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之义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左忠毅公逸事》之“义法”说
【内容摘要】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义法”是其文论的思想精髓,也是桐城派文章创作的基石。本文以《左忠毅公逸事》为例,从言有物、言有序等方面,具体阐述对方苞“义法”说的内涵的认识以及“义法”对当代散文写作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桐城派方苞义法雅洁
桐城派初创于方苞,姚鼐将之发扬光大,又极盛于嘉道之际,绵延至同光年间,屹立于文坛二百余年,桐城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义法”说,从内容和形式上指导了后来者的古文创作,构成了桐城派古文创作体系的起点和基石。
一、“义法”说的精髓
关于“义法”说,方苞在他著名的《又书货殖传后》中这样解释“义法”的来源及含义:“《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1] 这段话集中概述了义法说的源流、内涵及意义,是方苞义法说的纲领性阐释。方苞以为“义法”源于孔子之《春秋》,发明于司马迁之《史记》,是一种源于经,见于史,经纬与文,源远流长的述作传统。对于重在评判、略于记事的《春秋》笔法,方苞不仅了然于心,更难得的是他将通过研读《史记》
等大量文学经典而获得的文章创作原则和笔法,移植应用于古文写作,赋予义法说以深广的内涵,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基石。
方苞别出心裁地使用来自《易经》、《易传》中的内容来界定义法的基本内涵:“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2]简言之,“义法”要求文章内容充实,讲究章法,语言雅洁。
二、谈《左忠毅公逸事》的“义”
“文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3],这是桐城派散文的理论基础。《左忠毅公逸事》的“义”体现在内容上的“言之有物”,有效利用事例充实文章。作者
运用对比等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铁骨铮铮、大义凛然的高尚形象。
首先,作者从正面叙述了左忠毅公的事迹,主要有以下事件:一是左公以京城地区学政官员的身份,在“风雪严寒”的恶劣天气中不畏艰辛,微服私访,为国选拔人才。当他在古寺中发现伏案而卧的史可法,在阅读完史的文章时,“即解貂覆生,为掩户”,爱才之心溢于言表。而当左公在考场中再见史可法时,“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4]并且有言“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5]记述了左光斗奖掖、爱护史可法的事迹。他希望史可法能够继承他的事业,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件事也体现了左公慧眼识英才。另一件是左光斗被阉党陷害,身陷囹圄时,史可法日夜在狱门外探听消息,当他得知左公遭受炮烙之刑、生命朝夕不保之时,便设法买通狱卒进入监狱,以求探望左公,然而却受到左公的怒斥,“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体现了左公对人才的爱惜,对阉党的洞悉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其次,运用对比手法从侧面烘托左忠毅公的形象。作者通过史可法的三件逸事从侧面刻画左光斗:一件是史可法以凤庐道之职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体现史可法身先士卒、忠心报国,也可从中看出左公慧眼识人之智;第二是史可法“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的言谈可以窥见左公对史可法的影响之深;第三是史可法带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这些逸事正面写史可法知恩图报、代左公行孝道,而也是从侧面表现左公的忠肝义胆。可以说,左光斗和史可法的形象是交织在一起的,越是写史可法的忠孝,就越能突显出左光斗的光辉形象,以此达到水涨船高的艺术效果。文章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真正体现了“言有物”的要求。
三、论《左忠毅公逸事》的“法”
“法”主要体现在“言之有序”,全文结构严谨,叙事详略得当,材料组织紧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首先,文章开篇点题,结尾呼应开头,体现行文的有序。“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点出文章标题“左忠毅公”,且明确是“逸事”而非正史。从全文来看,左公有忠毅之举,因而称之“忠毅公”。
其次,文章在组织材料上也是有序的。先正面写左公的事迹,后从侧面描写左公的形象。第一、二段写左公忠义为国选拔人才,识才、爱才、护才,皆忠、毅之举也;第三、四段明写史可法逸事,也是先写对国家之忠,再写对家人之孝,这与上文内容形成前后呼应。而侧面描写同样是为烘托人物形象服务的,先正面,后侧面,体现了材料组织的严谨有序。
再次,文章内容前后呼应,呈现结构之有序、严谨。一是文章首尾呼应;二是第二段与第五段相呼应;三是第一段中左公冒着风雪严寒为国家选拔人才,并认为“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与第三段中史可法的尽忠职守相呼应;四是第一段中“召入,使拜夫人”与第四段中“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相呼应。[6]
纵观全文,作者精心组织材料,选取了几个最为典型
的事例展示左公的身世经历,深刻地突出左公的忠毅形象;
文章行文流畅,叙述条理清晰,章法严密,使得左公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四、“雅洁”论
严格地说,“雅洁”论是方苞“义法”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雅洁”论对桐城派文体语言风格的形成,影响深远。
何谓“雅洁”?方苞是这样来阐述“雅洁”的:“南宋、元、明以来,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越间遗老尤放恣,或杂小说,或沿翰林旧体,无一雅洁者。古文中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7] “雅”主要讨论雅驯规范、辞气远鄙的问题,侧重于语言;“洁”主要讨论澄清疏朗、辞约义丰的问题,侧重于文体。从《左忠毅公逸事》可以看出作者行文力求“雅洁”,文章语言凝练、精当,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无一不体现出方苞文章创作的深厚功底。总而言之,“雅洁”就从作品结构和语言风格方面成为“义法”说的补充。
五、“义法”说之于当代散文
方苞的“义法”说既是对传统“文”、“法”关系问题的总结和深化,又是桐城派文学理论的基石和起点。“义法”说的诞生,一方面是古文理论的巨大成就,是古文自身发展的结果和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义法”说在“义”上给予当代散文创作以指导,主要是引导散文创作必须“言有物”,感情充沛方为文,情至真挚方成篇,须知只有材料充实,文章才能内涵丰富。同时,行文中也要注意尽量做到语言凝练、辞约义丰,以充分展现散文语言应有的诗意、精纯。
在“法”方面,当代散文可以吸收“义法”说所主张的“言有序”原则,这里的“有序”并非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所谓的固定的章法,而是结合散文文体的特点,采用灵活的表达形式来组织材料,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无论如何,“义法”说对当代散文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从内容到形式上给予散文创作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六、结语
桐城派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学流派。[8]方苞创立的“义法”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方苞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成果,又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有所创新,方苞“义法”说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义法”的精髓在方苞的文章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言有物,言有序”是“义法”说的精当阐释,这些理论不仅使得桐城派发展壮大,对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