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文章标题,把握文本脉搏——标题式阅读法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猜想文章标题,把握文本脉搏

——标题式阅读法探究摘要: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往往忽视了标题的存在,认为文章标题无关大局,可等文章处理完,心里却老是觉得差点什么,如鲠在喉。其实,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文眼,抑或是核心,它是全文的脉搏,抓住了它,一篇文章就可清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为此,本文认为阅读文本时要首先解读标题,不能置之于可有可无之地。

关键词:猜想标题脉搏阅读教学

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激情导入后,便迅速奔向正文,处理字词、文段了,可文章处理完了以后,老师和学生心底却或多或少都有些觉得不甚亮堂的地方,好像总差点什么,如鲠在喉,甚是不畅。这里就有缺乏深究标题的些许成份在里面。其实,标题是文章的文眼,抑或是核心,把握了标题,就加大了把握文章的脉搏机率,为通晓文章扫除了颇多障碍。

一、标题式魅力何在

首先我们得明确标题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标题,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无论是何种形式,作者总是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来体现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反过来,它又集中表现在文章的标题上,因此,可以说很多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正文则是标题的拓展与丰富,就像新闻的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一样,只不过新闻更加典型一些。标题为此也具有贴切、生动、简介、隽永等特征。文章标题可能是体现文章内容的线索,如《背影》、《台阶》等;可能是概述文章的中心事件,如《大雁归来》、《再塑生命》等;可能是主人公的姓名或其性格特征,如《藤野先生》、《海燕》等;抑或是文章的主旨或体现其主旨的词语,如《敬畏自然》、《雷电颂》等。由此可见,标题在文章中应占据颇高的位置,其作用亦很大,我们没有理由无视或“怠慢”它。

在教学路上摸索至今,相对其他教学方法,我还是比较钟情于这种标题式阅读方式。因为,它包含一定程度的猜读、续写、记忆阅读、整体阅读、比较阅读因子等。对孩子

们来说,他们匮乏的也许是知识储备,抑或其他,但绝不会是联想和想象,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幻想家,这一点上,成人都不可与之匹敌。而这种标题式阅读恰巧利用了这一点,也使这种阅读方法更为好用,更加优越!但却极少为老师们所看重、致用。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尝试:分析标题含义后,对照目录,预测内容。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为例,看到《敬畏自然》这一标题,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猜测:为什么要敬畏自然?怎样去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位于何处?为何会被称之为仙湖?但为什么却用“消逝”这个字眼呢?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旅鼠之谜》:旅鼠外观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怎样?他们的身上会有些怎样的奥秘呢?《大雁归来》:大雁于何时归来?它们生活习性怎样?《喂,出来!》这好像是一个人的喊话内容,由什么人喊的?为何会有这样的喊话?喊话起到什么效果?这一系列猜测可以不尽相同,思路不受拘束。一旦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了诸多疑问、猜测,那么文章的核心问题就扑进你的视野;这样一来,勾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利用已有的经验去猜测,再进入课本去印证,这样一来,学生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何愁把握文章的脉搏。

标题之于课文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阅读文章时,对标题的处理马虎不得,更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事实上,标题式阅读法运用得当的话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掌握这种方法,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肯定能提升,阅读速度毫无疑问会加快,阅读的质量也会提高,那么在写作中撰写标题的取舍意识也将得到改善。

二、标题式阅读的探究

标题式阅读是一种通过审视文章题目,发现、分析、把握标题意思、关键词语,利用已有经验猜想文章内容、思想等,再快速阅读文本、比较印证,梳理异同等手段和步骤而进行的阅读方法。

(一)标题式阅读的课堂流程:

标题式阅读可以分为这样连续的三个活动:根据标题进行猜读—→阅读验证—→启发(收获)。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解决问题,锻炼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想象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真正的培养其阅读能力,提高他们阅读水平。

(二)标题式阅读的课堂环节:

标题式阅读主要采用了猜读为手段,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文本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想象、联想的基础上,以阅读为主,辅以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考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整个的课堂教学通过这三个活动贯穿起来,形成以下五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猜想文本技巧的培养。

1.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用温故而知新的办法启动课堂,激发学生情感和参与意识,往往会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解读标题,畅想文本材料的内容是什么。引发学生独自思考,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考作者将要写的主人公到底是什么怎样的形象,并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下)时,展示标题后,首先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认真审题,推测作者可能写那些内容。一目了然,肯定会写关于“端午节”、“鸭蛋”之类,进而质疑“为什么写端午节不着重写粽子、划龙舟,而写鸭蛋呢?”,进而猜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作者的情感是什么?

此过程,教师应该作为一个旁观者、倾听者、评价者、适度资源者身份,对学生表现作恰如其分评价,且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作归纳综合即可;或许学生的猜想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依然不宜一厢情愿把学生往文本中生拉硬拽。

2.换位思考,推波助澜。如果说上一环节的预猜课文内容是让学生“自由”发挥,那么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与作者对话。即,如果你是作者你将用哪些猜测的方法、技巧来安排推测的哪些内容;然后再生生对话,达成各种综合意见。

再如,在《端午的鸭蛋》中,换位思考,就能从小小的鸭蛋中感受到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热爱家乡之感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样我们对文章的种种推测就集中统一起来了。旨在唤醒学生写作经验将散乱的猜测线索化、明晰化,虽乍眼看来,游离主线,实际上非此而彼,一箭双雕,既深化理解课文,对写作的谋篇布局又有新的提升。

3.生“本”对话,印证猜想。让学生带着推测与预设,自主速读课文,走入文本,展开对话,印证猜测与预设,发现异同,感知文本内容、方法技巧,这是基础。然后,展开生生对话,合作学习,互为补充,整体把握文章,这是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做好学生的展示评价,达成他们与课文的沟通,享受成就快感,进一步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课堂进程,这是再发展。同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