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之40 大环内酯类药物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
1.耳毒性 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及早停药可恢复下常。 2.肾毒性 蛋白尿、管型尿、少尿、血尿、 氮质血症,甚至肾功能衰竭。 3.过敏反应 皮疹、过敏性休克。快速滴 注万古霉素时,出现极度皮肤潮红红斑荨麻 疹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症状,称“为红人综 合征” 。 4.恶心、呕吐、眩晕、血栓性静脉炎。
4.棒状杆菌感染:红霉素能根除白喉杆菌感 染,改善急慢性白喉带菌者状况,但不改变 白喉急性感染进程。本类抗生素也可治疗棒 状杆菌败血症等。 5.其它:本类药物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葡 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患者。可作 为治疗隐孢子虫病及弓形体病的选用药物。 也可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红霉素口服或静注均可引起胃肠道 反应。新大环内酯类发生率较红霉素低,亦能耐受。 2.肝损害:以胆汁淤积为主,可见阻塞性黄疸﹑转 氨酶升高等。红霉素酯化物易发生,发生率高达 40%。本类其他药物发生率较低。 3.耳毒性:耳聋多见,先为听力下降,前庭功能受 损。剂量高于每日4g,易发生;用药两周时出现; 老年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 4.心脏毒性:为一特殊不良反应,表现为心电图复 极异常,可出现昏厥或猝死。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 易发生。 5.过敏反应等: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
具有14、15和16元大环内酯环的具有抗 菌作用的抗生素。 治疗需氧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和厌氧 球菌的感染,对ß-内酰胺类抗生素患者的替 代品。
分类(1)
第一代 口服吸收不完全、生物利用度低, 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红 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 麦迪霉素) 。 第二代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 第三代 发现第一个不引起耐药的酮基大环 内酯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类(2)
14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竹桃霉素、克 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15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16元大环内酯类:麦迪霉素、乙酰麦迪霉 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
抗菌谱窄,比青霉素略广, ①大多数革兰阳性菌; ②厌氧球菌; ③部分革兰阴性菌(奈瑟菌、嗜血杆菌及白喉 棒状杆菌); ④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⑤产生ß-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MRSA。
三、药代动力学
3.代谢:红霉素在肝脏代谢,与P450 系统反应抑制药物氧化。阿奇霉素不 在肝脏代谢。 4.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经肝肠循 环重吸收。克拉霉素经肾脏排泄。
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菌:抗菌作用强,金葡菌、表葡菌、 链球菌 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等及军团 菌 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螺杆 菌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洁霉素,林肯霉素)由链丝菌产 生,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氯林可霉素)是林可 霉素7位OH为Cl取代而成。 两者具有相同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由于克 林霉素抗菌作用更强、口服吸收好且毒性较 小,故临床较为常用
抗菌作用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克林霉素抗菌活性比 林可霉素强4~8倍。 各类厌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球菌 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Hale Waihona Puke Baidu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MRSA、肺炎支原 体不敏感
克拉霉素
克拉霉素是半合成的14元大环内酯抗生素, 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 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不受进食影响; 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高于血中浓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低 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阿奇霉素
唯一半合成的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菌谱较红霉素广,对革兰阴性菌有抗菌作 用 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强于红霉素,对红 霉素敏感菌与其相当。 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血浆蛋白结合率 低,半衰期为大环内酯类中最长者。
体内过程
口服难吸收,粪便中浓度高。肌内注射致局 部剧痛和组织坏死,只能静脉给药。 物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主要经肾排泄。
临床应用
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特别是MRSA、 MRSE和肠球菌感染,如败血症、骨髓炎、 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 ß-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 口服用于假膜性肠炎和消化道感染。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与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 酶,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而抑制 细菌蛋白质合成。 细菌核糖体为70S,由50S和30S亚基构 成; 哺乳动物核糖体为80S,由60S和40S亚 基构成。
二、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酯酶、磷酸化酶、葡萄糖 酶、乙酰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使其水解、 磷酸化、乙酰化、核苷化而失活。 2.靶位结构改变 耐药基因→甲基化酶→ 核糖体药物结合部位甲基化 3.摄入减少或外排增多 膜成分改变或出 现新的成分,药物摄入减少或外排增多。
临床应用
治疗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杆 菌、放线杆菌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 治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 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为首先药。 其他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表现为胃纳差,恶心、呕 吐、胃部不适和腹泻,也有出现伪膜性肠炎、 二重感染。 2.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药热、中性粒 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3.偶见黄疸及肝损伤
临床应用
1.军团菌病:大环内酯类治疗嗜肺军团菌﹑ 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的肺炎及 社区获得性肺炎。 2.链球菌感染:本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化脓 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 起的咽炎﹑猩红热﹑丹毒﹑急性扁桃体炎﹑ 蜂窝组织炎。
3.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包括沙眼衣原体所 致的结膜炎等眼部感染,肺炎支原体﹑衣原 体所致的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 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 所致的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泌尿生殖 系统感染。 红霉素可在妊娠期间作为一线药物治疗泌尿 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也被用于四环素禁忌 症。婴儿期衣原体肺炎和新生儿眼炎。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 及 去甲万古霉素
速效杀菌剂
万古霉素类
属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去甲万古 霉素和替考拉宁,化学结构相近,作用相似。
抗菌作用及机制
仅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尤其是 MRSA和MRSE。 抗菌机制为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对本品不产生耐药性,且与其他抗生素 无交叉耐药性。
泰利霉素
泰利霉素是半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 菌活性、较低的选择性耐药性和与其他酮类抗生素 的交叉耐药性。 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一个上市的酮内酯类药 物。 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 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抑其翻译和装配。 适应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细菌性 鼻窦炎(ABS)、18岁以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 急性细菌感染性恶化(ABECB)以及12岁以上患 者的扁桃腺炎/咽炎。
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由单一耐药向多药耐药发展, 细菌可同时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 菌素类耐药,简称MLS耐药
三、药代动力学
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 生物利用度差;新药血药浓度和细胞 内浓度增高。 2.分布:脑脊液以外的体液和组织。 红霉素进入前列腺,聚集在巨噬细胞 和肝脏;罗红霉素血药浓度和细胞内 浓度较高。
红霉素
1952年从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取 中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易分解 ,碱性 条件下抗菌作用增强。 临床常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常用剂型
乳糖酸红霉素: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 稀释,可发生静脉炎 依托红霉素:无味红霉素,耐酸,吸收好。 硬酯红霉素:对胃酸稳定,在十二指肠释放 出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无味,对胃酸稳定,透过胎盘, 进入乳汁。 红霉素眼膏制剂和外用制剂。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 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 成 难与革兰阴性杆菌的核糖体结合,对其几乎 无作用。
耐药性
大多数细菌对克林霉素和存在完全交叉耐药 性,与大环内酯类存在交叉耐药性。 耐药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
体内过程
1.吸收 克林霉素较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受食物影响。 2.分布 全身组织和体液,骨组织浓度更 高。 3.代谢和排泄 肝代谢灭活,经尿或肠道 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