的生活要求,也推进和巩固了社会秩序。

检视一下我国的岁时节日系列,不难发现,节期的最初选择与确立,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农业生产要求掌握准确的农事季节。

而在上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完善的历法与计时工具,只能依靠对天气和物象的观察来决定农时、指导生产、安排生活,即所谓的观象授时。

所以,我国古代天文知识发达甚早。

在对天象的观测中,最早引起关注的是与人的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二十八宿”。

在现存的最
早的古文文献殷墟甲骨卜辞和商代金文中,已有不少对二十八宿中部分星宿的叙述和记载。

《尚书·尧典》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其中所记载的天象,据研究反映的是三代以前的情况,由此说明,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已懂得利用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座来定时了。

对天象的观测及记录,使人对天象周期性变华的规律有了认识。

日月运行的规律,形成了人们对时间的量度观念;日出日落,是为一天;月圆月缺,是为一月;日远日近,寒来暑往,谷物由播种到成熟,是为一年。

经过长期的观察,人
们发现,年月日三者之间,呈现一种大致相通相属的运行规律,但年月又都不是日的整倍数。

于是,殷周时已开始置闰。

历法发明以后,人们继续以天象,物侯来检验历法的准确度,不断地充实、完善它。

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司机、气温、降雨、物侯等方面的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二十四等分。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这二十四个不同的视位置—实际上是解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它客观上反映了四季中天象、物侯的变化,成了古代农业社会安排生产活动的主要依据。

节气虽然并不等
于“节日”,但节气使一批“常日”被特别地突出出来,为节日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如立春、清明雨后来形成的有关节日关系至为密切,特别是“清明”,后来演变为“清明节”。

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

在考察各种节俗活动的成因时,不能离开这个视点。

传统的节俗活动可以说是五彩缤纷、难以尽述。

虽然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后续的内涵融入期间,然而,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最初根源,却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期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

从某种意义来说,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

一是自然崇拜。

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冰因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作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

二是灵魂崇拜。

第三,各种节日风俗还与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

为了消灾远祸,防患于未然,古人有很浓的禁忌观念,体现在节日中,便形成许多禁忌习俗。

诸如初一忌杀鸡、寒食禁火、二月“龙抬头”日闰中忌动针线、四月八忌住娘家,年节忌打碎器物、忌说不吉利语??为保平安,人们处处设防。

与此同时还伴以各种禳灾、祛邪、厌胜等巫术手段,以希望达到求吉免灾的目的。

所以迷信、禁忌、巫术既是传统节俗产生的土壤,也是传统节俗内容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岁时风俗源自上古。

如果说原始信仰是节日
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那么,祈祷人寿年丰则是岁时节日的人生寄托,是节俗形成的原发性动因。

岁时节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先秦时期,是我国传统节日的萌芽期。

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出现有关节日的民俗。

汉代是我国节日风俗的定型期。

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的过程。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

其一是神话传说的嵌入。

节俗的起源,是古代的原始信仰崇拜。

随着人们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发展,原始信仰逐渐削弱。

对民所的“所以然”必须重新给予解释,才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存在和发展。

汉代是一个历史传说相当活跃的时代,各种上古神话传说广泛流传,给民俗的重新解释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中秋节。

其二是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一般而言,节日风俗多由民间约定俗成。

但在特殊情况下,对民俗的发展演变可以起直接的促进作用,例如元宵节。

其三是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历史人物传说,常常是广大民众历史观的一种艺术表现。

现代节日,指的是近现代才产生的节日。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现代节日,不能算是传统岁时节日。

因为大多数现代节日的形成与农业生产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新节日多是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或是在某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些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