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 袁行霈主编 唐朝文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
初唐四杰: 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才华横溢,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都比较低下,在唐诗的开创时期,努力摆脱南朝浮靡诗风的影响,积极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对诗的格律形式也有新的探索。“四杰”的诗歌创作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诗歌题材,而且开始出现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昂扬的感情基调。
“初唐四杰”对诗歌的贡献。1)发展了七言歌行。尤其是卢照邻、骆宾王的长篇歌行体力作出现了壮大的气势和力量。2)王勃、杨炯长于律诗,为五言律成熟作出了贡献。3)“四杰”的送别诗,于伤别之外,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大历十才子: 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峒、耿湋、夏侯审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的,格律归整、字句精工也是他们作品中最明显的特点。大历十才子大多是失意的中下层士大夫,或权门清客,因而多投献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其诗歌的基本主题。
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四人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
均是江浙一带人,古称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大历诗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通过描写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孤寂来表现人生的感叹及个人内心的惆怅。诗歌幽隽、闲雅,重清丽的韵致。遂露出中唐面目。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元白诗派:是指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他们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白居易的创作代表了元白诗派的最高成就。
古文运动: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先驱,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
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新乐府运动”。
盛唐气象: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等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大李杜:是指李白、杜甫,李白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二人因不凡的艺术成就,被称作大李杜。
小李杜:是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与杜牧在晚唐的诗坛上各自绽放着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以示与李白、杜甫的区别,也是显示出后人对其二人诗歌艺术的推崇。
上官仪与上官体: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地位很高,名噪一时,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称为上官体。音义对称方面,上官仪曾提出“六对”、“八对”之说。
宋之问和沈佺期成为唐代五言律诗定型的标志性人物
张若虚:“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陈子昂诗歌的创作倾向:具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的风雅传统。其中《感遇》38首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就是:“声律风骨兼备”,盛唐诗歌分为两大派即: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派。
王维诗画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境界。诗歌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辋川集二十首》
盛唐边塞诗派的特点:慷慨悲壮。
高适:盛唐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边塞诗的风格特点:气质沉雄、慷慨悲壮,以骨力取胜。
杜甫诗歌总风格:沉郁顿挫
唐代诗人:
一、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汉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生平: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686随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696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文学主张:《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诗歌创作的两个标准:兴寄、风骨。所谓兴寄,是通过对事务的歌咏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意见;而风骨,则是将明朗的思想感情透过质朴有力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一种爽朗刚健的风格。
陈子昂诗歌思想内容:抨击时政弊端和污浊世事“余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边塞诗,渴望挺身急难,为国安边;书写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怀《登幽州台歌》;赠别诗《送客》
陈子昂诗歌艺术特色:善用比兴创造出一种寄予深远的意境《感遇》之二;清新质朴的形象凝练的文字把大自然的景色生动细致的描绘出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晴天”明快简练犀利劲健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现的鲜明爽朗,具有建安风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