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一、教学任务分析
力的合成是在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力之后,从等效的角度对两个力作用效果所遵循规律的深入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之一,也是中学阶段其他矢量运算的基础。力的合成和分解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有: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和等效的思想方法。
从教材“泗水拔鼎”故事情景入手,让学生通过模拟“拔鼎”(即提杠铃片)的游戏提出问题,感悟等效思想,直观感受“合力与分力”、“共点力”、“合成与分解”等概念。
从“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从如何记录力的作用位置、大小、方向等,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搭建一个台阶,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完成对“泗水拔鼎”“双绳提砝码”等实际问题的解释。通过实践研究“吊床问题”,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亲身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等效等思想方法,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研究,知道力的合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实际,激发求知欲望和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合力与分力。
(2)知道共点力,理解共点力的合成。
(3)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共点力的合力。
(4)会用计算法求相互垂直二力的合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模拟“泗水拔鼎”情景,用一个力等效地替代两个力,在回忆巩固合力与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概念的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这一物理方法。
(2)通过“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画出的合力分力力的图示,猜想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几何规律,再实验探索研究,最终归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过程,认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环节:猜想→实验→结论。
(3)通过实践研究“吊床问题”的过程,感受物理实验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参与“泗水拔鼎”活动和实践研究“吊床问题”,提高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激发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2)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探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互评,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学习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共24套):。
画图板、橡皮筋、弹簧秤(2个)、三角尺、白纸、绳套、铅笔等。
2、演示实验器材
(1)30kg的杠铃片(或者其他重物)和两根长绳。
(2)两只演示用弹簧秤,200克砝码(或钩码),细”纸”绳,棉绳,轻质细弹簧,铷磁铁等。
3、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共点力和力的合成两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借境激疑→实验探究→实际运用。即借“泗水拔鼎”故事之景,回忆巩固共点力的概念,引出等效概念和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从“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画出的合力分力力的图示,猜想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几何规律。再实验探索,最终归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实践研究“吊床问题”,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完成对“泗水拔鼎”“双绳提砝码”等实际问题的解释。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和要突破难点是:探究验证并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设计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感受,重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活动Ⅰ模拟“拔鼎”
模拟“泗水拔鼎”的让多组学生参与提杠铃片,引起对“泗水拔鼎”失败原因的思考,不同的人提起杠铃片的效果是相同的,回忆巩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问题Ⅰ设问
在肯定提起杠铃片的效果相同的同时,观察不同组别在提杠铃片时的差异,设问:合力与互成角度的两个分力间有什么关系?
情景Ⅰ“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
通过“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活动Ⅱ学生实验
在猜想的基础上,教师从如何记录力的作用位置、大小、方向等,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搭建一个台阶,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探究,加以验证,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活动Ⅲ分析、解释
完成对本节课“泗水拔鼎”“双绳提砝码”等实际问题的解释。
活动Ⅳ实践研究“吊床问题”
通过实践研究“吊床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感受物理实验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作用。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借境激疑。从教材“泗水拔鼎”故事情景入手,让学生在模拟“拔鼎”(即提杠铃片)的游戏提出问题,感悟等效思想,回忆巩固“合力和分力”、“合成与分解”、“共点力”概念。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寻求规律。从“双绳提砝码”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教师从如何记录力的作用位置、大小、方向等,为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搭建一个台阶,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三环节,自主活动,运用规律。完成对“泗水拔鼎”“双绳提砝码”等实际问题的解释。通过实践研究“吊床问题”,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
七、教案示例
(一)情景导入,借境激疑
情景用powerpoint幻灯片显示汉代石刻画像“泗水拔鼎”情景,配《水经注•泗水》文字记载。疑问:拔鼎真的如此困难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模拟“泗水拔鼎”情景:在中间走廊里放一只大水桶,桶中放着一个30千克的杠铃片,将其系在一根长长的绳子中间,地上事先画出两条红线代表河岸。
学生活动
(1)请两个子较大的男生自告奋勇,站在红线外费很大劲没有拉起杠铃片(力图示见图一),成功模拟了“泗水拔鼎”情景,“为什么拔不起来呢?”的疑问会在同学们心中产生。真的没有办法提起来吗?
(2)再请两位女同学也来试试。鼓励女同学勇敢上来接受挑战,提醒并允许她们站到河中试试,她们缩短绳子提起杠铃片(力图示见图二),同学们都为她俩叫好。
(3)要想一个人提起杠铃片行吗?
(力图示见图三)。
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