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与改善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与改善对策

作者:王希然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1期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措施。本文从内部控制内涵和发展历程分析入手,剖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内控环境、风险管理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及原因,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强化风险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内部控制的对策与策略,以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治理结构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

我国审计准则中企业内部控制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报告)四个主要阶段。科学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业务活动授权适当、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业务活动效率与效果不断改善。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恶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与过程。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效果差、内部控制评估不完善等方面。

二、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论在控制环境,还是在风险管理及组织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缺陷,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活动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总称。既包括员工的诚实性、职业道德、胜任能力;还包括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对管理的参与程度、管理思想和经营作风;也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性和人力资源政策及执行力度等内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缺陷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不完善和控制理念落后。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董事会制约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企业虽然依法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但其治理结构却存在着董事会人员构成不合理、下属机构设置不完备、监督不到位、独立性差、内部董事比例过大、独立董事缺乏、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等问题,影响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

2.内部控制理念和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管理理念还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模式,各部门之间相对孤立,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导致部门间配合不够默契,由此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有些管理层没有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或内部监督阶段,执法不严,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内部控制理念落后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同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不相适应,与国外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风险管理主要存在着理念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技术水平差等问题。

1.风险管理理念不到位。部分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不注重风险管理,缺乏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未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组织不落实、责任不明确、效果无评估;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差。首先是缺乏风险应对策略的研究,应对方式单一;其次是对企业管理活动及结果的预测、预防、控制、化解能力较弱,不能科学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三)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不规范

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导致内部控制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产权不分明,权责划分不明晰,欠规范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改善内部控制效果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制约作用

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是约束经营者行为的有效机制。对于股东而言,不仅整个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与否更多地依赖于董事会,而且董事会负有监督、保证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有效运行的责任。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点,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助推器。

2.依法进行会计监督,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3.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主体与目标

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工作目标与控制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员工了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4.提高各级人员素质,优化管理系统

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是有效落实内部控制的条件和基础,应建立财会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断充实新知识,自觉掌握新政策、新法规;建立岗位轮换制度,以便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使企业会计人员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引入ERP 技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并根据需要改变控制方法和程序。

四、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必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章立制,规范业务流程的操作

根据风险管理记录模板,将企业现有的控制措施与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发现风险管理记录差异,通过对差异分析,确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改进与规范业务流程与操作要求,避免操作失误风险。

2.实施风险管理体系的系统测试

从业务流程描述、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最终到发布实施,都要有层次、分步骤地进行系统测试。主要的系统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跟单测试、管理层测试、控制环境测试、信息系统测试和跟踪测试等。通过测试保证风险管理有效运行。

3.建立考核和评价机制

定期对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根据风险管理检查结果,向考核部门提出奖罚意见。考核与评价是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区分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风险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