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肆
良心的形成
人的良心显然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作为 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些向善的 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够在后天接受 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如果从社会生活对人的历史和社会影响角度来说, 良心显然是后天的、实践的产物。
肆
良心的形成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核准机制 良心的形成,从本原上说,是道德习俗等等的产 物。但是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决不 仅仅是习俗向个体的简单转化。个体自身的主体状况 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之所 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天良” ,“天良”。“ 天”对“良”有佐证 和核准的作用。所以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 仰因素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伍
良心的作用
一、良心作用的彻底性 良心对行为的道德调节的作用的特性之一是它的 彻底性。彻底性的第一个表现在作用的深度上。“对 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易使人“慎独”。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比较一下 良心的这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 (比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的区别,就不难看出, 良心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良心的作用的彻底性还表现在其作用的时间维度 上,亦即,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 中和之后。
伍
良心的作用
在行为发生之前,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对动机的发 动、评判和监督;在行动之中,良心作用的表现是针 对行为的监督和调节;在行为结束之后,良心仍然会 起作用。 所以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 的忠实卫士。“没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 有严重疾病的人。 二、良心作用的方式 良心有直觉和理智两种作用方式。 1、良心的直觉作用是指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 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 良心的直觉作用来源于社会历史形成的人类的社 会性心理遗传,以及道德活动的环境和经验给个体带 来的知觉定势。
贰
良心的性质
3、良心的基本性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 情感。但并不是所有的义务和责任都会成为良 心所观照的范围。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 责任的反映。 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的 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叁
良心的结构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认知、情感、 意向。 一、良心的认知成份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一个 “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当做什么和不应当 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悟的人。 二、 良心的情感成份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良心的 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 主要是情感武器。 三、 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有了一定的道德责 任的认知和情感,就必然会对行为起心理的动机引导作用,更 进一步,还会产生一定要如此的意志力。良心结构中的“意”, 首先是“意向”的“意”,其次才是“意志” 的“意”。
良 心
壹 贰 叁 肆 伍
良心的概念 良心的性质
良心的结构
良心的形成
良心的作用
壹
良心的概念
一、西方的良心概念 1、从语源角度考察西方的良心概念 作为普遍意义的天赋良心,它来自古希腊词"syneidesis"。 这个古希腊词也是"同知" "共知" 的意思, 它在一个时期里 等同于"意识"。 在古希腊的哲学语汇中,最接近于现代"良心"概念的似乎 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所说的"明智、审慎"(在英文中一 般被译为"prudence"),但它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明智"、" 审慎"有些不同,在亚里士多德的体系中,它实际上更接近于 "moralsight"(道德直觉、道德感知力)的意思。 2、西方思想家对良心含义的解释 苏格拉底的"灵异"类似良心; 亚里士多德对"道德的明智、审慎"虽有很多阐述,但这个 概念较类似于后人的"具体良心",即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判断 力",没有普遍的概括意义。
壹
良心的概念
二、中国的良心概念 汉语中的"良心"一辞可析为两字∶一为"良", 即道德;一为"心",即意识。"良"字本身固然有多 种含义,包括非道德意义上的"好","精美""手艺 熟练"等等,但一旦与"心"或"知"联系起来, 则从 来都只有道德的含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良"字 还有"天赋、先天就有"的意义,如孟子所言"不学 而能谓之良能,不学而知谓之良知",就明确地以" 不学而知"来定义"良知"。所以,"良心""良知"在 孟子那里不仅是道德之知,而且是天赋之知。 "良心"概念在孟子那里仅使用过一次,"良知" 之说也只是到明代中叶王阳明那里才大放光明,
壹
良心的概念
三、基本解释 良心,就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并被自己所认 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 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 1. [Conscience]∶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 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 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 悔恨 2. [Synderesis]∶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 识。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 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 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
贰
良心的性质
一、西方良心理论的分类 1、理性直觉论:一般来说,直觉论者都倾向于认为良心 是天赋的,并且具有某种绝对的确实性。 2、感性经验论:以感性经验来解释良心的根源与基础的 理论属于感性经验论。这意味着良心是后天获得的,是 可以变化的,是依赖于某种非道德的东西的,是具有相 对性质的。 3、情感论:情感论把良心看作一种感情或感情的能力, 这种感情自然也是天赋的。 4、知觉论:知觉论与传统的理性论、 情感论都可以说 是属于直觉论这一范畴,理性论与情感论把这种直觉再 进一步解释为主要是理性或情感,而知觉论者认为直觉 就是直觉。 5、调和论:调和主要是直觉与经验论的调和。
伍
良心的作用
2、良心的理智作用方式则是指经过道德认知和道德情 感的冲突,作出深思熟虑的理性的判断和抉择。 良心的理智作用往往发生在道德要求与主体的欲 求或偏好发生矛盾的时候。 良心的直觉和理智的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最 突出的一点是直觉作用更多地诉诸情感,而理智作用 更多地诉诸理智。但是良心是道德责任的内化的本质 并没有改变。因此心性修养对于两类良心或良心的作 用方式的形成的作用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贰
良心的性质
2、良心的神圣性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 的神圣体验的意思。一些伦理学家曾经拒绝对 良心的历史和心理学等科学的解释,认为这一 解释的危险在于剥夺了良心的神圣性。实际上 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 生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良心的神圣 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理 想。
康德认为良心是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本来就具有的, 是天赋的,绝对的,良心实等于善良意志、义务意识、 内心法则,是对普遍道德律的绝对尊重,因此普遍的道 德法则就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叔本华则较强调良心的主观一面,认为良心是"道 德的自我决定"。 费尔巴哈强调良心与幸福、利益的关系,认为良心 受人际利益关系的制约,"良心是在我自身中的他我"。 黑格尔认为良心是一种积极追求在主观和客观上都 是善的东西的伦理意识。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对良心的看法和探讨主要有四 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撇开不谈或干脆否定。 第二种倾向是价值论中的良心概念。 第三种倾向表现为存在主义中的良心概念。 最后一种倾向表现为精神分析心理学中的良心概念。
肆
良心的形成
一、 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世袭智慧” 达尔文曾在《人类的由来》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动 物的故事:一只正抚养幼子的母犬看到主人准备去打 猎时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溜到自己的孩子那里去了。 然后在主人回来时,它作出种种惭愧的表示,非常热 情地去迎接他。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的本能和某种 习惯性的气质之间的斗争。母犬的行为是一个获得性 的习惯和天生的原始冲动之间冲突的结果。动物的这 种获得性的习惯正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生的源 头。
贰
良心的性质
二、中国的直觉体认论 中国历史上的良心理论主要是由儒家阐述的,而 儒家的良心论又可以说主要是一种直觉体认论。即在 生命体验的层次上去感认和直觉良知,把良心视为一 种直觉。 这种直觉是天赋的,即孟子所谓"不虑而知"之" 良知"。 三、良心的特质 1、良心的内隐性 内隐性或先验性可以理解为良心的一种特性。内 隐性是说良心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并不外 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义务冲突的 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