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与腹胀的护理PPT讲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陈
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 ②贲门失弛缓 •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 ③胎粪性便秘
•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
• 2.病理性腹胀: • 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
可见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有的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 便,发热,有压痛感,合并呼吸急促。
• 3.观察:观察患儿有无排便、排气,有大便的观察其次数、性质、量,注意
观察患儿有无顽固性腹胀的表现,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
• 2.喂养不当 •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
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 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 3.胃黏膜受刺激 •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
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 4.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 (三)护理
• 1.禁食、胃肠减压
•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
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 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 2.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
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在吃奶后少 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 3.洗胃、灌肠
•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
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 呕吐停止。
• 4.体位
•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
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肺炎。
• 5.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
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人工呼吸。
• 6.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
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 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
腹胀
• 1.生理性腹胀: •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
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 良好。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 吐消失。
• 7.各种消化道畸形
•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
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 二)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 1.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
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 喷Fra Baidu bibliotek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 2.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 3.患儿的反应情况 •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
新生儿呕吐与腹胀的护理课件
• 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分溢奶、一般性呕吐、喷射性呕吐;可由
多种原因引起,当新生儿发生呕吐时,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一)常见原因 • 1.呕吐羊水
•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
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
• 4.颅内压增高
•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
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
• 5 .感染 •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 6.胃肠道功能失调 • ①贲门—食管松弛
• 4.护理:生理性腹胀可在喂奶后将患儿抱起拍嗝或喂奶后太高上半身右侧卧
位30分钟,避免哭闹时喂奶。
• 肛管排气,如仍不缓解配合胃肠减压;加强对原发病的护理;按规定应测量
腹围,以便动态观察腹胀变化。
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 ②贲门失弛缓 •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 ③胎粪性便秘
•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
• 2.病理性腹胀: • 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有的
可见静脉曲张、可摸到肿块;有的伴有黄疸,解白色大便、血便、柏油样大 便,发热,有压痛感,合并呼吸急促。
• 3.观察:观察患儿有无排便、排气,有大便的观察其次数、性质、量,注意
观察患儿有无顽固性腹胀的表现,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
• 2.喂养不当 •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
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 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 3.胃黏膜受刺激 •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
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 4.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 (三)护理
• 1.禁食、胃肠减压
•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
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 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 2.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
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在吃奶后少 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 3.洗胃、灌肠
•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
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 呕吐停止。
• 4.体位
•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
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肺炎。
• 5.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
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人工呼吸。
• 6.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
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 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
腹胀
• 1.生理性腹胀: •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
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 良好。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
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 吐消失。
• 7.各种消化道畸形
•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
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 二)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 1.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
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 喷Fra Baidu bibliotek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 2.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 3.患儿的反应情况 •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
新生儿呕吐与腹胀的护理课件
• 呕吐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分溢奶、一般性呕吐、喷射性呕吐;可由
多种原因引起,当新生儿发生呕吐时,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均可引起 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一)常见原因 • 1.呕吐羊水
•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
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
• 4.颅内压增高
•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
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
• 5 .感染 •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 6.胃肠道功能失调 • ①贲门—食管松弛
• 4.护理:生理性腹胀可在喂奶后将患儿抱起拍嗝或喂奶后太高上半身右侧卧
位30分钟,避免哭闹时喂奶。
• 肛管排气,如仍不缓解配合胃肠减压;加强对原发病的护理;按规定应测量
腹围,以便动态观察腹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