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1)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1)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1)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甲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国内外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甲乙酮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甲乙酮生产应用市场

甲乙酮(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酮、2-丁酮,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对各种天然树脂(如松香、樟脑等)、纤维素酯类(如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香兰酮-茚树脂、对氯基苯磺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另外,甲乙酮可与多种烃类溶剂互溶,在磁带、合成革、涂料、胶粘剂和油墨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此外,甲乙酮还可用作精制润滑油脱蜡和石蜡脱油的溶剂,用于生产过氧化甲乙酮、甲基戊基酮、甲乙酮肟、丁二酮、甲基假紫罗兰酮等化工产品,广泛用作香料、催化剂、抗脱皮剂、抗氧剂以及阻蚀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1 生产方法[1、2]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异丁醛异构化法和发酵法等十余种,但已经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只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和异丁苯法3种。其中正丁烯两步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

1.1 正丁烯法

正丁烯法生产甲乙酮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一步法是正丁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直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甲乙酮。该法因反应选择性低,目前并没有用于工业化生产。正丁烯两步法

是先将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生成甲乙酮。该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甲乙酮最主要

的方法,其产量约占世界甲乙酮总产量的80%。我国的甲乙酮装置主要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1.1.1 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

目前,工业上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的方法主要有以硫酸为催化剂的间接水合法和以离子交换树脂或杂多酸为催化剂的直接水合法两种工艺。

(1)硫酸法间接水合工艺。硫酸法正丁烯间接水合工艺是生产仲丁醇的传统方法。工

业装置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经有埃克森、壳牌、日本丸善石油化学等公司拥有各自的专利生产技术。用浓度为80%左右的硫酸

吸收预处理过的主要含正丁烯的混合C4馏分,反应生成丁基硫酸酯,丁基硫酸酯经水解得到仲丁醇水溶液,再经精馏制得仲丁醇。反应压力为0.5 MPa,反应温度为26~27℃,硫酸与正丁烯比为1.2:1(物质量的比),正丁烯转化率为92%~93%,仲丁醇选择性为85%。该法技术成熟,对原料正丁烯纯度要求不苛刻,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控制,不足之处是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稀酸,设备腐蚀严重,三废较多,装置投资较大。

(2)树脂法直接水合工艺。该法由德国RWE-DEA公司于1984年开发成功,是目前国内外生产仲丁醇最主要的方法。以树脂为催化剂,正丁烯通过质子催化作用生成仲丁醇,反应在三相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为150~170℃,反应压力为5.0~7.0 MPa,水与正丁烯配比约为1:1(物质量的比),树脂多选用耐热性好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该法工艺流程简单,产品回收精制容易,三废少,对设备腐蚀性小,仲丁醇选择性高,不足之处是对原材料正丁烯要求较高,一般要求C4馏分中正丁烯含量要高于90%。另外,树脂催化剂耐高温性能较差,寿命短,易失活,正丁烯单程转化率较低(不高于10%)。

(3)杂多酸法直接水合工艺。该技术由日本出光兴产公司于1985年开发成功。正丁烯在杂多酸催化剂作用下直接水合制得仲丁醇。杂多酸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钼磷酸,同时加入有机金属化合物添加剂。反应温度为200~230℃,反应压力为19.0 MPa左右,仲丁醇选择性大于99%。在该反应中,正丁烯既是反应物,同时也对产物仲丁醇起着超临界萃取剂的作用。该法工艺流程简单,催化剂性能稳

定,寿命长,反应为气-液相反应,反应器效率较高,高沸点副产物不在反应器内积存,不足之处是正丁烯单程转化率低,反应需要在高压和较高温度下进行。

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不同生产工艺的比较见表1。

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不同生产工艺的比较见表1

1.1.2 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

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的方法可分为气相脱氢和液相脱氢两

种工艺。

(1)仲丁醇气相脱氢。这是目前工业上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采用氧化锌或

锌铜合金为催化剂,将仲丁醇加热气化,在反应温度355~375℃、反应压力0.34 MPa下,于脱氢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反应产物经冷凝分离得到甲乙酮,仲丁醇的转化率及甲乙酮的选择性均在90%以上;不足之处是产品纯度较低,催化剂寿命较短。

(2)仲丁醇液相脱氢。以骨架镍或亚铬酸铜作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150~200℃

常压操作,仲丁醇的单程转化率低,但甲乙酮的选择性在99%以上。该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催化剂寿命长,产品分离简单,能耗低,产率高等优点,不足之处是仲丁醇的单程转化率低于气相法。

仲丁醇脱氢两种工艺的比较见表2所示。

表2 仲丁醇脱氢工艺比较

1.2 丁烷液相氧化法

丁烷液相氧化法的主要产品是醋酸,甲乙酮是作为副产而产生的(约为醋酸产量的16%)。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以及塞拉尼斯公司均采用此法生产甲乙酮。目前美国约20%的甲乙酮通过该法得到。

该工艺为气-液相反应,催化剂为醋酸钴-醋酸钠,溶剂为醋酸,反应温度为160~165℃,压力为5.6 MPa,甲乙酮和醋酸的质量比约为0.4:1,副产物主要为醋酸乙酯、丙酸、乙醛等。该法的缺点是产物回收分离系统复杂,投资高能耗大,目前正逐步被淘汰。

1.3 异丁苯法

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50~70℃,正丁烯与苯经烃化反应生成异丁基苯;异丁基苯于110~130℃,0.1~0.49 Mpa条件下,液相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丁基苯,然后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分解,于20~60℃提浓氧化液,生成甲乙酮和苯酚,最后分离精制得产品。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 t甲乙酮可联产1.26~1.28 t苯酚,副产0.2~0.26 t苯乙酮,丁烯利用率达67%~70%,该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腐蚀较轻,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但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操作条件严格。

2 国外生产和消费情况[3~4]

甲乙酮自20世纪6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产量以年均5%~10%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上甲乙酮的总生产能力约为1 200 kt/a,产量约为1 000 kt/a,其中美国的生产能力约占28%,欧洲约占30%,日本约占16%,亚太(日本除外)约占18%,南美约占5%,南非约占3%。世界甲乙酮生产能力最大的6家公司是美国Shell化学公司、Exxon Mobil化学公司、英国Exxon Mobil化学公司、日本丸善石油化学株式会社、Shell化学公司和日本东燃化学公司,生产能力合计为636 kt/a,约占世界甲乙酮总生产能力的53%。2001年世界甲乙酮的主要生产厂家见表3。

表3 2001年世界甲乙酮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kt/a

2000年,全球甲乙酮的总需求量约为950 kt/a,产需基本平衡,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用于涂料和粘合剂溶剂,此外还用于磁带、润滑油脱蜡以及化工中间体等,其消费结构为:涂料占63%,粘合剂占11%,磁带占7%,化工中间体占5%,润滑油脱蜡占5%,印刷油墨占2%,其他占7%。

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新的低溶剂高固含量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水基涂料和粉末涂料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甲乙酮的应用市场呈现萎缩局面,产量不断下滑;另外,由于丙酮价格相对较低,在欧洲出现了用丙酮取代甲乙酮的动向,这也导致了对甲乙酮需求量的逐步减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后5年内世界对甲乙酮的需求将呈缓慢增长之势,年均增长率大约为0.5%~1.0%。虽然欧洲甲乙酮的生产厂商坚信甲乙酮不会被完全封杀,因为甲乙酮的有些应用领域还不可能用其他化学品来代替,如在生产丙烯酸树脂时使用的过氧化丁酮就属于此例,但各大生产厂商都已排除了在欧洲建设新甲乙酮生产装置的可能性。在亚洲,由于甲乙酮市场持续发展,未来仍有可能建设新的生产装置。

美国是世界上甲乙酮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甲乙酮主要用作汽车、设备、家具和住宅表面涂料溶剂,近几年消费量一直保持在200 kt/a左右。其消费结构为涂料占64.4%,粘合剂占9.2%、磁带占3.8%、油墨占1.7%、溶剂脱蜡占5.4%,化工中间体占4.6%,其他占10.9%。

由于甲乙酮作为溶剂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存在环保压力,同时采用以丙酮和醋酸乙酯为溶剂的高固体含量涂料取代了以甲乙酮为溶剂

的涂料,因而近年来美国国内对甲乙酮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但是其出口量却逐年增加,每年出口近90 kt。

在日本,甲乙酮的消费结构为:涂料占27.0%、粘合剂占8.0%、油墨占25.0%、化工中间体占5.0%,树脂加工占25.0%,其他占10.0%。近几年,日本甲乙酮的出口量稳步增长,每年约有产量的一半近100 kt出口,产品大部分出口到东南亚地区,其中向韩国出口占48%,中国和印尼各占11%,泰国占7%。

3 国内生产消费和市场情况[5~7]

3.1 生产情况

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生产甲乙酮,1966年抚顺石油化工公司石油二厂建成了我国首套甲乙酮生产装置,装置生产能力为1 700 t/a。该装置采用正丁烯硫酸间接水合制仲丁醇再进一步脱氢技术,由于催化剂活性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酸,处理困难,加上设备腐蚀严重、所得产品质量较差,产量只有200~300 t/a。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甲乙酮生产才开始有较大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几套生产装置。江苏泰州石油化工总厂从西德爱德安尼努(EDE.LEA.Nu)公司引进技术,利用扬子石化公司提供的裂解抽余

C4馏分为原料,采用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直接水合制得仲丁醇,再经气相脱氢生产工艺,于1991年建成投产一套7 300 t/a 甲乙酮生产装置,1999年扩产到10 kt/a;1992年江苏正丹集团公

司建成投产一套1 500 t/a甲乙酮生产装置;1995年黑龙江石油化工厂从德国引进正丁烯直接水合气相脱氢生产甲乙酮技术,建成一套12 kt/a生产装置。目前该装置运转良好,产品质量和产量以及主要原材料的消费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型装置的技术水平; 2001年11月,山东淄博市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开发的甲乙酮成套技术建成投产了生产规模为20 kt/a的甲乙酮生产装置,生产出优质的仲丁醇和甲乙酮产品,结束了我国大型甲乙酮成套技术长期以来依靠引进的历史。最近,抚顺石油化工二厂利用该技术又建成了目前我国最大的甲乙酮生产装置,装置生产能力为25 kt/a。除此之外,生产厂家还有陕西西安油漆总厂、湖北荆门炼油厂、山东济南炼油厂以及吉化集团公司等。目前,我国甲乙酮的总生产能力为83.5 kt/a ,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4。

表4 我国甲乙酮主要生产厂家情况

在技术开发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甲乙酮的生产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就开始致力于研究开发我国自己的甲乙酮生产成套技术。1991年6月,甲乙酮成套生产技术列入中国石化攻关项目;1992年3月,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和仲丁醇脱氢制甲乙酮技术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1994年2月,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多段反应器工艺及催化剂研究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先后完成了丁烯水合中试放大试验、降低水合反应器床层阻力降试验,耐温树脂催化剂新工艺的研究、研制开发高效脱氢催化剂等,为该技术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院在甲乙酮催化剂研究中坚持技术创新,开发的合成甲乙酮催化剂的强度、活性及选择性均达

到国外同类催化剂先进水平,申请并被授予了多项中国专利和外国专利,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甲乙酮成套技术,使抚顺石化研究院成为世界上第二家拥有甲乙酮成套技术的专利商。此外,该技术还获得2000年中国香港国际发明博览会银奖。

3.2 进出口情况

尽管我国甲乙酮的生产能力增长很快,但由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各种因素,目前实际产量只有25 kt/a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上升之势。1992年我国甲乙酮的进口量为19.2 kt,1997年增加到79.5 kt,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2.9%,2000年进口量增加到102.1 kt, 2001年增加到113.7 kt。1995-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7.85%,1996-2001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4.6%。近几年我国甲乙酮的进出口情况见表5。

表5 近几年我国甲乙酮进出口情况

从进口来源看,我国进口的甲乙酮产品主要来自于日本、美国、南非、英国、巴西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方式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来料加工的比例逐年降低。进口地区主要为广东、福建、上海、浙江和江苏等沿海省市。其中广东省是我国甲乙酮进口量最大的地区,2000年进口量高达63 kt,约占全国甲乙酮进口总量的62%,其次是浙江、上海和江苏,进口量分别为15 kt、13 kt和9 kt,分别占全国甲乙酮总进口量的15%、13%和9%。同时,这4个省市也是我国甲乙酮消费量最大的地区。

3.3 新建拟建情况

由于国内市场前景看好,因而有许多生产厂家准备新建或扩建甲乙酮生产装置。具体有黑龙江石化公司拟将其原有装置生产能力扩建到40 kt/a,江苏泰州石油化工厂拟将其原有装置生产能力扩建到40 kt/a,新疆独山子拟新建30 kt/a生产装置,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拟新建20 kt/a生产装置,茂名石化公司拟新建30 kt/a生产装置,锦州石化公司拟新建40 kt/a生产装置以及吉林延边图门江石化公司拟新建20 kt/a生产装置等。

3.4 消费现状及市场预测

目前,我国的甲乙酮主要用于润滑油脱蜡和涂料生产,此外

在粘合剂、磁带、油墨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方面也有一定的消费量。近几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情况见表6所示。

表6 近几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情况

(1)涂料

在涂料方面,甲乙酮主要用作高档溶剂型涂料,如聚氨酯涂料、环氧树脂涂料、丙烯酸酯涂料以及乙烯基涂料等。我国的聚氨酯涂料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涂料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聚氨酯涂料产量达到82 kt(固含量)以上,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涂料品种。聚氨酯涂料主要集中在华东等沿海省市,也是甲乙酮在涂料中应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外,环氧树脂类、丙烯酸酯类、乙烯基等涂料也消费一定量的甲乙酮,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甲乙酮在涂料方面的应用还相差很远。从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情况来看,甲乙酮在涂料中作

为溶剂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而在国内还在使用一些相对较为低档的溶剂。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档涂料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许多国外著名的涂料生产商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建厂,如日本油漆公司1998年投资600万美元扩建其在上海的二期工程,生产出油漆供给上海通用汽车工业公司;1998年底又投资800万美元在广州建立油漆厂,供给广州本田汽车公司;此外,他们还投资500万美元在河北廊坊建设建筑用油漆生产厂。英国太古油漆公司投资近2亿人民币在上海建设装饰用油漆生产厂。这些大量高档涂料投入生产与使用,大大增加了甲乙酮在涂料中的消费。2000年我国涂料行业对甲乙酮的需求量为57.6 kt,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115 kt,2000-2005年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14.8%。

(2)润滑油脱蜡

在炼油厂传统的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脱蜡溶剂主要有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如酮类、二氯乙烷等)对蜡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对脱蜡油的溶解能力则欠佳;而非极性溶剂(如苯类、丙烷类)多对脱蜡油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但对蜡的选择性欠佳。为此,国内外大多数溶剂脱蜡装置一般是根据需要将极性溶剂和非极性容易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以使用。如今工业上广泛使用的脱蜡溶剂主要是各种酮和苯类的混合溶剂。由于丙酮的蒸汽压较高,挥发损失比甲乙酮大。因此,目前在我国炼油厂的润滑油生产过程中,主要选用甲乙酮与甲苯的混合液作为脱蜡溶剂。目前我国润滑油生产中溶

剂脱蜡对甲乙酮的需求量约为12 kt,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增加到约16 kt,2000-2005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5.9%。

(3)粘合剂

在粘合剂的生产中,甲乙酮主要用于溶剂型粘合剂,尤其是聚氨酯类粘合剂。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和开发聚氨酯粘合剂,产量不断扩大,2000年产量已经达到约35 kt(固含量),其中鞋用胶的用量占第一位,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鞋企业集中、产量大,是我国甲乙酮在粘合剂方面的主要用户。从将来的发展看,我国聚氨酯粘合剂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展。以鞋用聚氨酯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国家,目前虽然有相当部分的制鞋企业以氯丁橡胶作为粘合剂,但氯丁橡胶尽管有初粘接性好,可冷粘、价格便宜等优点,但其不耐增塑剂渗透,必须用苯类有毒溶剂等是其致命弱点,使得氯丁橡胶已不适应制鞋工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国外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被聚氨酯胶粘剂所取代,如今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鞋用胶已经为聚氨酯胶粘剂所占领,国内也已经出现这种趋势。国内除在东南沿海地区大量使用聚氨酯胶粘剂外,近年来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内地的制鞋厂家也开始使用,并有不断扩大的势头。另外,聚氨酯胶粘剂在建筑、高速公路、飞机跑道嵌缝材料、高层建筑玻璃密封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2000年我国粘合剂对甲乙酮的需求量约为1.0 kt,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3 .0 kt,2000-2005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24.6%。

(4)磁带

在磁带生产中,甲乙酮主要用作聚氨酯的优良溶剂,2000

年对甲乙酮的需求量约为4.5 kt,预计到2005年需求量将达到约8.0 kt,2000-2005年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12.2%。

加上用于制备过氧化物、甲基戊炔醇等其他方面对甲乙酮的需求量,预计到2005年我国对甲乙酮的总需求量将达到145 kt,2000-2005年的年均消费增长率约为13.7%。2005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分配情况见表7。

表7 2005年我国甲乙酮的消费分配情况预测

3.5 市场价格

由于我国的甲乙酮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因而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1995年上半年国内甲乙酮的市场价格为11 000~12 000元/t,下半年价格上涨至12 000~13 200元/t,最高时达14 000元/t。1996年因受原料市场价格以及国内化工市场不景气的影响,甲

乙酮价格降至8 000~9 500元/t,1997-1998年价格继续下降,到1998年6月下降到约6 000元/t,进入1998年四季度,随着国家拉动国内市场需求的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和对走私的严厉打击,化工市场反弹,导致甲乙酮市场价格上升至近10 000元/t,1999年上半年的价格为8 000~8 500元/t,下半年的价格上涨至9 500~9 800元/t,2000年上半年的价格为9 700~10 000元/t,下半年的价格为10 500~11 500元/t。进入2001年国内甲乙酮的市场价格下降幅度比较大,上半年价格为8 500~9 000元/t,下半年价格为7 000~8 000元/t。2002年上半年的价格为5 500~6 000元/t。

4 发展建议

(1)虽然目前我国甲乙酮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但是由于有许多生产企业准备新建或扩建甲乙酮生产装置,预计到2005年,我国甲乙酮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00 kt/a,届时生产能力和产量将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因此,有关拟建或扩建甲乙酮的生产厂家,应密切关注其他生产厂家的建设进度,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慎重行事,以避免出现被动局面。

(2)目前世界甲乙酮单线装置生产能力多在50 kt/a以上,而目前我国甲乙酮生产装置的能力较小,最大的只有30 kt/a。为了今后参与全球竞争,建议国内新建或扩建的甲乙酮装置能力应在30 kt/a以上。

(3)甲乙酮生产对原料有一定的要求,工艺路线较多,建

甲乙酮生产中工艺水处理单元的改造与应用

甲乙酮生产中工艺水处理单元的改造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9-07-22T15:19:38.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汪忠成[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针对引进技术的甲乙酮装置在工艺水处理单元生产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工艺水处理改造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工艺水处理应用技术又得到进一步推广。天利高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 833699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针对引进技术的甲乙酮装置在工艺水处理单元生产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通过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工艺水处理改造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工艺水处理应用技术又得到进一步推广。关键词:甲乙酮;工艺水处理;改造本文所分析的某石油化工厂甲乙酮生产装置是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其中主要反应是正丁烯直接水合法生成仲丁醇(SBA)。此工艺采用磺酸树脂做为磺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压下正丁烯与水直接水合生成SBA,此工艺特点是催化剂热稳定性好,水解生成磺酸基团倾向小,产品与催化剂易分离,设备腐蚀小,但由于树脂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数量SO32-离子脱落,长期运行对管线设备仍具有腐蚀性,因此必须把SO32-离子除去。 一、甲乙酮概述甲乙酮(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酮、2-丁酮,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丙酮气味,易挥发,能与乙醇、乙醚、苯、氯仿、油类混溶。溶于4份水中,但温度升高时溶解度降低。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含水11.3%),共沸点73.4℃(含丁酮88.7%)。相对密度(d204)0.805。凝固点-86℃,沸点79.6℃。折光率(n15D)1.3814,闪点1.1℃。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3300mG/kG。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81%~11.5%(体积)。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甲乙酮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如用于润滑油脱蜡、涂料工业及多种树脂溶剂、植物油的萃取过程及精制过程的共沸精馏,其优点是溶解性强,挥发性比丙酮低,属中沸点酮类溶剂。还广泛应用于涂料、炼油、染料、医药工业、润滑油脱蜡、磁带、印刷油墨等领域。甲乙酮沸点适中,溶解性能好,挥发速度快,稳定、无毒,在酮类溶剂中的重要性仅次于丙酮。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以合成甲乙酮过氧化物,是制备香料、抗氧化剂以及某些催化剂的中间体。甲乙酮还是制备医药、染料、洗涤剂、香料、抗氧化剂以及某些催化剂的是中间体,合成抗脱皮剂甲基乙基酮肟、聚合催化剂甲基乙基酮过氧化物、阻蚀剂甲基戊炔醇等,在电子工业中用作集成电路光刻后的显影剂。 二、工艺水处理概况工艺水处理就是将反应系统的工艺水进行离子交换处理,除去SO32-和Fe2+/Fe3+然后返回反应器循环使用。 1、设计要求。某石化公司甲乙酮工艺水设计要求为:工艺水处理入水:电导率470μs/cm,SO32-含量70mg/l,Fe2+/Fe3+含量≤2mg/l,再生周期96h;工艺水处理出水:电导率≤10μs/cm,SO32-含量≤1mg/l,Fe2+/Fe3+含量≤0.1mg/l,再生周期96h;从中可看出工艺水处理要求的出水电导率较低,只有10μs/cm。电导率是水的导电能力大小的标志,它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含盐量越少,电导率越低。 2、反应机理。该装置采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与SO32+进行交换,通过吸附除去SO32+,反应机理如下: 2ROH+SO32-→R2SO3+2OH 此反应在阴离子交换树脂固定(简称阴床)床中进行。 3、反应效果。装置投入运行后,通过表1中数据可看出,虽然采用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除去了SO32-离子,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阴床出口压降高,水系统运行不畅,影响反应效果,每8小时必须拆除清洗喷嘴2次,人工费增加。2)再生周期时间短,严格来说再生周期不到24h,耗碱量大。3)耗水量大,由于固定床压降高,喷嘴堵塞,运行中经常排水,冲洗喷嘴,因此造成大量水损耗。表1 4、问题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对导致上述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1)由于工艺水直接与生产过程中的树脂催化剂、丁烯、仲丁醇等物质接触,水中的杂质会不断增加,水中不但有SO32-、Fe3O4、SBA,还有碎固体催化剂等杂质,工艺水经过工艺水处理装置后,水中的碎催化剂等杂质,在经过喷嘴和交换树脂床层时,就被截留,使喷嘴和床层的阻力降增加。 2)由于反应器出来的催化剂颗粒呈酸性,易使固定床的碱性树脂中和,受到污染,受污染后难于清洗和彻底再生,使树脂交换能力大幅度下降,运行周期性短。 3)由于工艺水中携带一部分金属离子成份,系统没有脱除手段,使金属离子浓度随运行时间而增加,导致出水电导率高。 三、改造内容与效果 1、改造内容。针对以上原因分析,决定在原阴床前加一台固定床阳离子交换器(简称阳床),采用POROLITE C150型强酸大孔树脂,该树脂有非常优秀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及热稳定性,作为工艺水的前置处理。该阳床有以下作用:1)起过滤作用:将来水中的碎催化剂及悬浮物等杂质过滤出去,减少后续装置的堵塞。2)脱除水中金属阳离子。3)截留反应器出水中的SBA等有机物(由于该树脂抵抗有机物的污染物能力较好)延长后面阴床使用周期。 2、改造前后的工艺流程。改造前:

市场营销案例——3.2生产资料市场分析

【教学课题】:3.2生产资料市场分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产资料市场的分类、特点,掌握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员分析市场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生产资料市场的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1、消费品市场的特征; 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讲授新课(对照消费品市场展开) 一、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一)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 在生产资料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消费,而是为了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和服务。 (二)生产资料市场的分类 按照购买者不同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资料两大类 二、影响生产资料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先由学生自行阅读) (一)环境因素 (二)组织因素 (三)人事因素

(四)个人因素 教师提问:在经济状况不景气时,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会有所下降,那么,企业购买生产资料的采购量和储存量都会减少,这样,生产资料的经营者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请问生产资料经营者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影响? 三、生产资料购买决策的参与者的类型 教师提问:老师提问:A公司员工小明根据公司技术人员的意见,帮公司采购了一批零部件回来。请问生产资料购买决策的参与者的类型有哪些?小明和技术人员各代表哪个类型?(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1、决策者 2、使用者 3、采购者 4、影响者 四、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1、购买者较少,购买批量大 2、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是派生的需要 3、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 4、生产资料市场的购买一般为行家购买 5、生产资料市场的直接购销比例大 6、生产资料市场可采取各种销售方法销售商品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归纳:1、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及分类 2、影响生产资料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3、生产资料购买决策的参与者的类型 4、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作业布置】:1、完成习题集有关练习 2、将下列题目做在作业本上: 名词解释:生产资料市场 简答题:影响生产资料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生产资料购买决策的参与者的类型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与市场分析报告

国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甲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国外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甲乙酮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甲乙酮生产应用市场 甲乙酮(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酮、2-丁酮,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对各种天然树脂(如松香、樟脑等)、纤维素酯类(如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香兰酮-茚树脂、对氯基苯磺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另外,甲乙酮可与多种烃类溶剂互溶,在磁带、合成革、涂料、胶粘剂和油墨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此外,甲乙酮还可用作精制润滑油脱蜡和石蜡脱油的溶剂,用于生产过氧化甲乙酮、甲基戊基酮、甲乙酮肟、丁二酮、甲基假紫罗兰酮等化工产品,广泛用作香料、催化剂、抗脱皮剂、抗氧剂以及阻蚀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1 生产方法[1、2]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异丁醛异构化法和发酵法等十余种,但已经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只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和异丁苯法3种。其中正丁烯两步法是目前国外工业化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 1.1 正丁烯法 正丁烯法生产甲乙酮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一步法是正丁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直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甲乙酮。该法因反应选择性低,目前并没有用于工业化生产。正丁烯两步法 是先将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生成甲乙酮。该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甲乙酮最主要 的方法,其产量约占世界甲乙酮总产量的80%。我国的甲乙酮装置主要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1.1.1 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 目前,工业上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的方法主要有以硫酸为催化剂的间接水合法和以离子交换树脂或杂多酸为催化剂的直接水合法两种工艺。 (1)硫酸法间接水合工艺。硫酸丁烯间接水合工艺是生产仲丁醇的传统方法。工 业装置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经有埃克森、壳牌、日本丸善石油化学等公司拥有各自的专利生产技术。用浓度为80%左右的硫酸

甲乙酮

甲乙酮 产品简介 甲乙酮(Methyl Ethyl Ketone,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甲)酮、2-丁酮、丁酮,属高档含氧溶剂,为无色透明液体,有丙酮气味。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沸点较高、蒸气压较低,对各种天然树脂、纤维素酯类和合成树脂等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并可与多种烃类溶剂混合使用,而不会对其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甲乙酮溶剂具有溶解力强、挥发速度快、毒性低和稳定性好等特点,主要用作聚氨酯、硝酸纤维素、乙烯基树脂和涂料的溶剂,也用于制润滑油的脱蜡剂、磁带、油墨、粘合剂及人造革等。此外,还应用于多种有机合成、香料、皮革及制药工业,如甲乙酮过氧化物、甲乙酮肟和甲基戊炔醇等。MEK还作为集成电路光刻后的显影剂,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原料之一。 再加上国外进口产品的竞争,使得国内甲乙酮产品价格逐渐走低。2004年上半年国内甲乙酮的市场价格达到较高的水平,平均价格13500元/吨,下半年下降至9000元/吨左右。2005年上半年价格在2004年底的基础上又有小幅度下降,1-6月份平均价格约8000元/吨,7月份以后价格持续上涨,到10月份价格又达到13700元/吨的高位,2005年平均价格在13000元/吨。2006年和2007年甲乙酮平均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平均价格降到了9000元以下,2009年在7000-8000元之间波动。2010年以来,甲乙酮价格有所反弹,目前在8000-9000元/吨之间。 长远来看国内甲乙酮市场价格很难维持过去几年的高位。但由于受原料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出现很大幅度的降低。预计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未来几年国内市场甲乙酮价格将恢复到10000元/吨上下浮动。本项目甲乙酮测算价格按9000元/吨选取。 生产工艺技术及比较 目前世界甲乙酮生产工艺全部采用正丁烯水合法,合成工序分两步进行,首先是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第二步仲丁醇脱氢生成甲乙酮。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正丁烯水合制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7.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质子性溶剂有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氢氟酸-氟化锑(3)、氟磺酸-三氟化锑(3H—3)、三氟醋酸(3)以及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10. 非质子性溶剂: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非质子溶剂又分为非质子极性溶剂和非质子非极性溶剂(或惰性溶剂)。非质子性极性溶剂有醚类(乙醚、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等)、卤素化合物(氯甲烷、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酮类(丙酮、甲乙酮等)、含氮烃类 (硝基甲烷、硝基苯、吡啶、乙腈、喹啉)、亚砜类(二甲基亚砜)、酰胺类(甲酰胺、二甲酰胺、甲基吡咯酮、二甲基乙酰胺、六甲基磷酰胺等)。芳烃类(氯苯、苯、甲苯、二甲苯等)和脂肪烃类(正已烷、庚烷、环己烷和各种沸程的石油醚)一般又称为惰性溶剂。

生产工艺流程及简述

生产工艺流程及简述 表面毡、短切毡无碱玻璃纤维浸胶 胶液配置→制衬→浸胶→螺旋、环向缠绕及夹砂→固化→修整→脱模→检验→成品 玻璃钢管道缠绕操作程序 1. 准备工作:将模具表面处理干净,做到光洁无毛刺、无伤害,装到制衬机上。配树脂:将促进剂(锌酸钴)按工艺配置1—2%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混合搅拌1 小时左右,然后静置消除气泡,冬季可适当增加促进剂的用量。 2. 制衬:内衬层是制品直接与介质接触的内表层,它的主要作用是防腐、防渗漏、耐温,要求内衬材料有优良的气密性、耐腐蚀性和耐一定温度等。 3. 缠聚酯薄膜:开动制衬机,将薄膜滚架上的聚酯薄膜缠到模具上,缠时薄膜的第一圈与第二圈之间一定要搭界1—2cm,以保证内衬不泄露。 4. 缠表面毡:开动树脂泵,将以配置好的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1—2%(冬季可加至4%左右),加到喷枪泵中混合后,通过树脂管道淋到已缠好的聚酯薄膜上,在淋树脂的同时将表面毡(如无纺布的形状,是细纤维连接成的,宽度为220mm)带状缠绕1 层,此层主要是防渗漏,需要注意的是,缠表面毡时,气泡一定要处理彻底,同时表面毡在缠绕的过程中,同缠绕聚酯布一样,必须搭界1—2cm 的叠合接口。 5. 缠短切毡:缠表面毡的作用是增加强度、增加防渗漏性,短切毡是根据管子的设计可缠1—2 层。短切毡是用粗纤维纺织成的强筋毡,边缠边淋树脂,再缠绕的同时必须用条状的压滚将气泡赶出。 6. 缠网格布:主要作用是赶走气泡,进一步增加强度。种类有玻璃纤维网格布、涤纶纤维网格布。网格布的方法与网格毡的方法一样,网格布缠好后,必须将气泡处理干净。

7. 固化:内衬层制好后,将缠在模具轴上的内衬层吊到固化机上进行固化,固化的时间以加入引发剂剂量及固化温度而定,(在制衬时加入引发剂的树脂一定要充分混合好才能使用与制衬,否则将形成带状固化。) 8. 缠结构层:结构层又称增强层,它的作用是保证制品在受力的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增强材料玻璃纤维是主要的承载体,树脂是对纤维起均衡载荷的作用,采用夹层结构(加石英砂)纤维缠绕可有效的提高玻璃钢管的刚度。夹层管材的强度、刚度大、重量轻、造价低,使用寿命长、耐腐蚀、无毒无味等特点,石英加砂管也越来越体现出来。

甲乙酮工艺流程简述

甲乙酮工艺流程简述 (1)丁烯提浓工段 丁烯提浓: 来自原料罐区的碳四(约含40.36wt%正丁烯),经换热至70℃后进入丁烯萃取精馏塔,同时萃取剂由塔顶部加入。在萃取剂的影响下,丁烯和丁烷的相对挥发 度发生变化,在塔内逐级分离。 47℃丁烷(含少量丁烯)从塔顶蒸发出来,经萃取塔空冷器和萃取塔水冷器冷凝至44℃左右流入萃取塔回流罐,部分通过萃取塔回流泵返回萃取精馏塔塔顶作为回流液,其余作为液化气副产品送至液化气站; 从丁烯萃取精馏塔塔底得到的含有萃取剂的丁烯馏份(约147℃),送入丁烯汽提塔进行精馏。塔顶得到50℃丁烯馏份(含96wt%正丁烯),经水洗塔洗涤后,用泵送出作为仲丁醇反应器的原料。工艺所需热量由蒸汽和热物料换热得到。来自水洗塔的污水,在污水罐经过闪蒸后,闪蒸气体送往驰放气管线送火炬燃烧,闪蒸后的污水通过污水泵送往界区外污水池。 萃取剂再生: 从丁烯蒸出塔塔底出来的165℃萃取剂经冷却后送回丁烯萃取塔循环使用。为防止萃取剂在循环过程中会有少量分解,从萃取剂溶液中定期取出一部分进入萃取剂再生系统,经萃取剂再生塔再生后循环使用。通过精馏,大部分轻组分从再生塔塔顶流出,经冷凝器冷凝至80℃后流入再生塔回流罐,部分打回再生塔塔顶作为回流液,其余被送往混合罐。再生塔塔釜液通过再生塔塔釜泵送往脱SBA 塔进行进一步分离。经过精馏,轻组分MEK、SBA、SBE等从塔顶流出,经冷凝后流入SBA回流罐,部分打回脱SBA回流塔作为回流液,其它被送往界区外重质物 罐。 混合罐中作为再生后的萃取剂打入汽提塔内,进一步物料分离。 再生时,脱SBA操作系统为负压。萃取剂再生塔需要热量由导热油提供。 由于原料中含有少量的碳五等,萃取剂不再生时,从萃取汽提塔侧线采出部分碳五进入SBA回流罐进行闪蒸处理,闪蒸后的气体进入水洗罐水洗后排放,洗涤后的废水不定期送往污水槽。闪蒸后的碳五液体送往催化车间汽油罐。 反应部位最高操作温度为200℃,最大操作压力为1.50MPa。 (2)SBA(仲丁醇)合成 新鲜丁烯与循环的未反应丁烯混合后,经泵加压,再经换热、加热至超临界温度约160℃后,进入SBA反应器。反应器有四个催化剂床,每个床充有16m3催化 剂。 另一股反应物料工艺水经加压至8Mpa后,经工艺水换热器后,一部分于进料丁烯混合,使丁烯部分饱和;另一部分经热油加热到160℃后分四段分别从反应器各催化剂床层的下部进入。两股物料在各床层中混合,在催化剂酸性基团上,进 行水合反应生成SBA。 反应器入料温度由热油流量控制。 反应后水相(含SO42-、Cl-)经换热后,进入循环水分离器闪蒸,液相(水和SBA)去循环水共沸塔分离,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SBA大部分作为循环水共沸

农业市场分析

农业市场分析 2016年中国农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即土地集约化程度逐年增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就为农业集中化服务创造了契机,通过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农机耕种收割、粮食收储、金融贷款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等综合性农业服务,提高种植效率,提升种植收益,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势在必行,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信息化将成为趋势。我国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提升,2015 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63%。农业部提出要力争 2020年主要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种养加全面机械化取得显著进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68%。 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

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 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 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

甲乙酮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_吴健明

甲乙酮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 吴健明(泰州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通过对原有甲乙酮装置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各单元 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操作数据,结合同类装置的经验,利用现有 条件,提出解决方案,对新建的甲乙酮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进 一步优化改进。为今后同类装置的工艺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 鉴。 关键词:MEK;丁烯;反应;精制;工艺优化 甲乙酮(MEK),又名丁酮、甲基乙基酮是一种性能优良,用 途广泛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 与丙酮相当,且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对各种天然树 脂、纤维素酯类、合成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作为碳四气 体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项目,我国甲乙酮市场生产技术成熟,供 需较为平衡[1]。泰州石化在碳四气体利用上有着自身的优势,是 目前中石化系统内唯一的甲乙酮生产企业,至2014年将形成12 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通过对公司原有的3万吨/年甲乙酮装 置生产中工艺流程、节能降耗等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 新建的8万吨/年甲乙酮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改进。 一、3万吨/年甲乙酮装置生产工艺分析 1.丁烯提浓单元 本单元塔均采用规整填料塔,以MTBE装置后的剩余碳四为 原料,用萃取精馏的方法,以东华科技与烟台大学化工系联合开 发的高效二元混合萃取剂为溶剂,分离丁烷与丁烯。设计进料量 为6t/h,萃取精馏塔顶正丁烷含量大于85%,汽提塔顶正丁烯含 量不小于97%,在生产过程中,上述指标未能一直保持合格,且溶 剂再生时脱轻和脱重均利用V003系统进行,导致提浓单元收率 仅有85%,溶剂再生次数增加。丁烯提浓单元工艺流程见图1。 图1丁烯提浓单元工艺流程简图 Fig.1The diagram of concentrating butylenes unit 2.仲丁醇合成与精制单元 仲丁醇合成与精制采用东华科技技术中心开发的国产化技 术,正丁烯直接水合生成仲丁醇,生成的仲丁醇经过一系列精制 过程精馏得到99wt%纯度以上的仲丁醇半成品。碳四进料泵采 用高速离心泵,附属电机315kw,正常生产时需要同时启动2台 泵才能满足进料要求,耗电量较高。脱丁烯塔顶采用的常规空冷 器,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冷却效果不好,导致脱丁烯塔系统整体压 力升高,不利于操作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夏季生产中的一大制 约因素。 3.甲乙酮合成与精制单元 甲乙酮合成与精制单元采用的是目前工业上生产甲乙酮普 遍使用的气相脱氢方法。气相脱氢采用氧化锌或锌铜合金为催 化剂,将仲丁醇加热气化,在反应温度220 ̄300℃、反应压力 0.3MPa下,于脱氢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反应产物经冷凝分离 后送至干燥塔和MEK塔精制得到合格的甲乙酮。干燥塔采用的 是加入己烷,形成三元共沸物的方法进行脱水,干燥塔回流罐根 据操作情况及时进行现场脱水。 4.氢气压缩与提纯单元 氢气压缩和提纯单元采用的是将来自甲乙酮合成与精制单 元的富氢尾气经过压缩和冷却后,进行变压吸附得到高纯度氢 气。吸附塔再生时会产生含少量仲丁醇和甲乙酮的污水,直接排 至污水系统,对公司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较大。 5.公用工程单元 装置采用的冷媒为40%的乙二醇溶液,经过冷水机组降至- 15℃后通过管网送至甲乙酮合成与精制单元和氢气压缩提纯单 元使用,换热后回冷水机组,反复循环使用。热媒单元采用的以 减四线燃料油为燃料的热油炉,主要为甲乙酮合成单元提纯稳定 的热源,能耗较高。 中压蒸汽和低压蒸汽的凝结水分别进行了回收,中压蒸汽凝 结水进1#闪蒸罐,闪蒸汽并入低压蒸汽管网,凝结水与低压蒸汽 凝结水一起进入2#闪蒸罐,二次闪蒸汽为脱丁烯塔进料加热器 提供热源,罐中凝结水压入热水贮槽,部分作为各工段伴热用水, 部分外送至公司凝结水站,凝结水量的波动,会对伴热效果造成 很大的影响。放空罐中平衡驰放气与安全阀放空气都是送至公 司火炬系统,液相通过泵打回仲丁醇中间罐进行处理回收有机 相。 二、新建8万吨/年甲乙酮装置工艺优化 1.丁烯提浓单元 通过近年来对提浓单元的萃取精馏塔生产状况的分析,除去 原料和人为操作因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萃取精馏塔高过低 (69.8m),导致填料高度不够,该塔碳四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 求,碳四分离效果不稳定,导致塔顶正丁烯含量一直偏高。新装 置对萃取精馏塔改用板式塔,分为AB两塔串联操作,其中A塔 高度65m,94层塔盘和顶部一段3.5m的CY规整填料;B塔高度 66m,96层塔盘。塔盘采用的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苏州伟业 石化机械厂生产的导向浮阀塔盘,塔盘采用四溢流,板间距为 450mm,极大的提高了萃取精馏塔的处理能力,而且导向浮阀塔 对原料适应范围广,操作弹性大,有利于生产平稳和正丁烯收率 的稳定。 图2新装置萃取剂再生流程简图 Fig.1The diagram of the extractant regeneration process in new plant 原有装置萃取剂再生,脱轻和脱重均是利用再生罐进行,溶 剂内杂质难以脱除彻底,导致溶剂再生频繁,效果一直不理想。 新建装置再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再生塔系统,混合罐和一台冷却 器。溶剂需要再生时,将循环萃取剂引入再生塔,MEK轻组分从 塔顶流出,部分打回塔顶作为回流液,其余被送往混合罐,塔釜液 送往脱杂质塔,采用真空内加热操作,塔顶SBA等杂质冷却后进 入回流罐,部分回流,部分外送罐区杂质罐。塔釜液经过冷却后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崔小明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2550) 介绍了甲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国内外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甲乙酮生产的建议。 甲乙酮生产应用市场 甲乙酮(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酮、2-丁酮,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对各种天然树脂(如松香、樟脑等)、纤维素酯类(如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香兰酮-茚树脂、对氯基苯磺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另外,甲乙酮可与多种烃类溶剂互溶,在磁带、合成革、涂料、胶粘剂和油墨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此外,甲乙酮还可用作精制润滑油脱蜡和石蜡脱油的溶剂,用于生产过氧化甲乙酮、甲基戊基酮、甲乙酮肟、丁二酮、甲基假紫罗兰酮等化工产品,广泛用作香料、催化剂、抗脱皮剂、抗氧剂以及阻蚀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1生产方法[1、2]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异丁醛异构化法和发酵法等十余种,但已经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只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和异丁苯法3种。其中正丁烯两步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 1.1正丁烯法 正丁烯法生产甲乙酮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一步法是正丁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直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甲乙酮。该法因反应选择性低,目前并没有用于工业化生产。正丁烯两步法 是先将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生成甲乙酮。该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甲乙酮最主要 的方法,其产量约占世界甲乙酮总产量的80%。我国的甲乙酮装置主要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甲乙酮制备流程

正丁烯水合法制 备仲丁醇及仲丁醇脱氢制备甲乙酮 一、C4混合烃类组成 二、正丁烯水合法制备仲丁醇 树脂直接水合法 (1)C4原料的进行预处理: 1.使用C4馏分和甲醇反应,使异丁烯生成甲基叔丁基醚而除去 2.采用萃取蒸馏式分子筛吸附分离等方法除去丁烯-丁烷馏分中的丁烷 3.进行精致提纯,使正丁烯含量达到90%~95% 4. 含有微量萃取剂的正丁烯再经过水洗塔洗去正丁烯中的萃取剂,此后送往水合反应工段 (2)正丁烯水合C4循环气体分离仲丁醇精馏(先共沸塔在精馏塔) 具体参考见(碳四碳五烯烃工学,p556) 反应温度:150-170 C 反应压力:催化剂:一般选用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经磺化所得阳离子交换树脂

一、仲丁醇气相脱氢制备甲乙酮(氧化锌和氧化铜催化剂,脱 氢反应器反应温度:250,反应压力:) 采用氧化锌催化剂的工艺过程(详细见碳四碳五烯烃工学,p570) 原料要求:SBA纯度>%水分<% 反应包括:脱氢和精致。 流程: 1.原料仲丁醇首先从顶部进入甲乙酮吸收塔,吸收反应生成氢气中的甲乙酮。 2.仲丁醇经过预热、气化和过热、温度达400 C 进入脱氢反应器,用熔盐供热催化剂活性降低后,在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剂再生; 再生条件:500 C 通入含O2 2%和N2 98%,然后通入氢气在250 C进行还原3.反应器出口产物43 C 在进入气相分离器。 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400 C SBA 液体空速/h 反应压力催化剂组成ZnO 8%ZrO %、沸石% 4.分气罐,脱氢,甲乙酮干燥塔脱水,其中甲乙酮脱水采用正己烷作为共沸剂 醇酮分离塔分离塔,分离醇酮,塔底仲丁醇循环利用,塔顶的甲乙酮采出 5.

甲乙酮介绍

别名:甲基乙基(甲)酮、2-丁酮、丁酮 英文名称:methyl ethyl ketone;2-butanone CAS编号:78-93-3 分子式:C4H8O 结构式:CH3CH2COCH3 编辑本段 甲乙酮基本理化性质 表1.1 甲乙酮基本理化性质 项目内容 外观无色液体 气味有似丙酮的气味 分子式 C4H8O 分子量 72.11 熔点 -85.9℃ 沸点79.6℃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1;相对密度(空气=1)2.42 闪点 -1℃ 引燃温度404℃ 临界温度260℃ 临界压力 4.40MPa 燃烧热 2441.8kJ/mol 蒸汽压9.49kPa/20℃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可混溶于油类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脱蜡剂,也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及作为合成香料和医药的原料 编辑本段 甲乙酮的毒性 甲乙酮的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鼻、喉、粘膜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致皮炎。本品常与2-己酮混合应用,能加强2-己酮引起的周围神经病现象,但单独接触丁酮未发现有周围神经病现象。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400mg/kg(大鼠经口);6480mg/kg(兔经皮);LC5023520mg/m3,8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30g/m3,感到强烈气味和刺激;人吸入1g/m3,略有刺激。 刺激性:家兔经眼:80mg,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13780µg(24小时),轻度刺。 致突变性: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啤酒酵母菌33800ppm。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3000ppm(7小时),(孕6~15天),致颅面部(包括鼻、舌)发育异常,致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致凝血异常。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编辑本段 甲乙酮的安全 1.3. 2.1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1.3. 2.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1.3. 2.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1.3. 2.4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分析报告模板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分析报告模板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1市场调查 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5)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甲乙酮

下行业分析 涂料行业 涂料主要应用在建筑、家具装饰、合成革、汽车、船舶等领域,广泛应用于房屋住宅建筑、汽车修补漆等行业。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涂料企业已超过8,000家。2002年—20 09年11月全国涂料年产量分别为202万吨、241万吨、298万吨、383万吨、508万吨、59 7万吨、82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35%。(资料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甲乙酮主要用作高档溶剂型环保涂料,如聚氨酯涂料1、环氧树脂涂料2、丙烯酸酯涂料以及乙烯基涂料等溶剂,在总有机挥发量以及溶剂的毒性指标等方面符合环保要求,将逐步取代苯类等毒性较高的传统溶剂。 作为高档溶剂,甲乙酮在涂料方面可完全替代最简单的饱和酮—丙酮。虽然丙酮是苯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生产技术较为简单,使用时间长、范围广,但甲乙酮与之相比,挥发性适中,不会致使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增高,同时甲乙酮的溶解性强于丙酮,单位涂料的甲乙酮用量少于丙酮。2008年我国丙酮的表观消费量为80万吨左右,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国内甲乙酮的价格始终高于丙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二者的价格不断接近,甚至有部分月份高于甲乙酮,随着丙酮用户对甲乙酮产品的熟悉,国内甲乙酮替代丙酮的趋势已开始显现。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消费情况来看,甲乙酮在以上领域中作为溶剂应用已经相当广泛,而在国内还在使用一些相对较为低档的溶剂。尤其在汽车等高档方面的应用数量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甲乙酮还相差很远。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筑和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档涂料的需求益增加,使得许多国外著名的涂料生产商采取独资或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建厂。如本油漆公司在上海的工厂,生产出油漆供给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在广州建立油漆厂,供给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在河北廊坊建设建筑用油漆生产厂。英国太古油漆公司在上海建设装饰用油漆生产厂。这些大量高档涂料投入生产与使用,将大大增加上产品甲乙酮的需求量。 胶粘剂行业 中国已跨入世界胶粘剂与密封剂生产和消费大国的行列。1987年国内胶粘剂生产厂家仅有400余家,胶粘剂与密封剂的总产量约为16万吨,到2007年全国胶粘剂生产厂家已发展到近3,000家,总产量约为312.5万吨,为1987年的19.5倍,年均增长率为16.01%。目前中国胶粘剂与密封剂生产量已跃居世界前三位,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200

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分析论文

我国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分析论文 2007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呈波动性小幅上涨,第四季度价格涨幅有所扩大。预计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保持小幅上升,全年价格涨幅将略低于去年。 2007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上涨,平均价格为每吨4316元,与上年相比上涨9.79%: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波动性变化,平均价格高于上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稳中略升:煤炭价格稳中有升,下半年价格上涨较快;水泥价格前降后升,全年平均价格高于上年。化工产品价格持续小幅上涨。 一、2008年生产资料价格走势分析 从当前情况看,推动2007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一些基本因素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发挥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仍保持增长。 多数研究机构认为,今年全球经济虽然有可能放缓,但世界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亚洲地区以及俄罗斯地区经济将持续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4.8%。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国际市场对钢材、有色金属、石油等生产资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另外,美元持续贬值,投机基金频繁炒作。也会加大今年国际市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在惯性作用下,今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2008年,奥运场馆、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较重,新农村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加上去年企业利润明显增加对投资扩张的推动等,投资增速也不会有大的回落。有关专家预测,今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4个主要行业耗煤需求增量合计为2.25亿吨左右,煤炭需求保持旺盛态势。石化类化工产品以及纯碱、烧碱等无机化工产品的表观消费量也将继续较快增长。 今年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企业成本的上升对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粗略测算,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资源补偿费、探矿权和采矿权价款、安全费用提取以及“两津一贴”(井下津贴、班中餐补贴和夜班津贴)等费用已使煤炭生产成本每吨增加70~80元。特别是有色金属、铁矿石等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原材料价格的提高,更会直接推动企业成本增加。2007年,海运费大幅上涨,年底铁矿石进口到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1)

国内外甲乙酮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摘要:介绍了甲乙酮的工业生产方法、国内外生产现状和市场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甲乙酮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甲乙酮生产应用市场 甲乙酮(简称MEK)又名甲基乙基酮、2-丁酮,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干燥特性,其溶解能力与丙酮相当,但具有沸点较高,蒸汽压较低的优点,对各种天然树脂(如松香、樟脑等)、纤维素酯类(如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合成树脂(如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聚醋酸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香兰酮-茚树脂、对氯基苯磺酰胺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氯化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另外,甲乙酮可与多种烃类溶剂互溶,在磁带、合成革、涂料、胶粘剂和油墨等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此外,甲乙酮还可用作精制润滑油脱蜡和石蜡脱油的溶剂,用于生产过氧化甲乙酮、甲基戊基酮、甲乙酮肟、丁二酮、甲基假紫罗兰酮等化工产品,广泛用作香料、催化剂、抗脱皮剂、抗氧剂以及阻蚀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1 生产方法[1、2] 甲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丁二烯催化水解法、丁烯液相氧化法、异丁苯法、异丁醛异构化法和发酵法等十余种,但已经工业化的生产方法只有正丁烯法、正丁烷液相氧化法和异丁苯法3种。其中正丁烯两步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甲乙酮普遍采用的方法。 1.1 正丁烯法 正丁烯法生产甲乙酮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一步法是正丁烯在催化剂溶液中直接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甲乙酮。该法因反应选择性低,目前并没有用于工业化生产。正丁烯两步法 是先将正丁烯水合生成仲丁醇,然后脱氢生成甲乙酮。该法是目前世界上生产甲乙酮最主要 的方法,其产量约占世界甲乙酮总产量的80%。我国的甲乙酮装置主要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1.1.1 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 目前,工业上正丁烯水合制仲丁醇的方法主要有以硫酸为催化剂的间接水合法和以离子交换树脂或杂多酸为催化剂的直接水合法两种工艺。 (1)硫酸法间接水合工艺。硫酸法正丁烯间接水合工艺是生产仲丁醇的传统方法。工 业装置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已经有埃克森、壳牌、日本丸善石油化学等公司拥有各自的专利生产技术。用浓度为80%左右的硫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