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sthetics美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p.24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中国思想中美的问题
1.美在先秦的观念
程钧:《美学教程》p.2
我国最早给“美”下定义的文字记载见诸 《国语》: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 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 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不闻其土木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 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 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夫美也者, 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 美。”(《国语·楚语上》)
但是,既不能把美学问题的心理学方面等同于 一般心理学,更不能把美学研究的范畴归结 为心理现象。
4).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 美学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和人对客观世界的
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它把艺术作为审美意 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 艺术理论以各门不同艺术的特殊性、具体的创 作规律、欣赏规律为研究对象,直接为指导 各门艺术的实践活动服务。
美学概论
王朝闻 主编
绪论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一、美学研究的对象
1. 美学的范畴:美学属于社会历史科学的 范畴。(教材第2至4页)
1).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是作为人们世界
观组成部分的审美观、艺术观的系统化 和理论化的学说。
但是,哲学的一般原理不能代替美学的具体研 究。哲学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它的对象,它 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 律,而美学研究的只是社会现象中的一个领 域的特殊规律。
1875年,有一个德国传教士,叫花子安,他在 一本叫《教化义》的书中最早用了“美学” 一词。这是国内迄今能找到的最早关于“美 学”的提法。
但“美学”在中国扩大影响并流传开来,可能 还是得力于日本人,和中国美学的先行者王 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
日本学者将Aesthetics首先译为“佳趣论”, 1904年,日本的中江肇民译为“美学”,而 早年留学日本的王国维和留学德国的蔡元培 在引入“美学”一词并推广美学方面又开创 之功,朱光潜则在中国美学的早期建设方面 居功至伟,翻译了大量西人著作。
孔子:里仁为美。(《论语·里仁》) 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尽美矣,又尽善矣。(《论语·八佾》)
孟子: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
荀子: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劝学》)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 (《劝学》)
美学则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观现实 的美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反映,揭示审 美活动的普遍规律。
3).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主观反映,即审美意识, 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于这种特殊的心 理活动的研究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而美学 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须借助于心理学的科学成 果。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开创了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审美现象的途径。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81章)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
2.美学作为一门西方学科在近代传入中国
何林军:《美学教程》p.37
但作为学科的美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中介 是日本(哲学一词也如此)。
关于“Aesthetics”一词的翻译,最早出现在清 末,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传教士们编写了 英汉词典,就已经对它有了“审美之学”、 “艳丽学”等等译法。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 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时各门艺术理论 的研究成果又能够反过来丰富和推动美学的 研究。
由于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理论与 美学理论之间常常是彼此渗透和互相转化的。 关于艺术本质规律的某些直接探索,常常也 就是美学理论。
2.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成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美学学科成立的标志是17 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美学》的发表。 在鲍姆嘉通那里原意是感觉学、感性学,日 本学者在翻译“Aesthetics”时,将它译为 了“美学”,传进中国后被认可,流传开来。
哲学为美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而美 学研究的成果又反过来丰富哲学的内容。
2).美学与善、伦理学的关系
美与善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决定了美学与伦理 学的密切关系。
但是美学毕竟具有不同与伦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伦理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伦理关系,以社会的、阶级的道德规 范指导人的行动;
(张法:《美学导论》p.10,书中材料参见Francis J. Kovach, Philo
sophy of Beaut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Roman, 1974,
pp. 5-10.)
按照鲍桑葵的说法,鲍姆嘉通继承的是大陆理 性主义的哲学传统,把美学看作思想性质的, 作为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学的 范围就是整整一系列的心理能力。这些心理 能力代表处于混乱形态的任何联系,但是, 这些心理能力合在一起又构成了‘analogon rationis’(类理性),即理性在混乱的认识 领域内的相似物或畸形变体。”(鲍桑葵,《美学
(何林军:《美学教程》,p.9)
在鲍姆嘉通之后,麦科斯还提出要用calleolo gy 来替代aesthetics。在中世纪,圣·奥古 斯丁提出应用philocaly(爱philo, 美caly) 来命名美学。正如哲学(philosophy)是爱 (philo)智(sophy)一样。此外,还有ca lleoaesthetics(美的感性),calleopgily (爱美)等词汇加入美学的命名设计竞争。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中 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关于美的本 质的大讨论,形成了著名的美学四大派[按: 即主观派(吕荧、高尔泰)、客观派(蔡 仪)、主客统一派(朱光潜)、客观社会统 一派(又称实践派,李泽厚)]。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美学热, 美学成为思想解放的排头兵,李泽厚的实践 派美学在四派中取得优势地位,成为美学主 流。那时候,美学成了一门显学。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中国思想中美的问题
1.美在先秦的观念
程钧:《美学教程》p.2
我国最早给“美”下定义的文字记载见诸 《国语》:
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 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 安民以为乐,听德以为聪,致远以为明。
不闻其土木崇高、彤镂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 昌大、嚣庶为乐;不闻其以观大、视侈、淫 色以为明,而以察清浊为聪。……夫美也者, 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 美。”(《国语·楚语上》)
但是,既不能把美学问题的心理学方面等同于 一般心理学,更不能把美学研究的范畴归结 为心理现象。
4).美学与艺术理论的关系 美学研究对象包含客观世界和人对客观世界的
美的反映的全部领域,它把艺术作为审美意 识的集中表现来研究其本质和一般规律。 艺术理论以各门不同艺术的特殊性、具体的创 作规律、欣赏规律为研究对象,直接为指导 各门艺术的实践活动服务。
美学概论
王朝闻 主编
绪论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
一、美学研究的对象
1. 美学的范畴:美学属于社会历史科学的 范畴。(教材第2至4页)
1).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是作为人们世界
观组成部分的审美观、艺术观的系统化 和理论化的学说。
但是,哲学的一般原理不能代替美学的具体研 究。哲学以整个客观世界作为它的对象,它 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 律,而美学研究的只是社会现象中的一个领 域的特殊规律。
1875年,有一个德国传教士,叫花子安,他在 一本叫《教化义》的书中最早用了“美学” 一词。这是国内迄今能找到的最早关于“美 学”的提法。
但“美学”在中国扩大影响并流传开来,可能 还是得力于日本人,和中国美学的先行者王 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
日本学者将Aesthetics首先译为“佳趣论”, 1904年,日本的中江肇民译为“美学”,而 早年留学日本的王国维和留学德国的蔡元培 在引入“美学”一词并推广美学方面又开创 之功,朱光潜则在中国美学的早期建设方面 居功至伟,翻译了大量西人著作。
孔子:里仁为美。(《论语·里仁》) 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 君子成人之美。(《论语·颜渊》) 尽美矣,又尽善矣。(《论语·八佾》)
孟子:充实之谓美。(《孟子·尽心下》)
荀子: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劝学》) 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 (《劝学》)
美学则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客观现实 的美和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反映,揭示审 美活动的普遍规律。
3).美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人对客观世界的美的主观反映,即审美意识, 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于这种特殊的心 理活动的研究丰富了心理学的内容,而美学 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须借助于心理学的科学成 果。
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开创了从心理学的角 度研究审美现象的途径。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81章)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知北游》)
2.美学作为一门西方学科在近代传入中国
何林军:《美学教程》p.37
但作为学科的美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入的,中介 是日本(哲学一词也如此)。
关于“Aesthetics”一词的翻译,最早出现在清 末,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传教士们编写了 英汉词典,就已经对它有了“审美之学”、 “艳丽学”等等译法。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 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时各门艺术理论 的研究成果又能够反过来丰富和推动美学的 研究。
由于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艺术理论与 美学理论之间常常是彼此渗透和互相转化的。 关于艺术本质规律的某些直接探索,常常也 就是美学理论。
2.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成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美学学科成立的标志是17 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美学》的发表。 在鲍姆嘉通那里原意是感觉学、感性学,日 本学者在翻译“Aesthetics”时,将它译为 了“美学”,传进中国后被认可,流传开来。
哲学为美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而美 学研究的成果又反过来丰富哲学的内容。
2).美学与善、伦理学的关系
美与善有着内在的联系,这决定了美学与伦理 学的密切关系。
但是美学毕竟具有不同与伦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伦理学研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 之间的伦理关系,以社会的、阶级的道德规 范指导人的行动;
(张法:《美学导论》p.10,书中材料参见Francis J. Kovach, Philo
sophy of Beaut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Roman, 1974,
pp. 5-10.)
按照鲍桑葵的说法,鲍姆嘉通继承的是大陆理 性主义的哲学传统,把美学看作思想性质的, 作为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学的 范围就是整整一系列的心理能力。这些心理 能力代表处于混乱形态的任何联系,但是, 这些心理能力合在一起又构成了‘analogon rationis’(类理性),即理性在混乱的认识 领域内的相似物或畸形变体。”(鲍桑葵,《美学
(何林军:《美学教程》,p.9)
在鲍姆嘉通之后,麦科斯还提出要用calleolo gy 来替代aesthetics。在中世纪,圣·奥古 斯丁提出应用philocaly(爱philo, 美caly) 来命名美学。正如哲学(philosophy)是爱 (philo)智(sophy)一样。此外,还有ca lleoaesthetics(美的感性),calleopgily (爱美)等词汇加入美学的命名设计竞争。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中 国美学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关于美的本 质的大讨论,形成了著名的美学四大派[按: 即主观派(吕荧、高尔泰)、客观派(蔡 仪)、主客统一派(朱光潜)、客观社会统 一派(又称实践派,李泽厚)]。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第二次美学热, 美学成为思想解放的排头兵,李泽厚的实践 派美学在四派中取得优势地位,成为美学主 流。那时候,美学成了一门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