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儒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先秦儒家学派的法律思想

距今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传统的神权和宗法思想观念已不能完全适应时势,不同阶层、不同阶级的思想家站在自己的地位和立场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认识,由此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史上称之为‚百家争鸣‛,其中儒家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其中一个学派。

一、什么是儒家学派。

‚儒‛,原本是指专门从事教育和执掌礼仪的人,由于当时有个叫孔丘的人长期招收门生,以相礼为业,传授知识,很快成为‚儒‛中的突出代表人物,后人把孔丘创立的学派称为儒家,儒家代表着当时登上政治舞台的封建贵族利益。以孔丘为创始者的先秦儒家提出了一整套关于‚礼治‛、‚德治‛和‚人治‛的法律思想。

二、儒家的历史发展

儒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两个阶段的儒家思想有所继承,但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都是以‚礼‛为核心,主张等级制度;强调德治的作用,注重统治者个人的德行。先秦儒家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封建贵族的代言人,教育人民安分守己,建立统一的贵族政体,维护宗法等级秩序。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得慎罚‛思想,提出了‚礼治‛、‚德治‛和‚人治‛‚礼治‛要求建立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德治‛表现在认为法律强制仅仅是确立和推行‘君臣父子’道德准则的辅助手段,主张‘以德服人’;‚人治‛则提倡‘圣人治国’,将立法、司法的权力集中于‘英

明’的君主,同时将君主个人的智能、道德与权威置于法律之上。

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和主张: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况。三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里,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荀况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三人的主张中,孔子和孟子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荀况在不改变儒家思想核心的基础上,‚引法入礼‛。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寓法于礼;注重论理纲常,维护等级特权;倡导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人君只有实行‚仁政‛和‚以德服人‛的王道,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反对‚杀人以政‛,强调‚教以人伦‛,重视道德的感化作用,否定专恃刑罚。

到战国后期,经过斗争实践的检验,已经证明:儒家的‚德治‛、‚仁政‛的思想主张,在现实政治中行不通,被人们称之为迂腐之见;而法家‚以法治国‛的学说,在各国变法运动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功效。这种政治现实给予当时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况以强烈影响。他抛弃儒家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学说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明确提出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主张。一方面他赋予礼以新的内容,使之成为划分和维护封建等级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主张将礼法融合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维护封建统治的两种统治工具。这标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日益臻于完善和成熟。这种改造是儒家政治法律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汉中期开始形成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

四、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

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分析研究以孔丘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丰富法律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甑别和合理取舍仍具有现

实的作用和意义。孔丘法律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其主要表现在:

1、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关于‚仁‛的学说,是孔丘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在《论语》中,孔丘对仁有很多的解释,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孔丘把孝、悌、忠、信、恭、宽等他认为的一切美好的品格,全都涵盖在他的‚仁‛之中。他认为‚仁‛是最高尚的道德,最完美的人格。

最能表达孔丘‚仁‛的含义的还是‚爱人‛。孔丘的‚仁者爱人‚并不是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相反,他主张‚爱有差等‛。孔丘的‚爱人‛有亲疏之,必须从亲及疏,由远及远,首先必须爱自己的亲人,特别是父兄,他在伦理关系中强调孝、悌,这是周礼的‚亲亲‛原则在父子兄弟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具体化。孔丘的‚爱人‛有等级之分,等级不同,‚爱‛的内容也不同,孔丘要求下级服从上级,不犯上作乱。孔丘的出发点是维护周礼的‚尊尊‛原则。孔丘的‚爱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孔丘作为贵族的代表,他所说的‚君子‛是指当时的贵族,在孔丘看来,‚仁‛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贵族们才有,而对劳动人民的爱则是和‚使‛联系在一起的。在《论语.阳货》中孔丘有曰‚惠则足以使人‛,‚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2、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制度

在孔丘生活的年代,西周的礼已成过往,可是孔丘仍然竭力维护周礼,竭力倡导‚礼治‛,他所说的‚礼‛是指西周以来所形成的一整套礼节仪式、典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基本的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制度,当齐国的陈恒杀了齐简公时,孔丘‚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论语.宪问》)。严格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孔丘认为弑君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孔丘反对公布成文法,认为公布成文法严重破坏等

级秩序。孔丘从维护周礼的立场出发,在诉讼制度方面,他认为父亲包庇儿子的罪行、儿子包庇父亲的罪行是一种美德,主张‚父子相隐‛,即其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为了维护周礼,孔丘还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所谓的‚正名‛就是以周礼为标准确定等级名分,以此来反对‘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现象。孔丘还对周礼提出损益主张,主要表现为把‚仁‛入‚礼‛,把二者结合起来,强调‚礼‛与‚仁‛的结合,从这一思想出发,孔丘反对暴政,认为‚苛政猛于虎‛,反对统治者向劳动人民横征暴敛,他强调‚敬事而信,节约而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择可劳而劳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论语.尧曰》)。从‚礼‛与‚仁‛的结合出发,孔丘反对周礼的人殉制,指出:‚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粱惠王上》)。

孔丘维护向往周礼,强调‚礼治‛,反映了他思想的保守性,但是,孔丘认为周礼必须要修改。‚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孔丘对周礼的有所损益表现在把‚礼‛和‚仁‛二者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同情劳动人民,要求减轻剥削,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人殉,这是他积极的一面,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孔丘以‚王道‛统一天子的思想,对于后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法制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德主刑辅‛和‚以德去刑‛思想

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孔丘极力提倡‚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在统治方法上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奴隶主贵族根据‚礼不下庶人,刑不下大夫‛的思想和原则,认为‚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