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三年内不可献血。(3)加强预后抗复发教育,间日疟可于初病半年后再次复发的可能,告知患者此病复发后的症状,做好自我监测,定期回院做血常规、疟原虫涂片、肝功的复查。如出现突发高热、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应与感冒发烧区别。出现黑热尿等情况,立即入院治疗。(4)治疗后,定期随访,对1~2年内有疟疾发作史及血中查到疟原虫者,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给予抗复发治疗,以根治带病者,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2年内无复发为止。3 小结

本报道的病例通过快速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病情,避免了疾病的恶化。间日疟与登革热均有发热、血细胞减少等共同症状,极可能在诊断中会出现漏诊其一疾病,该病例提示我们:(1)护理人员细致严密观察病情和快速协助医生采集标本,为医生进行鉴别诊断;(2)及时准确执行用药医嘱,以维持稳定有效的药物血液浓度.从而有效控制了

贫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严密监测各种数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各种药物和治疗护理措施,保证了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电解质、酸碱度等良好的内环境;(4)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的危急状况,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及时汇报医生,从而进行有效干预。本案例没有造成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4:551-558.

[2] 马春梅,柳风琴,海春莲.1例肝移植后合并HIV感染继发

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2):47.

[3]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13:424-428.

(本文编辑:曹思军 张 丹)

工作单位:242000 宣城 安徽省宣城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陈芳芳: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4-04-11

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陈芳芳

关键词:膀胱癌;全膀胱切除;皮肤造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畅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5)11-0131-02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对于肿瘤较大侵略较深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道改流术是治疗的金标准

[1]

。相较于经典Bricker回肠

膀胱术及其他输尿管造口方式,双输尿管一侧汇合式皮肤造口术尿液转流术易于操作、创伤少不涉及肠道、术后并发症率低,适用于需要进行尿液转流的患者尤其对于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不能耐受肠切除的病例

[2]

。本科于2013年3月4日收治1例

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经过15d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术前及术后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余,门诊CT及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巨大新生物,侵犯极广,拟膀胱占位收住。既往于1977年因左髋关节外伤行股骨头置换术。入院查体:T:36.4℃,P:76bpm,BP:120/80mmHg,体重52kg。完善相关检查,胸片:左上肺少许纤维增殖灶,心影饱满,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可能。KUB+IVU:膀胱占位病变。诊断明确,患者具备手术指征,于2013年3月9日拟在全麻下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中发现整左侧膀胱壁增厚变硬,左侧输尿管无增厚及扩张,左侧

髂外血管及闭孔神经周数枚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膀胱肿瘤伴

盆腔淋巴结转移,遂行全膀胱切除+双侧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历时1.5h。安返病房后,因患者高龄体弱术后输红悬2u+血浆200ml。并予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氧,禁食,止血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3月10日改二级护理拔除胃管并指导床上活动,3月11日指导流质饮食,3月12日指导半流饮食及床边活动,3月15日拔除盆腔引流管,3月18日病理回报: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侵及膀胱壁外膜层,小神经束见癌组织浸润,并可见脉管内癌栓;左侧闭孔神经及髂血管淋巴结见癌组织转移。术后恢复顺利,住院15d后,患者出院,出院时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切口已拆线,伤口愈合佳,无红肿及渗出,输尿管皮肤造口引流畅,双“J”管在位,1月后复查时拔除双“J”管。2 护理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年龄大,手术复杂,加上对于癌症的恐惧及手术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焦虑,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①充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做好各种检查,如采集血标本化验、常规心电图、胸片、KUB+IVU等。②肠道准备:术前一天改流质饮食,术前日晨番泻叶20g泡饮,术前晚及术晨行灌肠各1次,术晨禁饮食。③营养支持:输红悬2u纠正

?

131?当代护士2015年11月下旬刊

贫血,遵医嘱静脉补液。④备皮、备血、术前留置胃管。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和记录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T:36.5℃,P:64bpm,BP:131/71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各引流管均在位、通畅,并妥善固定。①搬动患者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护各引流管和输液管道,妥善固定各管道,并检查是否通畅,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②术后嘱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当日行心电监护仪监测,监测呼吸、心率、心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③加强巡视患者,并做好病情观察,注意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有无呼吸道梗阻,观察伤口敷料及造口有无渗血情况,观察引流管是否保持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记录引流量,密切观察造口血运情况,有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造口局部水肿是否逐渐减轻,记录造口引流量,如尿量过少提示血容量不足。④遵医嘱予以止血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因术中出血200ml兼患者高龄体弱故术后遵医嘱输红悬2u+血浆200ml。2.2.2 心理护理 由于术中术式改变,患者在看到自己的造口时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解释病情,关心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接受自我形象改变,通过宣传教育生活护理以及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护理行为影响患者对危机的认识与评价,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形体改变的现实,适时调整心理状态。

2.2.3 处理术后不适 ①疼痛: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并于48h后拔除,安置患者于舒适体位,指导其在咳嗽翻身时用手安抚切口部位,减少对切口的张力性刺激,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鼓励患者表达对疼痛的感受,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运用正确的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②发热: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可出现外科手术热,一般不超过38℃,术后1~2日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向患者作好解释。患者发热时最高体温38.4℃,使用物理降温,予以温水擦浴,指导患者多饮水,协助其勤换衣裤。③低钾血症:遵医嘱予以氯化钾缓释片1.0g,Bid。

2.2.4 引流管护理 术后患者引流管较多,留有胃肠减压管、左侧盆腔引流管、双侧输尿管双“J”管和右侧连接泌尿造口袋的床边集尿袋。要作好标记妥善固定并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避免牵拉反折扭曲脱管等情况发生。给予防止管道滑脱床头警示牌,向患者及家属作好宣教工作及动作示范。①胃肠减压管在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②定时挤压盆腔引流管管道,防止管道堵塞,妥善固定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盆腔平面以下,引流袋每天更换并注意无菌操作,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通过对引流液的观察可早期发现盆腔出血;③左右输尿管内置入双“J”管目的是保持输尿管通畅和预防输尿管及造口粘连狭窄。输尿管支架管直达肾盂,管腔直径5~8mm,较细,易发生堵塞,造成引流不畅而引起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每天饮水﹥2000ml以产生自然冲洗的作用[3];④集尿袋置于盆腔平面以下,记录24h尿量。

2.2.5 皮肤造口护理 本例患者使用透明的两件式防逆流粘贴造口袋,方便观察输尿管造口情况,密切观察造口的血运情况。另外,两件式尿路造口袋减少了造口袋粘贴处皮肤皮炎的发生[4]。正常的造口应鲜红或粉红色,平滑且湿润,造口袋一般3~6d更换,当造口袋与皮肤粘贴不紧、有渗液或袋子有破损及时更换。换袋时间以早晨起床后或进食饮水后2h为宜,以减少换袋过程中尿液持续排出影响造口袋粘贴。造口袋底板口径的剪裁恰当,比输尿管皮肤造口的直径大1~2mm。更换造口袋时注意固定好输尿管支架管,防止脱出。建议根据患者常用体位选择造口袋粘贴时的摆放角度。

2.2.6 休息与活动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患者能够安静休息。术后3h托空患者臀部,卧床期间按摩患者双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h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做深呼吸运动,四肢主动活动、翻身、足趾和距小腿关节的伸展运动等。术后48h患者即试行下床活动,活动时固定好各种管道,并给予协助。

2.2.7 饮食与排泄 术后禁食水,予静脉补液,待胃肠蠕动肛门排气后,拔出胃肠减压管,指导患者进少许流质饮食,注意避免进食豆浆、牛奶等易引起肠道胀气的食物,再逐渐由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术后3h做口腔护理,禁食期间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多饮水食蔬菜,防止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时勿屏气用力,告知医务人员及时处理,如使用开塞露、灌肠、服用助消化药等。2.2.8 出院指导 ①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造口袋。②注意饮食生活有规律,饮水量2000~3000ml/d,以达到自行冲洗尿路的作用。③如果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局部出现其他的不适应及时就医[5]。④登记患者的联系电话,告之患者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护士应在出院后有计划地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给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造口情况,评价患者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自我护理能力,并及时给予相关指导,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6]。

3 小结

双输尿管一侧汇合式皮肤造口术尿液转流术易于操作、创伤少不涉及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不能避免,如肺部感染、输尿管支架堵塞刺激性皮炎等。此膀胱癌患者行输尿管全切并双侧输尿管一侧汇合式皮肤造口术,手术难度大且复杂。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做好引流管及造口的护理,及时处理疼痛发热等不适,合理安排饮食与活动,加强心理调适,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对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可起到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78.

[2] 朱再生,张春霆,刘全起,等.膀胱全切后双输尿管一侧汇合皮肤造口术的临床疗效[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

18(5):478-480.

[3] 卢莹,郭伶俐,李念.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2):39-41.[4] 葛琤.一件式与两件式尿路造口袋临床使用比较[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7:85-86.

[5] 周静,钱卫红.膀胱全切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2:148-149.[6] 覃惠英,尤黎明,郑美春,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18-421.

(本文编辑:曹思军 张 丹)

?231?TODAYNURSE,November,2015,No.11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 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临床路径标准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ICD-10:N13.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孙宁、魏光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临床表现:多数新生儿及婴儿以无症状腹部肿块就诊,年龄较大儿童可出现上腹部或脐周腹痛伴恶心、呕吐。患儿可出现血尿,偶见尿路感染。或孕检、生后体检超声发现,无临床症状。 2.体格检查:积水严重的患儿患侧腹部可触及肿块,多呈张力较高的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而无压痛,少数质地柔软,偶有波动感。部分大龄患儿可有肾区叩痛。经超声检查发现的患儿可没有阳性体征。 3.辅助检查: (1)超声显示患肾的肾盂肾盏扩张,但同侧输尿管和膀胱形态正常; (2)静脉尿路造影(IVU)显示肾盂肾盏扩张,造影剂

突然终止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不显影,或部分显影但无扩张; (3)如有条件可行肾核素扫描检查,进一步明确肾功能和梗阻肾引流情况; (4)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用于肾盂输尿管显影不佳病例,可明确积水程度、病变部位、显示远端输尿管通畅情况; (5)CT和MRI可用于积水较重及复杂病例检查; (6)有尿路感染史者需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以排除膀胱输尿管反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孙宁、魏光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行开放或经腹腔镜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ICD-9-CM-3:55.87)。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疾病编码(ICD-10:N13.000)。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膀胱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精编

膀胱全切术后常见并发 症的护理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题词: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并发症护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的严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调查研究,按照1973-1975、1990-192、2004-005年全国死因调查数据显示,膀胱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男性分别为10万、10万和10万,女性分别为10万、10万、0.0.36/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1】温登瑰等《中国肿瘤》「A」《中国2009年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2013年第22卷第7期526 chiancancer,2013,vol122,no7 膀胱肿瘤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期中,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为原位可控新膀胱,经过今年的研究标明,回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2】张翠华《吉林医学》「R」《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011年6月第32卷第17期3563

但是,此术式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手术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针对科室最近护理的此类手术患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的做好干预及防范,减轻患者痛苦。 现在将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1、尿瘘与尿漏:术后尿囊尿瘘一般出现在术后5-10天, 它主要与会场尿囊肠黏液分泌有关,一般来说,患者 术后3天,黏液产生开始增多,到7天时有一高峰, 【3】周玉虹等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代膀胱肠黏液分泌规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 571,黏液易堵塞尿管,引起尿流不畅,出现尿瘘。术后切口突然出血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且引流出的尿 液减少,即可诊断为尿瘘。 护理措施: 1.1密切观察尿液引出量及切口漏尿量,,以判断尿瘘的多少。 1.2保持输尿管支架管及盆腔引流管通畅,以及时引出尿液,减少膀胱压力,促进瘘口修复。 1.3注意切口附近的皮肤,勤换敷料,防止皮肤破溃

全膀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全膀胱切除围手术期护理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1],近几年有年龄缩小趋势,男女比例4∶1 临床表现主要以无痛间歇肉眼性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等。我科于2014年1月13日对1例膀胱癌患者进行了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因反复尿频、尿急2年余,解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4年1月9入院,术前行膀胱镜检查明确肿瘤部位并进行组织活检,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于2014年1年13日行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在手术中会对患者的尿流进行改道,很多患者因为害怕长期使用集尿袋,影响自身形象,因此产生排斥。所以,首先要使患者明白选择手术在治疗方案中的重要地位,让患者了解手术对自己的影响,了解只要控制的好,也可与一般人无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家属的解释,指导家属多关心、体贴、安慰患者,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在患者身边,陪患者慢慢接受治疗方法,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全身准备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详细了解病情,有无重要脏器的病理性改变,常规各项生命体征、各项检查,如血、尿、粪常规,心、肝、肾功能,凝血、免疫、传染病,静脉肾盂造影、CT、心电图、膀胱镜检查等,对年老体弱、尿血时间长并且伴有贫血的患者应嘱患者进食些补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并备血以供术中使用[2]。 2.3饮食改善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应该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改善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可稀释尿液,可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 2.4肠道准备因术中用回肠代膀胱,所以必须保证肠管清洁,避免在手术中污染腹腔,以减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严格按肠道手术要求,术前3d晚睡前及术晨给予清洁灌肠之后在给予甲硝唑保留灌肠,同时术前3d 口服甲硝唑。 3 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后返回病房,应24h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根据病情随时查血气分析,血常规,电解质,准确记录24h出入量,重点观察尿量和引流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护理)

六、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一)术前准备及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入院后尽最大可能给患者一张术后可改变体位的三折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护士、同病房的病友,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增加与患者的亲切感。 2、心理护理首先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分别给予正确的指导,如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患者明白卵巢是维持女性生理的主要器官,子宫切除不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对性生活和女性特征等没有明显影响。,解除上述方面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心情放松,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和一切不利因素,根据护理程序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评价,了解其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鼓励患者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术,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观察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机体活动的客观反应,所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是衡量机体状况的重要标志,如体温过高提示患者体内有感染可能,所以术前、术晨必须认真观察测量。 4、术前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做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肝肾功能、阴道涂片、胸透、心电图等术前检查,并讲解做上述检查的目的及意义, 5、术前指导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向家属和患者简介各种手术方式及该手术方式为最佳方案,麻醉方式和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处理对策。因术后卧床时间长,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如何使用便器,并教会患者在床上锻炼肢体方法,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静脉栓塞等)。另外,该手术多附加前后阴道壁修补术,或盆底修复术,术后患者过早增加腹压,将影响血液循环、切口创面愈合及手术效果,所以患者尽力避免增加腹压,如术前教会患者做胸式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咳痰。 6、阴道准备因手术切口及阴道残端均在阴道内,因此阴道准备尤为重要。(1)术前3日,根据情况选择1/1000苯扎溴铵、1/5000的高锰酸钾进行阴道冲洗,或用碘伏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 (2)术晨常规冲洗阴道,完毕后用无菌大棉球醮干,并进行宫颈及阴道消毒。 阴道冲洗、擦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阴道黏膜及宫颈,并耐心解释说明阴道准备的重要性,减轻患者不适,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阴道准备要严格、充分,确保阴道清洁,是预防残端感染的关键,也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成功的保障。 7、肠道准备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切口距离肛门近,同时多附加前后阴道壁修补术,与膀胱、直肠关系密切、直接,术中的剥离面有剥坏膀胱、肠道的的危险。肠道准备不佳易污染手术切口,引发感染,因此,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也很重要。 (1)术前3日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 (2)术前一天进流质饮食、术前禁食水12h,减少粪便产生, (3)尊医瞩给肠道抗生素(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_护理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主要解决病患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分的血管异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常常有管腔纤维性及炎性狭窄,外在异位血管、粘连等机械因素,又有高位连接,肌层发育不良所引起的由肾盏、肾盂起动的蠕动波传送失调,通过该手术解除上述原因造成的尿液输送障碍,并可达到新型的管腔要达到正常管径;切除余无力的肾盂壁使肾盂腔缩小,壁收缩有力;输尿管开口于肾盂最低位;手术部输尿管与肾盂正位接合保持笔直;防止盂管部手术区周围过多渗出液淤聚、炎症反应过,纤维组织增生的效果。 目录 适应症 术前准备、麻醉 手术步骤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适应症 肾盂与输尿管的连接部分,由于有一纤维肌肉环或偶尔同时存在异位血管,可造成狭窄,引起肾盂积水。如肾实质尚属正常,肾功能有恢复的可能者,应用手术方法解除梗阻。 若肾盂积水严重,肾实质已萎缩,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应做肾切除术。 术前准备、麻醉 同肾切除术。 手术步骤 (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Y-V成形术(Foley ) 1.体位、切口侧卧位。腰部斜切口(或平卧位,腹部切口)。 2.注入盐水检查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分离。应注意有时该部外表正常而实际仍有狭窄,可用生理盐水注入肾盂,观察能否排空。 3.切开输尿管上段探查肾盂不能排空时,应纵行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以下的输尿管上段,以探针向上探查,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遇到阻挡。 4.切除狭窄部分将切口向上延长,Y形切开肾盂,显露并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纤维肌肉环⑷。 5.肾盂输尿管吻合及肾盂造瘘将肾盂及输尿管后壁肌肉层用4-0 铬制肠线间断缝合。将新而小的蕈状导尿管和塑料管经肾实质切口分别引入肾盂及输尿管,作肾盂造

膀胱全切术术中问题及护理要点

术中问题: 1.注意术中出血在处理两侧膀胱侧后韧带时一定要分次切断,并贯穿结扎,以防滑脱而出血。在游离前列腺两侧韧带及耻骨前列腺韧带时易致静脉丛出血,应做到边结扎、边切断。如遇出血、结扎止血困难时可用电凝止血。若仍不能控制出血时,可选用纱布填塞止血,并加速输血,以防出血性休克。然后,迅速切断后尿道、切除膀胱,以利暴露,予以止血,并可经尿道放入气囊导尿管,充气后牵引以压迫止血。 2.分离膀胱时切勿穿破膀胱,以免膀胱内尿液及癌细胞污染手术野,导致盆腔感染及癌细胞的种植转移。 3.在游离前列腺、精囊与直肠时应在狄农维利埃(Denonvillier)筋膜之前游离,切勿进入该筋膜之后,以免损伤直肠。如有直肠损伤,则当即彻底冲洗创口,用2-0可吸收线做横行全层及浆肌层两层缝合修补。已作肠道准备者,不需作结肠造口,但应加强术后抗生素应用,以防感染发生,并延迟进食时间。最好将橡皮管引流从会阴部引出,以利引流。 4.膀胱全切后行尿流改道时,两输尿管内应放置支架管,以防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处出血后血凝块堵塞吻合口导致无尿。 术中配合;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单,留置导尿。脐上2cm做切口,穿入10mm曲卡,接气腹管,充气腹,放入腹腔镜镜头,监视下于下腹部穿入一个12mm曲卡和三个5mm 曲卡作为操作通道于髂血管表面切开盆底筋膜,沿血管表面行淋巴清扫,清扫范围近端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外侧至生殖股神经,内侧至髂内静脉及闭孔神经,清扫淋巴结按部位分别送病检,清扫过程中游离双侧输尿管,于膀胱入口近端分别将之离断,切开膀胱子宫陷凹处腹膜,沿膀胱后壁游离至膀胱颈,保留子宫及阴道。离断子宫圆韧带及双侧膀胱侧韧带,距尿道内口0.5cm处离断膀胱颈,将膀胱完整切除。 距回盲部20cm处取末端回肠约40cm作为新膀胱用,于截取肠袢两端分别以45mm直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肠管及部分肠系膜,将肠管两断端重叠10cm,于肠系膜对侧肠壁作1cm切口后分别放入切割吻合器作侧侧吻合,再以45cm切割吻合器将切口闭合恢复肠管连续性。 游离肠袢取最低点作直径2cm切口,3-0薇乔线锁边缝合一周,以2-0贝朗缝线连续吻合后尿道及肠袢切口。于肠袢系膜对侧肠壁切开全层,保留近端10cm肠管作为输出袢。3-0薇乔线连续缝合内侧切缘形成新膀胱后壁,双侧输尿管末端剖开1cm,于新膀胱输入袢肠壁作切口,5-0泰克薇乔线2定点端侧连续吻合输尿管与新膀胱壁,吻合完毕前分别置入7号单J管一根,新膀胱内置入20号三腔尿管一根,以3-0薇乔线连续缝合新膀胱外侧切缘使新膀胱成形。 4.查有无活动性出血,盆底置引流管一根,脐上曲卡延长切口3cm,将1000mm盐水袋剪成标本袋放入腹腔,取出标本。 护理体会: 1.熟悉手术步骤,主动配合手术,此手术所用的器械较多,术中应将器械放置好,看管好,传递到位,防止器械掉地污染影响手术的进展。术中及时将超刀等器械上残留的组织及血痂及时清理干净,不要影响器械的使用,影响使用效果。 2.术前将手术所需要的器械,敷料,仪器等用物备齐,并检查其性能,使其处于功能状态,以达到在手术配合中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3.手术体位尽可能舒适,并固定牢固,防治神经损伤,压疮的发生,尤其注意要上好肩托,防止病人在术中头低位时发生滑落,电极板粘好,防止灼伤。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积水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 【定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肾损害。UPJO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最常见的原因,占85%以上。【病因】梗阻原因有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官腔狭窄、输尿管内瓣膜或息肉,输尿管迂曲,输尿管开口于肾盂高位;迷走血管压迫输尿管。【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特殊临床症状,梗阻严重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腹部肿块:在新生儿及婴儿,常以腹部无痛性肿块就诊,触诊肿块多呈囊性感、表面光滑、无压痛,部分患者有肿块大小变化病史。 (2)疼痛:除婴幼儿外,绝大多数患者均能陈述上腹部痛和脐周疼痛,腹痛多为间歇性并伴呕吐,颇像胃肠道疾患。大量饮水后出现腰痛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是肾盂因利尿突然扩张而引起的疼痛,另外还可因合并的结石活动或血块堵塞而引起绞痛。 (3)血尿:血尿发生率在10%~30%左右,可因肾盂内压力增高,肾髓质血管断裂所致,也可由感染或结石引起。 (4)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多见于儿童,一旦出现,病情重且不易控制,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和败血症。 (5)高血压:无论在小儿或成人均可出现高血压,可能是因肾

内血管受压而导致的肾素分泌增多所致。 (6)肾破裂:肾破裂多为外伤性,常导致急性腹膜炎表现。 (7)尿毒症:因本病常合并其他的泌尿系畸形,或因双侧肾积水,晚期可有肾功能不全表现,如无尿、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及厌食等消化系统紊乱症状。 2.辅助检查:早期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肾盂分离,无输尿管扩张。可对肾积水进行分度,对梗阻部位诊断及病变性质加以初步鉴别,对估计患肾功能的可复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肾内动静脉血流频谱来反映患肾血流变化。对阻力系数进行测定,可帮助鉴别梗阻性和非梗阻性肾积水。B超对胎儿尿路梗阻的检查更具优越性,产前B超检查可对先天性肾积水作出早期诊断。 (2)X线检查:腹部平片检查可了解肾轮廓大小,对X线阳性结石可明确诊断。排泄性尿路造影时若积水肾或梗阻近端尿路能显影,可对梗阻部位及肾功能作出评判,尤其是对分肾功能的判断更为重要。对排泄性尿路造影(IVU)不显影,同时又无法进行逆行肾盂造影者,可行经皮肾穿刺造影检查(可以用磁共振尿路造影代替)。 (3)动态影像学检查:利尿性肾图对明确早期病变、判断轻度肾积水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很有帮助,尤其双侧肾积水时一侧轻、一侧重,对肾积水较轻侧是否手术治疗具有决定作用。 (4)磁共振成像或CTU成像:MRI已被广泛应用于尿流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尤其是MR尿路成像(MRU)对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3808971.html,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的护理 作者:王丽梁惠玲袁宝玉谭坚铃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总结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病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7月~ 2013 年3月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病历资料。结果: 24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康复出院,未出现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无排尿困难;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以及膀胱功能的训练是本手术护理的关键,精心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效果。 【关键词】膀胱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护理 膀胱癌或其它膀胱疾患需行全膀胱切除的病人,常常面对着如何做尿流改道的问题,理想的膀胱替代方法是不影响肾功能和机体内环境,又能最接近生理状态正位排尿。原位新膀 胱手术是浸润性膀胱癌( T 2 期以上)患者在进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后,用其回肠肠段制成一个新膀胱,让患者恢复经原尿道排尿功能,自控排尿。该手术的优点最大程度的提高了贮尿、控尿及排尿功能,可保护肾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该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护理是关键。现将我科2010 年7月~2013 年3月收治的24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2~73岁,中位数68. 3岁。24例均为初发病例,经B 超、CT及膀胱镜下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癌,接受行膀胱全切除、回肠新膀胱术。 2 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均一期愈合,拔除导尿管后均恢复生理自行排尿。平均住院42. 6 d,未出现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无排尿困难,2例发生不完全肠梗阻,处理后症状能改善;4例发生尿失禁,处理后能控制排尿;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3 护理 3.2术后常规护理 按全麻手术后常规护理,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1 ~2 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定时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准确记录24 h 尿量。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膀胱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题词: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的严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调查研究,按照1973-1975、1990-192、2004-005年全国死因调查数据显示,膀胱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男性分别为10万、10万和10万,女性分别为10万、10万、/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1】温登瑰等《中国肿瘤》「A」《中国2009年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2013年第22卷第7期526 chiancancer,2013,vol122,no7 膀胱肿瘤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期中,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为原位可控新膀胱,经过今年的研究标明,回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2】张翠华《吉林医学》「R」《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011年6月第32卷第17期3563 但是,此术式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手术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针对科室最近护理的此类手术患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的做好干预及防范,减轻患者痛苦。 现在将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1、尿瘘与尿漏:术后尿囊尿瘘一般出现在术后5-10天,它主要与会场尿

囊肠黏液分泌有关,一般来说,患者术后3天,黏液产生开始增多,到7天时有一高峰,【3】周玉虹等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代膀胱肠黏液分泌规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1,黏液易堵塞尿管,引起尿流不畅,出现尿瘘。术后切口突然出血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且引流出的尿液减少,即可诊断为尿瘘。 护理措施: 1.1密切观察尿液引出量及切口漏尿量,,以判断尿瘘的多少。 1.2保持输尿管支架管及盆腔引流管通畅,以及时引出尿液,减少膀胱压力,促进瘘口修复。 1.3注意切口附近的皮肤,勤换敷料,防止皮肤破溃 1.4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500-300ml,以稀释肠黏液。 1.5经常变换体位,保持个引流管通畅。 1.6术后3天开始予以碳酸氢钠低压冲洗膀胱。 2、造口周围皮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湿疹。 护理措施: 2.1正确测量造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造口袋,一般将造口袋裁剪至比造口大为宜。 2.2夜间睡眠或外出时间较长不方便放尿的患者,为防止造口袋过满侵湿皮肤,可在造口袋排放阀处接上引流袋。 2.3正确更换造口袋,除去造口袋时应一首按住皮肤,另一手尽可能接近水平方向揭下造口袋,由内向外清洗造口周围皮肤,贴造口袋时应挤出瘘口尿液并彻底擦干尿液,防止变贴边漏尿。对皮肤过敏患者,使用造口袋

膀胱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时有效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主题词: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并发症护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环境污染的严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调查研究,按照1973-1975、1990-192、2004-005年全国死因调查数据显示,膀胱癌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男性分别为0.80/10万、1.37/10万和1.40/10万,女性分别为0.30/10万、0.41/10万、0.0.36/10万,呈缓慢上升趋势。【1】温登瑰等《中国肿瘤》「A」《中国2009年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2013年第22卷第7期526 chiancancer,2013,vol122,no7 膀胱肿瘤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期中,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膀胱全切术后膀胱重建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为原位可控新膀胱,经过今年的研究标明,回肠代膀胱是各种肠代膀胱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2】张翠华《吉林医学》「R」《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011年6月第32卷第17期3563 但是,此术式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做好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于手术预后具有很大的作用。针对科室最近护理的此类手术患者,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积极的做好干预及防范,减轻患者痛苦。 现在将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总结如下:

1、尿瘘与尿漏:术后尿囊尿瘘一般出现在术后5-10天,它主要与 会场尿囊肠黏液分泌有关,一般来说,患者术后3天,黏液产生开始增多,到7天时有一高峰,【3】周玉虹等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代膀胱肠黏液分泌规律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1,黏液易堵塞尿管,引起尿流不畅,出现尿瘘。术后切口突然出血大量淡黄色液体渗出,且引流出的尿液减少,即可诊断为尿瘘。 护理措施: 1.1密切观察尿液引出量及切口漏尿量,,以判断尿瘘的多少。 1.2保持输尿管支架管及盆腔引流管通畅,以及时引出尿液,减少膀胱压力,促进瘘口修复。 1.3注意切口附近的皮肤,勤换敷料,防止皮肤破溃 1.4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500-300ml,以稀释肠黏液。 1.5经常变换体位,保持个引流管通畅。 1.6术后3天开始予以碳酸氢钠低压冲洗膀胱。 2、造口周围皮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湿疹。 护理措施: 2.1正确测量造口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造口袋,一般将造口袋裁剪至比造口大1-1.5cm为宜。 2.2夜间睡眠或外出时间较长不方便放尿的患者,为防止造口袋过满侵湿皮肤,可在造口袋排放阀处接上引流袋。 2.3正确更换造口袋,除去造口袋时应一首按住皮肤,另一手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护理教学提纲

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护 理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成形术,主要解决病患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分的血管异位。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常常有管腔纤维性及炎性狭窄,外在异位血管、粘连等机械因素,又有高位连接,肌层发育不良所引起的由肾盏、肾盂起动的蠕动波传送失调,通过该手术解除上述原因造成的尿液输送障碍,并可达到新型的管腔要达到正常管径;切除余无张力的肾盂壁使肾盂腔缩小,壁收缩有力;输尿管开口于肾盂最低位;手术部输尿管与肾盂正位接合保持笔直;防止盂管部手术区周围过多渗出液淤聚、炎症反应过,纤维组织增生的效果。 目录 适应症 术前准备、麻醉 手术步骤 术中注意事项 术后处理 适应症 肾盂与输尿管的连接部分,由于有一纤维肌肉环或偶尔同时存在异位血管,可造成狭窄,引起肾盂积水。如肾实质尚属正常,肾功能有恢复的可能者,应用手术方法解除梗阻。 若肾盂积水严重,肾实质已萎缩,而对侧肾功能正常时,应做肾切除术。

术前准备、麻醉 同肾切除术。 手术步骤 (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Y-V成形术(Foley) 1.体位、切口侧卧位。腰部斜切口(或平卧位,腹部切口)。 2.注入盐水检查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分离。应注意有时该部外表正常而实际仍有狭窄,可用生理盐水注入肾盂,观察能否排空。 3.切开输尿管上段探查肾盂不能排空时,应纵行切开肾盂输尿管连接部以下的输尿管上段,以探针向上探查,可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遇到阻挡。 4.切除狭窄部分将切口向上延长,Y形切开肾盂,显露并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纤维肌肉环⑷。 5.肾盂输尿管吻合及肾盂造瘘将肾盂及输尿管后壁肌肉层用4-0铬制肠线间断缝合。将新而小的蕈状导尿管和塑料管经肾实质切口分别引入肾盂及输尿管,作肾盂造瘘。最后,把三角瓣的尖端拉向输尿管缝合,形成V形~⑺。肾盂部置香烟引流后按层缝合切口。 (二)舌状肾盂瓣成形术(Culp) 1.体位、切口同Y-V成青工术。 2.肾盂切口做一细长的舌状肾盂瓣,切口的大部作在肾盂后侧,瓣尖绕过肾盂上部弯向前侧,切口的一端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后内侧,另一端沿输尿管越过狭窄处纵行向下。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超声表现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疾病超声诊断 泌尿系为分泌、输送和贮盛尿液的器官,许多疾病都会有尿液积贮,易为超声检出,所以颇适于超声诊断。 第一节肾脏疾病诊断 一.正常肾(normal kindey) (一)正常肾二维声像图 正常肾二维声像图有周边的肾轮廓线和肾中央的肾窦回声,二者均为高回声。二者之间的肾实质呈低回声,肾锥体回声较肾皮质回声更低。肾窦内可以见到条状低回声为肾静脉回声(图1-1)。膀胱充盈时或大量饮水后,肾盂回声常有轻度分离,但排尿后肾盂分离可减少,正常肾在呼吸时能随呼吸活动。

图1-1 正常肾声像图 (二)正常肾彩色血流图 正常肾彩色血流图可见彩色肾血管树,自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直至小叶间动脉及各段伴行静脉均能显示。彩色血流分布直到肾皮质,呈充满型。然而彩色血流图显示与仪器的彩色灵敏度,患者条件(年龄、胖瘦及个体其他条件)有关(图1-2)。 图1-2 正常肾彩色血流图 (三)正常肾测值

正常肾超声测值一般为长度10 ~ 12cm,肾实质厚度 1.4 ~ 1.8cm,肾皮质厚度为0.8 ~ 1.0cm。肾的径线测值因断面角度位置不易固定,重复性差,只能大体上反映肾的大小。 二.肾积水(hydronephrosis) (一)各型肾积水声像图表现 轻度肾积水,在声像图上出现肾窦分离,肾盂肾盏均有轻度积水,但肾实质厚度和彩色血流不受影响。中度肾积水,肾窦回声中出现无回声区,因各人肾盂肾盏原来形态不同,显示各种形态的肾积水声像图,肾盏积水明显可见(图1-3~图1-5)。重度肾积水,肾盂肾盏明显扩大,显示各形无回声区,肾实质明显变薄,肾实质内彩色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 对肾积水可用超声向下追踪探测,常能找到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详见输尿管疾病的诊断。 图1-3 肾积水声像图调色碟型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护理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等及有无吸烟史。 2、评估患者是否有过血尿史,有无腰、腹部和膀胱手术创伤史。 3、评估患者肉眼血尿的时间、程度、排尿形态及有无尿路刺激症状。 4、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 5、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种检查,严格掌握适应症。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进展,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药物准备:术前 1 周口服肠道抗菌素,甲硝唑 0.4 克,Tid,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补液,术前3天开始补充水、电解质。 4、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木前3天进少渣饮食,术前2天全流饮食,术前1天禁食,术前禁水4小时。 5、术前晚及术晨行清洁灌肠或口服泻药。 6、作好术前皮肤准备,术前留置胃管、尿管。

(二)术后护理 1、体位与活动:术毕去枕平卧 6 小时,术后第 1 日取半卧位,利于引流。指导床上适度活动,利于肠功能恢复,预防压疮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术后第 2 日可由半卧位、坐位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水,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指导患者从全流、半流逐步过渡到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指导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 (1)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 (2)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及漏尿情况,敷料渗湿及时更换。 (3)引流管的护理:术毕留置双侧输尿管支架管、腹膜后引流管,各标识清晰,保持通畅,妥善固定,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 (4)疼痛护理:动态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转移和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并评估效果。 4、造口护理:观察造口肠管或输尿管血供情况,造口处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造口周围皮肤酌情涂氧化锌软膏保护。双侧输尿管支架引流管拔除后粘贴造口袋。 5、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等支持对症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