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本命年的回想学案苏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命年的回想

【学习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烙.饼( ) 簸箕

..( ) 大吃大嚼.( )

吆.喝( ) 腌渍.( ) 骚.扰( )

2、辨形组词:

栗( ) 薯( ) 抠( )

粟( ) 署( ) 呕( )

3、全文起笔,以诗意的语言尽数列举二十四节气名称,请将第三句诗所表达的节气的名称写出来。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句诗表达出的节气名称: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4、请列出作者家乡过大年必做的十件事,再写写我们丹阳的民俗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作者简介

1、介绍文题

本命年(见课本注释)

2、作者介绍:

刘绍棠:作家,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常规要求:

了解课文内容,

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2、思考问题:

你对京郊运河(或作者刘绍棠家乡)那儿的大年有哪些初步印象?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释疑解难: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学生自主交流解难

初步印象:充满了热烈、纯真、虔诚、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

回顾起来,身心轻松,童心复萌,所以文章结尾说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热爱、歌颂、留恋)

(三)合作交流

1、合作学习。

2、集体解难。

重点

(1)课文第四段具体描写家乡的大年情况,共写了十件事,是哪十件呢?

(即每个层次的主题词)

A炒年货 B吃腊八粥 C买糖果 D挑绒花 E杀牲禽

F备糕点 G送灶王 H换门神 I除夕夜 J拜新年

(2)语言

A第三段:“预热\增温\红火\发烧”,用词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型而程度有异,协调而精确。

B“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炒年货歌(学会引用生活中的谚语、民谣。)

C“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既侧面写“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

(民俗风景图)

D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可谓营养丰富;“占全了色

香味”可谓达到了食品的高境界;“舍不得吃”而又吃起来“没有个够”,十分富于情趣。

E“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似有点同情

肥鸡要被“开刀问斩”——似有点从严宣判

(很有点情趣)

F从糖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虔诚的愿望寄托于愚昧的举止之中,如实写来,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现了父老乡亲的可爱又可笑。

G换门神的细节描写同样具有虔诚之意。

(四)质疑交流,把握内容难点

1、生动传神地勾勒生活情景。

例如

写炒年货:

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

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意。

2、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

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

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

②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③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五)自主小结

【当堂训练】

1、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2、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从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

【课后提升】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粥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O年一月七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你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