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_难点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NANNONGYE
河南农业2012年第8期(下)
学术研究
XUE SHU YAN JIU
一、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收入阶层的分化以及中国与国际之间的接轨,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国正在向着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世界最大的客源输出地之一稳步迈进。目前,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产品跟不上旅游消费观念的提升,已成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架构
实际上,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具体包括旅游产业中政府作用的升级、旅游产业本身的升级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升级等三个方面。政府作用的升级意味着政府功能和作用性质的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规范引导型方向转变。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升级意味着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从原来的从属和被动参与角色到主导和主动参与角色实质性的转变。旅游产业本身的产业升级则包括从旅游产品的升级、旅游企业的升级以及旅游服务的升级等三大方面。
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及对策
旅游产业升级包括政府作用升级、旅游产业本身升级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升级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业升级的根本是旅游产业自身的升级,这也是旅游产业升级的重点所在。政府的作用和旅游社区参与作为旅游产业升级的外部性因素,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起制约性作用。旅游社区转型
升级,由于牵涉旅游目的地社区不同的利益者群体,构成旅游产业升级的难点。
(一)旅游产业自身转型升级及对策
旅游产业自身的升级是旅游产业升级的重点,具体包括旅游产品的升级、旅游企业的升级以及旅游服务的升级三大方面。其中旅游产品的升级是根本,旅游企业的升级是关键,旅游服务的升级是核心精髓所在。
1、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及对策。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从产品开发上看,有三个阶段性的特征:一是卖资源,二是卖产品,三是卖理念。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突破旅游初期阶段依托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的约束,在“我有什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我能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市场和需求,实现我国旅游业从最初阶段的观光旅游产品到度假休闲和体验旅游产品的升级转变。
2、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对策。旅游企业的升级首先是旅游企业的做大做强。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不大、不强和核心竞争力不够的现象。
以旅行社企业为例,2010年7月,《财富》杂志刊登了2009年中国大陆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其中旅游企业有3家上榜,分别是中青旅、中国国旅和港中旅。从3家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总资产和上年利润五个指标来看,与其他产业差距较大,我国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还任重道远。
因此,需通过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进,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的集约度,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市场角度看,要强化龙头旅游企业的作用,通过打造龙头旅游企业、规范市场、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即通过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的合理分工,扩大龙头旅游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引导龙头旅游企业经营向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产业渗透,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与此同时,要完善旅游企业发展政策,加大对龙头旅游企业的支持和扶持。
旅游企业的升级其次表现为旅游企业的联合导致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的出现。从消费性服务业的角度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主要有两类:一是城市依托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二是景区与大型旅游项目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城市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要着眼于游客的休闲和商务需求,以六要素的合理配套为基础,以游客的集散为平台,合理规划,集中布局,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需要。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丰富的文化娱乐、结构合理的住宿设施、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和饮食应该成为城市依托型旅游产业聚集区必备的元素。
在建立景区和大型旅游项目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方面,就是要以景区和大型旅游项目为依托,以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为基础,使景区和城镇能较好地融为一体,达到“景区离不开城镇,城镇也是景区”的效果,使相关旅游产业发展要素能够很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王秀红
摘
要: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必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政府作用的升级、旅游产业本身的升级以及旅游
目的地社区参与的升级等三个方面。针对旅游产业本身升级重点问题以及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升级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策
63
HENANNONGYE
河南农业2012年第8期(下)
学术研究
XUE SHU YAN JIU
好地实现集聚。
3、旅游服务转型升级及对策。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旅游服务需要服务的标准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关于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工作,2008年11月,海南三亚已首先进行试点工作,并确定了12家企业为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2010年4月29日,黄山风景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共发布实施6765项企业标准,旅游服务行为日趋规范。2010年5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黄山市举行授牌仪式,黄山市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
作为事关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必将带来旅游服务质的提升,也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服务除了标准化之外,还需要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精细化就是注重服务的细节,以细致入微的周到服务达到旅游者的满意。旅游的个性化服务是针对每一个旅游者的具体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这既是实现由传统大众旅游到高端特色旅游转变的要求,也是满足未来高端旅游市场旅游服务的需求。
(二)政府作用的转型升级及对策1、政府的作用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规范引导型转变。政府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经验所在。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通过政府主导对旅游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兴建,使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但在旅游业发展走出了初级发展阶段、步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之后,政府政策应由原来的鼓励发展逐步向标准规范、联合营销和去公有化方向发展。
目前,多地地方政府针对旅游相关产业出台了相关的标准规范。
2008年,国家旅游局就提出了《旅游业标准体系表》,依据基础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和方
法标准等五大标准,对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和综合七大方面制定了行业标准。
2009年11月,上海市旅游局也制定了旅游业的相关标准。
2009年12月,云南省成立了旅游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云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并于2010年1月组织编制完成的《云南省旅游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2010年7月,云南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个标准化工作专门机构。
2011年5月,广东省出台了旅行社的地方标准《旅游安全质量规范旅行社
》,规范广东地方旅游社的发展。可以看出,政府在规范旅游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对规范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虽然地方政府在对地方旅游景区进行联合营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宣传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地方政府对开发成功景区的公有化收购越来越多的现象则会使旅游业失去应有的活力,不利于未来旅游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推进政府对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河南以产权为纽带组建了五个大型旅游集团;安徽亳州、巢湖、凤阳等一批市县原分属旅游、文化等不同部门的旅游景区管理经营权划归旅游部门,旅游经营按市场运作;河北大力推动资源集中、多头管理的景区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对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避免了原来各行政部门有利多头共管、无利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出现。
(三)旅游社区参与的转型升级及对策
旅游目的地社区是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由于旅游目的地社区是由复杂的利益群体所构成,旅游社区参与升级则构成了旅游产业升级的难点。
长期以来,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在当地的旅游发展中几乎没有主动话语权,有限的旅游参与也多是自发性
的旅游经营和被动的参与,社区居民的利益及其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为了体现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利益及尊重社区居民的发展,应把旅游社区参与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旅游发展不仅要考虑旅游企业的盈利,也应考虑社区居民的诉求。尊重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考虑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让社区居民享有旅游规划和发展的话语权,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和利益分享者。
旅游产业的升级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服务的升级、社区参与的升级和旅游产业自身升级等协同进行,任何方面的滞后或缺失,都会行成旅游产业升级的短板,从而影响旅游产业升级的最终结果。因此,政府不仅应转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观念,作为旅游产业升级的协调者和监督者,还应协调旅游产业中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企业的升级以及社区居民参与的升级工作,确保旅游产业升级得到有效展开。(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地方特色乡村旅游景区及配套设施研究”,编号:2011B260;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编号:SKL-2011-3069;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河南省农民培训实效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编号:SKL-2011-2514
)参考文献:
[1]王志发.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旅游学刊,2007(4).
[2]董观志.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4(4).
[3]周运源.粤港澳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的再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4).
[5]黄磊.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J].经济问题探索,2007(2).[6]车玲.促进中国旅游业升级转型[J].发展研究,2008(4).
(责任编辑刘常兴)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