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叶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贵高原是茶树的起源中心,是世界茶树的故乡。1980

年,贵州茶叶科技人员在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首次发现了

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

已有100 万年。

《贵州古代史》提到:“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 年)

遣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棘僮、笮马、髦牛

之外,还有枸酱、茶、蜜、雄黄、丹砂等商品,……”。这段记载说明在夜郎时期贵州已出现茶事,古黔已有明确的茶叶产地了。

唐代陆羽《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遵义、黔南、黔东南不仅产茶(也是现今贵州茶叶主产地),而且茶味很美。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夏,黎州入雅州。”在宋代已有饼茶进贡,茶味亦佳百,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置茶马交易场,用贵州茶换取青海马,发展舆边强贸易。

明代《一统志》“贵州茶府县皆有”。明弘治(1488 ~1505 年)《贵州图新志》载有:“黎平产洞茶,叶大而味美。其它镇宁州、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永宁卫均产茶。”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1673 年):“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清乾隆《贵州通志》(1741 年):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卫、五柯树、摆耳诸处;思南府出务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亦佳“。

近代《贵州通志》风土志:“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茶最有名。石阡茶,湄潭尖茶昔皆为贡品”。1914 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彀雨前采者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湄潭茶产调查报告》(1940 ~1942 年)载:“绿茶:又分龙井、玉露、珍眉。红茶:先将生叶萎凋继续人揉捻,继续日光下发酵,至适当程度,放焙房内烘干,是为粗制。粗制品再加以分筛检择后,始成精制”。说明在20 世纪40 年代初在湄潭已开始生产龙井、玉露等高档名茶。

贵州特有的地理山川、人文气候的变迁,长期形成的山乡异俗,?示出地域文化的鲜明特征。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美不胜收,其中民族茶文化,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等,均舆贵州山地少数的方言一定关联。说明贵州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起始地之一,贵州山地少数民族,还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祖先,对我国的茶叶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贵州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古黔先民,辛勤劳作,特有的民族风情代代相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创新,铸就出神秘莫测、丰富多样的具有地方民族风格的贵州茶文化,其内涵极其厚重。贵州山地少数民族至今仍沿袭古老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拥有许多具有鲜明贵州多民族的独特的茶事茶艺、茶史茶法、茶文学、茶风俗等,如黔北仡佬族的“干劲汤”、苗族的“擂面茶”、侗族的“打油茶”彝族“罐罐茶”以及坡柳“娘娘茶”等。

仡佬族“吃油茶”

在与渝东相连的黔北娄山山脉地区的广大农村,至今仍有“吃油茶”的嗜好。当地的仡佬族、

苗族群众视“油茶”为“干劲汤”,“不吃油茶没精神,吃了油茶有干劲”。

彝族“罐罐茶”

生活在黔西北毕节地区彝族同胞多少年来有吃罐罐茶的习惯,家家备有砂罐,客人到家,一罐一小把茶,请君自行方便。每当聚会、集会时,必需供应茶叶,到场人员自带茶罐,边聚会边烤边饮,别有一番民族风情。

侗族“打油茶”

黔东南是贵州侗族聚居地,“打油茶”是侗家的共同爱好。“油茶”宜饮宜吃,饮吃结合,既是茶饭,也是汤菜,茶菜合一,香甜可口,甜咸适中,吃起来别有一番山地民族风韵。这是一种古老传统的饮食文化。

土家族的“煨罐茶”

黔西北土家族的“煨罐茶”别有一番风情。煨罐茶,汤色深黄,可口清香,回味甘醇,喝之使人振奋精神,清除疲劳,帮助消化,还能治病。长期以来,煨罐茶成了土家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苗族“擂茶面”

黔西南州地区的苏州将茶叶,阴包谷等擂成粉粒,经加工后一并食用,当地俗称“擂茶面”,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又吃茶又进食。

坡柳“娘娘茶”

黔西南州贞丰县坡柳等地的“坡柳茶”采制全过程有年轻姑娘完成,当地姑娘出嫁,都要为自己采制几把坡柳茶带到婆家,故又叫“娘娘茶”。“娘娘茶”制工精巧,外形如毛笔头状,内质香味浓郁,汤色红亮,颇具民族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