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果研究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服效果理论
①一面说与两面说
1945年,改变“速胜论”态度的实验 两个组: A组收听一面说的材料;B组收听两面说的材料
(1)原来态度的不同 (2)教育程度的不同
劝服效果理论
②防疫论
1953年,“苏联能否大量制造原子弹”反宣传实验 两个组: A组接受一面说材料,然后接受反宣传; B组接受两面说材料,然后接受反宣传。
3、拉扎斯费尔德等:两级传播论 1940年,伊里调查
①来自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 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 播(两级流动传播)。
②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传播的影响似乎不仅比 大众媒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
1948年,《人民的选择》 1954年,《选举》 1955年,《个人影响》
袖。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①有限效果论认为传播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体现在态度的转变上,而不是 态度的加强。
②有限效果论只考虑传播效果对态度的影响,未考虑对其他方 面的影响。
③有限效果论只考虑对个人的传播效果,未考虑对社会和群体 的传播效果。
④有限效果论只考虑短期的效果,未考虑长期效果。
(二)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 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 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 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
枪弹论
强大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
(1)枪弹论 (子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
对两级传播论的批评和修正: ①大部分新闻报道仍然是由大众媒介直接传播开来。 ②舆论领袖及其追随者的关系,与其说给予意见,不如说分享
意见。舆论领袖和非舆论领袖界限模糊。 ③最初的两级传播论将传播划为两级,但实际的传播过程可能
更多或更少。 ④两级传播论隐含着认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舆论领袖的唯一信息
渠道,实际上信息来源可能多样化。 ⑤大众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告知,而人际传播在劝服方面更为有
刺激—反应论)
20世纪40年代之前: 枪弹论的观念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
人,很容易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 的态度和行为。
代表性研究:宣传研究
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就广义而言,宣传是通过操纵表述以期影响人类行为的技巧。
这些表述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 一般而言,只有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对接收者有益的时候,才
宣传技巧的用途:
用于政治宣传和战争宣传; 用于广告和公共关系; 对广大社会公众来说,了解宣传技巧可以做一个清醒的信息 接收者。
枪弹论的缺陷:
1、没有实证研究的支持; 2、忽略接收者的个人差异,一个大众传播的内容不可能对 所有人都产生同样的效果。
(2)有限效果论 (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
效。
两级传播论——多级传播论——N级传播论
4、1960年约瑟夫·克拉珀《大众传播的效果》
①大众传播一般不能成为对受众产生效果的必要的和充分的原 因,而更可能处于各种中介因素和影响中,并通过这些因素 和影响而起作用。
②传播效果一般是强化现状,而非改变它。 ③中介因素包括选择性过程、群体过程、群体规范以及舆论领
传播学
中国传媒大学精品课程
第九讲 传播效果研究
一、什么是传播效果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 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
(一)它指的是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 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 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防疫论: 两面说材料有助于受众增强对于反宣传的抵抗力。
劝服效果理论
③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休眠效应
1951年,信息来源重要性实验,及其后续实验 “目前,美国是否有能力制造核潜艇?”——“不能。” 两个组: A组得到的信息来自奥本海默; B组得到的信息来自苏联的《真理报》。
信息来源本身的可信度,对信息的宣传效果起到了增强的作 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来源的重要性下降,而信息 本身的重要性上升。信息的接受者逐渐忘记了信息的来源, 而只记得信息本身。这就是“休眠效应”。
被称为宣传。 宣传的四个目标:
1、激起对敌人的仇恨 2、与盟军保持友好关系 3、与中立者保持友好关系,并尽可能达成合作 4、瓦解敌人的斗志
李和李:《宣传的完美艺术》
1、辱骂法
——“恐怖主义”、“流氓国家”
给某思想或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我们不经过检查就拒 绝和谴责它。
2、光辉泛化法 ——“新政”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那么威力无穷,传播者
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 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强化。
代表性研究
1、霍夫兰和耶鲁学派:态度劝服研究 1942—1945,霍夫兰研究军事纪录片对士兵的劝服效果
纪录片《不列颠之战》的宣传效果 (1)提供关于战争情况的基本信息 (2)使士兵形成相应态度 (3)激发士气,号召作战
把某事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它。
3、转移法
——名人广告(1)
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另一个事物 上使后者更容易被接受。
4、证词法
——名人广告(2)
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评论某种观念、规划、产品或 人,影响公众的态度。
5、平民百姓法 ——克林顿“只是普通人”
讲话者称自己及其观念是“人民的”或“普通老百姓的”以受 到更广泛的信任。
6、洗牌作弊法 ——东京湾事件
选择使用事实或谎言、例证或不相关的材料、合理或不合理的 陈述,对某种观念、规划、人或产品作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 的说明。
7、乐队花车法 ——广告:“今年流行× ×”
宣传者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号召人们跟所属群体 中其他人一样接受他的计划。
劝服效果理论
④诉诸感情与诉诸理智
1953年,“诉诸恐惧进行牙齿保健宣传”的实验
四个组: A组观看诉诸强烈恐惧的幻灯片; B组观看诉诸中度恐惧的幻灯片; C组观看诉诸轻微恐惧的幻灯片; D组观看有关眼睛的幻灯片,作为对照组。
2、库珀等:漫画“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1947年 选择性理解会减弱信息的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