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小说语言的艺术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的对岸的龙山常年被雾缠绕, 有时看山很肥, 有时 就瘦得可怜, 且没根没基的, 像是天外飞来, 又像是欲飞 天外, 但龙山顶上云一出岫, 如丝如缕, 正令人看得欲仙 欲死, 村后的虎山上就要起风。这风很辣。
这里的“肥”、“瘦”、“辣”都是平常词语,我们也经 常用它们来修饰一些事物,但在贾平凹笔下,他打破常规 的修饰搭配,用之修饰山、风,让人感到妙不可言。
这不仅是《废都》最精彩的文字,也是当代中国文学 的经典片段。
五、巧用白描手法, 以求意象创新 贾平凹在运用语言的技巧方面上最擅长的莫不是白 描手法了,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就主张文学 创作要用白描手法“如实描写”,做到“有真意、去粉饰、 少做作、勿卖弄”。在《鸡窝洼的人家》中描写大雪天,他 是这样写道:“鸡窝洼几乎被雪一抹成了斜坡了,消失了 从坡上流下来的那条山溪,咕咕的细响才证明着它在雪 下的行踪。本来立陡立陡的人字屋架,被雪连接了后檐头 到地面的距离,形成一个一个隆起的雪堆。门前的竹丛, 倒像是丰收后的麦秸积子。房子的门在哪里?窗在哪里?” 以山溪、屋架、竹丛作衬托,寥寥数字,描绘了一场铺天盖 地的罕见大雪,尤其是后两句的疑问,给读者留下了宽阔 的想象余地。在《远山野性》中那个无能、贪利、丑陋的跛 脚丈夫,贾平凹仅用了三十个字就传神地勾画出其面貌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 2004jqw93) 收稿日期:2006- 10- 20
- 46 -
的春节晚会上,电视上,你这样说,我这样说,谁听了还会 受感动呢?”[3]为了解决这种困惑,贾平凹在小说中有意打 破一些常规性、习惯性语言的表达模式,力求新鲜、真切、 活泼、灵动的陌生化语言,使小说中的绘事状物更加传 神。在《龙卷风》中,贾平凹有这样一段描写:
“优秀的作家的优秀作品,总是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 而星斗般地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的。非凡的思想须非 凡的语言来固定,方可存之久远。”[1]可以说贾平凹以一个 艺术家的敏感,学习民间、古人、外国、现当代一切可以学
习、借鉴的语言,不遗余力地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 意,追求着语言的艺术之美。他认为:“金在沙中,浪淘尽, 方显金的本色;点石如果真能成金,那也仅仅是钻进了蛤 蚌体内,久年摩擦,浸蚀而成的一颗珍珠。如果以为是现 实里发生过的,就从此有了生活信息,以为有人曾说过 的,就从此有了地方色彩,那流氓泼妇就该是语言大师?! 艺术,首先是美好;美好是‘冶炼’起来的。”[2]贾平凹正是 在写作中不断地冶炼语言,创造美的语言,以自己独树一 帜的语言艺术构架起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的天地。 从技术的层面上看,贾平凹的小说语言的艺术美更多地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和艺术趣味, 进行语言的冶炼, 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出艺术之光。
关键词:贾平凹; 小说; 语言; 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7)01-0046-03
作者简介:孙才妹( 1979- ) , 女, 安徽和县人, 滁州学院科研处。
贾平凹,这位山地农民,乡村教师的儿子,从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进入文坛,迄今为止,已发表凡一千多 万言的文学作品,出版著作四、五十部,在散文、小说、随 笔、诗歌、杂论等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贡献。他的作 品数量之大,成果之丰,风格之奇,令文坛侧目、赞叹,海 外称其为“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则称之为“鬼才”。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贾平凹,无疑是这 个时期成就最令人惊叹的作家之一。
贾平凹喜欢在一些看似陌生的语言背后,包含着我 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让读者透过陌生看到熟悉,通过语言 外在形式的变换与包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 容。如:
( 1) “收罢秋, 山瘦, 河肥; 村子在涨 起 来 , 巷 子 却 窄 下 去。”( 《古堡》)
在文中,贾平凹还常常将所见的人事物的内容与表 达之间拉开距离,让读者跳出欣赏习惯,从另一个角度, 体会另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给读者也带来了耳目一新 的感觉。如:
在贾平凹卷帙惊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数量 是他的小说。他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广播、话剧、戏 曲上演,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等文版,在国外频频走红。俗 话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表现。作为文 学的一种形式,小说的创作直接受到语言的影响。语言的 成功与否,是一篇(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小说以故事见 长,以人物形象征服读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因此,小说 的语言决定着小说的命运。贾平凹的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 高的成就秘诀之一就是他的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在他 的小说中,他从自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出发,探索出 一条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文学符号。
特征:“掌柜的是个跛子,额宽,眉与眼极近,脸上象土布 袋摔过一样,蒙着一层黑昏。”
六 、用 古 典 的 笔 致 酝 酿 传 统 的 古 典 艺 术 的 神 韵 贾平凹根据自己的小说情境对古代名家名作进行大 胆地仿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他的小说语言承 古典诗词、唐传奇、元宋话本、明清小说之韵,追求尚朴、 贵真的传统美感,以拙见巧,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求产 生美的意境。如在《天狗》中有一段极富这种特色:“江边 倏忽唱起了一种歌声,歌声是低沉的,不易听清的每一个 歌儿,却音律美妙。天狗觉得这歌声是从天生降下来的, 从水皮子上走过来的……月亮开始慢慢地蚀亏,然后天 地间光亮暗淡,以至完全坠入黑暗的深渊,唯有古老乞月 的歌声和着江水缓缓地流。”贾平凹成功地化用了古诗的 言语,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生活和艺术交融在一起,给我 们描绘了一种古典的意境。 《废都》一书的风格是明显承袭了中国古典文学的 半文半白、话本式的语言。作家本人也曾招认说他的小说 语言是从古典文学中来的。贾平凹把 《金瓶梅》、《红楼 梦》的语言精髓和神韵化入到《废都》,如这样一段:唐宛 儿“望着窗外的梨树,想着这梨树在春天该多么好,举一 树素白的花,或是冬天,顶那么厚的雪,我在屋子里听下 雪的声音,庄之蝶踏着雪在院墙外等我,那墙里的树和墙 外的他一样的白吧?现在是夏天,没有花,也没有雪,梨树 纯有叶子也是消瘦,消瘦得如她唐宛儿的时光……”。这 仿佛是在读《红楼梦》里的一个片段。贾平凹就是一反他 人,利用仿拟来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灵动之气。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试验、磨炼,贾平凹终于以自己独 特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创造出了一种符合自己审美趣味 的文学语言,以一种卓尔不群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 47 -
定与草帽有关。高老庄镇的镇长, 他是有文化的……” 在这个开头,贾平凹借一次突然的崖崩事件几乎引
出本书的所有线索和几个主要人物,在娓娓到来中引起 读者浓厚的兴趣。
而在长篇小说《废都》中,贾平凹又借用了两项魔幻 寓言开头,使我们仿佛置身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恐惧、敬畏 与神秘的文化迷雾中。
“一 千 九 百 八 十 年 间 , 西 京 城 里 出 了 桩 异 事 , 两 个 关 系是死死的朋友, 一日活得泼烦, 去了唐贵妃杨玉环的墓 地凭吊, 见许多游人都抓了一包坟丘的土携在怀里, 甚感 疑惑, 询问了, 才知贵妃是绝代佳人, 这土拿回去撒入花 盆, 花就十分鲜艳。这二人遂也刨了许多, 用衣包回, 装在 一只收藏了多年的黑陶盆里, 只待有了好的花籽来种。没 想, 数天之后, 盆里兀自生出绿芽, 月内长大, 竟蓬蓬勃勃 了一丛, 但这草木特别, 无人能识得品类。抱了去城中孕 璜寺的老花工请教, 花工也是不识。恰有智祥大师经过, 又请教大师, 大师还是摇头。其中一人却说: 常闻大师能 卜卦预测, 不妨占这花将来能开几枝? 大师命另一人取一 个字来, 那人适持花工的剪刀在手, 随口说出个耳字。大 师说: 花是奇花, 当开四枝, 但其景不久, 必为尔所残也。 后花开果然如数, 但形状类似牡丹, 又类似玫瑰。且一枝 蕊为红色, 一枝蕊为黄色, 一枝蕊为白色, 一枝蕊为紫色, 极尽娇美。”
( 2) “河畔里漫上来一群羊, 羊 群 里 站 着 云 云 。”( 《古 堡 》)
按常规这里应用“走”,那样就太一般化了,贾平凹 用了“漫”字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造成感官上的刺 激,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
二 、巧 用 辞 格 辞格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 腐朽为神奇,增强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贾平凹谙熟修 辞技巧,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格,增强语词的表现 力,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如在他的散文《延川城》用对 比的手法,凸现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贫瘠、树木枯瘦和女 人美丽、男人坚强、枣大羊肥的特点:“这个地方花朵是太 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 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占去;树木是太枯瘦 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比喻新奇,形象、贴切,引人入 胜。可以说这样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比 比皆是。 ( 1) “抬头看着天空, 天空晴得万里 无 云 , 清 潭 一 般 的 蓝。”( 《满月儿》) ( 2) “河 风 刮 起 她 的 红 裙 子 , 就 像 河 中 开 了 一 朵 荷 花 儿。”( 《满月儿》) 这两句运用比喻。句(1)中作者用“清潭”来比喻天 空的蓝,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句(2)中则用“荷花” 来比喻“红衫子”,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生动的描绘中 创造意境,含蓄地寄托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9卷 第1期 2007 年 1 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Vol.9 No.1 Jan.2007
贾平凹小说语言Biblioteka Baidu艺术美
孙才妹
(滁州学院 科研处,安徽 滁州 239012)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 贾平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 贾平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经验
( 3) “河水真幸福, 跑那么远的路程 , 这 山 窝 子 以 外 的 世界它是全可以知道。”( 《小月前本》)
用了比拟手法,将“河水”人格化,使它富于人的思 想感情、动作情态,既“幸福”,又可以“跑”,而且还可以 “知道”全世界。从而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 印象,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一 、运 用 “陌 生 化 语 言 ”表 达 技 巧 , 追 求 新 奇 美 趣 的 效果
语言的陌生化,即打破语言习惯、规则、逻辑的常用 表达模式,采用反常、新奇、陌生的表达,使语言所描绘的 熟悉的人事物,读起来时感到陌生,即熟悉而不庸俗,剌 激又新鲜,形成新颖奇特的审美效应,吸引人的阅读欲 望。贾平凹也曾谈到在写作过程中关于语言具体使用问 题上存在的困惑,他说“我常常有无法表达清楚心想的东 西,您极讨厌一些用语但却又无法摆脱它。举个例子吧, 我现在最害怕听到和见到 ‘温馨’ 呀,‘开心’ 呀,‘风 景’呀,‘工程’呀一类的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恭喜 发财,’这样的用语原本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的,但现在
此外,贾平凹还善于运用诸如排比、双关、反复等等 修辞格,增强语势,提高艺术表达效果。
三 、语 言 的 冷 幽 默 社会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 代表一种智慧。贾平凹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一种说话, 说一段故事,我们作过许许多多的努力- - 世上已经有那么 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依然再走- - 其实都 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白夜·后记》)所以并不是一切 说话都能进入小说,而是新句妙语才能打动读者。 贾平凹笔下的幽默不是一种轻松的谐趣,不是开怀 放肆的大笑,而是一种带着淡淡的苦涩的微笑。他的嘲讽 也不是辛辣的,而是一种经过过滤的冷静的、温和的讽 刺。读他的小说,我们常常会为他的一些不动声色的幽默 而拍案、击节、叫好,有趣可笑但意味深长。在《高老庄》 中子路嘲笑西夏说:“一个猪头三十元,西夏磕了十个头 才二十元”,这原本说的是个事实,因为子路的本家都是 穷苦人,身上都没有几个钱所以对初次见面的西夏给两 元钱已是节省又节省了,这样虽然西夏见了十个人,磕了 十个头,也不过得到了二十元的见面礼。但贾平凹在这把 猪头和人头相齐并论给人一种喜剧的滑稽感。子路刷牙 时引来许多小孩子来观看,觉得很稀奇。一位乡亲见了就 训斥那些孩子们:“你叔是城里人洗嘴哩,又不是洗你娘 屄的有什么好看的。城里人变化真快。城里人擦屁股用 纸,现在农村人刚学,人家又用纸擦嘴了。”贾平凹借这位 乡村人之口,奇怪城里人怎么一会儿用纸擦屁股一会儿 用纸擦嘴,表面上称赞城里人进步文明,但又暗含着一种 调侃式的意味。 贾平凹有意识地追求这种冷幽默,不露声色地把很 深刻的哲理寓于最简洁、幽默的语言当中,不是板着面孔 一本正经的说教,却给人无穷的启示,有一种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的意蕴,让读者越咀嚼越有味道。 四 、创 造 新 鲜 别 致 而 又 耐 人 寻 味 的 叙 述 人 的 语 言 如《高老庄》篇首这样写道: “子路决定了回高老庄, 高老庄北五里 的 稷 甲 岭 发 生 了崖崩, 稷甲岭常常崖崩, 但这一次情形十分严重, 黄昏 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一个椭圆形的东西在葡萄园的上空旋 转, 接着一声巨响, 像地震一般, 骥林娘放在檐笸上晾米 的瓦盆当即就跌碎。双鱼家的山墙头掉下一块砖, 砸在卧 在墙下酣睡的母猪, 母猪就流产了。而镇上所有人家的门 环, 在那一瞬间都哐啷哐啷地一齐摇动。迷糊叔也是看到 了那个椭圆形的飞行物, 坚持认为那是一顶草帽, 崖崩一
这里的“肥”、“瘦”、“辣”都是平常词语,我们也经 常用它们来修饰一些事物,但在贾平凹笔下,他打破常规 的修饰搭配,用之修饰山、风,让人感到妙不可言。
这不仅是《废都》最精彩的文字,也是当代中国文学 的经典片段。
五、巧用白描手法, 以求意象创新 贾平凹在运用语言的技巧方面上最擅长的莫不是白 描手法了,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就主张文学 创作要用白描手法“如实描写”,做到“有真意、去粉饰、 少做作、勿卖弄”。在《鸡窝洼的人家》中描写大雪天,他 是这样写道:“鸡窝洼几乎被雪一抹成了斜坡了,消失了 从坡上流下来的那条山溪,咕咕的细响才证明着它在雪 下的行踪。本来立陡立陡的人字屋架,被雪连接了后檐头 到地面的距离,形成一个一个隆起的雪堆。门前的竹丛, 倒像是丰收后的麦秸积子。房子的门在哪里?窗在哪里?” 以山溪、屋架、竹丛作衬托,寥寥数字,描绘了一场铺天盖 地的罕见大雪,尤其是后两句的疑问,给读者留下了宽阔 的想象余地。在《远山野性》中那个无能、贪利、丑陋的跛 脚丈夫,贾平凹仅用了三十个字就传神地勾画出其面貌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 2004jqw93) 收稿日期:2006- 10- 20
- 46 -
的春节晚会上,电视上,你这样说,我这样说,谁听了还会 受感动呢?”[3]为了解决这种困惑,贾平凹在小说中有意打 破一些常规性、习惯性语言的表达模式,力求新鲜、真切、 活泼、灵动的陌生化语言,使小说中的绘事状物更加传 神。在《龙卷风》中,贾平凹有这样一段描写:
“优秀的作家的优秀作品,总是通过独特的语言形式 而星斗般地闪耀在时间的长河之中的。非凡的思想须非 凡的语言来固定,方可存之久远。”[1]可以说贾平凹以一个 艺术家的敏感,学习民间、古人、外国、现当代一切可以学
习、借鉴的语言,不遗余力地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 意,追求着语言的艺术之美。他认为:“金在沙中,浪淘尽, 方显金的本色;点石如果真能成金,那也仅仅是钻进了蛤 蚌体内,久年摩擦,浸蚀而成的一颗珍珠。如果以为是现 实里发生过的,就从此有了生活信息,以为有人曾说过 的,就从此有了地方色彩,那流氓泼妇就该是语言大师?! 艺术,首先是美好;美好是‘冶炼’起来的。”[2]贾平凹正是 在写作中不断地冶炼语言,创造美的语言,以自己独树一 帜的语言艺术构架起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的天地。 从技术的层面上看,贾平凹的小说语言的艺术美更多地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和艺术趣味, 进行语言的冶炼, 使他的小说语言闪现出艺术之光。
关键词:贾平凹; 小说; 语言; 艺术美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07)01-0046-03
作者简介:孙才妹( 1979- ) , 女, 安徽和县人, 滁州学院科研处。
贾平凹,这位山地农民,乡村教师的儿子,从二十世 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进入文坛,迄今为止,已发表凡一千多 万言的文学作品,出版著作四、五十部,在散文、小说、随 笔、诗歌、杂论等等方面,均有不凡的造诣和贡献。他的作 品数量之大,成果之丰,风格之奇,令文坛侧目、赞叹,海 外称其为“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则称之为“鬼才”。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贾平凹,无疑是这 个时期成就最令人惊叹的作家之一。
贾平凹喜欢在一些看似陌生的语言背后,包含着我 们习以为常的事物,让读者透过陌生看到熟悉,通过语言 外在形式的变换与包装,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 容。如:
( 1) “收罢秋, 山瘦, 河肥; 村子在涨 起 来 , 巷 子 却 窄 下 去。”( 《古堡》)
在文中,贾平凹还常常将所见的人事物的内容与表 达之间拉开距离,让读者跳出欣赏习惯,从另一个角度, 体会另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给读者也带来了耳目一新 的感觉。如:
在贾平凹卷帙惊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数量 是他的小说。他大量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广播、话剧、戏 曲上演,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等文版,在国外频频走红。俗 话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表现。作为文 学的一种形式,小说的创作直接受到语言的影响。语言的 成功与否,是一篇(部)小说成功的关键。小说以故事见 长,以人物形象征服读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因此,小说 的语言决定着小说的命运。贾平凹的小说之所以取得如此 高的成就秘诀之一就是他的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在他 的小说中,他从自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出发,探索出 一条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文学符号。
特征:“掌柜的是个跛子,额宽,眉与眼极近,脸上象土布 袋摔过一样,蒙着一层黑昏。”
六 、用 古 典 的 笔 致 酝 酿 传 统 的 古 典 艺 术 的 神 韵 贾平凹根据自己的小说情境对古代名家名作进行大 胆地仿写,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他的小说语言承 古典诗词、唐传奇、元宋话本、明清小说之韵,追求尚朴、 贵真的传统美感,以拙见巧,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求产 生美的意境。如在《天狗》中有一段极富这种特色:“江边 倏忽唱起了一种歌声,歌声是低沉的,不易听清的每一个 歌儿,却音律美妙。天狗觉得这歌声是从天生降下来的, 从水皮子上走过来的……月亮开始慢慢地蚀亏,然后天 地间光亮暗淡,以至完全坠入黑暗的深渊,唯有古老乞月 的歌声和着江水缓缓地流。”贾平凹成功地化用了古诗的 言语,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生活和艺术交融在一起,给我 们描绘了一种古典的意境。 《废都》一书的风格是明显承袭了中国古典文学的 半文半白、话本式的语言。作家本人也曾招认说他的小说 语言是从古典文学中来的。贾平凹把 《金瓶梅》、《红楼 梦》的语言精髓和神韵化入到《废都》,如这样一段:唐宛 儿“望着窗外的梨树,想着这梨树在春天该多么好,举一 树素白的花,或是冬天,顶那么厚的雪,我在屋子里听下 雪的声音,庄之蝶踏着雪在院墙外等我,那墙里的树和墙 外的他一样的白吧?现在是夏天,没有花,也没有雪,梨树 纯有叶子也是消瘦,消瘦得如她唐宛儿的时光……”。这 仿佛是在读《红楼梦》里的一个片段。贾平凹就是一反他 人,利用仿拟来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灵动之气。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试验、磨炼,贾平凹终于以自己独 特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创造出了一种符合自己审美趣味 的文学语言,以一种卓尔不群的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 47 -
定与草帽有关。高老庄镇的镇长, 他是有文化的……” 在这个开头,贾平凹借一次突然的崖崩事件几乎引
出本书的所有线索和几个主要人物,在娓娓到来中引起 读者浓厚的兴趣。
而在长篇小说《废都》中,贾平凹又借用了两项魔幻 寓言开头,使我们仿佛置身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恐惧、敬畏 与神秘的文化迷雾中。
“一 千 九 百 八 十 年 间 , 西 京 城 里 出 了 桩 异 事 , 两 个 关 系是死死的朋友, 一日活得泼烦, 去了唐贵妃杨玉环的墓 地凭吊, 见许多游人都抓了一包坟丘的土携在怀里, 甚感 疑惑, 询问了, 才知贵妃是绝代佳人, 这土拿回去撒入花 盆, 花就十分鲜艳。这二人遂也刨了许多, 用衣包回, 装在 一只收藏了多年的黑陶盆里, 只待有了好的花籽来种。没 想, 数天之后, 盆里兀自生出绿芽, 月内长大, 竟蓬蓬勃勃 了一丛, 但这草木特别, 无人能识得品类。抱了去城中孕 璜寺的老花工请教, 花工也是不识。恰有智祥大师经过, 又请教大师, 大师还是摇头。其中一人却说: 常闻大师能 卜卦预测, 不妨占这花将来能开几枝? 大师命另一人取一 个字来, 那人适持花工的剪刀在手, 随口说出个耳字。大 师说: 花是奇花, 当开四枝, 但其景不久, 必为尔所残也。 后花开果然如数, 但形状类似牡丹, 又类似玫瑰。且一枝 蕊为红色, 一枝蕊为黄色, 一枝蕊为白色, 一枝蕊为紫色, 极尽娇美。”
( 2) “河畔里漫上来一群羊, 羊 群 里 站 着 云 云 。”( 《古 堡 》)
按常规这里应用“走”,那样就太一般化了,贾平凹 用了“漫”字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造成感官上的刺 激,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
二 、巧 用 辞 格 辞格用得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 腐朽为神奇,增强语言的表现性、形象性。贾平凹谙熟修 辞技巧,在创作中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格,增强语词的表现 力,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如在他的散文《延川城》用对 比的手法,凸现延川少花少石、土地贫瘠、树木枯瘦和女 人美丽、男人坚强、枣大羊肥的特点:“这个地方花朵是太 少了,颜色全被女人占去;石头是太少了,坚强全被男人 占去;土地是太贫乏了,内容全被枣占去;树木是太枯瘦 了,丰满全被羊肉占去。”比喻新奇,形象、贴切,引人入 胜。可以说这样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他的小说中比 比皆是。 ( 1) “抬头看着天空, 天空晴得万里 无 云 , 清 潭 一 般 的 蓝。”( 《满月儿》) ( 2) “河 风 刮 起 她 的 红 裙 子 , 就 像 河 中 开 了 一 朵 荷 花 儿。”( 《满月儿》) 这两句运用比喻。句(1)中作者用“清潭”来比喻天 空的蓝,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句(2)中则用“荷花” 来比喻“红衫子”,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生动的描绘中 创造意境,含蓄地寄托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9卷 第1期 2007 年 1 月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Vol.9 No.1 Jan.2007
贾平凹小说语言Biblioteka Baidu艺术美
孙才妹
(滁州学院 科研处,安徽 滁州 239012)
摘 要:在中国当代文坛上, 贾平凹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作家。在他的小说创作中, 贾平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经验
( 3) “河水真幸福, 跑那么远的路程 , 这 山 窝 子 以 外 的 世界它是全可以知道。”( 《小月前本》)
用了比拟手法,将“河水”人格化,使它富于人的思 想感情、动作情态,既“幸福”,又可以“跑”,而且还可以 “知道”全世界。从而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 印象,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一 、运 用 “陌 生 化 语 言 ”表 达 技 巧 , 追 求 新 奇 美 趣 的 效果
语言的陌生化,即打破语言习惯、规则、逻辑的常用 表达模式,采用反常、新奇、陌生的表达,使语言所描绘的 熟悉的人事物,读起来时感到陌生,即熟悉而不庸俗,剌 激又新鲜,形成新颖奇特的审美效应,吸引人的阅读欲 望。贾平凹也曾谈到在写作过程中关于语言具体使用问 题上存在的困惑,他说“我常常有无法表达清楚心想的东 西,您极讨厌一些用语但却又无法摆脱它。举个例子吧, 我现在最害怕听到和见到 ‘温馨’ 呀,‘开心’ 呀,‘风 景’呀,‘工程’呀一类的词,‘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恭喜 发财,’这样的用语原本让人感到温暖和亲切的,但现在
此外,贾平凹还善于运用诸如排比、双关、反复等等 修辞格,增强语势,提高艺术表达效果。
三 、语 言 的 冷 幽 默 社会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 代表一种智慧。贾平凹说:“小说是什么?小说是一种说话, 说一段故事,我们作过许许多多的努力- - 世上已经有那么 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依然再走- - 其实都 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白夜·后记》)所以并不是一切 说话都能进入小说,而是新句妙语才能打动读者。 贾平凹笔下的幽默不是一种轻松的谐趣,不是开怀 放肆的大笑,而是一种带着淡淡的苦涩的微笑。他的嘲讽 也不是辛辣的,而是一种经过过滤的冷静的、温和的讽 刺。读他的小说,我们常常会为他的一些不动声色的幽默 而拍案、击节、叫好,有趣可笑但意味深长。在《高老庄》 中子路嘲笑西夏说:“一个猪头三十元,西夏磕了十个头 才二十元”,这原本说的是个事实,因为子路的本家都是 穷苦人,身上都没有几个钱所以对初次见面的西夏给两 元钱已是节省又节省了,这样虽然西夏见了十个人,磕了 十个头,也不过得到了二十元的见面礼。但贾平凹在这把 猪头和人头相齐并论给人一种喜剧的滑稽感。子路刷牙 时引来许多小孩子来观看,觉得很稀奇。一位乡亲见了就 训斥那些孩子们:“你叔是城里人洗嘴哩,又不是洗你娘 屄的有什么好看的。城里人变化真快。城里人擦屁股用 纸,现在农村人刚学,人家又用纸擦嘴了。”贾平凹借这位 乡村人之口,奇怪城里人怎么一会儿用纸擦屁股一会儿 用纸擦嘴,表面上称赞城里人进步文明,但又暗含着一种 调侃式的意味。 贾平凹有意识地追求这种冷幽默,不露声色地把很 深刻的哲理寓于最简洁、幽默的语言当中,不是板着面孔 一本正经的说教,却给人无穷的启示,有一种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的意蕴,让读者越咀嚼越有味道。 四 、创 造 新 鲜 别 致 而 又 耐 人 寻 味 的 叙 述 人 的 语 言 如《高老庄》篇首这样写道: “子路决定了回高老庄, 高老庄北五里 的 稷 甲 岭 发 生 了崖崩, 稷甲岭常常崖崩, 但这一次情形十分严重, 黄昏 的时候有人看见了一个椭圆形的东西在葡萄园的上空旋 转, 接着一声巨响, 像地震一般, 骥林娘放在檐笸上晾米 的瓦盆当即就跌碎。双鱼家的山墙头掉下一块砖, 砸在卧 在墙下酣睡的母猪, 母猪就流产了。而镇上所有人家的门 环, 在那一瞬间都哐啷哐啷地一齐摇动。迷糊叔也是看到 了那个椭圆形的飞行物, 坚持认为那是一顶草帽, 崖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