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涂层的研究现状

疏水涂层的研究现状
疏水涂层的研究现状

疏水涂层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对疏水涂层的发展现状做了描述。首先简单介绍了疏水涂层的疏水原理,其次对影响涂层疏水性能的因素做了简单分析,再次对于现有的疏水涂层进行了分类介绍,最后对疏水涂层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疏水、超疏水、接触角、氟树脂、硅树脂、刻蚀

疏水涂层通常是指水在涂层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大于90°的涂层。当水在疏水涂层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5°时称该涂层为超疏水涂层[1]。目前,随着市场的不同需求疏水涂层具备多种功能,如自清洁、防覆冰、防污染、防腐蚀、防水等功能[2]。

1.疏水原理

水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性与固体表面的状态有一定的关系,固体表面粗燥程度不同浸润模型不同。水在理想的光滑平面表面一般服从Young’s方程;当固体表面有一定粗糙度时该方程不在适用,在粗糙表面上的润湿模型主要有Wenzel模型[3],该模型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假设液体始终能填满粗燥表面上的凹槽;对于液体没有渗透到粗糙机构内部的这种情形,主要采用Cassie-Baxter模型[4],该模型认为液滴在粗糙表面的基础为复合接触,表观上的液固接触面其实是由固体和气体共同组成。

2.影响涂层疏水性能的因素

涂层的疏水性能主要取决于涂层的化学组成以及表面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对涂层的疏水性能影响主要是低表面能的化学基团。目前应用广泛的疏水涂层有含氟涂层、含硅涂层以及石蜡[5]。其中含氟涂料中含氟基团的表面能随着氟原子取代数的增加表面能降低,因此随着氟原子数量的增加涂层的疏水功能增加[6]。含硅涂层主要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在涂层表面构建特殊结构,同时还可以引入含有一定长度碳链的硅烷单体增加疏水性。石蜡是碳原子数为16~30的直连烷烃的混合物,该物质具有低的表面能,水在其表面不会发生浸润现象。有机涂层中含有较大的烃基时也具有较低的表面能,具有一定的疏水性。

表面物理结构对涂层的疏水性有非常大的影响,仿生物表面疏水涂层主要是构建特殊结构,在微米粒子表面构建纳米粒子,得到微纳结构达到疏水的目的[7]。

3.含氟疏水涂层

含氟涂料最早由杜邦公司首先发明[8],首先是将聚四氟乙烯用于不粘锅涂层,后来出现

了聚偏氟乙烯树脂,再到后来被广泛应用的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树脂,近年来水性含氟树脂也相继问世。由于含氟树脂制备的涂料具有低的表面能,主要应用于自清洁涂料,含氟树脂体系中引入一定结构的填料粒子后还可以进一步曾强涂料的疏水性能。

万浩[9]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等原料在过氧化苯甲酰的引发下通过溶液聚合制备了含氟丙烯酸树脂,以N3390为固化剂。其中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用量决定了氟碳树脂中氟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固化后涂层中的氟含量;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的用量决定了固化剂的用量,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用量增加,固化剂用量增加,相应的涂层中氟含量会降低,因此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的用量共同决定涂层中氟的含量,影响涂层的疏水性能。通过实验论证得出随着氟含量的增加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增大,与纯水的静态接触角最大可达到104.0°,如图1所示随着氟含量的增加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增加。荆蒙蒙[5]在氟碳涂料中添加经过KH-550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随着二氧化硅粒子用量的增加涂层的疏水性能增加,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逐渐增大,当二氧化硅的添加量超过5%时,涂层与水的接触角增达到136°,当二氧化硅离子含量继续增加时,涂层与水的接触角无明显增大,主要是与二氧化硅粒子的团聚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涂层疏水性能的增加,涂层的耐沾污性能提高。

图1 图中随着编号的增加氟含量增加

杨斌[10]采用自制的含氟树脂,加入气相二氧化硅进一步提升涂层疏水性能。对含氟树脂制备的涂层疏水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含氟树脂的疏水性能增加,当含氟单体的用量为5%时涂层的静态疏水角达到95°,当含量氟单体用量继续增加时涂层的疏水性能无显著增加,但成本上升很快,结合成本以及疏水性能,确定含氟单体的用量为

5%时最佳。在此含氟树脂的基础上添加气相二氧化硅,进一步提高了涂层的疏水性,得到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65°。在实验过程发现采用的溶剂体系不同时,涂层的疏水性能有所差异,采用溶解能力强易挥发的溶剂与溶解能力差挥发性差的溶剂混合使用时,涂层的疏水性能增加,分析原因主要是含氟树脂在良性溶剂中溶解完全,在非良溶剂中分子链段不能完全舒展而成卷曲状。当低沸点的良溶剂首先挥发时,含氟树脂分子链析出较快并且不断卷曲收缩容易形成表面粗糙结构,因而使涂层的接触角达到最大。马丽[11]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月桂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通过乳液聚合,分别制备了含氟的丙烯酸乳液、核壳型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及含氟苯丙无皂乳液的制备。其中含氟丙烯酸乳液加入丙烯酸树脂以及金红石型的纳米氧化钛,固化后得到一种超疏水涂层,采用SEM观察涂层表面并与空白进行对比,发现含氟涂层表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微纳结构,并且测试水在含氟涂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33°。核壳型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与纳米氧化钛制备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52°,含氟苯丙无皂乳液中添加纳米氧化钛一定量后,制备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42°。林书乐[12]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为主要原料,偶氮异丁腈为引发剂,添加其他辅助材料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含氟丙烯酸树脂,与丙烯酸树脂冷拼制备疏水涂层,制备的涂层的疏水性能随着含氟树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优化实验发现含氟单体的用量为13%得到接触角为112°的疏水涂层。

4.含硅疏水涂层

含硅疏水涂料是以硅烷大体为主要原材料制备的涂料,该类涂料通过两种手段达到疏水目的,一种手段是在涂层表面构建微纳结构,一种手段是在硅烷单体上引入憎水基团。Violeta Purcar等人[13]采用烷氧基硅烷单体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疏水涂层,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110°。文中主要讨论了不同的烷氧基硅烷单体对接触角的影响程度,在实验中对甲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分别与正硅酸乙酯反应,制备的涂层与水的接触角不同,正辛基硅氧烷单体与正硅酸乙酯制备的涂层疏水角最大,随后依次为乙烯基、苯基、甲基变小。D.Y. Nadargi[14]等人以正硅酸甲酯和三甲基氯硅烷为原材料制备疏水涂料,疏水涂料中甲醇的含量对涂料固化后形成的涂层疏水性能有较大影响,当甲醇含量较少时很容易凝胶,但是制备的涂层疏水性能优异,当甲醇含量较高时,涂料的凝胶时间增长,同时涂层的疏水性能下降。正硅酸甲酯和三甲基氯硅烷的物质的量比对涂层的疏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单纯采用正硅酸甲酯制备的涂层与水的

静态接触角只有12°,随着三甲基氯硅烷用量的增加,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迅速增大,当三甲基氯硅烷用量达到30%时,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07°,当三甲基氯硅烷用量继续增大时,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增大,但是增大效果明显下降。此外文章还研究了水解用催化剂、水的用量、陈化时间以及固化温度对涂层的疏水性能的影响。Cheng-Chih Hsu[15]等人在玻璃表面首先涂装以纳米二氧化硅为主的增透涂层,然后涂装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的疏水涂料,固化得到疏水全方位增透涂层,没有涂装疏水涂料之前涂层的静态疏水角约为80°,涂装疏水涂层之后涂层的静态接触角增加到约110°通过对比增透效果,发现疏水涂层对于玻璃增透性能有非常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涂层的持久性方面。杨昊炜[16]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只要原材料,氨水作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疏水涂层,在研究中发现氨水的用量对涂层的疏水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涂层的疏水性能增加,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5°,但是采用该法制备的涂料采用常规手段涂装时不能得到疏水性能较好的涂层,在该涂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水的用量,在进行涂装可以得到接触角高达131.4°的疏水涂层。陈茜[17]采用正硅酸乙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材料,对沉淀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含有双键的二氧化硅粒子,正硅酸乙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对涂层的疏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正硅酸乙酯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用量介于88-95%之间时,制备的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能,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65°。实验还发现涂层制备过程中涂层的疏水性能随着固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Chrysi Kapridaki[18]等人制备的含硅疏水涂料是以正硅酸乙酯、钛酸异丙酯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为主要原料制备的,首先正硅酸乙酯在草酸的作用下以乙醇为溶剂进行水解,然后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水解产物继续反应,反应15min后加入钛酸异丙酯反应24h得到透明疏水自清洁涂料,疏水效果主要依靠纳米粒子形成粗糙表面来提供,同时聚二甲基硅氧烷也可以提高涂层的疏水性能,该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14°,后来Chrysi Kapridaki[19]在此基础上对涂料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加入光敏感剂如甲基橙,制备了具有光敏感效果的疏水透明自清洁涂料。Akira Nakajima[20]等人对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的疏水涂层性能进行研究,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5±1°滚动角为8±1°,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的疏水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为109±1°,滚动角为17±1°。当水滴到涂层表面之后发现水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涂层表面跟容易离去,从实验发现主要原因与有机链段的排布方式有关系,该文中对排布方式进行的研究提出了解释,如图2所示。

图2 两种硅烷单体制备的涂层有机链段排布方式

Nae Yoon Lee[21]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材料表面涂装后材料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从69°左右增大到95°左右,如图3所示,再采用365nm的紫外光照射3h以后,与水的静态接触角下降到76°左右。

图2 涂装聚二甲基硅氧烷后与未涂装涂层的静态接触角对比

龚奕宇[22]制备了绝缘子半导体超疏水防冰涂料,首先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然后依次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和KH-550对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进行改性,在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上引入活性基团,活性基团可以与半导体涂层进行反应,固化后形成具有二元微纳复合粗糙结构表面的半导体超疏水涂层。

5.构建形貌与疏水涂料配套制备疏水涂层

疏水涂层的形貌对于涂层的疏水性能有角大的影响[23]因此很多学者首先在基材表面通过物理刻蚀和化学刻蚀的方法首先构建一定的形貌,在涂装涂层,最终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涂层。Bonghwan Kim[24]等人在玻璃表面首先进行刻蚀,构建特殊形貌,然后涂装聚四氟乙烯得到超疏水涂层。刻蚀时间对形貌以及形貌表面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可是时间较短时不能构建特殊形貌,从报道可以看出刻蚀时间达到20min后构建的形貌对疏水性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仅仅采用刻蚀构建特殊形貌并不能达到疏水效果,刻蚀构建的形貌与水的静态接触

角之后30°,但是在刻蚀形貌表面涂装聚四氟乙烯之后疏水性能高达153°。Bo Yin[25-26]等人在镁合金表面首先用硝酸和硝酸铜的水溶液进行化学刻蚀,构建粗糙形貌,然后一次采用蒸馏水和乙醇清洗,150℃烘烤10min,最后用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解液涂装,150℃固化1h,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7°。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持久性,涂层涂装3个月后还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与水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涂层还增强了镁合金的防腐蚀性能。在镁合金上制备了超疏水涂层之后,在铝合金表面也制备了超疏水涂层,首先除去铝合金表面氧化层,然后依次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硝酸水溶液进行刻蚀,构造形貌后在三氧化铬水溶液中钝化处理,清洗后涂装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水解液涂装,150℃固化1h,得到疏水性能良好的涂层,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68°,同时对铝基材进行了腐蚀防护。谭家政[27]在Q235A级钢板钛合金基材上首先采用激光打印机构建一定的机构形貌,构建一定的结构形貌后,测试基材表面的接触角只有5-10°,属于超亲水表面,再采用溶胶-凝胶法涂装纳米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涂层,得到了接触角能够达到158.9°的疏水涂层。

6.其他方法制备疏水涂层

除了含氟疏水、含硅疏水以及刻蚀与疏水涂料结合制备的疏水涂层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备疏水涂层。Guillaume Sauthier[28]等人采用硬脂酸蒸汽对云母粉进行处理,在90℃~150℃的硬脂酸蒸汽中,云母粉表面会形成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如果形成的是单分子层,则云母粉表面没有被完全覆盖,处理后的云母粉还是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如果是多分子层,则在云母粉表面被完全覆盖,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多分子层形成的的过程中,硬脂酸在云母粉表呈三维增长,最终完全覆盖云母表面,形成较高的憎水层。Soon-Gook Cho[29]等人采用低压力下的甲苯等离子体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大于4min以上能够得到疏水性能优异的多壁碳纳米管,对于制备疏水涂层提供了技术支撑,采用处理后的多壁碳纳米制备的涂层静态疏水角可达151°。Hao Wang[30]等人在在酸性水溶液条件下,采用十二氟庚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纳米碳酸钙,与常规的丙烯酸树脂合制备成超疏水涂层,当氟改性的纳米碳酸钙添加量为20%,疏水涂层的静态疏水角可达155°,该涂层具有较好的防覆冰功能。除了上述制备疏水涂层的方法外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如采用氟树脂等离子对纳米氧化物进行处理后制备超疏水涂层[31]。采用硅丙树脂以纳米氧化硅以及其他超细颜填料制备的疏水涂层与水的静态可达149°[32]。

7.疏水涂层的展望

随着环保和功能化涂层的发展,对涂层提出了各种要求,比如涂层需要具备自清洁、防覆冰、防污染、防腐蚀、防水等功能,这些要求均与涂层的疏水性能息息相关,因此疏水涂层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P. Patel, C.K. Choi, D.D. Meng, JALA (2010) 114.

[2]王春齐,江大志,肖加余.ZnO/E-51复合涂料上超疏水表面的制备[J].功能材

料.2012,14(23):1955-1959.

[3]Young T. An essay on the cohesion of fluids [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805, 95: 65-87.

[4]Wenzel RN.Ind Eng Chem 1936;28:988.

[5]Cassie ABD, Baxter S. Trans Faraday Soc 1944;40:546.

[6]荆蒙蒙.自清洁氟碳涂料的研制[硕士论文].江西:南昌航空大学.2012.

[7]江雷.从自然到仿生的超疏水纳米界面材料[J].科技导报, 2005,23(2):4-8.

[8]黄月文.疏水涂料的研究和应用[J].化学建材.2008,1(24):1-4.

[9]姜才兴,周福根. PVDF氟碳涂料现状及市场前景[J].中国涂料,2004, (4):5-8.

[10]万浩.乙烯基丙烯酸聚氨酯疏水防腐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黑龙江:哈尔冰工业大学.2011.

[11]杨斌.输电线路防覆冰用超疏水自清洁涂料的制备[D].重庆:重庆大学.2011.

[12]马丽.有机氟树脂制备超疏水自清洁氟碳涂料的研究[D].陕西:陕西科技大学.2012.

[13]林书乐.含氟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在高性能疏水MMA地坪涂料中的应用[D].广东:华南理

工大学.2012.

[14]V ioleta Purcar,Ioan Stamatin,Otilia Cinteza,Cristian Petcu,Valentin Raditoiu,Marius

Ghiurea,Teodora Miclaus,Adriana Andronie. Fabrication of hydrophobic and antire ective coatings based on hybrid silica lms by sol–gel process[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2,206:4449-4454.

[15]D.Y.Nadargi, J.L.Gurav,N.ElHawi,A.V. Rao, M. Koebe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ransparent hydrophobic silica thin films by single step sol–gel process and dip coating[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0,496:436–441.

[16]C heng-Chih Hsu,Wen-Lin Lan,Nien-Po Chen,Chyan-Chyi Wu. The hydrophobic and

omnidirectional antire ection coating of SiO2nanospheres with C18-TEOS[J].Optics & Laser Technology2014,58:202–206.

[17]杨昊炜.聚硅氧烷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18]陈茜.沉淀法二氧化硅的超疏水化原位改性及其在紫外光固化涂料中的应用[D].广东:华南理

工大学.2013.

[19]C hrysi Kapridaki,Pagona Maravelaki-Kalaitzaki. TiO2–SiO2–PDMS nano-composite

hydrophobic coating with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for marble Protection[J].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2013,7666:403–410.

[20]C hrysi Kapridaki,Luís Pinho,Maria J.Mosquera,Pagona Maravelaki-Kalaitzakia.Producing

photoactive, transparent and hydrophobic SiO2-crystallineTiO2 nanocomposites at ambient conditions with application asself-cleaning coating[J].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14,156-157:416-427.

[21]A kira Nakajima,Takumi Miyamoto,Munetoshi Sakai,Toshihiro Isobe,Sachiko

parative study of the impact and sliding behavior of waterdroplets on two different hydrophobic silane coating[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4,292:990–996.

[22]N ae Yoon Lee.Spatially defined hydrophobic coating of a microwell-patterned hydrophilic

polymer substrate for targeted adhesion withhigh-resolution soft lithography[J].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2011,111:313-320.

[23]龚奕宇.绝缘子半导体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与防覆冰性能[D].重庆:重庆大学.2012.

[24]张鸿筠.超疏水表面微结构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应用[D].湖南:湘潭大学.2013.

[25]B onghwan Kim,Sung-Bo Seo,Kang Bae,Dong-Young Kim,Chul-Heum Baek,Hwa-Min Kim.

Stable superhydrophobic si surface produced by using reactive ion etching process combined with hydrophobic coatings[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3,232:928–935.

[26]B o Yin,Liang Fang,Jia Hu,An-Qiong Tang,Wen-Hou Wei,Jiang He.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on magnesium alloy[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0,257:1666–1671.

[27]B o Yin,Liang Fang,An-qiong Tang,Qiu-liu Huang,Jia Hu,Jian-hui Mao,Ge Bai,Huan Bai. Novel

strategy in increasing stab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for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on aluminum alloy Surface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11,258:580–585.

[28]谭家政.船用金属材料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其防污性能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3.

[29]G uillaume Sauthier,Juan JoséSegura,Jordi Fraxedas,Albert Verdaguer.Hydrophobic coating of

mica by stearic acid vapor deposi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14,443:331-337.

[30]S oon-Gook Cho,Kwang-Cheol Ko.Surface free energy and optimizing time about hydrophobic

coating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under low pressure by glow plasma with toluene[J].Current Applied Physics2011,11:298-302.

[31]H ao Wang,Liming Tang,Xiaomin Wu,Wantian Dai, ipeng Qiu.Fabrication and anti-frosting

performance of super hydrophobic coating based on modified nano-sized calcium carbonate and ordinary polyacrylate[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7,253:8818–8824.

[32]O nd rej Kylián,Martin Petr,Anton Serov,Pavel Sola r,Oleksandr Polonskyi,Jan Hanu s,Andrei

Choukourov,Hynek Biederman.Hydrophobic and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based on nanoparticles overcoated by uorocarbon plasma polymer[J].Vacuum2014,100:57–60.

[33]陈美玲,张力明,杨莉,高宏. 低表面能船舶防污涂料的疏水结构及防污性能.2010,6(32):64-67.

关于某超疏水涂层综述1

自洁净技术 当今世界现有的技术很多都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自洁净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都表现出自洁净的性质。蝴蝶的翅膀和植物的叶子,例如卷心菜和莲花。自洁净技术的应用围很广,从窗户玻璃的清洗到太阳面板的清洁,从水泥到纺织品。这项技术在20世纪末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世界各地都在开发着具有增强光学性质的高效耐用的表面涂层。除了应用方面的好处,这项技术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好处,包括减少维护成本,消除繁琐的手工工作,花在清扫工作上的时间也会减少。 自洁净涂料大致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别,亲水和疏水,这两个类别都是通过水的作用来达到自我清洁的效果。在一个亲水涂层,水在表面扩散,会带走污垢和其他杂质。而在疏水技术中,水在表面滚动滑落,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然而,亲水性涂料使用合适的金属氧化物具有一个额外的属性,在的辅助作用下,化学分解复杂的污垢,达到清洁的作用。 自清洁的应用,就是超疏水材料的应用。氏方程制定在200年前,现在在湿润科学上仍然是基本的方程。氏方程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 ,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表达式为:γsv-γSL=γLvCOS θ。 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COS θ=(уSV-уSL)/уLV 式中уSV 为固体表面在饱和蒸气下的表面力,уLV 为液体在它自身饱和蒸汽压下的表面力,уSL 为固液间的界面力,θ为气、固、液三相平衡时的接触角。当θ>90°时固体表面表现为疏水性质,θ<90°时表现为亲水性质。将与水接触角大于150°的物体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温泽尔就膜表面的粗糙情况对疏水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氏方程进行了修正。指出由于实际表面粗糙使得实际接触面积要比理想平面大,提出了Wenzel 方程:cos θ1=r(уSV-уSL)/уLV 。式中r 为实际接触面积/表观接触面积。亲水膜在增加粗糙度后将更亲水.疏水膜则更疏水。在研究织物疏水性能时.提出了另一种表面粗糙新模型——空气垫模型。Cassie 提出接触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液滴与固体表面(R)突起直接接触,另一部分是与空气垫(fv)接触,并假定θ1 =180°,引入表面系数f=fs /(fs+fv),Cassie 推导的方程为:cos θ1=fcos θ+f-1=f(cos θ+1)-1。根据Cassie 的模型及公式的理论计算.提高空气垫部分所占的比例将会增强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 1.D. Byun, J. Hong, J. H. Saputra Ko, Y. J. Lee, H. C. Park,B.-K. Byun and J. R. Lukes, J. Bionic Eng., 2009, 6, 63–70.【Wetting Character is ticsof Insect Wing Surface 】我们调查了昆虫翅膀表面在微小和纳米比例下的、发现多层的粗糙表面有利于提高疏水性。在检测了10组24个会飞有翅昆虫标本之后,我们发现微小和纳米尺寸下典型存在于昆虫上下翅膀表面。在昆虫翅膀表面的微小的齿状结构与刚毛提高了疏水性,同时也使翅膀更容易被清洗。疏水昆虫翅膀经历了从cassie 到wenzel 的状态的转换。 2.C. Dorrer and J. Ruhe, Soft Matter, 2009, 5, 51–61.【Some thoughts on superhydrophobic wetting 】一滴水接触疏水材料的表面会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球形,即使是一个轻微的倾斜都足以使水滴滚落。根据Cassie 的模型及公式的理论计算.提高空气垫部分所占的比例将会增强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能。液滴必须足够的小以保证不出现显著的重力变形,大小被认为满足直径低于各自毛细管长度。毛细管长度被定义为 g lg ργλ=C ,水的毛细管长度是2.7mm 。应用施加压力,震动底物,应用电压,水滴蒸发实

中国在超疏水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中国在超疏水材料研究方面的进展 分子一班 张雷 3013207391 Abstract : 摘要:具有超疏水性、超双疏性等的微纳复合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生产各个部门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而也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决定于其表面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因此通过改变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形貌可以实现对固体材料表面浸润性控制。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课题组的注意。可以说,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的制备正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超疏水、超双疏材料制备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超疏水、超双疏、表面改性、润湿性

1、背景: 表面润湿性是指液体(通常为水)在固体材料表面的铺展能力。它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 许多物理化学过程,如吸附、润滑、黏合、分散和摩擦等均与表面的润湿性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的, 定外场如光、电、磁、热等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也有很大的影响2。固体表面的润湿性通常用水滴在其表面上形成的接触角来衡量, 接触角小于9 0°的表面称为亲水表面,大于9 0°的表面称为疏水表面, 而超疏水固体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为1 5 0°以上的表面。 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超疏水表面, 最典型的如以荷叶为代表的多种植物叶子表面(荷叶效应Lotus-effect)、蝴蝶等鳞翅目昆虫的翅膀以及水鸟的羽毛等3。受这些自然界中现象的启发,许多课题组都开展了超疏水材料制备方面的研究。 2、超疏水材料制备方法分类: 2.1 模板法: 江雷课题组组报道了一种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制备超疏水材料的方法2。具体是将一定孔径的氧化铝模板覆盖在聚碳酸酯(PC)膜上,然后加热PC膜将其溶化并将其压入模板的孔内,最后除去模板即可得到纳米棒状的阵列结构。将模板制备成圆筒状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大面积的阵列PC纳米棒。

超疏水微纳米涂层的制备

ZnO/E-51复合涂料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1.选题的意义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通常用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来表征。一般把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且滚动角小于10°的固体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由于超疏水表面与水滴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水滴极易从表面滚落,因此,超疏水表面不仅具有自清洁功能,而且还具有防腐蚀、防水、防雾、防雪、防霜冻、防黏附、防污染等功能[1,2],因而在建筑、包装、服装纺织、液体输送、生物医学、交通运输以及微观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4]。 2.实验的目的 荷叶表面具有极佳的疏水性和自清洁能力,研究发现其表面的双重微观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植物蜡的协同作用是形成疏水性能的主要原因。目前人工制备疏水表面的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在低表面能的物质表面构造出一定的粗糙结构[5-6],另一类则是在粗糙度合适的物质表面覆盖低表面能材料[7-8]。大量研究表明合适尺度的粗糙结构是指具有微-纳米尺度的二元粗糙结构[5]。当前有关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和方法报道得较多,但大多采用复杂、高成本的纳米技术如光刻、静电纺丝、溶胶-凝胶和相分离、化学反应沉积、层层自组装等。受技术与实验条件的限制,这些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差距。本实验通过ZnO微粉与环氧树脂机械混合,制备ZnO/E-51复合涂料,固化后通过简单的化学刻蚀和表面修饰,形成微-纳米尺度二元粗糙结构,获得具有超疏水特性的大面积表面。 3.实验方法 3.1原材料 原材料ZnO微粉,粒径范围为0.1~1.5um;硬脂酸、冰醋酸和无水乙醇,环氧树脂(CYD-128),去离子水,实验室自制;50%的冰醋酸溶液由去离子水与冰醋酸按比例混合,实验室自制;1%的硬脂酸溶液由无水乙醇和硬脂酸按比例混合,实验室自制。 3.2.ZnO/E-51复合涂料的固化 采用真空袋压法制备固化的ZnO/环氧树脂复合涂料。将环氧树脂E-51和ZnO微粉按质量比1:2称量,采用机械搅拌方法混匀,制备环氧树脂浆料;在环氧树脂浆料中加入质量比为10%的二乙烯三胺固化剂,搅拌均匀;再将加入固化剂后的环氧树脂浆料均匀地涂在处理好的模具表面,铺敷真空袋,抽真空并保持;最后,固化、脱模得到固化后的ZnO/环氧树脂复合涂料。 3.3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首先,将上述固化后的ZnO/E-51复合涂料表面用150#水砂纸打磨,再用丙酮清洗,除去污渍;其次,把试件悬挂在50%冰醋酸溶液中刻蚀预定的时间;第3步,把刻蚀后的试件用去离子水在超声作用下清洗,除出试件表面空隙中的残留物,再在60℃烘箱中烘30min;第4步,把试件悬挂在1%硬脂酸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预定的时间,进行表面修饰;最后,把修饰后的试件放在50℃烘箱中烘干,即获得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ZnO/E-51复合涂料表面。 3.4表征分析 采用扫描电镜(SEM,Quanta-200,FEI)在电压为20KV下观察表面形貌;与水的接触角采用动/静态接触角仪(SL200B, 上海梭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测量,去离子水滴直径约为1.5mm,采用微量注射器滴加到试件表面,取3个不同位置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2015年5月3日

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超疏水性材料因为它独特的性质,而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动植物表面同样受到关注。通过研究这些表面微观结构,人们成功地仿生制备出各种功能化超疏水表面,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中实际应用的需要。该综述简单地介绍了表面润湿的基本原理和一些自然界中的超疏水表面现象,重点介绍近几年超疏水表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超疏水表面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仿生、润湿、功能化表面 自然界中,经亿万年的自然选择,许多生物的表面都表现出优良的超疏水性能,比如荷叶、花生叶、莲叶等植物表面和水黾、鲨鱼表皮、沙漠甲虫、蝴蝶翅膀等动物体表。一直以来,这类自然现象都启发着各领域的科学工作者们,尤其是近几十年,仿生超疏水表面以其优越的防腐蚀、自清洁、防覆冰、抗菌等性能,在防腐、自清洁、建筑防水、流体减阻、防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因此,对超疏水材料进行总结和展望,对这种材料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超疏水原理 超疏水表面的定义可以从字面意思上进行理解,即指难以湿润的表面,固体表面的湿润性作为固体表面重要的特性之一,不仅受到固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还受固体表面化学成分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角θ来作为是否湿润的判断依据。接触角越大,表面的疏水效果越好,反之亦然[2]。当θ=0°时,所表现为完全湿润;当θ<90°时,表面为可湿润,也叫做亲液表面;当θ>90°时,表面则为不湿润的疏离表面;当θ=180°时,则为完全不湿润。一般θ>150°被称为超疏水表面[3]。 接触角是衡量表面疏水性涂层湿润性的主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前进角、后退角的大小来考虑其动态过程。前进角与后退角是液滴前进或后退时与固体表面所成的临界角度。但是如果不断增加或减小固体

超疏水表面涂层的制备

超疏水表面涂层的制备 摘要:近年来,由于超疏水膜表面在自清洁、微流体系统和特殊分离等方面的潜在应用,超疏水性膜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超疏水表面涂层的几种制备方法,并对超疏水表面涂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超疏水、自清洁、制备方法 超疏水表面已在自然界生物的长期进化中产生,许多动植物(如荷叶、水稻叶、蝉翼和水黾腿)表面具有超疏水和自清洁效果,最典型的代表是所谓的荷叶效应超疏水表面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而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1]。Barthlott和Neinhuis[2]通过观察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认为自清洁特征是由粗糙表面上微米结构的乳突以及表面的存在蜡状物共同引起的。江雷[3]认为荷叶表面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着纳米结构,而这种纳/微米阶层结构是引起表面超疏水的根本原因。固体表面超疏水性是由固体表面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的。由于超疏水涂层独特的表面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而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 热点,,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通常,制备超疏水表面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具有低表面能的疏水性材料表面进行表面粗糙化处理;另一种是在具有一定粗糙度的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查找和整理前人对于超疏水薄膜的研究,整理下来超疏水薄膜的制备方法可分为6种方法[4],分别为:气相沉淀法、相分离法、模板法及微模板印刷法、刻蚀法、粒子填充法和其他方法。 气相沉积法 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等。它是将各种疏水性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膜的过程。 Julianna A等[5]通过气相沉积法,在聚丙烯膜表面沉积多孔晶状聚丙烯涂层,使聚丙烯膜呈现超疏水性,接触角达到169°,其接触角提高了42°。他们同时对聚四氟乙烯膜进行沉积处理,接触角提高30°左右。他们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其表面形貌,两种膜表面都呈高低不同的各种突起,他们认为正是这种高低不同的突起使膜的疏水性增强。 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是在成膜过程中通过控制成形条件,使成膜体系产生两相或多相,形成均一或非均一膜的成膜方式。该方法制备过程简便,实验条件较为容易控制,可以制备均匀、大面积的超疏水薄膜,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Takahiro Ishizaki和Naobumi Saito[6]把镁合金浸渍在硝酸铈水溶液中20分钟,二氧化铈结晶膜就可以在镁合金表面纵向生长了。晶体的密度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然后,把结晶膜浸泡在含有FAS和四(三甲基硅氧基)钛(TTST)甲苯溶液中,FAS分子就可以覆盖在结晶膜上,形成超疏水的涂层。这里TTST作为催化剂,促进FAS分子的水解和/或者聚合。 模板法及微模板印刷法 模板及软模板印刷法是以具有微米或纳米空穴结构的硬的或软的基底为模

超疏水材料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世界机械化以及工业化的发展,全球的水资源污染逐渐严重,人民群众对于水资源的供应以及淡水资源的处理越发关注,且为水资源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作为水资源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水分离净化技术水平不仅关系着淡水资源的提供质量,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超疏水材料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超疏水材料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对超疏水材料的应用以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水资源的净化处理技术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超疏水材料制备;油水分离;应用研究 前言 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导致海洋中的水资源污染情况越加恶劣,有大量的油产品以及机溶剂污染流入海洋中,对海洋中的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破坏,进而为水资源净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也产生了威胁。基于此种宏观环境,本文对超疏水材料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 1 超疏水材料概述 超疏水材料主要是利用其中较为独特的化学结构以及其本身的润湿性能来作为水资源净化技术中的一种使用材料。由于该种材料在材质表面上具有润湿性的特殊原理,并能够作为超疏水材料而应用至油水分离的水资源净化中,其还具有两方面的特征。第一方面,表面为微纳米结构。第二方面,表面具有低表面能的特色。同时,在该种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还具有成本较低以及制备材料环保的优势。因此,在油水分离的水资源净化中被广泛使用。但在超疏水材料的具体制备中还有耗时周期长的缺点,而该种缺点与实际制备中的优势相比并不对超疏水材料的实际应用构成威胁[1]。 2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由于超疏水材料在近几年的广泛使用中其本身的特殊性能受到各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进而推动着超疏水材料在多个研究领域以及生活领域被应用。本文将超疏水材料的应用特性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方面,自清洁的特性应用。由于超疏水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在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灰尘与脏污进行自行清理。在具体的应用中,将超疏水材料的特性应用在城市高楼的建设中,利用超疏水材料的自清洁特性减少建筑玻璃清洁的次數,降低楼房玻璃清洁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水资源[2]。第二方面,抗冰雪的特性应用。由于在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区,电线、航行等方面均会有风雪粘粘,进而导致电力能源的传输问题,并对正常的航行产生困扰。而应用超疏水材料的抗冰雪特性将

超疏水材料研究报告进展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超疏水材料的性质、应用、转变、制备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详细介绍了超疏水材料在流体减阻中、抗腐蚀中、建筑防污耐水等领域内、微流体控制方面的应用和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 关键词:超疏水材料;超疏水应用;制备 1 引言 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超疏水材料,就是指水在材料平面上的接触角大于150°的材料。超疏水材料的特性最初是在荷叶上发现的,荷叶表面的超疏水特性赋予了它们非常好的自清洁效应,污染物很容易被水滴带走[1]。有关超疏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因其优异的自洁性有望在国防、众多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工作备受各国重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的。目前,通过对荷叶表面自洁性的仿生研究表明,因其层级微、纳米结合的双微观结构和覆盖在上面的低表面能物质的协同效应而表现出完美的疏水性[2]。 人们通常用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来表征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按照水滴在材料表面接触角大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材料进行如下分类当接触角小于90o时,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亲水材料;如果水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小于5o,那么这种材料是超亲水材料,例如经浓硫酸和双氧水(体积比为7:3)处理过的硅片,水滴在它的上面会立刻铺展开,展示出超亲水的性质;当材料表面接触角大于90o时,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疏水材料;如果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大于150o那么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超疏水材料,例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荷叶,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o,不能稳定停留,极易滑落,因而造就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性质。如图1所示,(a)为亲水,(b)为疏水。 (a) (b)

神奇的超疏水材料:我虐水滴千百遍水滴待我如初恋

神奇的超疏水材料:我虐水滴千百遍,水滴待我如初恋! 神奇的超疏水材料:我虐水滴千百遍,水滴待我如初恋!一盆水泼向一块金属板,水珠像钢珠一样滚落,金属板仍然干爽;一只船桨浸入水缸,拿出来竟然未带出一滴水珠,就像是从没放进去过一样;一杯水倒在一块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璃板上,水紧紧靠在中央“不越雷池半步”,即使用手搅出来一两滴也立即跑回去……这些违背我们肉眼“常识”的现象,就是“超疏水材料”捣的鬼。这种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粗糙度获得的新型材料,灵感来自于自然界中的荷叶。由于其防水、防腐蚀、抗菌的特殊效果,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热门的研究领域,可以在环保、工业、医疗等各种你想象不到的领域大展身手。一、超疏水简介超疏水技术是一种具有特殊表面性质的新型技术,具有防水、防雾、防雪、防污染、抗氧化、防腐蚀和自清洁以及防止电流传导等重要特点,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中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超疏水技术对于建筑工业、汽车工业、金属行业等的防腐防锈及防污也很有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来的微电子系统、光电子元器件及纳米科技等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超疏水涂层的研究和应用于勃勃生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以诗句“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为契机,以科学的手段向我们解释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荷花表面覆盖的天然

超疏水薄膜,使得水滴聚集成股,顺势流下,冲刷着荷叶表面的淤泥,营造了出淤泥而不染的状态。因此荷叶在雨后会变得一尘不染,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称之为“荷叶效应”。二、超疏水现象荷叶效应--超疏水性原理为什么“粗糙”表面能产生超疏水性呢?对于一个疏水性的固体表面来说,当表面有微小突起的时候,有一些空气会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导致水珠大部分与空气接触,与固体直接接触面积反而大大减小。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滴在这种粗糙表面的形状接近于球形,其接触角可达150度以上,并且水珠可以很自由地在表面滚动。即使表面上有了一些脏的东西,也会被滚动的水珠带走,这样表面就具有了“自清洁”的能力。这种接触角大于150度的表面就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而一般疏水表面的接触角仅大于90度。三、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1999年,Barthlott和Neihuis认为:自清洁的特征是由于粗糙表面上的微米结构的乳突以及表面蜡 状物的存在共通引起的;乳突的平均直径为5~9um。荷叶表面的微/纳米复合结构2002年,江雷等提出微米结构下面还存在纳米结构,二者相结合的阶层结构才是引起表面超疏水的根本原因。单个乳突由平均直径为120nm结构分支组成。超疏水各向异性的水稻叶子水稻叶表面存在滚动的各向异性,水滴更容易沿着平行叶边缘的方向流动。超疏水的蝉翼表面蝉翼表面由规则排列的纳米柱状结构组成,纳米柱的直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及进展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及进展 在仿生研究领域,许多奇特的微/纳生物表面现象给予人们大量的启示。比如荷叶效应、水黾在水面上奔跑以及蝴蝶翅膀的自洁,引发了人们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仿生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原理、主要制备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仿生超疏水;润湿性;制备方法;应用 在时间的长河中,大自然不断地孕育生命,每一个生命体都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科学性。人类在不断适应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逐渐开始研究自然。仿生研究是人们学习自然,提高现有技术的有效手段。在仿生研究领域,许多奇特的微纳生物表面现象给予了人们大量的启示与想象空间[1]。比如荷叶效应[2] 、水黾在水面上奔跑以及蝴蝶翅膀的自洁[3],引发了人们对仿生超疏水材料的研究兴趣。 1 润湿性原理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4]对揭示表面亲、疏水性,强化表面疏水性能和制备疏水表面具有重要意义。描述润湿性的指标为与水的接触角,接触角小于9O°,为亲水表面,接触角大于90°,为疏水表面,接触角大于150°,则称为超疏水表面。 Wenzel[5]假设液体始终填满固体表面上的凹槽结构,粗糙

表面的表观接触角θ?与光滑平坦表面本征接触角θ存在以下关系:r (γs-g-γl-s)/γl-g=cosθ?=rI cosθ,式中r是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因子,为固液界面实际接触面积与表观接触面积之比。而Cassie[6]认为疏水表面上的液滴不能填满粗糙表面上的凹槽,凹槽中液滴下存留空气,从而表观上的固液接触实际上是固液、固气接触共同组成,提出cosθ?=fs(1+c cosθ)-1,式中:fs是复合接触面中凸起固体面积与表观接触面积之比,其值小于1。而Cassie和Baxter[7]从热力学角度得到适合任何复合表面接触的Cassie-Baxter方程cosθ?=f1cosθ1+: f2cosθ2,式中θ?是复合表面的表观接触角,f1、f2分别是两种介质在固体表面上所占面积的比例,θ1、θ2分别是2种介质界面间(固液、气液)的本征接触角。研究发现[8],固体表面随着微孔深度的增加,液体的浸润性增大,润湿性减小;随着孔间距的增大,液体的润湿深度先减小后增大。超 2 制备方法 由材料表面润湿性原理可知,材料表面能和表面微纳米结构是影响材料表面疏水、亲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制备仿生超疏水表面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使用具有低表面能材料,另一方面是改变材料表面粗糙度和微纳米结构。。 2.1、自然界物质中表面能最低的两种材料是硅氧烷、含氟

自清洁超疏水涂层的研究

自清洁超疏水涂层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具有自清洁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实现自清洁目的的涂层所要具备的超疏水条件,并对超疏水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此外,介绍了几种自清洁超疏水涂层的类型,如:“仿生荷叶”型、有机硅型、有机氟型、有机氟硅型。 关键词:自清洁超疏水理论模型 一、前言 自清洁涂层是能够不通过人工,而是自身可以通过外部环境保持洁净的表面。例如,阳光的照射、风的作用以及雨水的冲洗。此外,当水在这固体表面上表现出很明显的疏水性,水滴和涂层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并且滞后角不超过10°的涂层叫做超疏水涂层。 二、超疏水的理论模型 对大自然中的超疏水表面研究后发现,表面能达到超疏水的两个条件,一是低的表面能,二是表面有粗糙的结构。这里,简要介绍超疏水的理论模型。 1 Wenzel 模型 在1936年,通过热力学定律,Wenzel计算出了液体和不平整表面相接触时产生的接触角,以及液滴和平整表面接触时所产生的接触角之间的关系[1]。 可以有效地运用仿生的方法来在表面构建粗糙度,Woo Kyung Cho和他的团队[3]通过将有机硅水解,然后通过有低表面性质的氟硅进行改性。从而制备得到了有一定粗糙度的超疏水涂层。经过测定发现,水滴在涂层表面的接触角达到了160°以上,并且滞后角为2.4°,这里的粗糙度主要是由于F-的作用。另有团队[4]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S)添加在纳米级的SiO2溶胶中,反应之后,在基材表面经过浸渍提拉法涂层。干燥后在SEM下能看到有微米级的颗粒团聚在一起,这和荷叶表面的结构十分的相似,如此所得的涂层水接触角能够达到156°,滞后角在3°以下,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好,能够在工业上进行推广。 现如今,欧美地区的各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很多企业都开发出了此类涂料或助剂。此类先进的研究和新的产品对今后自洁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有很大的帮助。而基于这一理念的涂层仍是研究的热点。 2 基于超疏水理论的自清洁涂层 在超疏水表面上的水滴能自动收缩成球状,使得其与表面的接触面积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如果污染物的表面能高于涂层的表面能,这样,污染物想要附着在

2011-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应用的 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Fabrication and A pplicat 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on M etal Substrat es 徐文骥,宋金龙,孙 晶,窦庆乐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 XU Wen ji,SONG Jin long,SUN Jing,DOU Q ing le (Key Labor ator y for Precision and No n traditio nal M achining Technolog y fo r M inistry of Education,Dalian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Dalian116024,Liaoning,China) 摘要:在介绍润湿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重点讨论了阳极氧化法、电化学沉积法、化学腐蚀法、化学沉积法、一步浸泡法、热氧化法、模板法、复合法等,及超疏水表面在响应开关、自清洁、流体减阻、耐腐蚀、防冰霜、油水分离、微型水上运输器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评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在金属基体上制备超疏水表面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 G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4381(2011)05 0093 06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the fabr 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 bic surfaces on metal substrates w er e r eview ed.It em phasized to discuss preparation methods of anod ization,electro chem ical depositio n,chem ical etching,chemical deposition,one step solution imm er sion,thermal ox idatio n,template,co mposite,etc.Super hy drophobic surfaces on m etal substrates w ere also summarized in the applicatio n of response sw itch,self cleaning,drag reduction,corro sion resistance,anti icing,w ater and oil m ixture separatio n,miniatur e transporter over w ater.M ean w hile,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 f techniques w ere discussed.Finally,the pr oblem s about fabricatio n of super hy drophobic sur faces on m etal substrates w er e bro ug ht fo rw ar d. Key words:metal substrate;superhydropho bic surface;research progr ess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1],常用接触角来衡量,当接触角小于90 时为亲水表面,小于5 时为超亲水表面,大于90 时为疏水表面,大于150 时为超疏水表面。在自然界中,到处可见超疏水现象,荷叶、水稻叶子等植物叶片具有自清洁效应,水黾能够毫不费力地站在水面上[2],蝴蝶翅膀能在雨中不被淋湿。1996年Onda等[3]首次报道了人工合成超疏水表面, 1997年,德国植物学家Bar thlott和Neinhuis[4,5]对植物的超疏水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荷叶的自清洁性是由表面微米结构和表面蜡层共同引起的。江雷等[6]对荷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微米结构的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而微纳米结构和表面蜡层共同作用是引起荷叶表面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由于超疏水表面具有自清洁[7,8]、减阻[9-11]、耐腐蚀[12,13]、防结冰[14-19]等特性,而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又被广泛地应用,因此研究金属基体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极为重要,也引起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1 相关理论 1.1 Yong氏模型 当少量液滴滴在理想固体(绝对光滑)表面,在固、液、气三相的交界处,由固、液界面经过液体内部至液、气界面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其大小满足Yo ng氏方程[20]: cos =( sg- sl)/ lg(1)式中: sg, sl和 lg分别表示固 气、固 液、液 气界面的表面张力。 由式(1)可得,当液体确定时,即 lg确定时,接触

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进展 (1)

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十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防冰冻、油水分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超疏水高分子薄膜的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对超疏水高分子材料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疏水,高分子材料,自清洁 Developments of super-hydrophobic Ploymeric material Abstract: In the last decades,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owing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anti-icing/fogging, water/oil separation, et al.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is reviewed from both preparation and techniqu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surface is also proposed in the end. Key Words: super-hydrophobic, polymeric membrane, self-cleaning. 引言 自然界是功能性表面的不竭源泉。植物叶表面的自清洁效果引起了人们的很大的兴趣,在以荷叶为典型代表的自然超疏水表面上充分体现了这种自清洁性质,因此称之为“荷叶效应”[1]。图 1.1中展示的是水滴和汞在荷叶表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照片[2]。植物叶表面的微观结构产生自清洁性这一发现不仅为人工构筑超疏水表面提供的灵感,而且植物叶本身也是一个优异的模板,通过对其结构的复制,可望得到具有类似于植物叶表面微结构及自清洁性能的表面。通过对生物体表面结构仿生可以实现结构和性能的完美统一[3-12]。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针对高聚物材料存在的表面问题,例如表面的防污性、湿润性,防冰冻,抗菌性等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研究尤为引人注目。由于超疏水材料在自清洁、

超疏水性材料

揭秘超疏水性表面 哈工大报讯(潘钦敏)[编者的话] 宋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一千年后的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莲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与之相关的“仿生超疏水性表面”的研究已成为化学模拟生物体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本期,化工学院副教授潘钦敏为我们揭开“超疏水性表面”的神秘面纱。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形貌共同决定。超亲水和超疏水特性是表面浸润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所谓超疏水(憎水)表面一般是指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度的表面。人们对超疏水表面的认识,主要来自植物叶——荷叶表面的“自清洁”现象。比如,水珠可以在荷叶的表面滚来滚去,即使在上面浇一些污水,也不会在叶子上留下污痕。荷叶这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被称作“自清洁”效应。 荷叶效应——超疏水性原理 尽管人们很早就知道荷叶表面“自清洁”效应,但是一直无法了解荷叶表面的秘密。直到20世纪90年代,德国的两个科学家首先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荷叶表面的微观结构,认为“自清洁”效应是由荷叶表面上的微米级乳突以及表面蜡状物共同引起的。其后江雷等人对荷叶表面微米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荷叶表面乳突上还存在纳米结构,这种微米与纳米结构同时存在的二元结构才是引起荷叶表面“自清洁”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这样的“粗糙”表面能产生超疏水性呢?对于一个疏水性的固体表面来说,当表面有微小突起的时候,有一些空气会被“关到”水与固体表面之间,导致水珠大部分与空气接触,与固体直接接触面积反而大大减小。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滴在这种粗糙表面的形状接近于球形,其接触角可达150度以上,并且水珠可以很自由地在表面滚动。即使表面上有了一些脏的东西,也会被滚动的水珠带走,这样表面就具有了“自清洁”的能力。这种接触角大于150度的表面就被称为“超疏水表面”,而一般疏水表面的接触角仅大于90度。 自然界里具有“自清洁”能力的植物除了荷叶之外,还有水稻、芋头之类的植物以及鸟类的羽毛。这种“自清洁”效应除了保持表面的清洁外,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还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即使有病原体到了叶面上,一沾水也就被冲走了。所以象荷花这样的植物即使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自清洁能力。 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 人们知道荷叶自清洁效应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很长的时间内却无法做出荷叶那样的表面来。通过对自然界中典型的超疏水性表面——荷叶的研究发现,在低表面能的固体表面构建具有特殊几何形状的粗糙结构对超疏水性起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些原理,科学家们就开始模仿这种表面。现在,关于超疏水粗糙表面的研制已有相当多的报道。一般来说, 超疏水性表面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制备:一种是在疏水材料表面上构建粗糙结构;另一种是在粗糙表面上修饰低表面能的物质。比如材料学家们可以通过表面处理仿生制备了碳纳米管阵列、碳纳米纤维、聚合物纳米纤维等多种超疏水性表面。关于超疏水表面的研制方法总结起来主要有:熔融物的固化、刻蚀、化学气相沉积法、阳极氧化法、乳液聚合、相分离法以及模板法等。但是这些方法涉及复杂的化学物质和晶体生长,实验条件比较苛刻,成本高,还不能进行工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前景 (超疏水材料技术发展及军事应用前景) 超疏水材料技术是涉及生物、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21世纪以来,在表面科学、仿生学以及多领域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下,新型超疏水材料层出不穷,其优秀的润湿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2017年4月,在美国海军研究署等机构支持下,密歇根大学开发出新型自愈型超疏水涂层材料。该材料拥有百倍于同类涂料的耐久性,可为舰船、飞机和战车提供兼具耐久性的防水、防结冰、自清洁能力。 一、超疏水材料技术概述 超疏水性是一种特殊的润湿性,一般指水滴在固体表面呈球状,接触角大于150度,滚动角小于10度。材料表面能(材料表面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的能量)越低,疏水性越好,且当低表面能材料具有微观

粗糙结构时,水滴与材料之间会形成一层空气膜,阻碍水对材料表面的润湿,从而形成超疏水状态。 构造超疏水表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疏水材料表面上构建微观粗糙结构,二是用低表面能物质对微观粗糙表面进行改性。 材料的超疏水性越好,水滴在材料表面上越接近球形,与材料的接触面积越小,越易从材料表面滑落。此外,水滴在超疏水材料表面滚落时可带走污染物,使材料表面保持清洁。因此超疏水材料具有防水、防腐蚀、防冰以及防附着等多重特性。 二、国外超疏水材料技术进展 1. 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超疏水材料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表皮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和特殊的润湿性能,为构造超疏水材料提供了启示,如模拟荷叶结构可以获得超疏水性能、模仿鲨鱼皮结构可以获得水下减阻性能等。仿生材料的研究,为超疏水材料的持续进步提供了动力。2017年5月,德国弗莱堡大学开发出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自愈型超疏水涂层。这种超疏水材料表面具有类似蛇褪去外皮的特性,可实现表面受损后超疏水性的自愈,为新型耐久自愈型超疏水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此外,增材制造、材料计算与模拟仿真等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材料表面微结构的设计、构造与控制难度,使超疏水材料的制备快速精准,结构和性能可控,实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超疏水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 本文介绍了超疏水材料的性质、应用、转变、制备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详细介绍了超疏水材料在流体减阻中、抗腐蚀中、建筑防污耐水等领域内、微流体控制方面的应用和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 关键词:超疏水材料;超疏水应用;制备 1 引言 近年来,超疏水材料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超疏水材料,就是指水在材料平面上的接触角大于150°的材料。超疏水材料的特性最初是在荷叶上发现的,荷叶表面的超疏水特性赋予了它们非常好的自清洁效应,污染物很容易被水滴带走[1]。有关超疏水的基础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因其优异的自洁性有望在国防、众多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工作备受各国重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的。目前,通过对荷叶表面自洁性的仿生研究表明,因其层级微、纳米结合的双微观结构和覆盖在上面的低表面能物质的协同效应而表现出完美的疏水性[2]。 人们通常用液体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来表征材料表面的润湿性。按照水滴在材料表面接触角大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材料进行如下分类当接触角小于90o时,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亲水材料;如果水滴在材料表面的接触角小于5o,那么这种材料是超亲水材料,例如经浓硫酸和双氧水(体积比为7:3)处理过的硅片,水滴在它的上面会立刻铺展开,展示出超亲水的性质;当材料表面接触角大于90o时,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疏水材料;如果材料的表面接触角大于150o那么我们认为这种材料是超疏水材料,例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荷叶,水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大于150o,不能稳定停留,极易滑落,因而造就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性质。如图1所示,(a)为亲水,(b)为疏水。 (a) (b) 图1 接触角示意图

超疏水材料织物的应用与发展

超疏水材料织物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近年来,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表面、微流体系统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有关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疏水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织物上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超疏水;织物;应用 Super Hydrophobic material fabric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as a result of 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 in self-cleaning coating ,microfluidic systems and biological compati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uper hydrophobic surface ,related research hasaroused great concer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super hydrophobic materia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fabric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uper hydrophobic; fabric; application 一、自然界中的超疏水现象 几十年的进化赋予了自然界生灵近乎完美的构造,超疏水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的生物吸引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荷叶便是受关注最高的一种。 早在我国宋朝年间,周敦颐便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千古佳句,这描述的就是荷叶的表面超疏水性能。当我们仔细观察荷叶时,会发现水滴在荷叶上还保持者滴落的样子,就像一粒珍珠,晶莹剔透,非常美丽。而且,水滴很难稳定地在荷叶表面停留,所以只要稍微倾斜和振动,水滴瞬间便会滑落。荷叶表面具有自清洁性能,有非常强的超疏水效果,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荷叶表面存在着微米和纳米级的双微观结构 ,即乳突形成的表面微米结构和蜡晶体形成的纳米结构 ,乳突的直径为 5~15μm ,蜡晶体特征尺度为20~500nm。微米结构的排列影响其他物体在其表面的运动趋势,纳米结构则大大提高了荷叶表面与其他物体表面的接触角,两种结构的结合可有效地降低其他物体在其表面的滚动角。具有独特阶层结构荷叶的超疏水表面减小了与水珠和脏物颗粒表面的接触面积,使脏物颗粒不容易粘附在荷叶表面,而是被水珠吸附卷走,从而滚出叶面。这就是荷花效应的秘密所在。事实证明,基于荷花效应的超疏水仿生功能表面已在涂料、薄膜、纤维等宏观领域得到了应用 ,并展现了极大的应用价值。 另外,水稻叶、芋头叶的表面也具有超疏水自清洁性能。自然界中的植物如此,动物也是如此。蝉翼的表面因为存在着均匀分布的纳米柱状物质而具有超疏水特性;水由于腿部的微米与纳米相结合的结构而能在水中快速滑行而不被润湿;蚊子的眼睛由于特殊的粗糙结构而具有超防水和防雾性能等等。 二、疏水基本原理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是由固体的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三维微结构决定的,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润湿特性常由杨氏方程描述。液滴与固体表面间的接触角大 ,润湿性差 ,其疏液体性强。通常有两种方法提高固体表面的水接触角和疏水性。一是通过化学方法降低固体的表面自由能 ,二是在疏水表面提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目前已知的疏水材料有机硅、有机氟材料的表面能低 ,并且含氟基团的表面能依 -CH2- > -CH3 > -CF2- > C-F2H > -CF3的次序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