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一)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一)
提要近年来,苏州市服务业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分析苏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苏州;现代服务业;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和开放型经济两波重大历史机遇,一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城市的前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人均GDP从1952年的126元发展到超过1万美元,按照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苏州“三驾马车”中动力最强劲的进出口突然急转直下,最低谷时跌幅深达50%左右,苏州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下一步要走得更远攀得更高,要实现保增长促发展,就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来看,产业结构的演变有其内在逻辑演进规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第一产业的比重将下降,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并且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其支柱产业。发达国家正是由于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其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不断进步。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苏州的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不到40%,明显“短腿”。为此,苏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高科技引导的、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兴产业格局,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苏州服务业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总体上升态势。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8.1∶55.7∶16.2,呈“二、一、三”排列。1987年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60.7∶20.3,呈“二、
三、一”排列。此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到200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6∶62∶36.4。(资料来源:苏州统计局网站的《2009年苏州统计年鉴》)(图1)
2、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根据苏州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52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9.58万人,第二产业314.33万人,第三产业180.01万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为5.65∶59.99∶34.36。(图2)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9年新批服务业外商投资项目523个,注册外资42.83亿美元,增长96.2%,实际到账外资9.52亿美元,增长121%,占全部注册外资和实际到账外资的比重分别为23.3%和13.3%。投资领域由传统领域扩大到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其中科技服务业和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实际到账外资分别增长1.7倍和2.5倍。
4、新兴产业亮点频现。服务外包产业初具规模,已拥有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3个省级基地城市、6个省级示范区。软件、动漫、第三方物流、
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外包企业约有500家,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全市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入驻企业近万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以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张家港保税物流区和苏高新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的“一园二中心”保税物流格局初步形成。
二、当前苏州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苏州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地区经济越发达,其服务业所占份额也就越高。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6.4%,但这一占比大大低于71%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这与苏州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相比形成较大反差。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呈现的主要特点:服务业主体结构改变较慢,结构能级提升缓慢。从内部结构看,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在服务业内部,以2009年苏州为例,各行业对服务业的贡献度依次为: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27.67%)、金融保险业(15.93%)、房地产业(12.6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9.1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6.07%)、教育(5.7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6%)、交通运输仓储业(5.05%)、住宿餐饮业(4.8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8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9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85%)。新兴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总体规模小、比重偏低,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强。服务业结构。苏州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特别是批发零售餐饮业比重较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还不够发达。房地产业比重偏大。2009年,房地产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超过50%。房地产业超常规发展、现代服务业投资规模偏小将会大大削弱苏州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相对优势。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策略建议
1、在优化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发展“世界工厂”与“世
4、培养人才,争创有竞争力的服务业区位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注重人才使用的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市场手段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加强引才的载体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在硬性引才基础上大力提倡柔性引才,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重点引进现代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会计法律、广告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整合教育资源,辐射教育优势,适度超前发展。调整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积极培养各类人才。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构建以学校与社区有机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要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所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