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足迹1(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唐代墓葬群的发掘,揭开了尘封的历史,《吴忠古灵州》的面世印证了一个不争的史实,吴忠是“塞上江南”的祖生地。公元前214年,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秦帝国在这里设臵宁夏最早的一个县——富平县,自此金积地区在秦汉两渠的滋润浇灌下,草茂粮丰,为后来成为“塞上名镇”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在这里设灵州县,明朝初年,由于黄河的“冲激崩屺”,灵州城被迫“三迁其址”,而在原来的古灵州城附近,诞生了一个新的地名——吴忠。她自诞生起,就不但是军事重镇、交通枢要,而且还是民族乐园、天下粮仓。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明代,黄河的“冲激崩塌”致使吴忠前身古灵州已不复辉煌,即使后来在当地(旧制附近)有建制,已不再称灵州,且位已偏向西南,在金积堡设宁灵厅,后又设金积县。从1873年修建宁灵所(校名)至今,金积地区的学校教育沿革与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程。

1956年,宁夏合并于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金积县第一初级中学”,座落于金积县城东南的“刘公祠”。1960年,金积县制撤消,划归吴忠县管辖,原“金积县第一初级中学”易名为吴忠县金积中学。1968年,吴忠县金积农业中学、金积小学并入金积中学,金积中学成为一所九年制学校。1970年金积中学增设高中部,金积小学分出,学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84年吴忠县改市,金积中学又易名为吴忠市第二中学。1998年银南地区撤消,设地区吴忠市,吴忠市第二中学高中部归属吴忠市职业技术学院,初中部与金积镇中学合并,二中校址上划给吴忠职业技术学院后,迁入金积镇中学,变成目前的吴忠市第二中学。

建校50年来,吴忠市第二中学占地由建校初期的7亩,发展到目前校内占地54亩,家属院占地5.8亩,农场占地34亩;办学规模由两个初中教学班的规模,发展到八十年代二十个教学班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由开办时100名,增长到目前的一千多名;教职工开办时仅有8人,到八十年代发展成90多名,目前为72名。

吴忠二中建校50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50年,是曲折发展的50年。我们怎能忘记,50年来,历任领导,日夜操劳,艰苦创业,用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使二中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了起来。我们怎能忘记在二中工作过的数以百计的教职工,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二中的发展壮大,无私奉献了智慧,奉献了青春,做出了出色的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我们怎能忘记,40年前曾受业于二中的二十五届近万名学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勤工俭学、勤工建校,靠铁锹、靠背斗,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

年背掉了数百米长的旧城墙,填平了大水坑,开辟了活动场地,盖上了教室、宿舍、办公室、家属院,白芨沟、牛首山、滚泉、二道湾、巴浪湖、金银滩、叶家洼子黄河边,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洒下了他们的汗水,在54亩地大的校园里,处处都是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果实,有着说不完,夸不够的劳动业绩。是二中的先辈们和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创造了二中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回顾二中50年的历史,我们倍受鼓舞;展望二中的未来,我们深感压力很大。前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正在享用;前人获得的荣誉,对我们是最大的鞭策;前人开辟的正确的办学之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走下去。今天,我们要把二中积淀着50年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代代相传,用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去影响和激励今后一代又一代的二中学子。二中开办50年来,历经四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着鲜明的办学思想、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气氛。

办学前10年,是学校发展创业期。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以“勤工俭学、勤工建校、勤奋学习,加强锻炼”为办学思想,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苦战,开拓创业”的好校风,学校在勤工俭学、劳动教育、教学质量和体育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从1976年到八十年代末,是学校发展的辉煌期。特别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提出了“全面发展,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勤学苦练”十六字校风建设要求,全体师生奋斗拼搏,使学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在这一时期,学校连续三年获全区体育先进单位,1983年获得“文明学校”光荣称号,1985—1987年连续三年高考成绩夺冠,学校办学质量与吴忠中学平分秋色。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许多优秀教师上调;吴忠回中的建立又抽调了大批骨干教师;银南职教中心进入学校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上这个时期吴忠中学成为全区重点中学,吴忠回中、吴忠一中相继成为完全中学,使学校师资力量大幅度减弱,生源严重流失,办学质量失去了保障,教学成绩下滑。尽管如此,在几任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艰苦努力下,在“稳定中求发展,殚精竭虑,负重拼搏,为恢复校誉,发展校誉,振兴二中做贡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许多工作依然走在全市的前列。尤其是1996年前十年,办学质量相当可观,学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吴忠市(县级)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集体”、“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综合安全模范单位”、“教改工作先进集体”。同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他们调离学校后,在兄弟学校仍然发挥着骨干教师和领导的作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2002年以后,学校抓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树立

起“文化育校、以德养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培育学校与经营学校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全力打造学校文化,以文化滋润和孕育学校的各项工作,在“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校训和以“追求教育幸福”为主题的教风建设、以“一切改正都是进步”为主题的学风建设以及校歌、校旗、校徽的引导和激励下,全校师生精神奋发、务实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发展活力。在短短几年里,再创辉煌,学校被评为“吴忠市文明单位”、“吴忠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吴忠市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德育先进单位”、“自治区体育先进集体”、“自治区继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治理乱收费先进单位”、“自治区课题研究示范单位”,先后获得“吴忠市区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年度考核二等奖”,“吴忠市教育创新奖”等荣誉。教学质量连续几年喜获丰收,2006年中考上线率达70%,重点中学上线率达40%。经营学校有了突破性发展。2002年以来通过与吴忠业余体校、银川光华职业学校、宁夏农业学校、吴忠职业学院联合办学,使学校体育工作、职业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在为学校节省办学经费和创收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曲廉政文化之歌唱出了二中师生的斗志和热情,唱出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成果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廉政教育的典型经验在全市、全区推广。自治区纪委副书记郁纪鸣,原吴忠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彦凯,吴忠市委副书记马力,吴忠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占保,局党委纪委书记孙银宁先后到我校调研、参观、考察,吴忠市教育系统“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观摩会在我校召开,学校被确定为自治区纪委工作联系点。宁夏电台、吴忠电视台、吴忠日报等多家媒体反复报道二中的先进经验,2006年7月,经吴忠市教育局、宁夏教育厅推荐,作为西北地区首批学校,吴忠二中校园文化创建工作被教育部选中,取得央视“全国校园文化展播”资格,7月3日何鹏举同志带领杨惠玲老师及马丽萍、马明同学到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录制节目;2006年7月23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吴忠二中校园文化创建专题节目。自此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被推向了全市、全区、全国,学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二中,50年来积淀着艰苦奋斗、团结苦战、勤学苦练、勤俭办学、殚精竭虑、负重拼搏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的二中,相信你在先辈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激励下,在新一代二中人的努力下,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大的发展。

让我们永远记住为二中发展做过工作、做出贡献的创业先辈们。

二中精神

团结苦战勤奋苦学负重拼搏

创新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