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行业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近几年中国的服装

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2005年纺织服装的总

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十分之一,并已连续五年出口创汇顺差第一,服装产业一直为中国

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全世界每

三件服装,其中一件来自于中国生产。

服装运营主要包括三个环节:研发设计、加工生产以及品牌渠道运营。服装价值链上

的利润分配约为:研发设计占35%,品牌渠道运营占55%,加工生产占10%。这就形成了男

士时尚休闲鞋和服装行业的微笑曲线,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运营环节所获得的商业价值远

远高于生产加工环节。

1921-1949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乱世里生存

①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②中国自制的缝纫机生产成功,③百年老店的经营理念等等都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①中国近代纺织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侵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

深的背景下出现的。促成了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兴起,荣氏家族企业,就是一个典型。

(电视剧大染坊不就是从清代末年开始,然后到七七事变1937,然后一把火烧了,也是这个这个时期的事情)轻工业:纺织、面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纺织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遭受巨大破坏。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本在华的69个纺织厂,组成了名为国营实为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企业“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简称“中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下设天津、沈阳、青岛三个分公司。

②近代纺织企业采用大机器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引起

了生产变革和社会变革。整体发展是不平衡的:第一,四分之三以上分布在上海、天津、青岛等少数沿海大城市,而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省份的生产能力都很小。第二,外资比

例大,原材料控制在外国人手中,机器设备都依赖外国。

在1949年以前,中国的服装机械全部停留在缝纫机的维修、仿制和小批量生产的萌芽阶段。包括协昌缝纫机公司、惠工铁工厂,新记缝纫机厂等,这些工厂大都只制造铸铁零件,其

他零配件多为日本或美国进口进行组装。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49年月12月,中国缝纫

机工业从业人员仅500人,年产家用缝纫机仅4000架次。

③百年老店在历史中摸爬滚打

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

生动写照。

瑞蚨祥、谦祥益等闻名于世的百年布店,在大浪淘沙之后成就百年基业,凭得不光是老板

的胆识,更重要的还应该是管理的策略。塑造品牌意识、严谨管理这些在如今都是各大企

业发展重中之重的金点子在当时就已经被这些百年老店所运用。

拿谦祥益来说,“没有谦祥益的布不出嫁”“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强(墙)”,这些俗语

都是用来形容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和气致祥,诚信待客,就是谦祥益的店风,也是谦祥益

经营之道的精髓,百年长盛不衰的秘诀。当时汉口人还有个歇后语:谦祥益的招牌——一

言堂。“一言堂”,是指无须讨价还价,不分亲疏平等待人。

在当时谦祥益的招牌品牌是宝蓝官布、宝蓝竹布、宝蓝洋布统称三宝布或三蓝布。谦

祥益看准市场特点,正确定位,使该店在波谲云诡的市场竞争中集中力量,狠下功夫,主

攻市民需求量大的“三宝蓝布”。穿厌了土布的老百姓,把这些平整光鲜的三宝布,统统

叫做“洋布”。“谦祥益的房子——内外强(墙)”这句歇后语,一是说它的服务质量强,

二是指它的布匹质量强。

谦祥益的当家品牌“三宝蓝布”经染整碾平后,必有专人检查质量,凡色泽不匀、略

有斑点均为次布,分等级打折处理。优质优价,次质次价,决不以次充优,因此赢得顾客

的信赖,誉满当地。武汉夏季酷热,夏布销量很大。谦祥益的夏布确保质量,从不使假掺杂,言不二价,薄利多销。对所有布匹不乱涨价,尺码亦做到准确量足。店内货源充足、

花色品种齐全、质量地道。谦祥益当时的进货成本较市内批发价格低8%,故绸缎布料的零

售价一般都略低于市场价。俗话说得好:“人硬不如货硬”,上乘的布匹质量才能在同行

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谦祥益面对洋货倾销和外资企业的压迫,不但没有被压垮,还把布

匹生意做到东洋。

在企业管理上,谦祥益有一套成文店规。他们提出并遵循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他们发达起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谦祥益以管理取胜,当时制定

的店规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仍然是一份上好的管理规章,事无巨细,可操作性极强,对于

现今的企业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人位既多,支使须照日期。若随便支销,司帐者不胜其繁。议每月一次,初二日开支。司帐者照议将同人束金全数支出,按月使用,不准长支挂借。若有柜上用物,必须着专人

经手至枢房随时写帐,不准随便着人经手。伙友亲朋,与柜上务往来者,不准赊帐、担保、浮借银钱。如有擅借担保,归本人偿还自理。如有亲友买货,不准自己经手……

从这些老店的发展历史来看,品牌管理是成就百年基业的唯一出路。它们也为日后中

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做了优秀的榜样。

1950-1978 中国纺织服装业在政治运动中艰难发展

1950-1978年,从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上讲,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

间经历土地改革、“大跃进”、“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国家发展跌宕。

同时在这年代,由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匮乏,纺织产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解决我国广大城乡人民的穿衣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依靠农业提供的天然纺织原材料,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同时兼顾毛、麻、丝纺织,针织以及化纤工业纺织发展战略方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成为

一个品种丰富、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这一阶段的纺织产业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很少,用以换取一定的外汇以进口国民经济所需的其他必要物资。

50年代,旗袍、西装不再是社交场合的必需,中山装、列宁服成为了新宠。50年代末,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欣欣向荣。一时间,布拉吉成为时尚。

工装背带裤是50年代的另一新时尚。因为建国后,翻身做主人的中国人民都需要参加劳动,建设新

中国,这就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工装与军装的灰蓝绿自然成了最实际的流行色。

在50年代后期,社会上兴起了“四大件”的说法,包括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跟服装密切

相关的缝纫机在那个年代成为家庭拥有的“奢侈品”。

因此,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20世纪50

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

60年代的中国,政治运动使服装款式逐渐一致、色彩也逐渐单一,且不分男女,相同的装扮,给人

枯燥乏味之感。由于中苏关系在此时急转直下,因此布拉吉、列宁装被认为是“修正”,一时间消失得了无踪迹,军装又成为人们的最爱,中国进入了蓝灰绿的无彩色服装时代。不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穿海魂衫是60年代的另类时尚。特别是60年代中期,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蓝白间隔的横条纹随处

可见。

受十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期的服装风潮依然延续了60年代末的绿军装,这种军装时尚一直持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随着文革的结束,西方的一些时尚理念和服装开始传入中国,与国内服饰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思想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