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复习资料

1. 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的发展

1978年到1984年,电教人员和电教机构蓬勃发展的形势和背景推动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出现和壮大。

1983年,华南师大、华东师大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1986年底,包括北师大在内已有25所高校设置了电化教育专业、教育技术专业或教育传播专业。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师大、XX大学、华南师大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

1992年,全国高等师X院校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将“教育技术”正式写入文件中,将课程设置中原来的“电化教育概论”改为“教育技术学导论”。

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X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师大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2004年年底为止,约有17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30余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硕士点,6所高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从而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及其内涵P2表1.1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4)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a)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b)特征:直观教学

i.17世纪,“图解”教科书

ii.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iii.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c)典型事件:

i.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ii.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iii.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特征:

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

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特征:

教育电视

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

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P6)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1922年XX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XX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而金陵大学理学院开展电影教育。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XX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时期:1950-1965

特征:

i.播音教育、电视教育

ii.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

典型事件:

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

1958年9月筹建电化教育馆

(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

时期:1978-90年代中期

特征:

全国电教系统形成

电教实验与教改实验,电化教育深入课堂

典型事件:

1978年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1993年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四)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特征:

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校园网与教育城域网

教育技术学科迅速发展

典型事件: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为《中国教育报》“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版撰文。

2000年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

5.美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P10)

?1963年定义:视听传播时期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1972年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1977年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

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

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新的观点:

?第一,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该过程包含与人

类学习有关的各种因素(人、设备、思想和方法等);

?第二,该“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用于解决人类学习

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

?第三,认为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1994年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X畴1994年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

X畴

“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

论和实践”。

?2004年新界定:限定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X围,重视绩效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

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新的变化:

?第一,2004年定义采用的是“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而1994年的定义采用的是“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第二,2004定义的主要包括三个职能X畴:创设、利用、管理,其

中94定义中的设计、开发的职能在新定义中演化为了一个职能:

创设。在新定义中,评价X畴也不再被列为一个单独的X畴。

?第三,新定义添加了有关改善绩效的新内容。改善绩效的提法强调

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能力。

?第四,新定义更加强调过程和资源的技术性与合适性。

8.我国教育技术定义的变化。(p12)

?关于电化教育的典型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

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

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关于教育技术的典型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

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

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

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及其他

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小结: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使命

?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改进工作效能与支持个体发展

9.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p13)

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10.教育技术学的研究X畴与内容。(p14)

答:(1)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2)开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3)利用---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4)管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5)评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1.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本科、硕士点、博士点。(P17)

答:(1)本科:1983年,华南师X大学、华东师X大学首先开设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和教育信息技术专业。目前,全国约有15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

开办教育技术学专业。

(2)硕士点:1986年,国务院学委委员会正式批准师X大学、XX大学、华南师X 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已有包括大学、清华大学等

30多所学校建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3)博士点: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师X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技术学博士点。目前,已有5所高等院校设立了教育技术学博士点。12.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几种能力。(p18)

答:本科生所应具备的能力体系: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持续,更新补充与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13.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p20)

答: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

(1)专业课程结构:公共课、核心课、专业基础课、方向基础课、专业实践课

(2)专业能力结构要求: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媒体应用与评价能力、教学系统使用,维护与管理能力、项目管理与评价

能力、教育技术研究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1)教育技术学导论(2)教学系统设计

(3)媒体理论与实践

(4)学与教的基本理论(5)远程教育基础(6)教

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

(7)教育技术项目实践(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对学习理论的界定;学习理论的职能(P23)

答: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注重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学习领域,是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

(P23)学习理论的职能主要有:

(1)可以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分析、探讨和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2)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的大量知识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以

便人们容易掌握。

(3)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各自的基本观点、对教学的影响(P24~26)

答:#1行为主义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行为主义的研究主题以简单的技能学习为主;

2.实验对象多以动物为主;

3.认为使用狗、猴子、老鼠、鸽子或人为研究对象,所得到的结果相同;学习材料本身是否有意义无关紧要;

4.认为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主要事例:

1.斯金纳教会了鸽子在玩具钢琴上用嘴啄出简单的曲子和模仿打乒乓球。

2.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和我所选择的特殊环境,那么我想把他们培养成什么人就培养成什么人——医生、艺术家、教师,甚至可以培养成乞丐和盗贼,不管它有什么样的才能和爱好、禀赋。”

对教学的影响:

斯金纳用实验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

他发展出程序教学理论。

他将教材分割成小框架、小步子,每个框架都有其独立的行为目标。

学习者必须经过一定的学习程序,才能达成目标。

强化连续出现可以导致行为重复发生。

“连续性”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行为主义对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中的影响:

●任务分析:即研究如何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的技术。

●行为目标:程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

观察的。

●目标参照式评价:即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时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起点行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程序运动因其以固定的、机械的模式取代生动复杂的人类学习,

日渐衰败,但目前在一些教学软件的制作中仍可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2认知主义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流派: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相反;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技术学导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的自学,在方法上允许学生自定目标、自定步调、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程序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形式,他的发展形成了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 3、微格教学:把课堂教学活动分解为若干教学技能,在专门组建的微型课堂中,应用电教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分项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指专门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践系统,其将将复杂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然后逐一对每类教学技能单项单独进行训练。在按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的同时,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随后重播实况,使试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试教者的教学行为。 5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6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方法,亦称教学系统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整体设计思想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模式(或称为系统方法的思想与设计模式) 7任物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教学要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先决)技能,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8所谓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具体说是利用幻灯、电影、广播、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9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 1)电化教育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来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现阶段可以等同起来,可以交叉使用。[南国农]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多功能存储,传递声像教育信息的媒体,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控制教育过程的信息,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就是电化教育。[李运林、李克东] 10计算机辅助教育:程序教学原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1教育:广义教育: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称之为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12教育技术:广义: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上: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13物化形态的技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关的软件。 14智能形态的技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 15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它可以在员工需要的时候,以最有效的形式向员工提供他们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帮助。(115) 16快速原型法:过程包括在教学设计初期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然后反复进行一系列的的快速使用和修订过程,直至开发出一个可接受的产品为止。(116) 17知识管理:是对在一个机构中存在的外显清晰的知识的和内在的可通过推断得出的知识,进行鉴别、以文档的形式保存和传播,并以此来提高该机构的工作成绩。(116) 18媒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以传递教学信息最终目的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133) 19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133) 20集体教学:主要指在传统的学校教学班级的基础上由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类教学系统的结构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结构,其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集体教学方式,其他要素如教育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经费、资源、环境等都由上级部门确定。(173) 21讲授法:指教师面对学生,通过语言语言与学生相互作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在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179) 22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为进行教学活动而设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称为课件。(197) 23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新发展,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和个别化教学系统的开发,并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教学于学习的理论来构造的(198) 24在教育中利用计算机还有另一面起到行政管理作用,他可以帮助做行政事务,设计课程表,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称为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教育技术学导论考试试题汇总

试题一 一填空 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信息化教育技术)发展阶段的(观念形态)技术。 2.“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其中3大类为( 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3.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4.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他根据他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二AECT94定义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 3.知识管理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5.信息素养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三简答 1.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 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 时期:1919-1949 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 典型事件: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技术学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 、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学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原文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的全部外在因素。 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媒体的几大特性: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受控性 最大价值率:价值(V)=功能(报酬)/要付出的代价 微格教学系统组成:微格教室、控制室、观摩室 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地面接收网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承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控制和显示,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是指希望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维、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的明确阐述。 认知领域:按智能特性的复杂程度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教育目标情感领域:注意、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化和价值五个等级 动作技能领域:模仿、操作、精确、联接四个等级 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学单元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它是评价的主要形式。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知道哪些教学目标尚未达到,哪些方面还存在难点,从而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本阶段的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通过形成性测验调节学习活动 2.通过学习成果的确认而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的后得到满足感,对 学习起促进作用。 3.可判断学习上的难点,提供矫正学习的方法,使今后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导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教育技术学开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 1 学分: 2 学时:34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黄荣怀.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国内(外)现有教材: 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李思维.教育技术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李芒.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学习参考资料 1. 专著教材类 李艺.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 报纸期刊类 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中国远程教育 3. 网络资源类 微信公众平台:教育技术微课堂(微信公众号:vclassroom) 二、课程描述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5个主要研究方向。

三、课程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到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①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 ②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特征。 ③了解本学科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④能够设计本学科五个主要发展方向。 ⑤提高自学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社交能力。 ⑥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反思能力,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未经授课教师允许,不私自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门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如下:

华中师大《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问题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学导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别化教学 2、任务分析 3、系统化设计教学 4、教育技术(AECT94’) 5、教学系统设计 6、讯息设计 7、教学策略 8、学习需要分析 9、学习者特征分析 10、学习风格分析 11、教学媒体 12、教学资源 13、教学媒体材料 14、视听媒体阶段 15、现代远程教育阶段 16、视频会议系统 二、填空题 1、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他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 2、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多把20世纪20年代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________

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3、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4、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1954年,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并被誉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 6、美国教育家________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7、________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它构成戴尔《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全书的本框架。 8、从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教学过程,媒体已成为教学传播过程基本要素之一,从而形成了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模式,即依靠__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___的教学方式。 9、高教电化教育的开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10、20世纪80年代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有一点是一致的,即____________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点。 11、从教育的含义可以看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2、美国学者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方法(管理操作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即_____、_____、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教育技术学导论》要点内容图解 2009-12-13,王佑镁制作 说明:为方便大家整理各章知识点,同时收集老师增加的技术操作的内容,老师把每个教案的内容整理为一份知识小结,主要以图示方式表达,供大家系统学习。大家以本小结为主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教材和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扩充学习。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1、技术的发展阶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形态 广义地说,教育技术就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有些学者将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6、信息化教育的特征 从技术层面上看,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这是数字化聚合带来的直接结果。 从教案层面看,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案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7、教育技术的学科特征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案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理论——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框架和原理等 实践——这些知识的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点在于为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案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对其影响较大的理论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等。 2、三个传播模式 拉斯维尔的5W模式 贝罗传播模式 3、传播学对教育技术学的价值和影响: ◆奠定了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说明了教案过程的7W要素 ◆指出了教案过程的双向性 ◆确定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揭示了教案传播过程的四大规律

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2汇总

例如: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维方法,提倡用多重的、动态的和复杂的观点与方法代替现代研究中的一般的、静止的和简单的方法。 1.程序教学—— Programmed Instruction:一种呈现教材的方法,将教材分印到小段或框面上,每一段或每一个框面都包含一项教学信息(刺激),一个未完成的句子或待答的问题(反应)及其答案(强化)。 2.教学媒体—— Education Media:以传递教学信息为最终目的的媒体。 3.绩效技术—— Performance Technology:一种选择、分析、设计、利用、实施及评估方案的过程,目的是以最高的经济效益影响人的行为业绩。 4.课程整合—— Curriculum Integration:将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二、填空(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32分) 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2.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讲稿制作软件是Microsoft办公室系列中的﹍﹍﹍﹍﹍。 3.按评价功能,教学评价可分为﹍﹍﹍﹍﹍、﹍﹍﹍﹍﹍、﹍﹍﹍﹍﹍。 4.支持教育统计的软件:Microsoft Excel和﹍﹍﹍﹍﹍。 5.将下列人物前面的字母,写在匹配的横线上 a.泰勒 b.桑代克 c.加涅 d.布鲁纳 e.乔纳森 f.戴尔 g.布卢姆 h.华生 i.罗杰斯 j.斯金纳 (1)﹍﹍﹍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并据此设计制造了教学机器,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2)﹍﹍﹍在总结视觉教学理论及视听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 (3)﹍﹍﹍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又称试误说,此理论来源于他对猫所做的“疑难笼”实验;并在总结早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4)﹍﹍﹍是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5)﹍﹍﹍根据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代表作有《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教学设计原理》等。 6.写出下列教育技术类术语的中文名称 例如: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AECT ——E-mail ——EPSS ——BBS ——WebQuest —— Blog ——Constructivism ——Rubic —— 【答案】: 1.学习过程、学习资源 2.PowerPoint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SPSS 5.j、f、b、e、c 6.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电子邮件、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电子公告牌、网络探究法、博客、建构主义、量规

教育技术学导论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学习指导学时(2学时) 主要内容:课程定位、学习方法、评价方法、学习资源 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的目标、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课程的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 重点、难点:课程的学习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 (二)第一章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学科体系和专业的发展 教学要求:⒈了解以技术为线索的教育技术发展路线。 ⒉了解美国教育技术和中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其中的重要事件或阶段。重点、难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和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 (三)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学时(4学时) 主要内容:学习理论、教学与课程论、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 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学习的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 3.了解学习理论、教学与课程论、系统科学理论与传播理论和教育技术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进而理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4.理解技术的应用对学习、教学、课程等问题的影响和作用。 重点、难点: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 (四)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学时(6学时) 主要内容:技术观与教育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教学要求:⒈了解技术发展对教育技术的重要作用。 ⒉理解技术观的含义及其对教育技术的启示。 ⒊了解视听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⒋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⒌了解网络与通信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要点

63定义: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72定义:教育技术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的学习。 77定义:教育技术是一个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综合的、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94定义: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什么是媒体 一般认为媒体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接受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载体或工具 1承载信息的载体2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信息技术与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教学结构 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视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都能提供鲜明、清晰的视觉画面。应:1图示讲授法2实物实验演示法 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1听觉媒体可以扩大教育规模和范围2听觉媒体既适宜集体大范围的教学,也适宜个别学习3听觉媒体能提供标准典型的声音示范。应:1在课堂学中的应用2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应用3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4在社会及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视听觉教育的作用和应用 作:将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有机的结合,包括电影、电视、录像等;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应:广播、电视、通讯卫星。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1学习理论2教学与课程论3系统科学与传播理论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1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3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4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1这种教学结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2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3教学媒体称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4教材也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甚至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绩效实施步骤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

教育学院2013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 一、考试范围 1.教材:教育技术学导论(第3版)尹俊华编著第一、二、三、四、六章2.课件:PPT(106张幻灯片)、备注内容(Word版) 二、考试样题(必做) 填空部分(1) 1.技术,包括有形(_____形态)技术和无形(_____形态)技术。 2.狭义的教育技术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_____技术和_____技术。 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代码:_____。 4.美国的教育技术发端于20世纪初,随着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该领域的名称和概念几经更迭。一般认为,其主要经历了_____—_____—_____—教育技术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5.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这段英文论述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 研究范畴包括:_____。 目的是:_____。 这段英文出处的背景是:_____。 6.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_____学习盛行起来,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起源于_____教学运动。 7.“电化教育”一词,大致在20世纪_____年代中期出现和使用。 8.为了便于领导和推动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1978年7月教育部建立了_____负责全国学校电化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9._____年,_____首先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 10.20世纪80年代电教界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的解释,虽然各色各样,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即“以____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 11.在20世纪80年代电教理论研究热潮中,其中一场关于_____的大辩论引人注目。

教育技术学导论之简答题

一、怎样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的含义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科学领域的二级分支学科 (2)教育研究中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3)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分支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 教育技术学的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教学媒体的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各类从事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研究或教育信息化的部门和机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部门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资源设计、制作、评价、管理等工作。 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受过良好的信息技术训练并熟练教学过程。 四、能够说明教育技术中94定义里面的研究对象、内容、形态、范围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对象: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研究范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五、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①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 ②教学媒体应用和评价能力 ③持续更新、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 ④现代化教学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能力 ⑤媒体设计与开发能力 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初步能力 六、教育技术学和教育技术的区别 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七、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 戴尔经验之塔:把经验的抽象程度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 基本观点:①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趋抽象。 ②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③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地抽象。 ⑤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八、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 九、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发;不是由教师统一引导,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起对现实世界的意义。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3、从学习者形成的知识结构的构成来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并不是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的意义表征。学习可以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低级学习属于结构良好领域,要求学生懂得概念、原理、技能等,所包含的原理单一的,角度是一致的,此类学习也叫非情境化的或去情境化的学习。高级学习属于结构不良领域,每个任务都包含复杂的概念,各种原理与概念的相互作用不一样,是非结构化的、情境性学习。传统学习领域,混淆了低级、高级学习的划分,把概念、原理等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正的学习应是要建构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事实概念策略概括化的知识,学习者可以从网络的任何一点进入学习。 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者 基本观点: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

《教育技术学导论》期末考试 一、考试范围 1.教材: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 3 版)尹俊华编著第一、二、三、四、六章 2.课件: PPT(106张幻灯片)、备注内容(Word版) 二、考试样题(必做) 填空部分 (1) 1 .技术,包括有形(___形态)技术和无形(___形态)技术。 2.狭义的教育技术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___技术和___技术。 3.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科代码: 4.美国的教育技术发端于20 世纪初,随着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该领域的名称和概念几经更迭。一般认为,其主要经历了___—___—___—教育技术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5.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这段英文论述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研究xx 包括:

目的是: ___。 这段英文出处的背景是: ___。 6.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___学习盛行起来,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自主利用媒体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起源于___教学运动。 7.“电化教育”一词,大致在20 世纪___年代中期出现和使用。 8.为了便于领导和推动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 1978年7月教育部建立了___负责全国学校电化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9.___年,___首先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四年制本科电化教育专业。 10.20世纪80 年代电教界对电化教育定义的表述和本质的解释,虽然各色各样,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也是一致的,即“以___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业。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___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点。 13.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___。 14.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___层次的学科。 15.杜威认为教育活动惟有在___的基础上才能展开。 16. 1946年爱德加戴尔在总结视觉教育理论及视听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发表了以著名的___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 1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___的联结。___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18.奥苏贝尔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___学习与___学习两种类型。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

北京师范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学号:院(系):专业:年 级: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题6 分,共5 题) 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 技术观:人们用来衡量技术的好与坏、高级与低级的价值尺度或评价标准,也是对技术的价值的看法。 3. 调查研究方法:是指为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寻求对策或其他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状况的材料,并加以分析处理,进而得出某种结论或推论的研究方法。 4.教学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它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5. 教育软件:是以服务于教育为目的,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文图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等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供人们阅读、听录或观赏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或电子出版物。 6.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从该定义可知,信息素质有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 7.绩效技术: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亦被称作人的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人的”主要针对“机器”而言)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人类绩效专家以系统化的方法对绩效差距和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运用有关科学知识,借鉴前人的经验,设计有效的干预方式,以尽可能理想的方法消除绩效差距。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标准(2016)

附件4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引领学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了解该学科的核心思想、基本理念、专业范围及主要研究方向,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教育技术学导论》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课程定位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它是整个专业学习的引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

同时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并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也应该不断的扩充,应体现新技术、新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新应用。 前导课程:高中毕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 后续课程:《教育传播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专业意识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要力图使学科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学科领域、学科研究方法等内容完整而准确,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本学科的特征;二要全面地为学生展示本学科在主要方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所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学生设计其发展方向;三要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上得到提高与改善。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该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课,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研究现代教育过程的构成及规律,研究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教学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配置、成本与效益问题。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旨在让学习者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地位、作用、学科结构、基础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对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有较明确的认识,以培养学习

教育技术学导论复习提纲

《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复习提纲 一、教育技术及其学科发展概述 1、本专业发展历史 3、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一)视觉教育(visual education)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世界图解》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简称DVI) (二)视听教育(visual and audio education) 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特征:教学媒体中增加了“声音”开始关注“媒体理论” 典型事件:1946年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视听教学部”(Division of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三)视听传播(visual and audio communication) 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特征:教育电视开始关注“教育传播理论” 典型事件: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的盛行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组成“定义”和“术语委员会” (四)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特征: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技术成为学科 典型事件: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 4、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时间,特征,典型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