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仍然都归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正是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问题。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责任及职能,实现人才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核心是满足企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满足这些需要有一定的认知、情感、法律法规和社会与政府的环境协调等因素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有机结合的作用的支持。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状分析设计理念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模式,主要是指因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并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合作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一般基础理论型、学术型教育的核心特点。

一、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是基于目标导向型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它实际上指的是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习(实践)教学的一种样式,是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样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之间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其目前所拥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数量来看,已经存在着众多的形式。在种类上,有人把其归类为9 个或8 个模式;在名称上,有人把其称为“零距离对接”式,或“捆绑式”,或“产学研一体式”,或“三对准、四贯通”式,或“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形式推进”式,等等;在理论观念上,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突出‘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创新” ,行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并且积极探索和追寻校企的紧密合作,这种理论观念和热情单从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名词( 诸如“订单式”、“捆绑式”、“零距离”等等) 中就可见一斑;但是,在实践观念和实践行动上,我们还远没有科学的表现,我国目前的中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模式大都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 二) 模式种类首先,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方式的不同,有人把其分为以下几种模式:(1) “企业配合”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 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 的培养任务,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目前,我国多数中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这与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2)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这种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中试点,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参加了试点工作。(3) “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这种模式中,参与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如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中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这种合作模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企业由于追逐利润而出现短视行为,背离学校引入企业参与的初衷,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其次,按照对我国十几年来在应用性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归纳总结,有人把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的主要模式概括为9 种: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模式;三是“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 ;四是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即“从学生的输入输出而言是完整的‘订单'式教育服务,从教育本身而言是双向输入优质‘资产’,……从国家社会而言是强调联手、优势互补,双向提供发展后劲,……”的模式;五是“实训一一科研一一就业”模式,其特点是合作面向高新技术

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国营私营企业等,采用“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进行合作办学、技术开发、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等;六是双定生模式,其特点是“招生即能就业”,“完全‘以销定产'”,“培养需要结合”,“‘出口'决定‘进口'”,“实行人性管理”;七是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的模式;八是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即“紧紧把住了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这条线”的模式;九是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即“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在办学中资金投入和资质整合投入的积极性”,“办学过程中能够从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群众需要的出发点考虑”的模式。

再次,按照合作的深度,有人把“校企合作”分为三个层面的模式:一是浅层次合作模式。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二是中层次合作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岗位群的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三是深层次合作模式。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 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从其形式上讲,至今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还相距甚远。

( 三) 存在问题

自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以来,从理论到实践,从中央到地方,普遍重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 模式的建立和创新。我们看到,几乎每种职业教育杂志的每一期都会出现几篇有关“校企合作”的论文;几乎每年各地级、省部级到中央国家级的科研都有“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而且,国家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