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问题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安全问题与中国的新安全观

裘援平

2012-2-18 21:14:13 来源:《当代世界》2002年第2期在已经逝去的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既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精神和物质文明,又蒙受了两次热战和长期冷战的浩劫与磨难,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创伤和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极对抗的格局不复存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人们渴望享有世界的持久和平,过上稳定安宁的幸福生活。因此,大国关系呈现相互竞争与借重、制约与合作并存的态势,各国都把提高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放在首位,把对话合作、争取和平发展作为安全的根本保障。这一切都给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善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现实状况告诉我们,世界和地区范围内还有很多不安定因素,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冷战思维和黩武主义在国际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国际军控与核裁军进程阻力重重;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战争和武力冲突此起彼伏;武器扩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环境污染、疾病蔓延、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全球化时代的综合安全问题和国际安全保障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重大挑战更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一是1997年至1999年由东亚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造成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还在相关国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向世人敲响了经济全球化负面效应的警钟。二是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倾向抬头,直接挑战《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以及国际安全赖以保障的机制,动摇了国际安全与合作的基石,引起国际社会对国际秩序的普遍担忧。三是“9·11”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世界,表明恐怖主义上升为威胁世界

和平与稳定的国际公害,显示了非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战争形式对人类繁荣与安全的危害。

面对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上述大的震动和21世纪的这第一场战争,放眼新世纪漫长的和平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对导致国际安全局势紧张、动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识。其中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严重滞后,南北贫富差距和“数字鸿沟”日益扩大,弱势群体、贫困阶层、被“边缘化”的民族和国家的绝望情绪甚至仇视情绪上升,导致领土资源争夺、国家利益碰撞、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反全球化运动方兴未艾,一些激进势力铤而走险。第二个问题是世界的多样性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全世界60多亿人口,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个民族,几大宗教信仰,存在差异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主权尊严。如果依仗超强实力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冷战思维,肆意侵犯别国主权和人权民生,将自己的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强加于人,势必引起国家之间、文明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破坏国际关系的和谐气氛,最终也损害自身的国家安全。第三个问题是国际社会在如何维护各国安全和国际安全方面远未达成共识,各种安全观和安全机制间的碰撞剧烈,穷兵黩武、军备竞赛、刻意树敌的作法只能使世界更不得安宁;损害联合国在国际安全领域的权威地位,国际安全、集体安全和国际秩序就更加没有保障。

应该看到,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国际安全问题呈现三个新的特点:第一是安全的国际化、地区化趋势增强。由于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时空距离拉近,世界、地区和国内事务的透明度和关联度增强,安全问题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普遍性和相关性,一国或一个地区的安全需以它国及其他地区的安全为条件,安全只能是各国、各地区和全球的普遍安全,国家安全、地区安全、国际安全密不可分。第二是安全因素多样化,安

全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全球化的到来使个体安全发展为系统安全、集体安全,使影响安全的因素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国家安全的含义摆脱了军事安全的狭隘天地,被赋予综合安全的丰富内涵,既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又包括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等。影响安全的主体除国家外,还有非国家行为主体。第三,国家权力和市场力量同时推动安全问题的解决,其中市场力量对安全的影响上升。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区域化、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化和政治关系经济化趋势发展,由市场力量主导的经济安全等问题,有时比国家权力主导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问题显得更突出、更具有深远影响力。鉴于国际安全问题出现的上述新变化、新特征,传统安全观有待调整和改变。不能再从狭隘的、单一的国家安全利益考察安全问题,国家安全的维护不能只依靠国家自身力量,军事安全也不一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国与国之间的安全关系再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关系了,而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始终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不称霸等庄严承诺。中国还倡导、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中国认为,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应该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并积极探索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新途径。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其中互信是新安全观的前提。它对于减少冲突、增加合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实现真正的相互信任,就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建立国家之间平等、友好、稳定的关系。互利是新安全观

的基础,谋求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共同利益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政治、经济上的互利互惠可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强国际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加国与国之间的依赖度,从而为国际安全提供更牢固的利益基础。平等是新安全观的灵魂。每个国家有维护自己的平等权利,也有承认和尊重别国平等权利的义务。只有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才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合作是新安全观的支柱。通过对话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是确保和平与安全的现实途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遵循平等参与、求同存异、协调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愿意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渴望发展、向往进步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争取实现一个长时期的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而不懈努力。

(本文是作者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安全观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