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新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新途径
作者:张玲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围绕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如何本土化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的探讨,论述了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的新途径。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新途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中德两国总理于1993年签署了职业教育合作的联合倡议书,中德两国在工业和技术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特别是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作2025两大国策的推动下,如何在“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嘉峪关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根本
雙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我国职业教育近几年也有着长足的发展,对国外职教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么是将微缩后的工厂实训搬到校园中,要么就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带到工厂中参观实习,这与“双元制”教育的核心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会形成资源浪费,或者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一些冶金类重工业企业现场安全无法保障,二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限制,企业没有参与培养的意识;三是校企培训教师的缺乏,尽管探索双师型教师,但往往形成的是单相思形式的教育。
创新校企合作新途径,需要政府牵头、法规保障,全社会参与,形成氛围,企业担负一部分培训任务,建造一些既满足生产需要又兼顾培训的实训场地,学校把精力用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上,校企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责任个半的承担,达到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育人的目标,减少资源浪费,搭建校企合作的鹊桥。
二、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是必走之路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
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专业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
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创新校企合作的新途径,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围绕职业教育的目标,以行动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围绕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四对接,即教学内容与工作实践相对接,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相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学员角色与员工角色想对接。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
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的重心在企业,将“双元制”教育的实质落实到位,不用生搬硬套培训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在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四对接的过程中,校企各自担负起相应的职责,把培养的目标放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改革教学模式,但不管怎么改革,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那种把企业搬到学校中,尽管有双师型教师的全力培养,能够改进传统职业教育的效果,但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探索企业广泛参与的新途径。
三、建立规范的职业评价机制是保障。
德国的职业教育考试是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的,由行业协会主管并成立相应的考试委员会负责考试的相关工作。
考试委员会至少要有3名成员,由企业代表、雇主代表、职业学校教师三方专家组成。
考试委员会根据具体的职业《培训条例》和《考试条例》设计具体的考试任务、计划考试流程、组织实施考试评定,并对参加考试者是否通过结业考试做出决定。
核心一点是围绕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实践测试,考教分离,考核客观。
在我国,职业院校把许多精力放在招生宣传,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等能够增加学校知名度的申报上,热衷于技能大赛,围绕大赛内容对于个别学生花大精力训练,通过比赛成绩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对于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则重视不够。
另外专业和工种的评价标准不够完善,考核和测评表现在多方组织,单方评价的局面。
建立规范的职业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必须在政府的限定下,由行业专家牵头组织,制定相对统一和完善的各职业工种的评价标准,引导职业教育面向所有学员,实行考教分离的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是“双元制”本土化得到保障。
同时,也保障了职业教育向高效化规范化发展。
总之,要使中国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核心要领,又要结合本国国情因地制宜;我国在汽车维修、电气设备检修、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的工种培训实践开发中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在冶金、资源开发等领域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需要把“双元制”的经验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
基金项目:
论文来源于省级“以中德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A-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