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公司的道德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案例
病人买不起的新药,开发还是放弃?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默克公司(Merck)曾经投入巨资开发生产一种根本不能赚钱的产品,却让很多深受一种病痛折磨的人们摆脱了痛苦,这是典型的基于企业伦理道德的选择。
河盲症(RiverBlindness),即盘尾丝虫病(Oncocerciasis),在非洲30个国家及6个拉美国家流行,是这些国家主要导致失明的病。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约有2000~3000万患者,其中30万患者因该病而失明。该病是由沿河流繁殖的黑蝇(Blackfly)叮咬而传播。
最初防治河盲症的办法是用杀虫剂来消灭黑蝇,后来黑蝇产生了抵抗杀虫剂的免疫力,这种办法于是就失效了。此外,治疗这种疾病的惟一药物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有很强的副作用,需要病人住院治疗很长时间,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根本负担不起,住在河边的居民只能接受这种病痛,任由病源寄生虫在身体中繁殖,最终可能失明。
1979年,美国默克公司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博士发现,公司销路最好的一种动物用药Ivermectin有可能杀死盘尾丝虫。进一步的研究表明,Ivermectin可能衍生出一种安全、简单并且成本低廉的治疗河盲症的方法。因此,坎贝尔和他的团队向默克公司主席罗伊·魏格洛斯提出,从兽药Ivermectin开发出一种治疗河盲症的药品。
默克公司的管理层很快就意识到,即便是公司成功开发出这种药,河盲症患者也不可能买得起这种药。为了开发新药所进行的研究和大规模临床试用大约需要1亿美元。但是,河盲症患者分布在赤贫地区,他们不大可能负担得起这笔成本。即使最终药品的价格足够便宜,让贫穷的患者买得起,但这些患者绝无可能方便地买到这些药品,因为,河盲患者居住地通常没有医生、医院和诊所,甚至连药店也没有。默克公司有的经理还表示,如果这种新药对人体有副作用,那就可能影响到兽用Invermectin的产品形象,当时兽用Invermectin每年给默克公司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是公司的拳头产品。而如果有人把这些产品用于动物,最终会损害兽用Invermectin的销售。
默克公司的管理层犹豫不定。经过多次的激烈讨论,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种新药将给患者带来的收益如此之巨大,以至于这种药品的经济收益如何已不重要。在80年代后期,默克公司主席魏格洛斯正式批准一笔相当大的预算,专门用于开发治疗河盲症的新药。
经过7年的研究和无数次的临床试用,默克公司终于开发出供人使用的Ivermectin,服用这种新药,河盲患者可以在一年之内除掉身体里所有致盲的寄生虫,并且可以预防新的感染。不幸的是,公司最初的
担心变成了现实———没有人购买这种新药。默克公司求助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政府以及流行河盲症的国家政府,希望他们能够出资购买这些特效药,来帮助8500万正在或潜在遭受河盲症威胁的人们。最终没有一个组织对这个要求做出回应。因此,默克公司决定:所有的新药都免费提供给需要的人群。但即使这样,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正如公司管理层最初预料到的那样,根本没有现成的渠道将这些药品运送到那些急切需要它们的穷人那里。为此,默克公司专门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共同出资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将这些药品安全地送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病人手里,并且保证这些药品不回流到黑市移作他用。到1996年,这个委员会通过和多个国家政府以及志愿组织合作,将治疗河盲症的特效药送给了几百位病患手中,解除了他们的痛苦,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河盲症的威胁。
有人曾问,默克公司为何投入巨资开发生产一种根本不能赚钱的产品,默克公司主席魏格洛斯的回答是,当公司发现一种药品可能用来治疗一种足以把人折磨疯的病痛时,惟一符合企业伦理的选择就是:去开发这种产品。魏格洛斯还提到,第三世界的人们会记住默克公司所做出的贡献,一定会对公司心存感激。在公司的长期发展中,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此类行为是公司长期战略优势的来源。比如,默克公司在二战之后将链霉素带入日本,帮助日本消灭了肺结核。当时默克公司并没有赚钱,但日本人一直感谢默克公司的善举。如今,默克公司已经成长为日本最大的美国制药企业,这决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