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当今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词汇教学的形式没有根本性变化的问题。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以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进而着重讨论了隐喻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以帮助指导学生高效准确的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从而促进英语词汇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隐喻;认知;词汇教学;中学
1、引言
英语词汇教学长期以来就作为中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掌握的词汇量直接关系到英语水平的高低。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大部分词汇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获得;隐喻是语言词汇体系丰富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手段。事实上,国外不少学者对运用隐喻理论进行词汇教学作了实证研究。Boers(2000)的实验研究证实隐喻理论有助于初中生的英语词汇教学。国外隐喻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学者对隐喻理论的关注,部分学者已经积极地尝试这一方面的研究,但绝大多数还只是停留于隐喻理论的介绍、将该理论应用于我国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探讨及其国外该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等表层层面,只有极少数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论证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引入隐喻带来的影响。沈黎(1996)和严世清(2000)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学生
在写作中很少使用隐喻性表达,包括使用词汇的隐喻意义。在我国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隐喻认知理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向学生阐释一词多义的现象:隐喻是词义延伸的一个重要机制,学生若能了解同一词汇不同涵义之间的隐喻关系,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该词:另一方面隐喻有助于学生发掘词汇的文化内涵: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通过提供经验的框架帮助学生获得抽象的隐喻概念,如果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和总结词汇的隐喻性,就能更方便、更牢固地记忆词汇,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词汇。
本文主要以隐喻认知理论来指导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旨在改进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准确、高效地掌握所学英语词汇。
2.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汇维系着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建筑基石。在我们这样一个缺少外语环境的国度学习外语,很难自然习得目标语的口语,必须要从语言基础知识学起。离开了高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外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Allen(1972)曾指出:无论是哪种目标语,词汇在所有语言教学中都是重要因素。语言学家博林格也曾说过: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主要时间都是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他认为词汇中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了语言中的其它任何部分的信息量。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特蕾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
大量的第二语言。wilkins更是精辟地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同样认为:大量的再认词汇是培养语言技能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词汇量远比结构准确性重要。他们认为,词汇量的大小从一个侧面决定了听力理解的程度。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词汇量是制约外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3、隐喻认知理论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3.1简要介绍隐喻认知理论
传统的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然而随着近几十年对隐喻的多学科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进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该书第一次将隐喻研究正式纳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并对隐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和论述,标志着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形成。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隐喻认知理论。他们认为,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思维方式,是人们的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了解隐喻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需要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概念系统着手。Lakoff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性的,即在一种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另一种概念,它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从一个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人们不太熟悉
的、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标域。通过映射人们在源域和目标域两个概念域之间创立关联,以达到认知和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说,隐喻表达是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例如,“Time is money.”这个句子就是从较为具体的概念“money”投射到较为抽象的概念“time”,以此来更好地理解目标域“time”。
随着隐喻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不仅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其工作机制等理论本身的问题,而且开始重视隐喻认知理论在各种实践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根据隐喻认知理论,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人类拥有的最具语言生成的力量之一,是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同时我们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人类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来看,隐喻在人类的思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这种隐喻思维的认知性,它才有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
3.1 隐喻的认知理论用于语言教学的可行性
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首先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早期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研究者们认定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属于修辞学的范畴。隐喻修辞就是把表述某一种事物的词或词组用来表述另外一种事物, 是用形象化的语言代替非形象化的语言, 创造新鲜而准确的表达方法。但随着对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认识到, 隐喻不仅是一
种修辞格, 还是一种与语境有关的语言使用现象, 是一种认知现象。1980 年Lakoff和Johnson 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我们所依存的隐喻》的出现, 标志着隐喻研究被真正纳入了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被认为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 而隐喻意义则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投射到目标域的结果, 人们要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认知另一领域的经验。更确切地说, 隐喻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 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喻体, 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本体, 借此创立关联, 以达到认知的目的。因此,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具有隐喻性的。Lakoff( 1980) 就指出, 正是隐喻的认知功能为认知生活转化成语言提供了可能。隐喻是语言变化的触媒, 没有隐喻思维语言则将失去其原初的本质。这一点就体现在隐喻语言的普遍性上。据统计, 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都源于隐喻概念, “除了那些与最基本的物体和行为有关的表达外, 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表达都是隐喻”(Weekley,1912:96) 。隐喻性表达的普遍性有力地证明了它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其功能的多样性。因此, 研究隐喻或隐喻性表达, 用隐喻的认知观来审视语言教学, 将会有力地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和语言交际的效能。
3.3隐喻认知理论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