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笔记小品与杂文,包括随笔、 序跋、书信等。
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很少有芜词累句。
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夹叙夹议, 兼代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 加强逻辑说服力,往往比史论和 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日喻说》、《稼说》、《记承 天寺夜游》
三、苏轼的辞赋和骈文
苏轼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 的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 歌的抒情意味,因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创作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样 的名篇。他的骈文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 风格。
他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从政,立志 做一个经世济民的人物。他又以释、道二 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处置人生忧 患,因而在任何逆境中都能随遇而安,不 悲观,不颓唐,永远保持一种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一、文道并重的文学思想 苏轼主张文道并重。 主张文章应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化,反 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表现出自然 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以绝色之美人西子来比绝色之西湖美景,正相抵 当,也足见苏轼比喻的奇妙,陈衍《宋诗精华录》 卷二曰:“后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西湖因此
苏轼对这个 创造性比喻还是颇为自得的。在其 诗中反复使用这个比喻,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次韵答马忠玉》 “只有西湖似西子,故应宛转为君容”等等。后 人亦常在诗词中引用和称赞此喻,如刘过《沁园 春·寄辛承 旨,时承旨招,不赴》:“坡谓西湖, 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又如武衍《正月 二日 泛舟湖上》:“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 语比西湖?”
四、苏文成就
风格:气势纵横,豪放自然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 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 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 的一家。
【南宋】李涂《文章精义》: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
“韩潮苏海”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苏诗内容
苏轼的诗歌,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 材十分突出。
1.反映现实 代表性的作品如《吴中田妇叹》、《荔
二、开拓了词的题材
1.讴歌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 《南乡子》(旌旆满江湖) 《阳关曲•中秋作》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善于议论
借助于形象的描绘,使议论增加一 种才情横溢的韵味,或者能和叙事 紧密结合,边议边叙,寓议于叙。
於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俗士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 “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世间哪有扬州鹤!
3.以才学为诗
才学包括才气和学问两方面
苏子瞻胸有洪炉,金、银、 铅、锡,皆归熔铸。其笔之 超旷,等于天马脱羁,飞仙 游戏,穷极变幻,而适如意 中所欲出。韩文公后,又开 辟一境也。
赵翼《瓯北诗话》
以文为诗,始自昌黎,至东坡益大放厥 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今试平 心读之,大概才思横溢,触处生春,胸 中书卷繁富,又足以供其左旋右抽,无 不如志;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 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 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 也。
才气表现在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 表现力上,还表现在布局的波澜起伏 上。
学问表现在善于使事用典,且用 法灵活多变。
三、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苏轼主张诗歌风格要兼收并蓄。 他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 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 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苏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 第四节 苏轼的词
第一节 苏轼的生 平和思想
一、苏轼的生平
1.读书与应举时期 2.从凤翔签判到乌台诗
案时期
3.贬谪黄州到两次召还 时期
4.远贬惠、时期
诸城出土的明代苏轼刻像
二、苏轼思想。苏轼受到儒、释、道三家的 影响,思想较复杂。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认为诗词同源,二者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 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是一致 的。 1.以诗入词,把词家缘情和诗人言志二者 结合起来,使词和诗同样具有言志抒怀的 作用,并吸取诗的表现手法作词。 2.提出 “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追求壮 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还写了一些富于哲理意 蕴的诗,《题西林壁》。
还有许多品评艺术的诗,包 括论诗、论画、论书法、论 音乐等。
二、苏轼诗的特征
1.奇特的比喻,高超的想象。
《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将人生的踪迹比 作“雪泥鸿爪”,尤其是《百步洪》一 诗,连用七喻写水流的湍急:“有如兔 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 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这些巧妙 的比喻,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想象力。
二、苏轼的散文
1、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其史论和政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 故作似乎不合义理的惊人之论,见解新颖 深刻,富有启发性。
史论:《贾谊论》、《留侯论》
政论:《续朋党论》、《教战守策》
2、叙事记游之文
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 美结合。
其中以亭台记和游记为多,成 就很高。
《喜雨亭记》、《凌虚台记》、 《超然台记》、《放鹤亭记》、 《石钟山记》
支叹》、《山村五绝》等。
2.抒发个人情怀和歌咏自然景物之作。 《和子由渑池怀旧》、《游金山寺》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支,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在日常生活中探索人生哲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