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己过 善修其身 —— 推进深度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思己过善修其身——推进深度学习

教师之路,是发芽、开花之路,需要阳光的滋润、雨水的灌溉,最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的生长和奋斗。教师的个人成长,就其职业本质来说,就是对教育教学认识、理解的加深以及行为的修正与完善。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我们不能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改变教育的状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

深度学习的提出其实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作为主体的学生以一定的学习主题为目标,积极参与、体验成功最后获得发展。如何设计出一堂精彩的课,如何使深度学习贯彻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教育中就需要教师们去思考。正所谓“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因此,做一个“常思己过”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个人的成长,从而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做有思考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有的放矢统筹安排——做一个有目标的教师

如果说一部优秀影片的诞生需要实力雄厚的导演,演技精湛的演员,兢兢业业的灯光等场外工作者以及扣人心弦的剧本,那么一堂优秀的课也同样需要这些。在这部剧中,教师充当了导演(引领作用),演员(配角作用),以及编剧(一堂课的设计者)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我认为编剧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即备课是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的。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个石匠有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石匠回答:“我们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们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三个石匠回答:“我们正在建造一座教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而第三个人则成了公司的管理者。

三个石匠的回答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没有很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之考虑到本职工作,近期内的目标的实现;而第三个石匠在自己的心里描绘了一个愿景,一个长期和既定目标,他在左石匠工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与建设大楼的联系。

我的思考就是一定要在心中对整个单元乃至整本书有一个清晰的轮廓。高中英语的学习,往往好几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联系的,因此在备课写教案的时候要尽量地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把几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这就是统筹安排,从大方向再细化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有了这样的思考再去备课,那么就可以在长期目标的指导下,衍生

出各个近期和短期目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就有了目的性。而伴随这样的思考,每个老师必然会对文本的处理有不一样的见解和教法,所以一百个老师心中可能有一百个教案。

在备课时,我首先会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们了有了目标容易备课,同样的,学生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以及努力方向。其次在备课过程中也会有目的地去考虑本堂课的基础和重难点,尽量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语法上的重难点的新课,尽量地使用贴近学生生活或者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举例。这样的例子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的输入,特别是英语中的各种从句。如果是一些旧知识或者词汇的复习,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模式,以练习和诵读的方式让他们逐步熟悉某块知识点。毕竟语言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分不开,特别是听和说非常重要。英语中的完形填空是非常好的一个朗读材料。最后要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量参与进来。针对这些同学,教会他们科学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必备的语言积累是很重要的。比如语音基础知识(音标的学习)、词汇积累(主要是初中阶段1600个词汇)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所以带着目标去备一堂课其实需要花费老师很多时间,需要考虑的方面也非常之多。

有统筹有思考的教学才会让一位老师从一个纯“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进行转变,知道恰当地运用课本、整合其它教学资源。我的感受是如果心里有一个愿景,或一个既定目标,并且你有强烈的创造想象欲望,从各个角度周密地考虑它,开动创造性机器,那么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在不知不觉中离你很近。一个确定的学生心里有数的目标才能使深度学习落实到位,真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一个有进取心的教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对年长的同事们的经验研究和观察越多,你就越加需要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在这基础上,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多听课,多写听课反思,认真记录听完课后的感受和疑惑;有时候听课回来觉得特别精彩的我会进行模仿教学。当然我们知道教学不是纯技术的工作,照搬照抄肯定不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在一次讲演中说:“大千世界,凡生动之法,皆不可传,只当神往心摩,融会贯通,方可通透明白。”换句话说,凡是照搬照抄,皆不得法。如果把别人的教学设计原封不动地拿过来,教学效果不一定好。所以我会模仿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上课的导入模式,或者教学思路,或者PPT的制作,尽量地做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改革,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好的结果,就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所有的课堂和知识的运用都需要思考以及反思方能使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才能实践在自己的学生中。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能的。

有进取心的教师肯定会抓住一切机会上“研讨课”和“公开课”。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

地请同组教师听课,在课堂上尽量反映自身真实的教学状态,在课后阐述教学设想。然后听课人与作课人交流,针对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关系等进行评课,提出教学指导或教学建议。这种“研讨课”,由于采取了点评、答问等互动形式研讨,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升。如果有机会能参加公开课的比赛,那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而且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尽量地多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当然公开课比赛非常让人煎熬,例如教坛新秀比赛,教师从得到文本材料到做好课件上课只有24小时的时间,这24小时内,教师会寝食难安,每时每刻都在为如何上课去思考,能利用的时间都去利用,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正因为这样的磨练恰恰能激发出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参与这样的公开课对教师自己是一次很好的业务上的锻炼机会,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历练。我个人觉得可以把公开课解读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在公开课后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反思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反思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反思每个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等等。这样,教师就能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教学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成长起来。

我的感受是只有带着进取心去学习,并且进行钻研才能使我们的成长之路如顺水之舟。我们要向身边的老教师、青年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创新;通过对优秀教师教改事迹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境界;把教学工作视为促进自身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进行钻研性地教学实践,以期提高自己的课堂魅力,更好地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添砖加瓦。

3. 以读促思,以思促教——做一个爱读书的教师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相信有孩子的老师们肯定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大量阅读书籍,这是因为我们知道阅读能带来的好处。而在当代多媒体的影响下,能让人静下心来去阅读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近几年,在教学中我越发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课堂中能给予学生的也仅仅只是学科的知识,除此之外,竟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孤陋寡闻,真正是“腹内草莽”。而没有一定知识面的教师首先难以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久而久之会失去自己的课堂魅力,恶性循环下教师难以自我成长。甚至有些人说没有读书习惯的老师是不称职的,一个老师对知识的无知,特别是新知识的无知将会深刻地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老师带头读书学习,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香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和性情就会变得高尚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江苏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一样照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