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1-05-11T10:14:16.8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5期下供稿作者:何晓莉

[导读] 患近视眼的人是不是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呢?当然不是,近处的东西是可以看清楚的。

何晓莉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056002

物理学就其内容来讲,主要是经典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与实际联系最密切的部分。其主要概念、规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理实验本身就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物理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观察、总结,从而获得物理知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实验都由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大部分实验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也就是说,演示实验是学生最集中地获得物理现象的主要来源。同时演示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等各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它充分重视。今天,我就谈一谈小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科学之旅》这节课上,我用“土电话”的游戏,用一盆水和一面平面镜做“光的色散”、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来观察“海市蜃楼”,用放大镜聚太阳光点燃火柴等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我将矿泉水瓶从中间剪开,用上部的漏斗和乒乓球做了小实验:将漏斗倒置,将乒乓球放在里面用手托住,分别向瓶口吸气和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发现乒乓球均不下落,这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此时学生们已是跃跃欲试了,因为他们会觉得这么简单的仪器,就可以做这么多的小实验,那学习物理也应该是一件既有意义又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自己也会亲自做小实验来探究物理的奥秘了。

二、精心安排实验步骤,把实验关键突显出来

在归纳概念、建立规律的实验中,实验程序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看清楚现象的主要特征以及现象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要分明,每一步骤的每一现象都要清楚。这样,学生就能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演示眼睛如何能看到物体和近视眼的矫正时,可以分五步来做。

第一步是演示正常眼睛看东西。用一个凸透镜和毛玻璃屏做眼睛,凸透镜是眼睛的晶状体,屏是视网膜。用点燃的蜡烛做物。调节屏与透镜间的距离,屏上就能得一清楚的像,说明眼睛看清了物体。

第二步是演示近视眼看东西。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凸一些,演示时换一个焦距短些的凸透镜,而保持物体和屏的位置不变。屏上的像没有了(变模糊了),也就是说这个眼睛不能看清楚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能不能成像,像成在什么地方呢?

第三步是寻找像的位置。前后移动屏的位置,可以发现像前移了,也就是说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患近视眼的人是不是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呢?当然不是,近处的东西是可以看清楚的。

第四步演示近视眼看近处的东西。把屏仍放在原来的位置,移动蜡烛,使它慢慢靠近凸透镜,屏上逐渐出现了清楚的像。

这第三、四步是关键,说明了近视眼成像的特点,一是像一般成在视网膜前,二是近处的物体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

第五步是演示近视眼的矫正——配眼镜。用一合适的凹透镜放在眼睛前面适当位置,原来位置上的蜡烛在屏上得到清楚的像。近视眼得到了矫正。

有的实验内容、步骤比较简单,在做时也要把握实验的关键,把现象的特征突出出来。

三、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

在学习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让学生触摸自己的咽喉,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学习完《光的传播》后,让学生课下用两个“可比克”的盒子做小孔成像实验。学生不仅知道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而且清楚了成像的性质。更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同学还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得出了“像的大小与烛焰到孔的距离以及屏到孔的距离大小关系有关”的结论;学习完《摩擦力》后,让学生的手在桌面上推动,体会摩擦力的存在;让学生自制温度计,体会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让学生做“叉鱼”的游戏,体会到光的折射;让学生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体会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让学生做通电螺线管,体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用钓鱼竿钓“鱼”,体会钓鱼竿是一个费力杠杆等等。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课上课下的这些小实验,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小实验的操作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模糊或错误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课外实验中,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对他们来说都是创新活动。课外实验本身就要求学生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提高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