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论文张学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学良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一位爱国者,他的前半生主要是围绕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三件大事展开的,在东北易帜问题上,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它符合了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展的趋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它迫使蒋介石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并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本文主要从西安事变来了解张学良的。
希望尽量用不流血的方法来达到逼蒋抗日的目的,可是很遗憾,结果并非他们想的那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安事变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其功始终是大于过的。
纵观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的,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粉碎了日本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而西安事变则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El民族统一战线,为中国的抗El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安事变充分显示了张学良自我牺牲的精神,他的一生都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我们应该向一个为国家统一,为中国的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学习,充分发扬民族精神
对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大量史实来看,张学良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在当时局势十分复杂紧张的情况下,张学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一方面多次发表讲话让国内外人士了解事变的真相,另一方面他也积极与各方面取得联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后来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粉碎了日本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要求团结抗Et的愿望,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的破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但是,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也使当时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西安事变的这个过程中,张杨二将军的目的是
西安事变爆发前面临的形势分析
首先,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000万东北同胞成了亡国奴。同时由于Et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政府的节节退让,使得华北地区的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其次,1935年发生的“一二. 九运动”在唤醒广大爱国官兵包括张学良在内的所有人都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也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具有爱国主义的张学良产生了一致对外的想法。对于张学良本人而言,他对西安事变的爆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35年9月被派往陕北“剿共”,结果与红军的交战损失惨重,且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损失不但不补充,反而借机消除他的势力,这就使得张学良对蒋介石产生了很大的不满,同时他也深刻的认识到共产党和红军是友好的,只有和共产党联合起来一致抗Et,才是最好的出路,这就为西安事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l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分裂中国东北的阴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并发表了八项救国抗日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项主张,西安事变对于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起了重要的作用。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长期软禁并失去了人身自由。2001年10月15日(当地时间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因病逝世,享年101岁。周恩来评价其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飞抵西安并下令继续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反对之余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并发生严重争执。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继续劝蒋介石联共抗日,反被蒋怒斥并强令其继续剿共。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主动请缨抗战,遭严词拒绝。12月2日,张学良再次飞抵洛阳见蒋,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并向蒋面报西安情势危急,请蒋前往训话。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飞抵西安,驻华清池,并立即调30万大军进剿红军,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向蒋净谏,又遭训斥,并表示如果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不进兵,将被分调至福建与安徽。12月7日,张学良在华清池面见蒋介石并由苦谏至哭谏,要求立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仍被断然拒绝。12月8日,张学良与杨虎城秘密商议兵谏。次日,西安群众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举行游行示威,因特务军警开枪打伤一名小学生,游行队伍决定前往临潼向蒋请愿示威,蒋下令格杀勿论。张学良接令后亲自追到东郊十里铺劝阻学生回去,并保证一星期内用实际行动来答复学生要求。当晚,张学良再次苦劝蒋介石抗13,两人发生严重争执。12月10 13,蒋介石召集军事会议,正式通过第六次围剿红军的命令。11 13晚,张学良到华清池向蒋苦谏毫无结果。蒋决定用中央军接替原东北军、西北军的剿共任务。当晚张学良、杨虎城决定进行兵谏,分别召见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作了具体部署。12月12日凌晨5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活捉了蒋介石,并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当天,张学良与杨虎城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爱国运动、保证人民一切政治自由、遵行孙总理遗嘱、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同商讨抗日救国大计。12月14日,在西安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并取消西北剿总。1713周恩来抵达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协商并一致同意用和平的手段解决西安事变。l2月24日,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政策并联合红军抗13;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释放爱国领袖及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13分子等六项协议。西安事变使中国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联合战线,为中国抗13战争的早日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张学良在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先是被军事法庭判处十年徒刑,特赦后又被蒋长期软禁,卢沟桥事变后张学良曾多次向蒋介石提出参加抗日战争,却终未能实现。
西安事变的评价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 又称“ 双十二事变”, 距今已经70年了。这一事变对于当时中国政局的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史学界基本已成定论, 国内较有影响通史专著: 《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主编)、《中国通史(晚清民国卷)》 (张岂之主编), 国外较有影响的通史专著: 《剑桥中华民国史》 (美国学者费正清主编) 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认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国共双方停止内战, 走向团结抗日的起点,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步建立, 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我的事情是到36 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 岁到36 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曾无限感慨地说。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都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特别是他毅然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发动西安事变并积极寻求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