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病八法
中医临症上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巧妙运用「理、法、方、药」四点:
理-就是透过八纲四诊的辨认,找出病因与病理变化,以及处理的理由;
法-是根据诊断立出治病法则;
方-是依照治疗法则,制定或选用适当、合宜的方剂;
药-是选择对症的药物,巧妙地运用在方剂中。
所以辨证、立法、制方、用药,是中医临症的步骤,但是,疾病千变万化,所以先要去掌握治病的方法。古人针对八纲制定出了治疗的八法,并随着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相互地配合。
何谓八法?
所谓的八法,是指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只要能够妥善运用,即使病情复杂,也能够从容应付了。
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明白地掌握病情的正常与反常、轻重缓急,除了要了解八法外,还要懂得如何灵活运用八法,以及八法的配合,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真正做到「药到病除」。
汗法
汗法-逐邪出表
汗法就是使病人发汗的意思。凡使用发汗的药方,使病人服后出汗将病邪逐出体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就是汗法。此法一般用于外感初起,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症时。由于表症有表寒与表热,因而汗法也就有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方法,必须依病人病邪入的不用来运用,才能收到效果。
辛温发汗法
这是利用具有发散风寒作用辛温解表药,以治疗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口不渴、舌苔白薄、脉浮紧等风寒表症的治疗方法。麻黄、桂枝、紫苏、防风、荆芥等药物,以及麻黄汤、春苏饮等方剂都是属于辛温发汗的最住药方。
辛凉发汗法
这是利用具有发散风热作用的辛凉解表药,以治愈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口渴、舌苔黄薄,脉浮数等风热表症。药物中的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等,方剂中的桑菊饮、银翘散等,均是此法的药方。辛温与辛凉发汗法是应用时的基本原则,在临症的应用上,就不会如此单纯了。必须再考虑病人的体质、新病与旧病的兼夹、表症与里症并见复杂的情况,巧妙地运用其它方法配合,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又有助阳发汗、滋阴发汗、化饮发汗、表里双解等方法来加以配合。
助阳发汗
病人体质若属阳虚,又不慎感受外邪时,虽然病属表邪,应该要使之发汗,然而阳虚的人,就不可以单紽纯地发汗而已。因为阳虚人,卫气多不固,很容易造成亡阳汗多的危险境,所以在发汗时,必须要兼顾病人的阳气。此时,最好以参苏饮之类的方剂来治疗。
假使病人体质属于阴虚,感染外邪时,也不能贸然用发汗去发汗。因为阴分亏的人,多半津液不足,如果出太多汗,反而会造成津液耗损的病变。所以,在发汗时,必须顾及阴液。所以,萎蕤汤一类的方剂最适宜此体质的人
化饮发汗
病人常有痰饮喘咳,感受风寒外邪时,导致形寒怯冷,痰嗽气喘发作或加重。此时不可一味使用汗法,必须一面温阳化饮,一面开表发汗,才能使风寒外解,痰饮内化。可以使用仲景小青龙汤方剂。
表里双解
病邪若在表,应该用汗法;病邪在里,则要用下法。假使既有表症,又有里症时,就应该先用药解表,再治里。然而始末内外壅实,表里俱急的情况下,就无法先表后里。此时只有双管齐下,汗下兼用的表里双解法了。方剂中的防风通圣散、凉膈散即是此法的佳方。
由此可以得知,汗法的配合运用是很灵活的。不过,必须牢记的一点是,惟有表症又需要发汗时,才是汗法的适应症,否则就不能使用汗法。所谓的须要发汗,又有两种情况:
有头痛、恶寒、发热等现象,但是郄没有汗时,就必须要发汗。
虽然有汗(或汗出不透),表症却不解,也要发汗。
虽然有这两种情形时都要发汗,不过,在用药的分量与轻重方面,则各不相同。此外,在使用汗法时,必须要注意一些问题,才不会事倍功半:
在冬天时,人体皮肤显得较紧密,腠理致密就不易出汗,因此,在服用发汗剂后,应该用衣被加以温覆,才能帮助药力发挥;盛夏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很容易出汗,因此,在服过药之后,就不须用被服覆盖。此外,夏季时天气酷热,对于表症又须发汗的病人,通常都选用辛凉发汗剂。假使要用辛温发汗剂,也要认明症候,而且药量要比冬季少。
对于已受过药的病人,最好要注意他的出汗情形。只可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太多,同时以身体、四肢出遍为佳;如果只有头部或半身出汗,病邪反而不容易驱逐。
病人若有血虚、气弱、患有疮疡、吐血、衄血等病症,最好不要使用汗法。假使真有表症而且必须发汗时,必须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配合养血、补气、滋阴等方法来运用,才能达到效果,绝不可以是非不分,就冒失地用汗法来治疗表症。
吐法
吐法-涌吐病邪与有害物质
这是利用能够引起呕吐,或促使病人呕吐的药物,使病邪或有害物质,能由口中吐出,以达到治病的方法。此法通常是用在病情急迫,病邪在焦或中焦部份的一些实症上。在临症的应用上,又可分为两大类:
涌吐停积:因为暴饮暴食,导致积停胃脘,无法进行消化时,显得胀满疼痛;不慎误食毒物,而且时间不太长时,都可以使用此法。瓜蒂散、参芦饮之类都是涌吐停积的方剂。
涌吐痰涎:痰涎壅盛,阻塞咽喉的喉风、喉蛾、喉痹等症,必须用雄黄解毒丸类的方剂,以便催促勇吐毒涎。此外,又如中风痰厥、痰涎壅滞胸膈、喉头、鸣声如锯,甚至人事不省时,就要用稀涎散之类的方剂,催促病人涌吐风痰。
这些都是用涌吐痰涎的方法,治疗病情严重迫急的急救方药。
在使用吐法时,必须注意下列二点:
不只是上焦、中焦阻塞且病情急迫的急症可以使用吐法,任何疑难杂症也能适用,不过由于吐法的危险性很大,只要使用不当,就容易造成意外。
吐法不只用瓜蒂、参芦一类的催吐药,也有人用二陈汤、或补中益气汤服后,再用手指或鹅翎探入喉中取吐,称为「因症用药、随药取吐」,也称为「探吐法」。
通常在使用吐法之后,病人会出现极大的反应,有时会发生暂时性的头晕目眩,称为「暝眩」。因此,只要使用不当,最容易粍损人体元气,而且由于刻烈呕吐会损粍胃津,会招致病情的恶化。
在使用时,必须小心谨慎,在下列情况的时候,绝不可使用:
孕妇或产妇。
小儿、老人及虚弱者。
肺病、胃病,或有喀血、吐血病史的病人。
患有严重脚气病者。
下法
下法-攻逐里实
此法主要应用在胃肠积滞,或热邪内搏的大便秘结与下痢;也可用在肿胀喘满、瘀血内蓄等里实邪结的疾患,是一种攻逐里症实邪的方法。由性质来说,可以分寒下、温下两类,由药方来说,又有峻下、峻下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