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工工艺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车工工艺学(课程代码:)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96(课时/周、学期)
四、学分:6
五、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讲授车削的基础知识、车轴类工件、套类工件的加工、车圆锥和成形面、车螺纹和蜗杆、车床工艺装备、车复杂工件、车床结构、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等知识,使学生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工件的车削工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工件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常用车床结构、性能和传动系统。
2.掌握车削的有关计算方法。
3.掌握车工常用刀具和量具的结构及读数方法。
4.掌握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原理。
5.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工件的车削工艺,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工艺。
6.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常用车床的调整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常用刀具的选用方法,能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4. 能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和中等复杂工件的装夹方法。
5. 掌握工件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
6. 掌握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车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职业道德与情感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感知、实践、总结、掌握新知这四步骤,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逻辑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最终形成技能。
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贯彻“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思路,在教学理念上坚持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注重学生基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岗位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
同时,课程中增加了知识拓展内容,使课程的教学更加方便、灵活,提高了学生对车工技能的适应性。
八、教学内容标准
绪论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车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了解车削的特点和基本内容。
2.了解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一、车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
二、车削的基本内容。
三、车削的特点。
四、车工工艺学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车削的基础知识1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车床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及传动关系。
2.初步掌握车刀几何要素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 掌握车削和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能初步选择切削用量。
4. 了解切削过程中金属变形、切削力、切削热等物理现象以及切削液的种类和选用。
教学内容:
§1-1 车床与车削运动
§1-2 车刀
§1-3 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
§1-4 切削过程与控制
§1-5 切削液
第二章车轴类工件10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削轴类工件用车刀及其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
2.掌握轴类工件的测量方法。
3. 能正确选择轴类工件的装夹方法,能进行简单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4. 会分析轴类工件产生废品的原因,能提出预防措施。
§2-1 车轴类工件用车刀
§2-2 轴类工件的装夹
§2-3 轴类工件的检测
§2-4 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及车削质量分析
第三章套类工件的加工1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孔加工刀具的几何形状及选用。
2.掌握套类工件的钻削、车削和铰削等方法。
能合理选择加工套类工件的切削用量。
3.能正确地选择套类工件的安装方法,能进行简单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4. 掌握套类工件的测量方法。
5. 会分析套类工件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3-1 钻孔
§3-2 扩孔和锪孔
§3-3 车孔
§3-4 车内沟槽、端面直槽和轴肩槽
§3-5 铰孔
§3-6 套类工件形位公差的保证方法
§3-7 套类工件的测量
§3-8 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及车削质量分析
第四章车圆锥和成形面10课时
1.掌握车圆锥和成形面的有关计算方法。
能合理选用车圆锥和成形面的方法。
2.了解常用的标准工具圆锥。
3.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读数方法和测量方法。
能正确地使用圆锥量规检测圆锥。
4.会分析车圆锥时废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4-1 圆锥的基本知识
§4-2 车圆锥的方法
§4-3 圆锥的检测
§4-4 车成形面的方法和质量分析
第五章车螺纹和蜗杆18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各种螺纹和米制蜗杆的代号、规格以及各部分尺寸的计算方法,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
掌握车削螺纹时交换齿轮的变换方法。
2.能合理选择螺纹和蜗杆车刀的几何参数,掌握其装夹方法和车削方法。
3.掌握螺纹和蜗杆的测量方法。
掌握车螺纹前工件直径的确定方法。
掌握车多线螺纹和多头蜗杆时的分线(头)方法。
4.了解车螺纹时产生乱牙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会分析车螺纹和蜗杆时产生废品的原因,能提出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5-1 螺纹基础知识
§5-2 螺纹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及角度变化
§5-3 车螺纹时车床的调整及乱牙的预防
§5-4 车三角形螺纹
§5-5 车矩形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5-6 车蜗杆
§5-7 车多线螺纹和多头蜗杆
§5-8 螺纹和蜗杆的检测及质量分析
第六章车床工艺装备8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夹具的概念、分类、组成和作用。
2.掌握六点定位规则及工件的定位方法。
3.掌握常见的工件夹紧装置。
4. 了解组合夹具元件和组装过程。
5. 了解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的结构特点;掌握刀片夹紧形式。
教学内容:
§6-1 夹具的基本概念
§6-2 工件的定位
§6-3 工件的夹紧
§6-4 组合夹具简介
§6-5 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
第七章车复杂工件10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在花盘和弯板上装夹工件的方法。
2.掌握偏心工件和简单曲轴的加工方法。
3.掌握车细长轴的方法。
4.掌握薄壁工件车削过程中减少和防止变形的方法。
5. 初步了解深孔的加工方法。
教学内容:
§7-1 在花盘和弯板上装夹工件
§7-2 车偏心工件和曲轴
§7-3 车细长轴
§7-4 车薄壁工件
§7-5 深孔加工简介
第八章车床12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车床型号,能看懂车床说明书。
了解其他车床的特点和加工范围。
2.掌握车床主要部件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
掌握CA6140型车床的传动系统。
3.了解车床精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8-1 机床型号
§8-2 卧式车床的主要部件和机构
§8-3 CA6140型卧式车床
§8-4 卧式车床精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8-5 立式车床
§8-6 其他常用车床简介
第九章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5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准的分类,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2.能较合理地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工件的车削步骤。
教学内容:
§9-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9-2 车削工件的基准和定位基准的选择
§9-3 工艺路线的制订
§9-4 轴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9-5 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
九、教学资源配置标准
1.使用教材
《×××××》××出版社主编×××(习题册可在此列出)
2.信息化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要求:
软件资源要求:
3.实训资源配置
十、教学情境设计与建议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重点,从多角度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够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十一、评价方法与建议
通过教学工作,探索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结构、模式、评价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具有职教特点和江苏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实现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实就业导向、职教富民的宗旨。
学生学习要教师评价和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
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试验成绩、考察作业、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考勤情况等,考核成绩要着重考察实际应用能力。
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所占比例为: 30% :70%。
十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