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疲劳预警

驾驶员疲劳预警
驾驶员疲劳预警

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综述

生命是无价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

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资料调查显示:美国国家工具交通安全管理局保守估计,每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

故至少有10万起;2 0 0 1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5 3% 的被调

查者曾在驾驶时打过瞌睡⑴;

法国国家警察总署事故报告表明,因疲劳驾驶导致的意外占人身伤害事

故的14.9%,死亡事故的20.6%⑴;

德国保险公司协会统计,德国境内高速公路上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25%

都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⑵;

澳大利亚每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20%是由疲劳驾驶造成的[3];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4 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国内小型载客汽车达1.17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05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0.16%;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 辆私家车。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20%,占特大交通事故总数的40%~80%,以及交通死亡率的83%⑴。在2007年至2009 年间,我国直接由疲劳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机动车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

11.35%, 10.91%, 12.5%⑷。唯有对汽车行驶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更安全便捷的为经济建设服务。有鉴于此,分析驾驶疲劳形成机理,研究疲劳监测设备与方法,进行疲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分为主观疲劳监测和客观疲劳监测。目前基于驾驶疲劳

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于客观疲劳的监测预警。客观疲劳监测主要是借助各种检测

仪器对驾驶员身体指标或驾驶行为状态的特异性进行实时监测、客观评价并进行

提示预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图1客观疲劳监测方法分类图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

(1)基于驾驶员的生理信号检测方面:

日本的Toyota Motor Kyushu Inc基

于驾驶员的血压和脉搏数来判断疲劳情况[5]。澳大利亚的Saro j KL Lal和Ashley Craig对35名非专业驾驶员脑电图进行了试验,得出人体在不同疲劳阶段脑电图的变化特点⑹。浙江大学的王炳浩等用KT98-2000A动态脑电仪描记了健康汽车驾驶员驾车行驶时的动态脑电波,并与静止条件下,睁眼、坐在椅子上

描记得到的清醒状态和瞌睡状态的脑电波进行对比⑺。上海交通大学的杨渝书等

采集16名被测试者在实验室模拟驾驶90分钟的心电信号,发现4项心电时频域指标与疲劳程度明显相关⑹。北京理工大学的吴平东等通过脑波信号的监测,研究了疲劳的识别方法[9]。

(2)基于驾驶员的生理反应特征检测

方面:美国开发了驾驶员瞌睡侦探系

统DDDS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该系统采用多普勒雷达侦测和图像信号处理方法,根据获取的驾驶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续时间等信号进行疲劳判别[10],明尼苏达大学的Nikolaos P等人也成功开发了类似系统,由ASCI (Advaneed Safety Concepts Inc.)研制开发的头部位置传感器可通过测量驾驶员头部位置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在打瞌睡[11]。清华大学的马添翼等建立了基于面部表情特征的疲劳状态识别方法并进行了验证,驾驶疲劳监测精度达到了93%[12]o吉林大学的邸巍等利用Otsu阈值方法及Harris角点特征提取对眼睛位置进行快速定位[13]o东北大学的王剑等在采用PERCLOS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平均睁眼程度和最长闭眼时间两个指标进行疲劳监测[14]。北京工业大学的张志斌等

在分析多种视觉疲劳特征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判断眼睛和嘴巴开合状态的新方

法[15]

(3)基于车辆参数特征检测方面:美国Electronic Safety Products公司开发了SAM方向盘监视装置,若方向盘持续4s不运动发出报警[15]。美国Ellison Research Labs实验室研制的DAS2000型路面警告系统是当车辆偏离道路中线时,会向驾驶员发出警告[15]。瑞典汽车厂商沃尔沃推出的驾驶员警示系统,参照公

路上的各种交通标线来辨别车辆的行驶状态[16]。北京科技大学的马明亮等针对

疲劳驾驶的特点,从驾驶员驾驶行为表现的角度进行建模分析,以区别出疲劳状

态下的驾驶[17]。北京林业大学的鲍际平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转向盘转角特性在驾驶疲劳中的应用[18]0

(4)基于多种信号特征参数监测方面:

英国研制了一种疲劳驾驶员警报系统(Advisory System for Tired Drivers,简称ASTiD),该系统将当前时间、已完成驾驶时长常见因素作为参考系数[19]°欧盟的AWAKE项目开发了基于多个参数的驾驶疲劳实时监测模块和报警系统[19]。重庆大学的舒红宇等人提出一种将调查表设计、调查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融为一体的汽车驾驶疲劳综合性评定方法

[20]。电子科技大学的陈勇等人基于红外图像处理和生理特征一心率的全天候疲劳检测算法,采用模糊神经网络专家系统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识别[21]0江苏大学的张海水等基于DSP红外条件同步采集眼睛、嘴巴、头部信号进行疲劳监测[22]山东理工大学的王雷等用仿生学原理、模糊数学知识和产生式规则,研究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利用机器视觉的方法对驾驶员的身体反应进行监测[23]°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驾驶员疲劳监测预警研究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探索阶段,并未形成疲劳监测预警系统标准,缺少可真正实际应用的完善的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可归纳为:

(1)由于大部分疲劳监测传感器为接触性的,在行车过程中的信号采集容

易受到驾驶员与环境的影响,易于造成驾驶员不适,影响其驾驶操作,因而难以实现对驾驶员疲劳的准确识别。而通过车载摄像头等非接触性仪器进行监测的方法往往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较大,易因环境变化导致监测准确率不高。因此,研

制出安全、准确、不影响驾驶员驾驶的车载疲劳信息感知装置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

(2)目前国内外对驾驶员疲劳程度特征提取的方法尚在研究之中,对采集

得到的信号通过时域或频域分析方法提取疲劳特征,存在不足之处,目前尚未存在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因而难以对驾驶员疲劳程度进行准确识别。

(3)由于驾驶员的个体差异、操作行为以及外部光线、路面状况、车况等

因素的影响,单一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将采用多传感器的多

源信息融合技术应用于驾驶疲劳监测中,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4)鉴于不同车型的驾驶员在不同路况下驾驶行为和疲劳状态的偶然性和

差异性,单一的驾驶员疲劳监测评价方法进行判断难免存在误差。未来可以基于

实时多源大数据采集及挖掘,综合预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灵.心率变异性在汽车司机驾驶疲劳监测中应用的研究[D] ?重庆大学,2007.

[2] 魏红江.基于视觉信息的司机疲劳驾驶报警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 毛詰.机动车疲劳驾驶行为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4] 卢阳.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设计及FPGA实现[D].重庆大学,2013.

[5] 朱淑亮.基于视频图像分析与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

大学,2011.

⑹李文磊?基于DSP的疲劳驾驶实时监测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7] 王炳浩,魏建勤,吴永红.汽车驾驶员瞌睡状态脑电波特征的初步探索[J].汽车工

程,2004,26 ( 1): 70~72.

[8] 杨渝书,姚振强,李增勇等.心电图时频域指标在驾驶疲劳评价中的有效性研究

[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 (5): 94~95.

[9] 彭军强,吴平东,殷罡等.Hilbert-Hua ng变换结合近似熵在疲劳驾驶时脑电分析

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26 (6) :126~129.

[10] Wu, Riheng, Turner, Jason Browning, Caleb,Brummett, Travis.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U nited States Pate nt ,8957779 [P].2010-06-23.

[11] 李葆华?基于DSP驾驶员视觉注意力的检测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12] 马添翼,成波.基于面部表情特征的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

报,2010, 1 (3): 200~204.

[13] 邸巍,王荣本?基于红外光源的驾驶员眼睛特征提取[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

27 (1): 79~82.

[14] 王剑,刘兵,陈得丰.基于图像处理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J].控制工程,2009,

16 (S1): 163~170.

[15] 张志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疲劳实时检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

[16] 赵团.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0.

[17] 马明亮,黄康.关于疲劳驾驶行为的研究和建模[D].北京科技大学,2010.

[18] 鲍际平,闫燕,张凡.汽车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行车转角特性的研究[J].仪器仪

表学报增刊,2010,31 (8): 44~48.

[19] 牛清宁.基于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0] 舒红宇,李发权,易树平等?汽车驾驶疲劳的一种综合性评定方法[J] ?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2008,42( 8): 1338~1343.

[21] 陈勇,黄琦,刘霞等.一种全天候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J].仪器仪表学

报,2009,30 (3): 636~640.

[22] 张海水,詹永照,刘志强.基于DSP多特征检测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研究[J].计算

机应用与软件,2009,26 (9): 61~63.

[23] 王雷,王晓原,杨新月.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驾驶员行为协同仿真算法[J].交通运输

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2 (1): 86~90.

[24] Khushaba R N,Kodagoda S,Lal S,Dissa nayake G. Driver Drows in ess

Classificati on Usi ng Fuzzy Wavelet-Packet-Based Feature-Extract ion

Algorithm』.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1,58(1): 121~131.

[25] Devi M.S,Bajaj P.R. Fuzzy based driver fatigue detection[C].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2010: 3139~3144.

[26] Friedrichs F,Bin Yang. Camera-baseddrowsiness referenee for driver state

classification under real driving conditions[C].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IV) 2010 : 101~106.

[27] Da nghui Liu,Peng Sun,Yan Qi ng Xiao,Yun xia Yin . Drows in ess

Detectio n Based on Eyelid Moveme nt[C]. Educati on Tech no logy and

Computer Scie nee (ETCS). 2010(2): 49~52.

[28] Tsuchida A,Bhuiya n M.S,Oguri K. Estimati on of drivers' drows in ess level

using a Neural Network Based ‘ Error Correcting Output Coding [C].

inteitiigend) d Tran sportati on SystemsiTSC ),2010 13th In ternatio nal IEEE Co nferen cei2010: 1887~1892.

[29] Friedrichs F,Bin Yang. Camera-baseddrowsiness referenee for driver state

classification under real driving conditions[C] .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10 (IV): 101~106.

[30] Vais navi N.M,San thosh R.R Performa nee evaluati on of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drows in ess detecti on for driver's with and without spectacles[C]. Computi ng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ICCCNT ),2010: 1~5.

[31] Garcia I,Bronte S,Bergasa L.M,Herna ndez N. Delgado, B.; Sevilla no,

M.; Visi on-based drows in ess detectorfor a realistic driv ing simulator[C]. In tellige 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2010: 887~894.

[32] De Rosario H,Solaz,J.S, Rodriguez,N,Bergasa, L.M . Con trolled in

duceme nt and measureme ntof drows in ess in adriv ing simulator[J]. In tellige nt Tran sport Systems 2010,4 (4): 280~288.

[33] 杨海燕,蒋新华,聂作先.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

究,2010, 27 (5): 1621~1624.

[34] 胡淑燕,郑钢铁.基于EEG频谱特征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

学技术,2010, 6 (3): 90~94.

[35] 李伟,何其昌,范秀敏.基于汽车操纵信号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J].上海

交通大学学报,2010, 44 (2): 292~296.

[36] 鲍际平,闫燕,张凡.汽车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行车转角特性的研究[J].仪

器仪表学报增刊,2010, 31 (8): 44~48.

[37] 郭永彩,李文涛,高潮?基于PERCLOS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

用,2009,( 8): 54~57.

[38] 熊运霞,苗德华,邓三鹏.用于人体疲劳状态检测的脉搏信号监测系统的设

计[J].仪器仪表学报增刊,2009, 30 (10),40~43.

[39] Kimura T, Ishida K, Noriyuki O . Feasibility study of sleep in ess detecti on

using expression features]」] JSAEReview, 2008, 29: 567~574.

汽车驾驶员防疲劳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驾驶员防疲劳预警 系统的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xxxx 作者所在专业xxx 作者所在班级xxx 作者姓名xx 作者学号xxx 指导教师姓名xxx 指导教师职称xxxx 完成时间2012 年 3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汽车驾驶员防疲劳预警系统综述 摘要: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时代,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元凶之一。驾驶员防疲劳预警系统设计的设计旨在使打瞌睡驾驶的司机能随时通过系统发觉自己的驾驶状态,通过此系统刺激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减小由于疲倦产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这也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降低道路伤害对国家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疲劳检测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Review of car drivers anti-fatigue early warning system Abstract:In modern times,while the expressway is developing excessively,drowsy driving a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factors caused traffic accident.The design of driver drowsy admonition system designed to make dozing drivers who can find their driving status at any time and stimulate drivers to concentrate attention through the system.And thus to ensure road safety,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to generate traffic accidents due to fatigue by the system.This system provided a strong guarantee for human lives and property, to reduce road damage caus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amage. Key words: Fatigue detection fatigue driving early warning system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DSD行车安全电脑(四合一版本) 产品介绍 DSD行车安全电脑是结合车载智能电脑 和车辆辅助驾驶安全电脑功能的全新一代创新 产品,其包括疲劳检测与防瞌睡系统、视频行 车记录仪、GPS定位导航以及全面的车载3G 平板电脑的功能。 DSD行车安全电脑的防瞌睡检测系统,利 用面部生物特征模式检测技术,通过对驾驶人 员视频图像的获取、跟踪和分析,对驾驶过程 中常见的注意力涣散、驾驶姿态异常、驾驶反应迟钝、疲劳瞌睡等非正常工作状态进行提示告警和记录;不仅如此,同步结合产品的视频行驶记录、GPS定位导航服务、3G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DSD行车安全电脑可为行车安全提供最全面有效的保护。 DSD行车安全电脑将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生物模式识别技术与无线通讯及信息传递技术相结合,可全面应用于车辆主动安全驾驶及行车监察管理等关键环节,最终为行车安全提供功能完善、简便实用、可靠安全、能够全天候实时运行的创新科技产品。 产品功能 1、驾驶疲劳及防瞌睡预警 ■完成驾驶员的状态及姿态等异常驾驶状态 预警; ■完成驾驶员的多级疲劳检测及防瞌睡告警; ■完成驾驶员各类异常驾驶事件的主动分析 和记录; 2、GPS定位导航 ■正版GPS导航3D软件; ■全面的更新及扩展能力; DSD行车安全电脑提供功能全面的GPS定位导航服务,不仅如此,结合产品本身完善的处理能力和3G通讯能力,相应的导航软件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并为车辆加入更完善的车辆在线导航服务,预留了设备功能接口的链接扩展能力。 3、行车记录黑匣子 ■无论何时何地,DSD为你的合法权益提供行车保障。 DSD行车安全电脑提供完善的行车视频记录仪功能,通过广角视频获取和超大容量的自动存储,行车过程的全视频信息,可以在DSD设备中实时重现和清晰记录,并且叠加时间标签,为你的事后过程查询、责任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用长途运输车越来越多,司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经常罔顾交通法的规定疲劳驾驶,而一些私家车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铤而走险疲劳驾驶,酿成很多人间惨剧。为了减少减轻司机的精神压力并对疲劳及时提示预警,本论文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主体,设计实用操作简单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 司机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个利用图像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PERCLOS指标值来进行疲劳判断的该类系统。系统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肤色模型进行人脸粗定位,根据人脸特征,逐次进行人眼区域缩小;最后通过对边缘信息进行先验知识结合积分投影的方法进行人眼定位和闭合度测量。考虑到视频图像序列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运动预测的方法对人眼进行跟踪,减少了系统的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司机的疲劳状态。 关键词:疲劳驾驶人脸检测肤色检测交通安全疲劳判断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背景与意义............................ 2.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2.1国内外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2.1.1国外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研究成果...................... 2.1.2国内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2.2疲劳驾驶检测系统浅析............................................. 2.3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 2.3.1人脸检测 2.3.2人眼定位 2.3.3疲劳程度的综合判定........................................................................................... 3.基于人脸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与识 别系统研究....................................................................... 3.1研究内容及目标......................................................... 3.1.1基于人脸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算法 开发................................................................................... 3.1.2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算法OSP移植 3.2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资料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作为一个新兴的汽车安全辅助驾驶产品,国际和国内刚处于起步研究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产品。西安邦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历经3年多时间的集智攻关,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握了疲劳状态检测的核心技术,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西安邦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SS600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是基于车联网应用 的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安全隐患的智能检测设备,针对疲劳驾驶行为进行检测、预警和干预,以提高行车安全性。本系统应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检测算法(AD_FACE算法),依据对驾驶人员视频图像的获取,通过面部生物特征模式技术的检测、分析和判别,对常见的驾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疲劳瞌睡、低头玩手机、接打电话和抽烟等非正常驾驶状态进行提示告警,具体包括:对驾驶员状态进行检测;对驾驶员活跃度、姿态、注意力进行评估;对驾驶疲劳和瞌睡进行告警。产品简便实用、可靠性高,能够全天候、实时非接触式进行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为安全行车提供有效的汽车主动安全保障。 产品介绍 SS600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采用本公司自主研发的人脸检测算法(AD_FACE算法),依据对驾驶人员视频图像的获取,通过面部生物特征模式技术的检测、分析和判别,对常见的驾驶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疲劳瞌睡、低头玩手机、接打电话和抽烟等非正常驾驶状态进行提示告警,具体包括:对驾驶员状态进行检测;对驾驶员活跃度、姿态、注意力进行评估;对驾驶疲劳和瞌睡进行告警。产品简便实用、可靠性高,能够全天候、实时非接触式进行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为安全行车提供有效的汽车主动安全保障。 SS600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非接触性:不影响驾驶习惯及驾驶环境。 适应性:在抗震、防尘、防爆、温湿度适应等方面,提供工控及以上设计标准。 主动性:产品的疲劳预告警功能可以自主学习,无需人工校准,操作简便。

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己成为当前各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检测在实时 性、非接触性及全天候等方面比其他监控方法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该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研究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有效的疲劳检测算法。该算法可分为四个过程:人脸的检测与定位,人脸姿态的调整,人眼的检测与定位,人眼的跟踪与定位和识别驾驶员疲劳状态。本文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主要 成果如下:(1)人脸的检测与定位。从红外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流中读取一帧红外 图象,利用红外人脸图象面部区域亮度较高,背景较暗并且简单的优势,采用迭代式阈值算法对图象进行自适应的二值化处理,然后利用区域标记的方法定位出人脸区域。该人脸检测方法不仅能够准确的定位人脸,而且基本不受光照的影响, 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受光照及姿态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定位不准确的缺点。(2)人脸姿态的调整。由于人眼的检测与定位采用的是模板匹配的方法,而 人眼模板是水平的,未旋转的,这时如果待检测人脸旋转了某个角度,就很可能会导致人眼模板匹配失败,从而得到一个错误的匹配结果。所以在进行人眼检测与定位之前必须将待检测人脸进行旋转校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眼模板匹配的成功率。(3)人眼的检测与定位。本文在仔细分析红外图象特点的基础上, 改进了传统模板匹配算法,总结出多步长模板匹配的方法,该算法大幅度减少了 模板匹配的次数,减少了算法的计算量,而且该算法在进行抽样匹配的过程中由 于抽样能够均匀覆盖搜索子图,从而保证了模板匹配的准确度,最终使得该方法 定位准确,算法速度快,能够满足了实时性的要求。(4)采用驾驶疲劳识别算法本文算法能够自动测量并连续跟踪驾驶员眼睛的睁闭情况,并且根据相应的阈值提醒驾驶员。由于夜间是驾驶疲劳的高发时期,该方法采用红外光作为光源,解决 了夜间光照不稳定的问题,所采用算法简单有效,复杂度低,而且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同主题文章 [1]. 舆水大和,江涛. 机器视觉的研究动向(上)' [J]. 红外. 1996.(03) [2]. 艾海舟.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J]. 科学中国人. 1997.(09) [3]. 张福贵. 利用FFT图象检测和分析砷化镓材料中的缺陷' [J]. 电子与信息学报. 1988.(04) [4]. 王红军. 机器视觉——现代工业的眼睛' [J]. 机电一体化. 1999.(03) [5]. 刘曙光,刘明远,何钺. 机器视觉及其应用' [J]. 机械制造. 2000.(07) [6].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简介 发布时间:2007-11-16 点击次数:1977 交通事故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大公害,每年因交通事故的原因至少使50万人死亡. 欧美各国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交通事故中80%~90%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统计,在美国的公路上,每年由于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跌入睡眠状态而导致大约10万起交通事故,约有1500起直接导致人员死亡,711万起导致人员伤害.在欧洲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如在德国境内的高速公路上25%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都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 根据2001年中国交通部的统计,我国48 %的车祸由驾驶员疲劳驾驶引起,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美元. 有关汽车驾驶员的疲劳检测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目前已成为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一环。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导致不能正常驾车行驶.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视力下降,致使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思维能力下降,致使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致使易于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就是指一旦驾驶者精神状态下滑或进入浅层睡眠,该系统会依据驾驶员精神状态指数分别给出:语音提示,振动提醒,电脉冲警示,警告驾驶员已经进入疲劳状态,需要休息,并同时自动记录相关数据,以便日后查阅,鉴定. 其作用就是监视并提醒司机自身的疲劳状态,减少司机疲劳驾驶潜在危害. 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早期的疲劳驾驶测评主要是从医学角度出发,借助医疗器件进行的. 这些研究可以追溯到1935 年美国交通部管辖的洲际商业协会ICC(the 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要求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署USPHS(the Un 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对城市商业机动车驾驶员服务时间(the hours of service) 管理条例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调查. 但是对疲劳驾驶的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80 年代由美国国会批准交通部实施驾驶服务时间(HOS)改革,研究商业机动车驾驶和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健全卡车和公共汽车安全管理条例开始的,由此把疲劳驾驶的研究提到立法高度,保证了开展疲劳驾驶研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其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疲劳瞌睡产生的机理和其他各种诱发因素,寻找能够降低这种危险的方法;二是研制车辆智能报警系统,防止驾驶员瞌睡状态下驾驶。20世纪90年代,疲劳程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国家已开始了疲劳驾驶车载电子测量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尤以美国的研究发展较快。研究成果中具代表性的有: (1) 美国研制的打瞌睡驾驶员侦探系统DDDS( The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 . 采用多普勒雷达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可获取驾驶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用长途运输车越来越多,司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经常罔顾交通法的规定疲劳驾驶,而一些私家车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铤而走险疲劳驾驶,酿成很多人间惨剧。为了减少减轻司机的精神压力并对疲劳及时提示预警,本论文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主体,设计实用操作简单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 司机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个利用图像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PERCLOS指标值来进行疲劳判断的该类系统。系统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肤色模型进行人脸粗定位,根据人脸特征,逐次进行人眼区域缩小;最后通过对边缘信息进行先验知识结合积分投影的方法进行人眼定位和闭合度测量。考虑到视频图像序列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运动预测的方法对人眼进行跟踪,减少了系统的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司机的疲劳状态。 关键词:疲劳驾驶人脸检测肤色检测交通安全疲劳判断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背景与意义............................................................................................................... 2.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2.1国内外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2.1.1国外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研究成果......................................................................................................... 2.1.2国内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2.2疲劳驾驶检测系统浅析................................................................................................................................ 2.3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 2.3.1人脸检测 2.3.2人眼定位 2.3.3疲劳程度的综合判定 ............................................................................................................................................................................. 3.基于人脸特征的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系统研究........................................................................... 3.1研究内容及目标............................................................................................................................................ 3.1.1基于人脸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算法开发..................................................................................... 3.1.2疲劳驾驶检测与识别算法OSP移植 3.2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3.2.1人脸检测技术概述 3.2.2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 3.3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软件实现 3.3.1.样本训练过程 3.3.2人脸检测程序 3.4人眼检测与人眼状态分析算法 3.4.1基于Adaboost的人眼检测算法 3.4.2人眼级联分类器效果分析 3.4.3人眼状态分析算法 4.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驾驶疲劳程度识别模型 4.1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驾驶疲劳程度识别 4.2驾驶疲劳程度识别模型 4.2.1驾驶疲劳贝叶斯网络结构 4.2.2贝叶斯网络条件概率表的确定 4.2.3驾驶疲劳程度贝叶斯网络识别模型 4.3模型有效性验证 5.基于FPGA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5.1疲劳驾驶检测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5.1.1系统红外光源原理 5.1.2系统总体设计 5.2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5.2.1系统硬件总体架构 5.2.2图像采集电路设计

驾驶员安全培训测试题

驾驶员安全知识测试题 (春季安全行车,试卷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合格) 单位:xxxxxxxxxxxx 出题人:xxxxxxxx 阅卷人:姓名: 车号:分数: 一、填空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扣分,实得分) 1、春天随着温度升高,皮肤毛孔舒展,大脑氧气相应减少,出现了昏昏欲睡等现象,也就是()。 2、春季雨雾天气增多,车辆行驶要防止(),应当减速慢行,切忌因赶时间而冒险行车。 3、临交运政字[2011]96号文件中关于超速行为的界定:良好天气和正常道路通行条件下,行驶高速公路最高时速在()公里以下,行驶其他公路最高时速在()公里以下,且按交警部门对路段限速规定执行。行驶速度超过以上规定的行为。 4、驾驶员连续驾驶不得超过()个小时,每次停车休息不少于()分钟。 : 5、发车前驾驶员向旅客宣读安全运营(),发车时播放乘车 ()片,并及时告知旅客安全乘车注意事项及提醒和督促系好()。 6、每次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经济处罚责任驾驶员()元。 7、驾驶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不得疲劳驾驶,在行车中感觉困倦时应选择()停车休息。 8、每次逃避监控行为经济处罚责任车辆()元。 9、客运车辆夜间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的()%。 10、春季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 二、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18分,扣分,实得分) 1、驾驶员防止春困和疲劳最有效方法,主要有() A 保持充足睡眠 B 困意时选择安全地带停车休息C严格遵守途中休息规定 2、春季雨天增多,驾驶员行车要做到“四防”() | A 防视线不清 B 防行车撞人C防车辆侧滑D防涉水陷车 3、违反安全驾驶的行为有( ) A开车闲谈B开车接打电话C开车饮食D车内吸烟E开车不系安全带。 4、春季车辆检查、保养的注意事项() A检查轮胎气压B保持空滤清洁C 添加或更换冷却液D检查各部位胶管、制动液油电路等 5、逃避监控的行为有() A断电B屏蔽信号、覆盖遮掩天线C破坏、移动监控设备D、不及时报修监控设备 6、驾驶员在行车途中感到疲倦时,应() A 吸烟B闲谈C停车休息 三、判断题(8题,每题3分,共24分,扣分,实得分) 、 1驾驶人要加强活动和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充足睡眠,以缓解春困。() 2、驾驶人在行车中感到困倦时,不要强打精神开车,应选择安全地段停车休息。() 3、春季风沙天气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驾驶员要早预测、早防范、早采取措施。() 4、驾驶人身体不适或服用易犯困药物时,不得驾驶车辆。() 5、驾驶员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确保安全。() 6、春季土质路面多有“翻浆”之处,路面选择不当时,车辆容易发生侧翻,所以遇此路段,应快速 通过。() 7、驾驶员在行车中感到困倦时,可以吸烟。()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 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司机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用长途运输车越来越多,司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经常罔顾交通法的规定疲劳驾驶,而一些私家车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经常铤而走险疲劳驾驶,酿成很多人间惨剧。为了减少减轻司机的精神压力并对疲劳及时提示预警,本论文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主体,设计实用操作简单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 司机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个利用图像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PERCLOS指标值来进行疲劳判断的该类系统。系统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肤色模型进行人脸粗定位,根据人脸特征,逐次进行人眼区域缩小;最后通过对边缘信息进行先验知识结合积分投影的方法进行人眼定位和闭合度测量。考虑到视频图像序列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运动预测的方法对人眼进行跟踪,减少了系统的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司机的疲劳状态。 关键词:疲劳驾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3. 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典型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比较 发展趋势 8.新型多功能驾驶员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无线脑电信号采集和分析 酒精监测 9.多源信息融合在驾驶疲劳检测中的应用 驾驶疲劳特征 模糊神经网络疲劳识别 智能控制技术在汽车疲劳驾驶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驾驶疲劳川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磕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对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发现85%的事故与驾驶员有关,车辆和环境因素只占15%。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一瞬间的行为和故障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些行为包括知觉的延迟、对环境的决策错误、对危险情况的处理不当等。在所有的驾驶员错误中,最常见的是知觉延迟和决策错误,这些错误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操作不当等,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疲劳。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交通方面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四通八达的道路、便捷的交通工具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其中汽车保有量更是与日俱增,一个家庭拥有两辆以上的小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疲劳驾驶检测

目次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链接) (2) 燃料电池汽车正向建模及人车闭环仿真(摘要链接) (3) CA6DE3电控国Ⅲ柴油机设计开发(摘要链接) (4) 一种基于CAN/LIN网络的大型客车不变线束设计(摘要链接) (5) 重型半挂车ADAMS建模及极限工况仿真(摘要链接) (6) CVT金属带偏移量计算及其优化(摘要链接) (7) 燃料电池轿车电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摘要链接) (8) 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操纵稳定性模型研究(摘要链接) (9) 液力变矩器流固耦合研究(摘要链接) (10) 基于CCP协议的ABS标定系统(摘要链接) (11) 混合动力汽车CAN网络信号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摘要链接) (12)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仿真试验台开发(摘要链接) (13) 橡胶性能对子午线轮胎胎圈性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摘要链接) (14) 汽车座椅侧板冲压成型有限元数值模拟(摘要链接) (15)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孙伟张为公张小瑞吕成绪陈刚 (东南大学) 【摘要】全世界每年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交通灾难性事故的57%,故针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类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研究难点,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基于驾驶员生理参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行为特征的各类客观检测方法;最后对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主题词: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 Development of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Method Research Sun Wei, Zhang Weigong, Zhang Xiaorui, Lv Chengxu, Chen Gang (Southeast University) 【Abstract】The death toll in traffic accidents caused by fatigue driving makes up 57% of that in all traffic accidents every year all over the world, therefore it 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research aiming at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difficulties in various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methods both home and abroad are discussed, and different objective detection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driver’s physical parameters, driver’s behavior features and vehicle behavior features. Finally, developing trend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fatigue driving in futur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Driver;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的制作流程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互动模块和定位装置;所述身份识别系统,用于驾驶员身份的识别和对所述系统的启动;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和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分别用于监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疲劳驾驶情况,通知驾驶员,并视进行报警和紧急避险;所述互动模块,用于所述系统与驾驶员进行互动,以避免系统对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疲劳状况进行误判;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车俩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以方便救援。所述系统同时监控驾驶员的突发性疾病和疲劳驾驶情况,对于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要求 1.具有突发性疾病监控报警功能和疲劳驾驶监控预警纠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身份识别模块、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互动模块和定位装置;其 中 所述身份识别系统,用于驾驶员身份的识别和对所述系统的启动; 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用于监测驾驶员的身体状况,通知驾驶员,并视驾驶员的身体 状况进行报警和紧急避险;

所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用于监测驾驶员是否已疲劳驾驶,并视驾驶员的疲劳状况进行报警和紧急避险; 所述互动模块,用于所述系统与驾驶员进行互动,以避免系统对驾驶员的身体状况和疲劳状况进行误判; 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车俩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定位,以方便救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身份识别系统为指纹解锁器、红外人脸识别摄像头或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疾病监控报警系统包括传感器、心率控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移动终端;其中, 所述传感器包括两组心率变异性监测芯片,所述监测芯片分别对称贴设于方向盘外侧壁,呈条状,每组监测芯片长度不小于方向盘外周长度的1/4; 所述心率控制模块连接于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与互动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包括摄像头、缓存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摄像头设置于驾驶员前面的仪表盘上,用于获取驾驶员的面部图像; 所述缓存器用于对疲劳驾驶判断过程中的过程文件进行缓存; 所述处理器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面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度。 5.基于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系统的疾病监控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为: S1.1 驾驶员在车内手握方向盘进行驾驶,所述传感器监测驾驶员的心电图;

2020疲劳驾驶检讨书

2020疲劳驾驶检讨书 疲劳驾驶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了,因此,作为驾驶员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好充足的精神去开车,千万不要疲劳驾驶。 为大家整理了一些20xx疲劳驾驶检讨书,欢迎参阅。 20xx疲劳驾驶检讨书篇一敬爱的交警同志: 由于我刚刚获取驾驶执照不到半年时间,对于当地路况不是太熟悉,在近三个月的驾驶机动车时间里多次违反道路交通法规,给本市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 我对于自己的这一系列交通违反行为,深深地向你表示抱歉,并且表示愿意接受交警部门的处罚。 我通过此次检讨,深刻地剖析自己错误的各项原因,基本的检讨如下: 第一,我在主观上并未对于交通法规引起十分强烈的遵守意识,才会在这种情况下随意上路,造成一些违规情况的发生。 第二,是我的驾驶技术尚不成熟,比较是我刚刚获取驾驶执照不到半年时间,这属于客观上的不足。 第三,由于有时候经过一天的工作,身体有些疲劳了,导致我疲劳驾驶,这也是我主观方面的一大过失。 敬爱的交警同志,经过这次教训,我会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认真查看交通安全规则,交警同志对我的教育,我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最后,感谢交警同志对我的教诲。 此致: 抱歉! 签名: 日期:年月日

20xx疲劳驾驶检讨书篇二敬爱的学校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我叫某某某,现年0岁,是某某驾校的一名正式员工,实习教练(系某某镇某某村某组人)。我驾驶的0000号车在0年0月0日0时许,因早晨送学员到学校乘车去某某市驾校考试中心考试,晚上接学员回家,在某某路段急转弯路段发生了一起车子侧翻道路边的交通事故,造成俩名学员轻伤,车辆外表损坏严重,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我要向学校党委、领导和同仁们道一声:“对不起!”是我辜负了学校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没有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给学校领导的脸上抹了黑,坏了学校的名声;给学校和个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在此,我必须向学校党委、领导和同仁们作出深刻检讨,必须永远牢记这次血的教训。我诚恳接受学校领导对我的任何处罚。对这次事故,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导致这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思想麻痹,安全意识差。常常认为自己开了多年的车,道路驾驶经验丰富,轻车熟路,这种认识使自己产生了麻痹思想,学校的安全制度规定流于形式,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并没有真正在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为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埋下了祸根。 二是超速行车,措施不力。“十次事故九次快”这一通俗的安全行车警示语,我自己早已背熟,经常也可以脱口而出,但是,自己并没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认清超速行驶的危害性。这种认识体现在行动上,就导致了高速行车。这次事故事发前,我急于想到迅速回家,对前方转弯处,迎面突如其来而占道的摩托车让道,措施不力,疏忽大意,终于酿成了大祸。今后,我将认真吸取这次深刻的教训,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自觉学习和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学校教练员管理的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牵着安全手,幸福跟我走”“安全创造幸福,疏忽带来痛苦”“聚精会神驾车,万里不出差错。行万里平安路,做百年长乐人”的思想,将所有的隐患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尽最大努力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驾驶员疲劳预警

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综述 生命是无价的,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资料调查显示: 美国国家工具交通安全管理局保守估计,每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至少有10万起;2001年,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53% 的被调查者曾在驾驶时打过瞌睡[1]; 法国国家警察总署事故报告表明,因疲劳驾驶导致的意外占人身伤害事故的14.9%,死亡事故的20.6%[1]; 德国保险公司协会统计,德国境内高速公路上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25%都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2]; 澳大利亚每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20%是由疲劳驾驶造成的[3]; 截至2014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4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国内小型载客汽车达1.17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05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0.16%;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私家车。另一方面,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20%,占特大交通事故总数的40%~80%,以及交通死亡率的83%[1]。在2007年至2009年间,我国直接由疲劳驾驶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机动车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1.35%,10.91%,12.5%[4]。唯有对汽车行驶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更安全便捷的为经济建设服务。有鉴于此,分析驾驶疲劳形成机理,研究疲劳监测设备与方法,进行疲劳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驾驶员疲劳监测方法分为主观疲劳监测和客观疲劳监测。目前基于驾驶疲劳的检测方法主要集中于客观疲劳的监测预警。客观疲劳监测主要是借助各种检测仪器对驾驶员身体指标或驾驶行为状态的特异性进行实时监测、客观评价并进行提示预警的方法,具体方法如图1所示:

【最终版】防疲劳驾驶的图像处理预警系统(方案书)

序号: 编码: 2010年“丁颖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方案书 作品名称:防疲劳驾驶的图像处理报警系统 学院名称:工程学院 申报者姓名 (集体名称):蓝江林、薛昆南、严沛权、汤永亨、程英杰、 邱德鸿 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科技发明制作B类

防疲劳驾驶的图像处理预警系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与日俱增,由驾驶疲劳引起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减少疲劳驾驶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和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研究有效的方法来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是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的。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简单的防疲劳驾驶的检测方法,但是具有非接触式的、实时性的、高灵敏度和可靠性防疲劳驾驶的监测方法至今在国内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文主要研究了疲劳驾驶的预警问题。本文针对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难点,提出防疲劳驾驶图像处理预警系统的合理性能指标(友好性、实时性、可靠性、鲁棒性);根据系统的性能指标确定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图像处理器和图像处理算法的最优方案,此方案是基于DSP的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等特点防疲劳驾驶数字图像预警系统;最后,介绍系统的实现原理与功能。 本设计是通过在视频中使用Kalman法对人脸进行自动跟踪,找出眼部图像,然后利用DSP进行一系列图像处理,最后得到眼睛的二值化图像,从而判断出眼睛开合状态或眨眼频率。根据采集的数据,结合PERCLOS法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疲倦,并在出现疲倦特征的时候做出警告。如果在多次警告后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依然没有改善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降低车速,并通过汽车后窗上的电子屏以文字“疲劳驾驶,正在减速,请您留意”提示,以保证行车安全。同时,系统还会持续地发出警告,直到驾驶员重新复位系统。而且,该系统还具有行车记录功能,每秒钟都会把当前行车的部分数据,如当前时间、车速、驾驶员眨眼次数、精神状况等记录下来。 本文的亮点在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行车记录功能,且汽车后窗上用电子屏显示提醒后面的司机,共同注意疲劳驾驶,很人性化。 关键词:疲劳驾驶人脸自动跟踪疲劳判断 DSP 预警系统

疲劳驾驶系统

汽车驾驶员防疲劳预警系统 摘要: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时代,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元凶之一。驾驶员防疲劳预警系统设计的设计旨在使打瞌睡驾驶的司机能随时通过系统发觉自己的驾驶状态,通过此系统刺激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减小由于疲倦产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这也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降低道路伤害对国家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疲劳检测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本课题的应用背景、意义 驾驶疲劳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瞌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能力。驾驶疲劳反映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反映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血液和眼睛的变化;心理反映包括反应时延长、注意力分散、动作不协调。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对交通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发现85%的事故与驾驶员有关,车辆和环境因素只占15%[1]。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一瞬间的行为和故障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些行为包括知觉的延迟、对环境的决策错误、对危险情况的处理不当等。在所有的驾驶员错误中,最常见的是知觉延迟和决策错误,这些错误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操作不当等,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驾驶疲劳。由于司机疲劳驾驶导致警惕性水平的下降,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增长,这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果司机疲劳驾驶,那么他的观察、识别和车辆控制能力都会显著下降,严重威胁自身的安全和其他人的生命。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已成为当前各国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20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数百万人受伤或致残。全球每年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18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占1000亿美元[2]。 近年来,我国恶性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己连续10多年居世界第一。我国因车祸丧生的人数,十几年间己从每年5万多人增长到10多万人,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两倍。其中,驾驶员疲劳造成交通事故的占总数的20%左右,大约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3]以上。所以进行疲劳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有其深远的意义。 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早期的疲劳驾驶测评主要是从医学角度出发,借助医疗器件进行的. 这些研究可以追溯到1935 年美国交通部管辖的洲际商业协会ICC(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要求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署USPHS(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对城市商业机动车驾驶员服务时间(hours of service) 管理条例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调查. 但是对疲劳驾驶的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是从20 世纪80 年代由美国国会批准交通部实施驾驶服务时间(HOS)改革,研究商业机动车驾驶和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健全卡车和公共汽车安全管理条例开始的,由此把疲劳驾驶的研究提到立法高度,保证了开展疲劳驾驶研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其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疲劳瞌睡产生的机理和其他各种诱发因素,寻找能够降低这种危险的方法;二是研制车辆智能报警系统,防止驾驶员瞌睡状态下驾驶。20世纪90年代,疲劳程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国家已开始了疲劳驾驶车载电子测量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尤以美国的研究发展较快。研究成果中具代表性的有: (1) 美国研制的打瞌睡驾驶员侦探系统DDDS(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 采用多普勒雷达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可获取驾驶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疲劳数据,用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睡着. 该系统可制成体积较小的仪器,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头顶上方,完全不影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活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