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3. 特定菌的卫生学意义
粪大肠菌群
被粪便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
条件致病,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局部化脓病灶
(一)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4. 化妆品检验的几个特点
样品前处理 亲水性+NS;疏水性+液状石蜡+NS
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 + 相应中和剂
培养基的高营养成分 提供较好的营养条件→提高检出率
杀菌物质: 脂肪酸、醇、脂
防腐剂:
卫生部关于2005年三类化妆品监督抽检情况
抽检量 合格率
微生物污染情况
祛斑类 化妆品 儿童或 婴儿用 化妆品
面膜
- 1158 95.6%
11种产品菌落总数超标 696 97.7% 5种产品霉菌和酵母菌超标
46种产品菌落总数超标 586 89.2% 23种产品霉菌和酵母菌超标
霜膏类:污染率最高,细菌种类最多 洗护类:污染率较高,卫生问题容易被忽视 粉 类:以抵抗力较强的蜡样芽孢杆菌较多
美容类:经过高温熔化,很少含菌;使用过程 中污染
化妆品产品中常见微生物
产品 护手霜 睫毛油 洗面奶
发乳
发油 嗜哩膏 保湿霜
牙膏 牙粉
污染菌 铜绿假单胞菌 嗜麦芽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 类产碱假单胞菌
主要内容
一、化妆品生境特征 二、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其危
害(重点) 三、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重点) 四、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五、化妆品微生物研究的前景(自学)
一、化妆品生境特征
利于微生物生长 水分 营养物质 PH
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不支持成份 杀菌成份 防腐剂
水分
利于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数目(cfu/g或ml) 1.2×103 7.0×105 3.1×104 1.9×104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奥斯陆莫拉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4.0×104 2.5×104 1.3×103 2.3×105 3.4×106
徐克, 陈向红。市售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环 境与健康杂志2007 年4 月第24 卷第4 期.
代表性 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 登记、尽快送检 先做微生物检验,再做其他分析 检验过程中,注意无菌 如检出特定菌,保存该菌种及样品一月备查
(一)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1.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2. 检测内容
菌落总数: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霉菌和酵母菌数 特定菌: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微生物
12章 化妆品微生物
授课对象:预防、检验医学2005级本科 课 程:卫生微生物学 授课教员:曾 惠讲师
军事预防医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2009年7月10日
化妆品(cosmetic)
施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 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的日用化学 工业产品。
使用上必须安全,不允许有毒副作用!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化妆品微生物的污染
一次污染
在化妆品的制造过程 中导致的污染
二次污染
由于化妆品在运输、贮 藏、销售以及使用过程 中造成的污染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一次污染
✓原料
重要污染源
天然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 营养丰富
原
增稠剂、成膜剂、粉体、色 素、离子交换水、表* 面活性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卷第2期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最危险: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常见细菌:G-杆菌为主
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
常见霉菌:青霉属、曲霉属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Cosmetics caused acne
Cosmetics caused acne
contact cheilitis
三、检测及卫生标准
(一)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目的:了解其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和卫生状况。
我国:目前主要是针对未开启使用的 最终产品;
(一)化妆品微生物的检验
1.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料 剂、添加剂
油脂、高级脂肪酸、醇、 香料、酸、 碱
最易受污染 较易受污染 不易受污染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一次污染
✓原料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 生产设备
储存锅 搅拌锅 研磨机
输送泵 罐装机
✓生产过程 生产设备 厂房空气
尘埃 空气中的微生物
钟嶷,等.化妆品生产车间空气细菌的分布特征。环境与健康 杂志2005年11月第22卷第6期
✓生产过程 生产设备 厂房空气 生产人员 包装材料 厂房环境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一次污染
二次污染
二次污染
✓ 包装设计不科学 ✓ 使用方法不当:如用不洁的手涂抹 ✓ 容器敞开时空气中微生物进入 ✓ 海绵、粉扑、刷子等用具反复使用可
将皮肤上的各种微生物带到商品上
朱紫杭,周焕宁,卢嘉明.化妆品微生物二次污染 研究.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第12卷第2期
四、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
(二)化妆品的微生物学标准
2003年《化妆品卫生规范》
1.眼部、口唇等粘膜用化妆品以及婴儿和儿童用 化妆品细菌总数<500cfu/ml(g)
2.其它化妆品细菌总数< 1000cfu/ ml(g) 3.每克或每亳升产品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铜
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4.化妆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cfu/ ml(g)
水分是多数化妆品的主要原料 水环境提供了微生物生长的必须条件 化妆品微生物的水分活度要求
细菌>酵母菌>霉菌
营养物质
利于微生物生长
某些化妆品含有蛋白质、淀粉等
✓花粉 ✓蜂王浆 ✓维生素
PH 值
利于微生物生长
化妆品PH值在4~7之间
化妆品
4
6 78
P
H
ຫໍສະໝຸດ Baidu酵母和霉菌
细菌
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化妆品成份
不支持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无水脂类(油、石蜡)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 卫生学意义
1.引起化妆品腐败变质,失去商品价值
变质化妆品的鉴别方法
✓颜色变化 ✓气体产生 ✓膏霜稀薄 ✓浑浊不清
二、来源、种类及其卫生学意义
❖ 来源 ❖ 种类 ❖ 卫生学意义
1葡.引萄起球化菌妆和品溶腐血败性变链质球,菌失:去毛商囊品炎价、值疖、 2痈.对、身脓体肿造、成败危血害性:感致染病菌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全身扩 散刺,激严皮重肤感发染生可炎危症及,生局命部甚至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