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_孙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政策启示与建议
我国从 %44* 年才开始重视区域技术创新的研 究,对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各方面的关系还未能很 好理顺,很多地区的产业结构都不甚合理,轻重比例 失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 高。相对于国外经济和科技发达国家,我国各区域无 论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还是从技术创新效率来说,都 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各地区在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时 应在着重解决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矛盾的 同时,促进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知识的流动,加强创新 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对 于那些创新效率高但创新投入低的省市(如湖南、海 南、云南、新疆等),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创新资源投入 方面,通过实行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倾斜 政策,加大 ,-. 支出总额、,-. 人才的数量等方面 的投入,从而增加其创新产出。而对于那些创新投入 相对较高,但创新效率较低的省市(如北京等),则应
东和江苏。
4)+56 方法的数学模型。
本文中,运用 +56 方法首先通过衡量技术
市场交易价值、) 种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销售收
入占所有产品销售收入比率来决定哪些省市在
技术创新效率方面表现最佳7 这些省市被认为
构成了联系投入与产出的前沿面,对于样本中的
每一个省市,都可以使用 +56 方法判断它是否
在前沿面上。在前沿面上的省市被认为是技术创
率值为 %,包括:上海、浙江、湖南、广东、海南、重
庆、云南和新疆。因此,上述各省市在所有决策单
元(省市)中技术创新效率表现最佳。根据各省市
技术创新效率值可以进一步将它们分为 ) 类:即
高效率省市 (技术创新效率值介于 #= $ / %= # 之
间)、中等效率省市 (技术创新效率值介于 #= 1 /ຫໍສະໝຸດ Baidu
#= $ 之间)和低效率省市 (技术创新效率值低于
参考文献:
; % = f6 LWW]Z6 ZN(-)>C(+ (. *03C(+,- C++(N,>C(+ 545>0A5 8 0A0*30+10K >20(*4K 12,--0+30 .(* ,1>C(+ ; V= 6 f6 LWW]ZK Z/ V[6 ! ZD56 & 6 M03C(+,- C++(N,>C(+ 545>0A5K 501(+D0D6 ; L = 6 [(+D(+7 M()>-0D30K "##<,%,%96
"##) 年 各省 市指
标值的平均值。
-.+ 内部支出总
亿元为单位计量! 见表 "& 。
额 (())和技术市场 交易价值 (0%)以
从表 " 中可以看出,-.+ 支出最多的 1 个省市
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省,这在一定程度上
解释了为什么上述 1 省市成为中国技术创新最为活
跃的地区。)# 个省市中,只有 2 个省市的 -.+ 支出
新有效率的省市,其技术创新效率值为 %;不在
前沿面上的省市其技术创新效率小于 %。
) 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将上述统计数据代入前文中的 +56 模型,
应用 89:;9< $= # 软件编程进行求解。得到所有 )#
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值 ! 见表 ) & 。
从表 ) 可以看出,有 2 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
; " = _6 _W[WMZch6 ^2,> O0 52()-D P+(O ,R()> *03C(+,- 545>0A5 (. C++(N,>C(+ ; ’ = 6 /012+(-(34 C+ T(1C0>4K "##"K ! "< & 7 "<H 8 ":H6 ; H = 林迎星 6 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 ’ = 6 科技管理研究K "##"K ! I & 7 % 8 <6 ; < = Qd]Z[ YcZTVK Z/ V[6 M03C(+,- 545>0A5 (. C++(N,>C(+ ,+D >20 P+(O-0D30 ?*(D)1>C(+ .)+1>C(+7 >20 T?,+C52 1,50 ; ’ = 6 /012+(i
I 结语
将 _ZV 方法应用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通 过比较不同区域的创新效率值,并结合对于不同区 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关系分析,可以有效地评 价不同区域的创新效率,还可以为制定有关区域技 术创新的政策提供依据。本文实证分析方法的不足 之处在于某些带来产出的活动可能发端于若干年 前。例如,当前专利可能是基于前几年的 MJ_ 活动
间一一对应;另一方面,年与年之间统计数据变化不 显著,而且,计算结果建立在 < 年统计平均基础之 上,这将会减小时滞产生的错误。此外,由于统计数 据来源、统计口径及统计指标种类的限制,本文仅选 用了 H 个区域创新投入指标和 H 个区域创新产出指 标,随着我国对于各地区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和统 计方法、统计范围的日益完善,将使未来的评价结果 更加客观、全面和准确。
在适度增加创新投入的同 时,将重点放在设法提高 其创新投入尤其是创新资 金和创新人才的使用效率
第 %% 期 ! "##$ 年 %% 月 &
中国科技论坛
·%%·
方面,通过更有效率地使用 MJ_ 资金投入和发掘 MJ_ 人才的创新能力,以达到增加创新产出、提高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目的。
的支出和 MJ_ 人员的努力。换句话说,就是分析中 存在产出相对于投入的时滞。然而,事实上,一方面, 现行统计中无法实现将区域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之
的规模相对偏小制约了北京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 率,北京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获取是以牺牲技术 创新效率为代价的 0%(1。一些经济欠发达省市内蒙 古、海南、云南、新疆等效率值较高,这是由于这些地 区的投入和产出均较低,致使其产出 (除内蒙古外) 位于生产前沿面上的结果。另外,这些地区由于资金 和人才相对缺乏,技术创新活动中对资金和人才的 使用率相对较高,所以资金和人才对创新系统贡献 也较大。
由此可见,用 .23 方法对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 进行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的结果,只能说明各省市投 入指标的总体运用效果,该结果受到投入指标的影 响,它并不能代表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进 程。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超过 +#/ 的省市没有 充分利用其创新投入或低效率的使用创新投入。此 外,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表现未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 呈正相关关系,即创新效率高的省市未必是创新投 入较高的省市。因为 .23 方法得到的是各省市使用 创新投入资源的相对效率,其结果只表明各省市创 新资源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
占 *+, 比率 ((%)大于 %3 ,只有北京市的 -.+ 人员 数量占全部在职人员数量比率 ((")大于 %3 ,反映
了中国大多数省市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低投入状
况。在产出方面,技术市场上的 1 个最大赢家是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辽宁,在获得授权专利
方面表现最好的 1 个省市是广东、浙江、上海、山
·’·
中国科技论坛
! "##$ 年 %% 月 & 第 %% 期
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分析与比较
孙 凯 %,",李煜华 %
(%3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3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
摘 要:通过建立区域创新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络分析 ()4/)方法对我国 (# 个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 与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没有充分利用或低效率利用其创新投入,并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未必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 及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关键词:技术创新效率;数据包络分析;决策单元;效率评价 中图分类号:0.(% 文献标识码:/
第 %% 期 ! "##$ 年 %% 月 &
中国科技论坛
·’·
部支出总额(())除以该地区 *+, 得到,-.+ 人员数 量占全部在职人员数量比率 ((")可以用 -.+ 人员 数量除以该地区的在职人员总量得到。评价所用数 据来自于中国大陆 )# 个省市(由于缺乏某些年份数 据没有包括西藏自治区)。由于 "##% 年的各省市 -. + 人员数量的数据缺失,采用 "### 年和 "##" 年的平 均值代替。各指标所用数据采用统计年鉴中 "### /
" 评价指标体系及 )4/ 方法的数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科学性原则。评价 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和描述被评价事物或 系统活动全过程和活动规律,正确揭示评价对象的 本质特征。"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在被评价对 象之间具有可比性,要求评价指标定义明确,符合规 范,统计口径、统计范围要一致。#可行性原则。评价 指标数据具有可采集性以及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 性,保证评价工作的可实现性。
% 引言
在与区域有关的概念中,库克将区域创新系统 ! 567 & 定义为:与全球、国家和其他区域相联系的互 动知识产生和发掘的子系统 8%9,正是他开展了关于 区域创新系统的较早和较多的系统研究。
目前: 国外对区域创新的研究文献已涉及到区 域创新系统概念、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区域创新活 动与区域生产力关系、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等 多方面 8" 2 ( 9。对于创新绩效: 国外许多文献直接用创 新活动的产出指标来衡量 8, 2 -9: ;<=>?@ 等虽利用生 产函数测算了国家水平的创新生产力 : 8A 2 $9 但没有 拓展到区域层次上。国内一些学者对区域的创新绩 效做了初步研究。官建成等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测 度的研究框架: 认为区域创新绩效就是通过区域创 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创新投入转 化为创新产出的效率8’9。池仁勇等利用 )4/ 方法和 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评价了浙江 %% 个地区的创新 效率 8.9。王海盛等提出应用生产函数对区域绩效进 行测度的方法 8%#9。本文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 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4/)方法对不 同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有针对 性地提出了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评价指标的选择。 按照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本文建立 了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的指标可 分为两类,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 ! 见表 % & 。由于本 文只研究技术创新,并考虑到指标的可采集性,因此 产出指标的选择着重于专利、新产品以及技术市场 交易价值等方面。 ()数据来源。 本文对各省市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所使用的数 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在 上述指标中,6(,B%,B" 和 B( 的数据可以从上述统计 年鉴中直接获得,其余必须用统计年鉴中的指标计 算得到。5C) 支出占 *)D 比率 (6%)可以用 5C) 内
#= 1)。按照技术创新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归入
上述 ) 类的省市数量分别为 %)、> 和 %% ! 见表
·%#·
中国科技论坛
! "##$ 年 %% 月 & 第 %% 期
’&。 从表 ( 和表 ’ 可以看出,北京的效率值低于所
有省市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 #) **,只得到 #) +(。更 低于同样 ,-. 支出较多的广东、江苏、上海和山东 ’ 省市。众所周知,北京拥有强大的科技能力和巨大 的科技存量,北京现有各类科研院所 ( ### 余个,拥 有两院院士 *## 余名,占两院院士总数的近 +#/ 。 全国 ($) ’/ 的博士后流动站、"#/ 的研究生集中在 北京。然而上述强大的科技实力对提高北京市自身 技术创新效率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北京的科技成 果大部分转让到外地即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反 映了北京市的研发能力较强,产业化和市场实现能 力较弱。在中关村,外商的投资比例较高,但形成规 模、总收入和产值较高的合资企业较少;国际著名高 技术公司在这里设立分支研究机构、与高校和科研 院所合作的较多,但真正涉足实业的较少;通过中关 村的企业代理销售产品的较多,真正建立生产基地 的少。这是北京区域产业化能力较弱的又一个佐 证。黄鲁成和张红彩指出,北京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 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对立性,北京制造业技术 创新资源配置比例失当,技术创新投入资源与技术 创新产出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技术创新产出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 ! "##()*+")#,’ &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 ! %%-%"%#. &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0.01%(, & 。 收稿日期:"##$ 2 #- 2 "( 作者简介:孙凯 ! %.$- 2 & ,男,吉林永吉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