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特殊儿童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儿童教育
定义:
1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斯)
强调:特殊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有偏离常态特征。
2台湾:特殊教育专家郭为藩:
主张:从教育的角度来界定特殊儿童,生理缺陷不能构成特殊儿童充分条件。
中国大陆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
广义: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我们采用北师大教育学院韦小满定义;
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的偏离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和
讨论
问题:有明显差异就是特殊儿童吗?比如矮小、肥胖?
如何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你如何判断哪些是特殊儿童,哪些是普通儿童?
第二章
与普通儿童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远大于差异,这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1)共性
1遵循生理发育的自然规律。同样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2)差异
1大部分特殊儿童有生理和心理缺陷,这些缺陷妨碍了他们以正常的方式或速度学习与发展。(例如盲童、弱智儿童)
2特殊儿童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明显大于普通儿童。
个体间——天才儿童与弱智儿童有巨大差异,盲童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明显不同于聋哑儿童。即使同一类型的弱智,造成异常的原因不同。
启发: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对他们要进行鉴别和分类。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差异性
由于特殊儿童独特的身心特点,造成其与普通儿童群体间的巨大差异,群体间的差异在广度上表现在认知、情感、意志与个性心理倾向与特征等各个方面,在深度上表现为其某一或某
些心理或生理属性处于正态分布的两个极端(残障或资优儿童)。
特殊儿童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上的发展差异
感知机能是“感觉、知觉及肌肉动作的能力”,儿童透过协调控制机体活动去接收、组织及阐释外界的信息,以便学习。
大机能机能→感知感知→机能感知感知概念概念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
认知上的发展差异:儿童在认知发展上出现问题时会有智能障碍、学习障碍、阅读困难、注意力不足及记忆力不足等多方面的现象
注意力:是指儿童的集中专注能力。据研究显示,人的神经系统中具有一些短暂而临时的记忆以储存来自各方面的刺激,经选取分析后,才能成为有用的讯息,而其他没用的讯息很快便被洗去。
3特殊儿童难以接受常规教学,需要特殊教育。
内容对天才儿童过易,对特殊儿童过难
方法口头讲述不适合聋童,普通课本不适合盲童。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显然会导致学习和适应问题。需要个别教学计划。
作业:你如何看待特殊儿童的共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
一、关于特殊儿童分类的争论
为了便于医疗和教育,18世纪人们就对特殊儿童进行分类安置。
早期粗糙的分法:分类有助于实际工作,但负面效应是贴标签,于是就有了争论
划分原因:为了便于医疗、看护和教育。
最早分类
时间:18世纪,根据其特点进行安置。
安置地:医院和救济院(缺陷严重)、学校(缺陷较轻)监狱(违法乱纪)
关于分类不分类的争议
支持:有利于对特殊儿童进行安置、治疗、因材施教。
有利于政府对特殊儿童的福利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制定。
有利于特殊儿童研究的发展
反对:乱贴标签
儿童潜能发展受阻
易使教育对学生产生刻板印象
作业;
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当前的表现以及所需要的教育和服务进行分类:
例如1972年伊斯科与佩恩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九个维度进行分类
美国:1975年,美国第94届国会通过了第142号法令,即《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将特殊儿童分为学习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弱智、重听、聋、视觉障碍、情感障碍、肢体残疾、其他健康损害、聋盲、多种残疾共11种。
1978年,把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天才归为特殊儿童。
1990年,将重听和聋合为一类,增加了孤独症和脑外伤两类。合计共14类。
日本:
在日本,特殊儿童是指身心有障碍的儿童,共分为7类。
视觉障碍听觉障碍精神薄弱肢残病弱、身体虚弱言语障碍情绪障碍
我国对特殊儿童的分类:
1997年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资赋优异分为智能、学术性向、艺术才能、创造力、领导才能及其他才能。
我国大陆相关文件涉及: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盲、聋和弱智
198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特殊儿童的意见》盲、聋和弱智、肢体残疾、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7类
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及其他残疾的人。
概括:(1)我们对残疾人(包括残疾儿童)的认识和规定是逐步完善的
(2)以上列举的均是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即残疾儿童:
(3)最新的规定中有8类,已经与各发达国家的相似。
作业:对特殊儿童你赞成分类还是不赞成,为什么。
教养方式对幼儿个性特征的的影响
多媒体对幼儿注意力的影响
手势语与儿童早期语言发展
幼儿园中男孩和女孩智力差异研究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心理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按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处理数据、发现信息、找出规律。
具体步骤:1按照理论作出假设2 调查,实验,测量,获取数据 3 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和推理。 4 验证并得出结论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评估
难点:1如何理解特殊儿童评估涵义
2举例说明常模参照评估和标准参照评估的不同
3操作:设计一张转介表
第一节: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和类型
一、教育诊断评估的涵义
(一)诊断,是指分析研判会影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成果的任何生理因素、心理过程或行为表现及原因,以便为进一步的教学策略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二)评估是指使用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测量儿童成就和行为,以便做出教育性决定的过殊需要儿童需求的技术和程序。
理解:诊断需要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同时评估又包含诊断涵义,二者之间有重叠,难以严格区分。
对“评估”理解:
1“评估”搜集资料的过程
2收集方法有很多
3有目的的过程
在特殊教育领域,根据评估结果所做的教育决策包括:筛查、转介、鉴别,制定教育计划和教育评价。
(1)筛查:指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测试工具对儿童进行大范围、快速的测查,从而把有潜在学习、行为或心理问题的个体从儿童群体中区别出来。(学前儿童50项智能筛查量表)
(2)转介:把怀疑有生理、心理、行为或学习问题的儿童介绍到专业机构那里,请有关专家做更细致更严格的评估。
(3)鉴别:根据法定标准对儿童进行区分和归类。
(4)制定个别教学计划
(5)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