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
3
伯纳德· 屈米
拉·维莱特公
简介
• 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 •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
• 1970-1980年在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
• 197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城市研究所。 • 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教。 • 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 职务。 • 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另外,屈米有很多的理论著作,评论并举办过多次展览。他鲜明独特的
拉·维莱特公园浅
The End
——谢谢观赏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平面图
拉·维莱特公园浅
周边环境分析
科学工业城 公园用地范围
乌 尔 克 运 河
市场大厅
音乐城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的点线面系统
线系统
点系统
面系统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的点线面系统
为了处理这个方案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公园被屈米用点、线、面 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各自可以单独成一系统,每个系 统都在公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对于游乐场和露天音乐广场所需要的大型开放空间,屈米用了面的 组织方式来表达。这是空间的第一层。这个的体系还有10 个象征电 影片段的主题花园和几块形状不规则的、耐践踏的草坪组成,以满足 游人自由活动的需要。
伯 纳 德 ·

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歌剧院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伯 纳 德 ·

代表作品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乐罗塞学院表演艺术中心
伯 纳 德 ·

4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拉·维莱特公
项目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任期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 周年而主持在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当时法国在政府为此组织了 一场公开的国际竞赛。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 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当时包括 瑞姆·库哈斯在内,一共有472份方案,最终屈米的方案赢得了这次竞 赛。拉•维莱特公园诞生的时代,正值法国园林复兴运动的初期。在 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拉•维莱特公园的业主还是设计师屈米,都意 在创造一个与以往园林风格大不相同的作品,一个21世纪公园的样板 。 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有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 其他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 ,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南北 都有站点,因此交通很人性化。
建筑理念对新一代的建筑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20世纪70年代起,屈米就声称建筑形式与发生在建筑中的事件没有固定 的联系。作品强调建立层次模糊,不明确的空间。在屈米的理念中,建筑 角色不是表达现存的社会结构,而是作为一个质疑和校订的工具存在。
伯 纳 德 ·

设计思想
屈米认为“没有程序就没有建筑,没有事件就没有建筑,没有运动 就没有建筑”。他主张必须认识到建筑是自由空间、事件和活动组合 而成的。自古以来都把建筑的主体理解为空间,但在屈米心目中空间 只是一种“诱发事件”,还有比空间更重要的东西。屈米的 “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交叉程序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和“解析程序设计”。“交叉程序 设计”,是把空间用于与原来的空间意图不同的设 计。“横断程序设计”是把两项设计的各种空间布 置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掉其对立性。“解析程序设 计”,是把两个设计结合起来,就是让设计A的必 要空间布置同设计B的可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的 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他的 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是重复已 有的美学形式。
线 系 统
拉·维莱特公园浅
第三层为点的体系,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120m 的 一组“疯狂物”,(屈米称之为folly)构成 。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 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 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常突出。这些造型各异的红色“疯狂物”以 10m 见方的空间体积为基础进行变异,从而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 。“疯狂物”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实用的功能; 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那些与其它建筑物恰好落在一 起的“疯狂物”起着强调了其立面或入口的作用;其它的是并无实用 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屈米不仅以这些小尺度的红色建筑物书写着 20世纪的建筑发展史,同时也给20世纪的景观发展史写下了特别的 一页。
不同于普通园林,新颖有趣,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
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
• • • • • • • • • •
建于20世纪80年代 地 点:法国巴黎 设计师:伯纳德· 屈米 谢墨托夫 弗克斯拉 面 积:约55 hm2 公认的创新性园林作品 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 号称要成为21世纪的城市公园模式 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 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 园。 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 、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 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目录
1 2 3 4来自百度文库背景
解构主义
伯纳德· 屈米 拉·维莱特公园浅析
1
背景
拉·维莱特公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初期。此时城市 绿地的概念已经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市公园也使人们失去了兴 趣,人们都在探寻新的园林形式,“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风格独特,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 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 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 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 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
伯纳德·屈米与解构主义
面 系 统
拉·维莱特公园浅
第二层为线性体系,线性体系构成了全园的交通骨架,它由两条长 廊、几条笔直的种有悬铃木的林荫道、中央跨越乌尔克运河的环形园 路和一条称为“电影式散步道”的流线型园路组成。东西向及南北向 的两条长廊将公园的主入口和园内的大型建筑物联系起来, 作为公园 的轴线,同时强调了运河景观。长廊波浪型的顶篷使空间富有动感, 打破了轴线的僵硬感。长达2km的流线型园路蜿蜒于园中,成为了联 系主题花园的链条。园路的边缘还设有坐凳、照明等设施小品, 两侧 伴有10~30m 宽度不等的种植带,以规整式的乔、灌木种植起到联系 并统一全园的作用。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景色
不锈钢球幕电影院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景色
科 学 工 业 城 南 侧 公 园
拉·维莱特公园浅
心得体会
拉维莱特公园的构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严谨的点、线、面三 个系统的构图方式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公园没有传统的轴线序 列,没有控制全园的中心,打破了传统的造园手法,空间中一系列不 确定的元素带给在其中游览的人连续的戏剧化体验。解构主义的解 构手法和形式语言直接被现代景观设计所利用。它进一步扩大了景 观设计的艺术视野,丰富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 设计不是因循守旧,要大胆创新。功能是首位,在满足功能的前 提下,设计带给游客的应是不同的人性的,富有新意的空间体验。
背景
城市改造的典范——拉·维莱特公园
维莱特公园是1987年屈米借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之际,设计 的。在世界上掀起了解构主义的浪潮。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建于1987年,坐落在法国巴黎市中心东北部,占地55公 顷,城市运河流经。为巴黎最大的公共绿地,全年24小时免费开放 。是法国三个最适于孩子游玩的公园之一,巴黎十大最佳休闲娱乐公 园之一。环境美丽而宁静,集花园、喷泉、博物馆、演出、运动、科 学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现代综合公园。拉维莱特公园融入田园风 光结合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以独特的甚至被视为离经叛道的设计手 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赏、宜游、宜动、宜乐的城市自然空间。公 园由废旧的工业区、屠宰场改建而成,是城市改造的成功典范。如今 ,她有世界上最大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有最著名的法国夏季爵士音 乐节和国际芭蕾、滚石乐队演出。她是巴黎的骄傲。
拉·维莱特公园浅
点 系 统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是点、线、面三个全然不同的系统的叠合,每个系统都完整 有序,但重叠起来就会相互作用。它们的相遇可能造成彼此冲突, 可能相得益彰,也有可能相安无事。
folly与建筑的重叠引发的冲突 folly与线与面的元素结合相得益彰
拉·维莱特公园浅
公园景色
科 学 工 业 城
背景
2
解构主义
拉·维莱特公
简介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学渊 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学中的结构主 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 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 构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 ,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 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它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 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 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 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 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 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 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 ,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背 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 的理论。德里达对建筑非常感兴趣,他视建筑的目的是控制社会的沟 通,交流,从广义来看,建筑的目的是要控制经济,因此,他认为新 的建筑,后现代的建筑应该是要反对现代主义的垄断控制,反对现代 主义的权威地位,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 式。 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的看法与德里达非常相似,他也反对二元 对抗论,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 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建利用,以更加宽容的,自 由的,多元的方式来建构新的建筑理论构架。他是建筑理论上解构主 义理论最重要的人物,起到把德里达,巴休斯的语言学理论,哲学理 论引申到后现代时期的建筑理论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