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及其决策之创新专辑(doc 1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及其决策之创新专辑(doc 12页)

管理及其决策

第六辑创新专辑

由于此辑的思想非常新,想必象前几辑那样用简单的文字来说明,可能会令大家所不理解,为此在此辑里,引用了一些例子。如果想透彻的了解此辑的内容,可能要将此辑与“《管理及其决策协作小组专辑》”联系起来看,

1、经营事业的根本,已经是经营思想更重要于资本力量。有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如果不是创造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以一个学徒出身的亨利·福特有何德何能在二十年代执世界汽车业之牛耳;如果不是创造了分权制管理,通用汽车公司怎能战胜福特公司,坐上汽车业的老大的宝座;如果不是创造了JIT(适时管理),丰田汽车公司怎能战胜庞大的美国汽车集团;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这些抓住新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实力,已成为企业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创新典范。

2、企业领袖当然必须拥有足够的企业经营知识及能力,包括营销,财务,人际能力等。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能够整合所有这些知识……未来的企业精英最重要的条件,或许应该是管理‘持续变革’的能力。

九十年代初,通用汽车、克莱斯勒、IBM、柯达、美国运通、DEC、西屋电器这些著名大公司董事长的倒台,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执行创新职能,使他们的公司在竞争中落后了。

3、产品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管理的产物。从本质上看,产品创新也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

4、创新者只是暂时居于有利可图的地位,他们的利润很快将成为模仿他们的竞争者所分享,如果他们不能继续创新,利润就会逐渐消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利润。

5、管理创新的结果是小企业不断地成长壮大和默守陈规的大企业的衰落和瓦解。据统计,五十年代《幸福》杂志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近一半在九十年代已消失,那些没有消失的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董事长在九十年代被掀翻了“宝座”,因为他们不能带领公司创新使这些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而那些能不断创新的朝气蓬勃的巨人公司,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如《商业周刊》封面文章的标题所说:“如初出茅庐那样斗志昂然”,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就是通用电器公司。

6、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如何不断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新现实》中对成本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为许多人所喜欢引用,他说:“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不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创新永恒的主题。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是为了降低质量成本,适时管理和信息化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工资,解雇工人可以压缩成本,但提高工资和福利也可以压缩成本(福特汽车厂的亨利·福特想出了这个新主意)。那些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的公司一旦离开了精打细算,早晚会受到惩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厉行节俭,甚至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

7、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成本要靠各级人员来控制,技术要人来发展和应用,人才在企业生产、管理和创新中处于中心位置,对人员和管理层次众多的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知识化的人即人才会对管理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和需求。

8、我们必须把“创新”与个人的突发奇想和偶然得之严格地区别开来。尽管有许多创新是以此为起点的,但是,真正的、成功的创新要复杂的多。创新是一个过程,它可能起于个人因素,也可能起于学习和借鉴,但创新之所以被称为创新,并不主要取决于那个起点,而取决于在那个起点上的巨大努力,其中包括学习、借鉴、善于创造条件和环境善于把那个起点“系统化”等。

9、创新如果不能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的新产品和新方法,如果不能更快地取得这些成果,那么这个创新如果不是一钱不值就是至少要暂时被束之高阁。象一个阿莫科公司的NDC,是在纯化PTA(制造涤纶的原料)时发现的新材料,它的性能大大优于PTA,但制造成本太高,结果被束之高阁好几年,直到市场在摄录相机数字化和小型化时才产生了容纳它的成本的需求,它才能大显身手。10、自瓦特的蒸汽机以来,绝大多数发明都是系统化管理的结果,只要不是一个人做,就存在管理问题,就存在管理效率问题,这正是工业时代创新的根本特点。“革新和想象力并不能补偿傲慢、管理不善和一个任凭昔日的稀世之宝白白断送的董事会。”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衰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11、对管理来说,更重要的是系统性、完整性,即科学性。最要不得

佳值的终点。

15、美国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质量和成本并不矛盾,提高质量不但不必提高成本,反而会降低成本,办法就是不要在最后检验时才去控制质量,而要改革生产程序,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时时处处控制质量。另一个点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参与决策,确定目标,在融洽的合作环境中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如果认为产品质量不好是因为员工不负责任,那是不正确的,在引起产品质量的许多问题中,员工的责任感大约只占10%,企业家是企业生产系统的设计者和推动者,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好,90%是这个系统设计不好和推动不力,所以产品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在企业家身上。如果能够重新检验和设计更实际有用的系统和更强有力的组织推动,那么大部分质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果再强调员工积极性,由他们参与设计和组织,给他们权力去解决问题,那么质量就不成问题了。

16、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开始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研究照明环境于工人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1928年,埃里顿·梅奥参加到这个研究来,并使研究方向改变了霍桑实验发现了工人中非正式组织对工人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一句口号来概括:“满意的工人才是有效率的工人”。

17、零缺陷控制体系有以下基本点:

1、采用寻因检验(即防止缺陷的检验)来完全消除缺陷,这并不意味着与有缺陷的产品打交道,而是要在发生阶段就用上控制功能。

2、采用100%的检验,而不是抽样检验。

3、当异常发生时,采取改正行动的时间降至最低。

4、员工不是圣人,要注意到人就是人,应该合理设置防差错装置,这些装置完成控制功能,有效影响执行功能,在这里,寻因检验就是寻找缺陷发生的原因,给予纠正;100%的检验采用连续检验和自检。连续检验是由下道工序工人检验上道工序制品,一旦发生问题立即返回前工序,由前工序工人找出原因,采取措施,这时整个生产线暂停,等待问题解决。之所以暂停生产线,是因为出现问题的工序成为生产线的“瓶颈”,,其他人加工再多也只能是浪费,连续检验有时会造成工序之间工人的“面子”问题,为此最好是实现自检,自检就是在自己工序下游装上防止差错的装置,用简单的装置帮助自己检查,并寻找原因,立即改正。

高质量效益是巨大的,日本的电视机生产技术是从美国买来的,但在几年内,日本电视机(品种和品质)就超过美国,以至象美国无线电公司、齐尼思公司这样一些开发电视技术的美国大厂竟然在电视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处,六十年代以后,日本货已成为质量可靠的同义词,质量是日本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金钥匙。

18、最近在管理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概念“重新构建公司”,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概念是“同步工程”,就是把过去在分工制下需要由各部门顺序完成的工作整合起来同时进行,,大大压缩了程序中的时间成本。过去在不同部门等着上一岗位任务完成才着手本岗位工作的人,现在要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共同的工作小组,他们用共同讨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