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王思佳①

【摘要】现代社会工作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大部分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而非仅仅依赖于社会工作者的经验和悟性。这里的“社会工作理论”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知识的总称,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在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认知行为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对于指导社会工作实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认知行为理论内容的剖析,结合实践中的社会工作案例,探究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力图归纳总结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或方法。

【关键词】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实践领域;社会工作者素质

引言

通过关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案例,来思考该理论的应用,以程晓航在认知行为研究中的个案为例———公职人员小林,女,33岁,父母均是未接受教育的朴实农民,正因如此对女儿报以厚望,期盼小林能光耀门楣有出息,小林以在父母的期望下,勤奋刻苦,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可是,因为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学习上,总是自己一个人,便逐渐变得很少与人交往,以致后来很难与人相处,畏惧与周围人打交道,虽然心中想与人交往,但又不知道怎样去结交朋友,更谈不上有知心朋友。长此以往,小林经常感到内心无比的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在结束学生时代,少了学习的寄托。参加工作之后,小林找到了在机关上班的工作,但在物价上涨的当下,仅有的工资收入仅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无法救济家中父母,内心的愧疚一直折磨着她。5年前,经人介绍结婚。但夫妻两人由于没有感情基础,常为一些生活琐事吵架。使得她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苦闷和忧郁感,却又无法解释其原因,觉得诸事不顺,前途渺茫,欲哭无泪。即使遇到高兴的事,也难以有喜悦的情怀。过去一段时间还有兴趣看电影、听音乐,可是后来对待什么都是索然无味,不能将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中,给自己增加成就感。处于崩溃的边缘,小林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阴郁低沉的状态会让她无法摆脱痛苦的折磨,可是

①作者:王思佳(1987-),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贵州大学法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

·

·

742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她试过所有放松的方法都无济于事,极度悲观时甚至想一死了之,却又觉得对不起家中父母,没有勇气。

针对该案例,结合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的反应等相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利用认知行为模式进行治疗,可以来解决小林遇到的问题,这也正是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的体现。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案例和的案主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如何全面透彻的理解并依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各个具体问题,正是需要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对认知行为理论的理解开始,选取典型领域进行重点研究,并在研究中总结运用认知行为理论进行治疗的方法和对社会工作者本身的具体要求。

一、关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与心理分析不同,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源自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贝克是认知理论及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即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其中,共同感受是指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从而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自动化思维是指模糊、跳跃的,自动化式的思维、推理及判断。规则是指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导致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的产生。

(二)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者消失。与认知理论相似,行为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任务。

在行为疗法中,重点在于可以被社会工作者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讨论情感和思想,这些东西是无法测量的),并运用各种可以对我们的干预结果进行评估的技术,来具体地说明助人的目标、策略、结果等,只处理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避免冒险地对主观的材料进行疑问的解释。所以行为主义的助人者可以确定哪种干预方法是有效的,也能够通过注意具体的目标行为的出现和消失而决定何时结束治疗。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然而我们真正能观察到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不适当的反应,行为疗法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适当的反应模式。

·

·

842

浅析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

(三)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其本质就是将心理和行为分离开来。它是一组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同时还是对认知和行为主义理论所存在缺陷的批评和发展,但是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而是有机的融合。

认知行为治疗可以说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的一个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不仅在心理治疗领域成为主流,而且在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认知行为治疗法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包括理性、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等,在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将重点放在对求助者的评价、归因、信念体系和期待等方面,关心这些认知的过程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作为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理论指导性的,并倾向于使用语言的沟通技巧。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说理、追问和争议,来矫正病态的认知。这种方法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或完善其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典型领域中的应用

(一)认知行为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一旦儿童进入青少年年龄阶段,他们便得与父母、老师这类比他们更有权力的人进行互动,然而同时他们也会寻求与同伴互动。青少年阶段来临时,他们渴望得到更多的控制权。如果在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中,不能从大人手中得到这些权力,或是这些大人无法给他们以支持,他们便会在大人所赞许的价值之外,寻找他们自己的自由与人际关系,以致造成情绪上的困扰。青少年的这一基本特征也是很多青少年问题的决定因素。

2.从认知行为理论出发的治疗模式

在遇到青少年问题时社会工作者不但需要与其他机构、政府和广大社会建立联系,寻求他们对案主的帮助。还需要开展针对社区青少年问题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社工在面对社区青少年时,对待案主,更应从青少年自身独特的特点出发去界定工作内容。具体内容像是在研究对社区青少年的介入中建立的模式,应教授青少年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个人生理特征;接受青春期给自己带来的心理上的变化;学习正确处理自己的感情和掌控自己的情绪;在建立自我认同感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自己做正确的定位,为职业发展做准备;学习勇敢地克服可能遇到的困扰或诱惑,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其中,结合认知行为理论的治疗模式来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如交给青少年自我管理的技巧,借着控制自己的内在环境,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在认知行为的治疗模式中,放松训练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运用其中的减压呼吸法。

明显的效果可以从对班主任在面对发展参差不齐的学生时,应用认知行为理论来开展的工作中看出。纠正认知,就是教师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认知有益于发展的健康的思

·

·

9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