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作者:李敏来源:《领导文萃》2014年第24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美元储备国,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存在着各种国家安全问题,而且越开放,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大,因此,如何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确保国家安全也就越来越重要。
今年4月15日,在我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并集中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
就如何认识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及其相关问题,本刊特约记者专访了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
领导文萃: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一个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过渡的时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显得尤为紧要,请刘教授简要介绍一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背景。
刘跃进: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人们发现与前任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加大了反腐力度,打掉了一批大老虎、中老虎、小老虎;例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风转变,遏制了官员贪污腐败的势头。
同时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很少被大家关注,就是特别强调国家安全,对国家安全做了紧锣密鼓的布局。
首先是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此专门做了长段说明。
其次是今年1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
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需要在国家安全观念上有所改变,有所创新。
这可以说是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最直接的背景。
但是,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还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整个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现在不仅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越来越需要整个国家的安全。
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判断,那就是:对外,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对内,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因而要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搞建设、求发展。
正是这个判断,使我们可以不过高增加国防投资,降低了国家安全消耗,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在3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上相继超过英国、超过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老二。
安全生产“五要素”的文化解读
安全生产“五要素”文化解读“五要素”是确保安全的一种思路,是生产实践的科学方法,它通过真与善、点与面的有机结合,构成实现安全的有效机制。
总体来说,“五要素”是安全文化的全新表达,它体现了安全文化事业的两大特点,一是求真,承认客观,反对一切违反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活动,即科学安全文化;二是“求善”,关怀客观,反对一切危害人的认识与活动,即人文安全文化。
在“五要素”中,安全文化是灵魂,是各要素产生之根本;而每一个要素都是安全文化具有现实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这些形式或隐或现,或深或浅,并在它们所属于的文化的空间结构中,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点位促进着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
五要素在安全文化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安全文化是所有要素的基础安全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安全教育和各种媒体承载的教育内容、文艺样式或主题活动等,它与各要素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各要素的母体。
作为一种与人类同时发生的文化,安全文化的空间结构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
表层安全文化是以物质或物化形态表现的,它是外显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例如安全防护用品等。
中层安全文化是以人的行为活动或行为化的方式表现的,它不像表层文化那样外露,但也不像深层文化那样隐秘,虽然摸不着,但能看见或听见,例如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活动等。
深层安全文化是以人的意识形态表现的,它是无形的,内隐的、不易觉察的,是人们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和头脑中的各种安全观念。
深层安全文化虽然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它的各种信仰以及有关安全的理论、科学原理等,均反映在中层和表层文化中。
例如,一枚安全徽章,它本身是物质的,属于表层文化,但通过观察人们所佩戴的不同的安全徽章,可以了解其独特的安全观念。
假如安全徽章是齿轮、长城加橄榄枝包围的绿十字,表明佩戴者崇尚生产安全和工业卫生;假如安全徽章是绿十字和安全帽的组合,表明佩戴者主张以人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理念。
又如事故调查中的原因分析、责任认定和处理过程,是以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中层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全科技的水平和什么样的法律观念;再如穿符合标准的劳保服装从事生产操作,也是以行为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中层文化,可在这里面却能看出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许多深层文化的内容。
新中国外交--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安全先行B.经济政治一体化C.互利协作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3.某同学选取以下历史图片开展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性学习。
该同学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立B.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并肩战斗C.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僵局被打破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5.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7.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
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
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图1 图2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
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9.1971年,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知了第26届联大,在这次会议上,乔冠华开怀大笑,西方记者把乔冠华的笑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D.中国促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会晤10.下列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A.2001年成立,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形成了“上海共识”B.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C.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D.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11.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素材
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素材为了应对新时期的世界格局和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挑战,中国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
该理论是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国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是根据中国特色、中国需求和世界现实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下面将从理论内涵、构成要素、实践基础和意义作出详尽解读。
一、理论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包括“全安全观”、“综合国力观”、“人民安全观”、“全球安全观”、“共同安全观”五个方面。
1.全安全观全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的核心,强调国家安全是一体的、综合的,只有全面投入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安全。
该理论认为,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安全,才能有发展。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全安全观是一种战略性、全局性的思维方式,是“总开关”,这也是中国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特点。
2.综合国力观综合国力观强调中国必须始终以全国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依靠自身优势和条件,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安全。
中国应该发挥自身综合国力的优势,逐步实现现代化,提高灾害抵御和反恐能力,同时加强国防、外交、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构建综合性治理体系。
3.人民安全观人民安全观强调人民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只有实现人民安全,才能实现国家安全。
因此,中国将人民安全放在了国家安全的首位,尤其注重人民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关系,积极推进全面国家的治理体系体育建设。
4.全球安全观全球安全观主张以世界安全为重要内容,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维护本土安全和国际和平舒畅,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强调国际上的合作,搭建构建基友合作的国际体系,共同应对威胁,推进区域和平与秩序的建设。
5.共同安全观共同安全观主张各国应该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基本原则,在平等和参与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倡导互信和合作、对话和协商,共同维护世界安全,促进世界发展。
China emphasiz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uilds a community with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nd takes a responsible role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二、构成要素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安全的内涵和范围、国家安全的层次、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国家安全的制度体系。
总体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总体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总体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国家安全理念,是指国家安全是综合的、整体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安全。
总体安全观突出了人民安全、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的有机统一,提出了国家安全的全面观、共同安全观和合作安全观。
总体安全观对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意义重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总体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综合的。
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指军事安全,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安全。
国家安全工作要全面考虑各种安全因素,综合施策,形成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其次,总体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整体的。
国家安全是一个整体,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安全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安全。
只有全面提高国家整体实力,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
再次,总体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全面的。
国家安全不仅仅是
指国土安全,还包括政权安全、发展安全、民生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安全。
国家安全工作要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地考虑,做到全面覆盖、全方位保障。
最后,总体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是可持续的。
国家安全工作要着眼长远,注重长期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忽视未来风险。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国家安全,才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总体安全观的提出,为我们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要求提供了重要遵循,为我们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切实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解释说明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指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认同和接受的一套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这为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孝道思想、社会和谐、忠诚、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扬等方面。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注重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秩序、权利与责任的关系。
个体在社会中不仅追求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倡导的社会和谐意味着在个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还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价值观念的传承。
家庭被视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庭价值观念则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中,孝道思想被视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强调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和关心。
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受到了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对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演变。
总的来说,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是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标志,对于塑造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愈发受到重视和研究。
研究和了解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内涵对于加深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主流价值观世界观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国方案。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解读亚洲新安全观
军 情 关 注解读亚洲新安全观如何维护本国和地区安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观念和对策。
一些中小国家巧妙地在大国夹缝中游走,平衡于世界各大力量中心之间,以求左右逢源,谋取本国利益最大化。
也有个别小国“傍大款”,拉域外大国为自己壮胆,挑战邻近大国的利益,无事生非。
苏联的应策是经济、军事和科技资本,施展软实力、地拼凑自己主导的排他性军政联盟,打谁就打谁”的硬功夫,预言还能领导世界100年,然未能逃过“9·11”恐怖袭击,潭抽身,无法轻松摆平宿敌俄罗斯和几个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 “亚洲新安全观”。
中国作为代表亚洲的惟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就亚洲的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方向提出看法,并与各国一道携手推动基于共识之上的安全观。
“亚洲新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中的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
本期专题“亚洲新安全观”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从其历史由来、当前演变、未来走向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
这些观点的荟萃,希望对您了解“亚洲新安全观”的内涵有所裨益。
导语:经过中国和地区国家多年努力,亚洲出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东盟地区合作论坛等安全合作机制。
中国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路一带”倡议,为亚洲安全提供了增强经济基础的机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洲安全观的理念基础整整60年前,1954年6月,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联合声明中写下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All Rights Reserved.一线。
美国少花钱多办事,逐步减少在欧亚的驻军,把陆军变成精干的远征军,大部分时间驻扎本土,必要时投放欧亚,与盟国并肩战斗。
中国无数次情真意切地声明永不称霸,哪怕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
美国根据自己的经验,只相信国强必资140亿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达70亿美元。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学案:热点6 全球治理 凝聚共识
热点6全球治理凝聚共识热点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大势和人类走向何处的判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已成为指导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动指南。
作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与完善为己任,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将国家发展与全人类福祉紧紧关联在一起。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既立足本土又放眼全球,推动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之道。
知识链接一、经济层面——加强经济全球化联系,合作共赢1.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1)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2)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
(3)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
(4)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在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建立。
(5)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家组织。
2.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扩大。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3.全球化进程的表现(1)世界从分散到整体。
(2)世界联系更为紧密。
(3)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1)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
(3)对策: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保持理性,学会防范和规避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合作蕴含着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战略》知识点解读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战略》知识点解读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
在全球化和颠覆性技术的浪潮下,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政治文化课程中,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战略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安全意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中国的国家安全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保持社会稳定、政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
国家要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政权稳固。
2.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保持经济发展稳定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措施。
3.确保国家军事安全。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
发展军事力量,提高军事实力,加强军事准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4.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文化自信,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
5.促进国际安全合作。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是中国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二、战略对外环境与核心任务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战略也需要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应聚焦以下几个核心任务:1.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
中国拥有辽阔的领土和广阔的海洋,保持国家的整体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
通过加强边境控制和海上防御,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2.应对传统安全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包括领土争端、军事威胁等,要通过强化国防建设和现代化军事力量的构建,有效应对这些传统安全威胁。
简要阐述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完整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简要阐述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完整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新发展理念是总书记在中国共产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旨在引领中国的发展方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创新为引领,提升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协调是推动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统筹发展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绿色是推动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经济提质增效。
共享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实现发展成果共享、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完整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要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核心要义,准确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
首先,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全面把握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核心要素。
其次,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明确新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紧密联系。
再次,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格局的全面改变。
最后,要确保新发展理念的落地落实,在各方面各领域全面推进,实现发展的全面目标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它反映了作者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安排和分布的思考。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具体来说,文章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引言部分:引言是文章的开篇部分,用于引入主题并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言应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1.1 概述: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新发展理念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总书记提出的,是面对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期末综合测试题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8·辽宁沈阳)在我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机关是( C)①最高人民法院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③最高人民检察院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内蒙古巴彦淖尔)修改宪法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程序,排序准确的是( B)①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②党中央召开中央全会讨论宪法修改问题③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讨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④党中央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3.(2018·广东)下列做法属于中学生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D )A.小龙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新华网发布的文章B.小岸将小偷在商场偷东西的情况告诉保安C.小永把班里同学的违纪情况汇报给班主任D.小铭向人大代表反映村民违规建房的情况4.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规定“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
它保障了公民的( A )A.隐私权私有财产权B.隐私权人身自由权C.姓名权通信自由权D.姓名权私有财产权5.(2018·山西)繁忙的刘老板下列是刘老板一天的行为,你认为其中涉及政治权利的一组是(A )上午:①发表自己的文章②向监察委举报违规行为③新手机有问题去找消协下午:④去税务局交税⑤拒绝向商家提供手机号⑥参加公益植树晚上:⑦参加大数据培训⑧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楼梯⑨就中美关系谈自己看法A.①②⑨B.③⑤⑦C.④⑥⑧D.①④⑤6.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高中政治第1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综合探究1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解题策略】 (1)解题角度:知识限定为《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属于意义类试 题,可就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角度说明全面开展国家安全 宣传教育的意义。 (2)解题步骤:先明确答题角度,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中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 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这说明全面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有利 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网络 安全观,倡导尊重网络主权;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 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大陆和台湾属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 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推进祖国和平统 一进程。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 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3.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我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 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 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 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参考答案】 全面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意义有:①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 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维护网络主权,保障生 物安全,防范化解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推 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有利于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 治意识,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法治氛围。④有利于为我国发展创造 安全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 与发展。
试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安全战略的特点
胡国霞/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讲师,硕士(甘肃兰州730101)。
Dec.2014Vol.30No.23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2014年12月第30卷第23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国家安全的特点也做了新的规定,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一、“重战而又慎战”的和平主义取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军队虽然不能生产大米、小麦等谷物,但是它却能够为一个国家生产安全。
换句话说,军队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其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提供保障,它有一种通过提供保障来创造出特殊价值的价值。
也正是基于此,军队的价值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必不可少、无可取代的。
所谓“重战”,一方面就是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兵者,是事关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国家安全要得以保障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国防。
众所周知,在世界经济逐步趋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中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源于它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由雄厚的经济所保障的强大的财力的支撑。
相比而论,当前中国的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实力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没有充足的资金来建立起强大的军队,没有强大的军队,强大的国防也就无从保障,而没有强大的国防,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大潮的冲击之下,我国的国家安全也就无从保障。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战”就是要不断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努力提升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霸权主义以及强权政治面前赢得在战略上的主动权。
而所谓“慎战”则指的是在战争观上采取的是一种“审慎”的态度。
我们知道,自古至今,和平与战争从来就是人们用以解决冲突的两种基本方式。
当国与国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之时,一个国家究竟是趋向于采取和平的途径来予以解决,亦或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这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是否一贯奉行的是和平主义取向。
介绍中国生物安全政策立场主张和取得的成就
介绍中国生物安全政策立场主张和取得的成就1. 引言1.1 概述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巨大生物资源的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的管理和控制。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政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生物安全政策立场主张以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中国生物安全政策的立场主张和取得的成就。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了解中国生物安全政策所依托的基础,包括政策背景、主要原则和法规体系。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中国在不同方面的生物安全立场主张,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风险评估与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对。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总览中国在加强监管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支撑政策实施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的成就。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国际合作提出期待。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中国生物安全政策立场主张和成就的深入了解。
通过阐述中国在生物安全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我们希望强调中国政府在确保国家安全、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呼吁更多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物安全挑战。
2. 中国生物安全政策基础:2.1 政策背景:中国的生物安全政策是在国家对生物安全问题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制定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新兴疾病的频繁出现,生物安全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也面临着诸多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挑战和风险。
因此,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保障公众健康和国家安全。
2.2 主要原则:中国生物安全政策立足于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首先,科学原则。
政策制定依据科学研究结果和专业知识,确保决策合理、可行、科学。
其次,预防原则。
该原则强调通过采取预防性措施来防止生物灾害发生,并在发生之前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三,合法合规原则。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
16政治理论的扬弃超越。
全球安全倡议是对中国所秉持的新安全观和全球治理理念的丰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全球安全倡议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主流民意,是继全球发展倡议之后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提供的又一国际公共产品,对当前深陷安全困境的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合力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全球安全倡议、新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共同体 〔作者简介〕王玏,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政治与 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刘军,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政治与国际 关系学院教授〔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2 8832(2022)3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六个坚持”,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这一重大倡议明确回答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主席心系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的国际主义情怀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理论创新与世界意义和大国领袖风范,为弥补人类和平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1]全球安全倡议“六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既有深刻的理论创新,也有明晰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国际社会破解安全难题、走出安全困境,有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有利于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义全球安全倡议包括“六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2]全球安全倡议体系完整,内涵丰富。
(一)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结构框架
红星照耀中国的主要结构框架标题:红星照耀中国: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结构框架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结构框架进行深入解读,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国家治理体系。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都备受国际关注。
面对世界舆论的赞誉和质疑,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主要结构框架进行深入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这个东方巨龙的发展轨迹。
二、政治结构1. 国家机构中国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组织,这些机构构成了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
2. 政治决策中国的政治决策注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3. 民主制度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人民当家作主。
三、经济结构1. 经济体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发展道路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3. 对外开放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社会结构1. 社会治理中国注重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 民生改善中国致力于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 社会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注重传承和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外交结构1. 和平发展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一带一路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 国际合作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中国的主要结构框架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党章全文解读
新党章全文解读党的对党章的修改是我们党诞生以来第16次修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党章全文解读,希望大家喜欢!新党章全文解读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020年公需科目:迈向中国之治现代化(全)
2020年公需科目:迈向中国之治现代化,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考试题1.一、判断题(每题2分)1.“两岸问题”既是政治问题,也是法律问题。
正确错误2.只有确立了党的领导的根本制度,其他的相应的制度才能够获得应有的位置。
正确错误3.推进两岸和平发展制度化安排,要秉持先难后易、政经双轨、官民协调的基本思路。
正确错误4.加强党的强有力的领导,是解决党自身存在问题的唯一选择、唯一手段、唯一办法。
正确错误5.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灵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政治保障。
错误6.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正确错误7.市实施了“1+6”的社会治理模式。
正确错误8.2018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已经接近60%。
正确错误9.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
正确错误10.人间真情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
正确错误11.政治发展道路决定着国家政治建设的命运。
错误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容。
正确错误13.完善和强化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使资源循环利用从约束性到倡导性的转变。
正确错误14.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正确错误15.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提出,我国最重要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正确错误16.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推动执法重心上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正确17.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分论部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并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正确错误18.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正确错误19.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科学配置和有效监督制约公权力的需要正确错误20.上级部门可以通过项目资金分配、考核督查、评比表彰等方式,指导下级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编制配备。
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06 重视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07 重新获得的自信。
第四个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到现在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取得的成就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 成就中在外交部分列举了以下成就: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 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 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
1979年
1979 年 1 月 1 日 , 中 国 和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 关系。
2012年
党的十八大召开
第三个阶段(1979年—2012年),现状外交
党的十八大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1979年到2012年的 中国外交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阶段 中国外交秉持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更多强调与世界各国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 前十年 共同发展。
第二个方面,坚持正确义利观。
第三个方面,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 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 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四个方面,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 的维护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用一个词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 内涵——“奋发有为” 这种奋发有为不仅体现在实践层面,也体现在 理念层面:一是新型国际关系,就是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就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 容、清洁美丽。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由于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周边地区国家对中国也不够了解,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也时起时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都有了极大改善,并逐渐由初动参与地区合作到主动推动地区的合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近几年来,中国进一步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概念二○○三年九月十九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政府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了“安邻”和“富邻”的概念,他说:中国只会做“安邻”、“富邻”的事,绝不会做“欺邻”、“扰邻”的事。
(注1)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二○○三年十月七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尼巴里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
在讲演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理念,并详细阐述了“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具体内涵:“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注2)温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既是对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安全观的挑战
1.中西方安全观的差异问题(以朝鲜半岛问题 为例)
2.中国安全观需要及时更新(以钓鱼岛、南海 问题为例) 3.国家安全新问题是最主要的挑战
朝鲜半岛问题
• 2010年10月美韩黄海军演刚刚结束,2010年11月美 日两国又在日本冲绳东部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 习,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而 朝鲜也高调报道正在进行铀浓缩的数千台离心机, 致使朝鲜半岛危机继续升温。一直以来积极斡旋、 调解半岛局势的中国在坚持和平模式解决问题的 道路上遭遇到严峻的考验。 • 美韩日仍采取了一致消极对待召开“六方紧急磋 商”建议的态度,令朝韩危机陷入僵局。中方外 交努力面临空前的挑战,一方面局势持续升温, 随时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对抗;另一方面和平斡旋 的努力受到东北亚政治集团分化力量的遏制。中 方如何打破僵局,既是对自身外交力的一次大考 验,更是对中国正在形成的全新安全观的一次挑 战。
中国新安全观提出背景:
• 1.世界安全环境的变化: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及由此产生
的新的安全观念,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安全观。
2、安全理论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安全威 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内涵扩展到更多领域。 国际社会需要强化综合安全观念,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 治,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多样化安全挑战。
四、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中国新安全观的理念正逐渐在被世界 各国所认同和接受。在这些新的安全观念 的影响下,俄罗斯强调拒绝建立军事联盟 紧密协调以维护共同利益、高质量的伙伴 关系以相互信任的精神处理所有事务,以 法、德为核心的欧盟主张建立一个以国际 法为基础、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为框架的多 边主义世界秩序。这些实践都表明中国新 安全观有其强大的生命力,有利于构建和 谐世界;
“上海五国机制”就是在中国新安全 观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安全 合作机制的尝试。上海五国机制自建立到 现在其结构和功能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 展这表明新安全观是有助于建立新型 国际安全机制;
三、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
霸权主义是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 是危害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根源。 中国新安全观确立和形成的一个重要 思想就是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 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小组分工:
• • • • 组长:张玲 评价:郑妍 整理、主讲:高瑜 资料查找及ppt制作:张昕,卢燕文,黄雅程,吴晓婕, 李佳薇,程颖琪,黄燕平 4.17~4.25收集资料制作ppt 4.25~4.26整理并进行第二次讨论、改 进 • 4.26~5月主讲者温习、改进ppt
• 小组合作学习流程:4.17号第一次讨论分配任务
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 和解决冲突。 2.关注点更加广泛。中国强调的新安全观,所针对的威 胁包括传统的威胁,也包括非传统的威胁;包括军事安全 问题,也包括非军事安全问题。 3.强调点有所改变。中国新安全观强调的是以平等合作 而不是实力对抗解决问题。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协 作”, 说得确切些,就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就共同 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4.注入了新内容。提出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思想,为中国新安全观注入了新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一个 新的高度。
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
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把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 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
中国新安全观的内涵:
• 中国的新安全观是1995年在东盟地区论坛上提出的,在后 来的实践中经过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核心 内容。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所面对的威胁和如何实现国家安 全与国际安全,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进行过阐述,党和 政府的重要文件也有正式的解释。 • 2002年7月31日,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中国代表 团向大会提交了《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对中 国在新形势下的新安全观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根据该 文件,中国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是:互信、互利、平
新安全观需进一步落实和更新
• 在2002年7月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中方提出 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 全观”,目的是要“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 合作寻求共同安全”。但从南海争端和钓鱼岛问题 上我们现在奉行的仍是11年前提出的安全观 。于是 我们发现,“互利合作”足以自律,却很难约束某 些国家固守狭隘的安全观为一己之私牟利。中国在 周边“维稳”的代价是领土和海洋权益逐渐被侵夺 和蚕食。我们的安全观念、机制和行动仍然局限于 国土之内需要突破的是在周边“重维稳轻维权”的 观念。重维稳的依据无非是“以暂时的权益损失换 取稳定环境”,言下之意是等“发展好了”再回过 头来弥补损失。但南海问题和钓鱼岛的现状告诉我 们,这恐怕是一厢情愿。在固守零和博弈逻辑的国 家看来,你暂时的权益损失正是他永久霸占的机会。 一旦成为既成事实,我们要挽回损失、争回权益的 硬实力代价和软实力成本何其高昂。
中国新安全观的成功实践
2.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 作 • 1.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 • 中国和东盟建立新型安全关系, 新安全观的成功实践
• 请看视频
使东南亚和亚太长治久安有了 机制保障,促进了本地区的安 全与稳定,对合作各方都是一 种双赢的结果。中国和东盟地 区论坛(ARF)的安全关系具有特 殊的地位,这一点从新安全观 的形成就可见端倪。中国对新 安全观的几次重要的阐释都在 东盟地区论坛上。中国政府新 安全观的立场文件也是在东盟 地区论坛上发表的。中国与东 盟地区论坛的安全关系对于处 理中国东南部安全问题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即使中国并不想 在其中解决任何具体问题,中 国新安全观的理念也将产生深 远的影响。无论是对台海政治 局势,还是对中国走出近海,
第三、从手段上看,中国新安全观 以合作促安全。
• 中国主张的是“安全合作”,就是国家通 过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的平 等合作,扩大共同的利益基础实现地区和 全球的安全。
与传统安全观相比,“新”在哪?
• 1.首先在于超越冷思维,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 思想。中国主张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
不走西方“干涉主义”的老路,但的确需要发展 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来。因为在我们恪守 “不干涉”原则,而别人都在“干涉”的情况下, 我们的主张并不能发挥应有效果,我们对国际事 务的参与也会陷入被动。
中国安全面临的挑战
• 尽管中国国际安全形势总体有利,但同时也面临着 诸多严峻挑战。这些挑战既包括传统安全威胁,也 包括非传统安全威胁;既有现实的挑战,也有潜在 的威胁,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 极为不利的影响。 • 第一,在传统安全方面,“涉台问题”与“涉藏问 题”是对中国主权、领土安全和国内稳定的最现实 威胁 • 第二,在经济安全方面,随着中外经济互动更趋紧 密,中国的经济安全风险上升。 • 第三、从长期来看,能够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严重 威胁的依然主要是美国。面对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甚 至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美国的 戒备感必然会相应上升,其遏制与防范的力度也会 不断加强。
第二、从目标上看,中国新安全观 寻求共同安全。
• 首次于1982年由“安全与裁军问题独立委员会”提出,其 背景是致力于寻找一个取代两极冷战联盟结构的道路。共 同安全的目的是推动一种积极的进程,最终导致和平与裁 军,营造一个更稳定、更安全的国际新秩序。中国奉行的 “共同安全”认为,国际安全冷战后面临最大的挑战是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少数国家 在构筑国际安全新秩序时片面追求绝对安全,忽视全世界 的普遍安全和别国的相对安全,强烈呼吁摒弃冷战思维, 反对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大力提倡国家间的互利 互信平等协作,以信任取代猜疑,以对话取代对抗,以世 界各地的普遍安全或共同安全取代集团或联盟安全。
第七 我国周边海上安全情况。黄岩岛主权争端、钓鱼岛主权争端。
如何践行中国新安全观
• •
1.新安全观的简述 2.中国新安全观提出的背景
3.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容及特征
4中国新安全观“新”在哪? 5.中国新安全观有何意义 6.中国新安全观的成功实践 7.中国新安全观面临的挑战 8.如何践行中国新安全观
新安全观:
• “新安全观”又称“非传统安全观”,是对“冷战” 后期开始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旧安全观”即“传 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念的统称,指与“旧安全 观”即“传统安全观”相对的各种新型的安全观。 • 与“旧国家安全观”一样,“新国家安全观”也 不是一个具有统一思想体系甚至不是一个具有相 同观点的国家安全观,而是对新近时期出现的各 种国家安全观的总称,主要指在冷战末期或冷战 结束后新近出现或者受到重视和广泛关注的各种 国家安全观。目前,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新安全 观包括“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 作安全观”三种。
如何应对南海钓鱼岛问题?
• 不干涉内政原则以国家主权为盾,干涉原则则以 人权、人道主义作矛,实质上是两种不同逻辑之 间的较量,因此争论的核心不应是何种原则适用, 而是贯彻原则的手段是否合理正当。作为一个仍 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大国,我们在维护主权问题上 应当坚持不干涉原则,但要明确其使用范围,不 能将其绝对化,否则就容易在国际社会被视为 “利己的保守者”,同时在涉及能源安全、海外 利益保护等安全问题时,也容易自缚手脚。我们
等、协作;新安全观的实质是“超越单方面安全 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
中国新安全观的特征:
• 第一、从内涵上看,中国新安全观体现了安全的综合性。 a.在军事安全上,强调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保卫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支柱,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保证。 b.在经济安全上,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 安全的基础,“经济优先已成为世界潮流,这是时代进步 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c.在文化安全上,强调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不容侵 犯,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选择必须得到尊重,与一国经济 基础和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必须占据主导地位。 d. 在信息安全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技术的迅速 升级,网络和信息已经构成国家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维护 信息安全也就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